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探親醫生支援家鄉“疫”線

恩施晚報訊(通訊員周英芳 徐蘭珍)“現在衛生院兩通道、三分區都改造得比較規範,有疑似病例也能夠科學隔離……”2月3日下午1點,在宣恩縣李家河衛生院辦公室,穿著白大褂的張志田與該院醫務人員進行討論,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名“編外醫生”。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是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乘坐杭州到恩施的飛機回到家鄉準備與親人團年。1月25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宣恩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下發1號令,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也因交通管制航班取消了。

“反正回不去,乾脆做點啥!”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了該院的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在發達地區醫院,因為不吃不喝不能上廁所,隔離病房的護士一般是4個小時一輪班,而我們這裡衛生院裡的醫護們至少要6個小時才輪班,很辛苦。”這是張志田在衛生院“上班”第一天的感觸,也讓他更堅定了出一份力的決心。

在該衛生院“上班”頭幾天,張志田最晚夜裡11點才回到家,此時兒子早已熟睡。顧不上疲累,張志田總會在與衛生院組建的“會診群”裡嘮叨上幾句:“大家注意好防護,尤其隔離病房的護士們。”“有什麼難題,給我打電話,隨時在。”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立即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區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張醫生對我鎮衛生院通道、隔離建設提出了很好的指導意見,畢竟是大醫院來的,更具指導意義,更重要的是鼓舞了人心,讓醫護人員都更有力量。”李家河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明關祝感慨不已。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繫籌集物資,為李家河衛生院捐助醫用防護物資。

“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得很受感動!”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