重慶工業博物館,既有鋼鐵廠的遺留骨架迎來新生

重慶工業博物館,既有鋼鐵廠的遺留骨架迎來新生 / WallaceLiu

重慶工業博物館,既有鋼鐵廠的遺留骨架迎來新生 / WallaceLiu

博物館入口,可以直接通向中庭大廳 ©Etienne Clement

感謝 WallaceLiu 對gooood的分享

由WallaceLiu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建造的重慶工業博物館,是在既有鋼鐵廠遺留骨架的基礎上改建而來的。這座新落成的博物館面積為7500平方米,是該老工業園區更新發展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展示該地區所蘊含的濃厚鋼鐵文化,以及其相應的社會和工業歷史。

▼博物館外觀局部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新建建築採用的是輕鋼框架結構,從而滿足了在既有老廠房混凝土結構柱之間置入新體塊的可能。建築師受保留下來的層層老結構樑柱穿插的場所的啟發,決定打破原有廠房狹長空間的印象,用穿插於老柱之間漂浮的金屬箱體,在地面層營造一種開放、複雜且沉浸式的空間體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來防者不僅停留於歷史線路的展覽環境,且能夠親身體會老廠房空間的震撼力,近距離的接觸老的建築元素。這些懸浮的金屬箱體由位於不同高度的橋樑相連,當參觀者在不同箱體間穿梭時,可以近距離的觀察既有的老橫樑,老梁和樑上承載桁車的老軌道。

▼空間軸測圖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博物館室內,懸浮的金屬箱體由位於不同高度的橋樑相連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博物館局部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這些插入的新體塊圍合限定了一個半開敞的,建立在已有設備基坑基礎上的大廳。參觀者在穿過廊橋時,可以暫時從展廳中抽離出來,俯瞰大廳和周邊的歷史構築,與真實的歷史環境建立視覺和情感聯繫。承載中庭大廳的基坑是原有廠房的冷卻設備基礎坑。基坑中陣列的混凝土矮柱,是早先用於支撐大型工業設備的設備基礎。改造後的大廳空間,主要用於博物館臨時的展覽活動,鼓勵靈活開放的公眾參與。這個大廳與周邊景觀緊密銜接,營造順暢和開放公眾流線。

封閉的博物館空間是一套完整的保溫隔熱體系。而中層大廳的存在,創造了一個幾乎不需要設備供熱、供冷和通風的舒適的灰空間。建築師認為在重慶這樣的冬冷夏熱的地域環境中,遮蔭且通風的灰空間的存在,在公共建築設計中非常重要。這個中庭大廳的底層基坑兩側設置有衣帽間、洗手間、紀念品商店和放映室和博物館序廳等系列對自然光要求較低的空間。

▼保留下來的原有結構和新建下沉大廳軸測圖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博物館入口,可以直接通向中庭大廳 ©Etienne Clement

▼中庭大廳,主要用於博物館臨時的展覽活動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中庭大廳的基坑中陣列的混凝土矮柱,是早先用於支撐大型工業設備的設備基礎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在進入博物館的公共廣場一側,是博物館的咖啡廳和餐廳,以及紀念品商店的一層入口。這個公共外立面,是一個懸掛的金屬衝孔板折板幕簾。幕簾的支撐結構是一組基於老建築結構模數而設計的輕鋼構架。老建築的混凝土擋風柱被保留下來,穿插在新的輕鋼結構之間。新老穿插豐富了入口空間序列的層次。這層懸掛鋁板幕牆脫離地面約3米,表面是設計師特殊設計的色彩,巧妙的結構關係使得這層幕簾顯得非常輕薄,內部空間若隱若現,也和鋼鐵廠原有混凝土柱的厚重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藉由一天中不同時段的不同光照,衝孔幕簾會形成不同的陰影,更加強化新老元素的交錯。

幕簾在包裹封閉餐飲空間的同時,營造了一層從室內向室外過渡的灰空間。這些過渡空間為建築師致力營造一個開放流動的博物館入口邊界創造了條件,並平衡公共建築所需要的大尺度立面與人尺度之間的關係。

▼博物館的公共外立面是一個懸掛的金屬衝孔板折板幕簾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懸掛鋁板幕牆脫離地面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幕簾的支撐結構是一組基於老建築結構模數而設計的輕鋼構架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幕簾營造了一層從室內向室外過渡的灰空間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金屬穿孔板外立面細節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幕簾的輕盈感和鋼鐵廠原有混凝土柱的厚重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老建築的混凝土擋風柱被保留下來,穿插在新的輕鋼結構之間 ©Etienne Clement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封閉、半開放、開放空間序列的建立,讓建築與場所能夠有效的互動。打破了傳統封閉式、大體量的、厚重的博物館建築的一般做法,讓公共建築能夠真正的承載更多的公共活動。

▼實體模型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首層下部分空間平面圖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首層上部分空間平面圖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二層平面圖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三層平面圖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西立面圖局部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東北立面圖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剖面圖(貫穿大廳) ©WallaceLiu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Project name: Chongqing Industrial Museum

Design: WallaceLiu

Design year & Completion Year: 2016-2019

Leader designer & Team: Jee Liu (劉婕), Jamie Wallace

Project location: Chongqing, China

Gross Built Area (square meters): 7,5000msq

Photo credits: Etienne Clement

Partners: CMCU engineering Co., Ltd.

Clients: YuFu Group

Brands / Products used in the projrct: Southwest Aluminium (Group) Co., Ltd.

重庆工业博物馆,既有钢铁厂的遗留骨架迎来新生 / WallaceLi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