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軍隊當時是怎麼教訓卡扎菲的軍隊的?

用戶87570116395


要說是教訓卡扎菲的軍隊,有些說過了。準確說應該是慘勝罷了!

畢竟那時坦桑尼亞國內經濟和軍事並不出眾,之所以能夠以一敵二,戰勝烏干達阿明軍隊和利比亞的卡扎菲,完全是被逼無奈。雖然最終戰勝了兩國,但自身也受到了重創。

向來有特殊癖好的烏干達總統阿明,因自己野心膨脹,準備在非洲稱王,卻不料成為了自己的終結者。

提起烏干達阿明,相信很多瞭解國際事件的朋友都會知道,此人不但殘暴無情,還有一個特殊癖好,那就是“食人”。這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事實證明,阿明的小妾與他人苟且時被抓到,當場就被殺死分屍,還讓廚師給烹飪了。如此殘暴的總統在現代也算是好空前絕後了。

在1971年1月15日,烏干達前總統奧博特總統前往新加坡訪問時,阿明在國內發動了政變,成功坐上了總統寶座,而奧博特在無奈之下,只好選擇流亡坦桑尼亞。

如果說阿明上任之後,能好好管理國家,帶領烏干達走向正途的話,他或許能成為一個傳奇人物,可惜的是此人無心國事,一心撲在色慾和吃喝上,而且行事手段極其殘忍,在他上任的八年間,死在他屠刀下的烏干達人就多達三十幾萬。要知道,烏干達的總人口不過幾百萬而已,想想都讓人毛骨悚然。當時的烏干達民眾才是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肆無忌憚的阿明野心進一步膨脹,居然不滿足在其國內的統治,進而想要做整個非洲的“皇帝”,並發動了侵略戰爭。

1978年10月30日,阿明對鄰國坦桑尼亞發動了軍事進攻,想要一舉拿下該國。當時坦桑尼亞國家人口、國力、經濟都不如烏干達,很快就被打的潰不成軍,無奈之下,坦桑尼亞總統向聯合國求助,但得到的回覆是:你不是北約成員國!

坦桑尼亞眼見求援無望,只得選擇向烏干達繳械投降,但殘暴的阿明並不同意投降,居然想趕盡殺絕,這才有了後來的大戲上演。

阿明趕盡殺絕的殘暴,反而激起了坦桑尼亞誓死抵抗的決心,並最終獲得強力外援,最終導致被推翻政權,自己逃亡他國避難。

當時阿明的軍隊直接把坦桑尼亞軍給擊潰了,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被逼無奈,準備向阿明繳械投降,但被烏干達上任總統奧博特阻止了,他聯繫了烏干達反對派一起發動了針對阿明的戰爭。

要知道,在阿明掌管烏干達這幾年,搞的全國烏煙瘴氣、民怨沸騰,反對他的人大有人在,因此奧博特呼籲得到了眾多響應。烏干達國內的反對派加入針對阿明的戰爭後,阿明發現自己的軍隊有些抵擋不住了,於是他找了一個幫手,自己的好友卡扎菲,也就是利比亞總統,此人與阿明也算是臭味相投吧。

當時的卡扎菲還算講義氣,直接派遣了2500人去幫忙阿明,未曾料想這2500人在盧卡雅狹路相逢時,被坦桑尼亞軍隊給直接包了餃子,最後只能繳械投降了。

到了1979年1月,經過裡應外合的進攻,4.5萬坦桑尼亞大軍直接進入了烏干達國內,與該國內的反對派一起對阿明進行了大合圍。阿明的軍隊只能節節敗退,最終於1979年3月,帶領自己的妻兒老小几十人逃跑,第一站就到了利比亞,但卡扎菲在國際壓力之下,也不得不將其勸離,最終阿明又流亡到了沙特。

而烏干達前總統奧博特帶領坦桑尼亞軍隊攻下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後,於1980年再次登上烏干達的總統大位,成為扭轉乾坤的傳奇人物。


軍備解碼


說點真話可能很多人不開心,坦桑尼亞的東非解放軍,因為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作為解放軍“大弟子”,被網絡神話了一波。其實沒那麼誇張,當年坦桑尼亞有大批軍官被送進石家莊步兵學院,又有濟南軍區部隊精準幫扶,派遣大批顧問士官下到坦桑尼亞軍隊基層協助訓練,弄的到今天,坦桑尼亞人說中文都是一股膠東口音。坦桑尼亞軍隊的訓練成果,是奇蹟一樣的步坦協同居然不會壓死人了,這麼一個類似笑話的成就,其實也就是在烏坦戰爭期間,我們自己的軍隊也打了一場自衛反擊戰,出動過坦克,教訓就是在複雜地形條件下,我軍步坦協同,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就是說那時我們自己步坦協同也都處於學校階段。



烏干達組織了七萬人的部隊不宣而戰,很快就攻下沒什麼戰爭準備的坦桑尼亞一個省,坦軍當中的山東教官受命成為戰時顧問指揮團,坦政府也發佈動員令,把部隊擴充為十萬人,於是開始反殺烏干達,反攻進烏干達國境時,坦桑尼亞政府又聯繫了烏干達周圍,流亡出來的烏干達反對派武裝,大約六千人,組成聯軍一起進軍烏干達,而當時伊斯蘭銀行正在烏干達首都開年會,阿明跑去喊救命,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也就是打個哈哈,不過北非的利比亞卡扎菲,這時正是準備把精力從阿拉伯轉向非洲的時候,他有錢,就掏錢組織了一支幹涉軍,大約兩千五百人,跑來支持烏干達的阿明,這支部隊骨幹確實是利比亞正規軍,因為有幾十輛坦克和步兵戰車,還有戰鬥機、轟炸機、火箭炮這些裝備,必需要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來操作,步兵呢,就真有很多非正規志願人員,還包括一直受卡扎菲資金支持的巴解組織,也派來二百人在裡面,單從軍事角度來看,這支兩千五百人的部隊,無論是裝備水平、還是戰鬥素質,都不是烏坦雙方的部隊可比的,遠說不上被坦桑尼亞東非解放軍教訓,倒是給東非解放軍很深刻的教訓,而他們自己,要說教訓的話,應該說是被請他們來支援的烏干達人好好的教訓了一回。


事情是這樣的;東非解放軍要進攻烏干達首都前,唯一在前面還能攔住他們的,就只有這支利比亞干涉軍,面對這支只有兩千五百人的部隊,坦軍派201旅和208旅兩支裝備最好的旅去左右迂迴,然後協調不好,201旅早到,208旅卻還沒影,利比亞干涉軍發現敵人,衝上來就一通打,把201旅乾的稀里嘩啦,沒辦法,201旅只能丟棄裝備,分散跑進一塊沼澤溼地中才得以脫身,後到的208旅收到消息,也只得止步不前,等201旅重新組織,再一起進攻。那邊利比亞干涉軍打了勝仗,開心的過去準備補充彈藥,以便接下來接著再打,可是回去後他們看見什麼?

他們發現烏干達人看見他們和坦桑尼亞人打起來後,跑進他們後勤基地,用他們的卡車,把他們的後勤物資全拉跑了!被捅了這麼一刀的利比亞干涉軍,那還有心思跟對面兩個旅開戰?趕緊撤吧!結果一路後撤,缺油少彈,被烏干達反對派聯合武裝的皮卡追上,只得投降了事,所以說他們沒被坦桑尼亞東非解放軍教訓,而是被烏干達人教訓了。至於坦桑尼亞軍隊,雖然有個好師傅,但也遠沒到網上說的那麼神奇。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在1978年的烏坦戰爭中,坦桑尼亞軍隊一戰成名,並且從此有了東非解放軍的稱號,尤其這種說法在網絡上極為盛行,似乎在一些人的眼中,坦桑尼亞軍隊已經成了非洲戰鬥力最強悍的軍隊,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解放軍在非洲的代言人。

但個人潑冷水的說一句,發生在1978年的烏坦戰爭,實際情況並沒有網絡上說的那麼誇張,烏干達與坦桑尼亞的對決,更像兩個臭棋簍子在下棋,比最臭的臭棋簍子相對輕微一些的那個對手,也就是坦桑尼亞,勉強取得了勝利,更確切一點的說,是在一場比爛大賽中僥倖獲勝,坦桑尼亞的勝利完全是建立在烏干達更加坑爹的背景下。



發生在1978年的烏坦戰爭,跟隨後數年先後發生的馬島戰爭,海灣戰爭一樣,很大程度上都是當事國的領導人為了轉嫁來自國內的矛盾從而冒險發動的戰爭,事實上在1978年烏干達的國內形勢已經很不穩定,內亂層出不窮,也是為了更多地擺脫國內矛盾阿明冒險發動了這場戰爭,但面對這個留下眾多隱患的對手,坦桑尼亞在事發地一開始竟然不敢接招。

在戰爭爆發前坦桑尼亞就企圖不斷的利用外交關係來避免這場戰爭,反而讓阿明氣焰囂張,而面對即將可能爆發的戰爭坦桑尼亞全國竟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進而造成戰爭的一開始就連續喪失國土,而面對一系列的潰敗,坦桑尼亞的高層仍然寄希望通過妥協來結束戰爭,最後換來的只是阿明在國際場合對坦桑尼亞領導人的羞辱,公開叫囂可以一對一與坦桑尼亞領導人進行決鬥,並且縱容軍隊在坦桑尼亞的佔領區之內燒殺搶掠肆意妄為,在完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坦桑尼亞才被迫選擇奮起還擊。



而當自己把坦桑尼亞逼到懸崖邊,使其成為一個亡命徒的時候,阿明才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自己的軍隊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大,面對著坦桑尼亞的拼死抵抗和反擊,當內亂重重的烏干達軍隊受到阻擊無法推進的情況下,更大的內亂也開始爆發,國內的反對勢力趁機在國內興風作浪甚至發動政變,聞訊後的前線軍隊更是一片混亂,阿明發現自己走錯了一步棋後,也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盟友卡扎菲能夠幫助自己,但他卻更忽略了一個問題,上世紀70年代末的利比亞軍隊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想想即便十年後在與乍得游擊隊交戰的情況下依然被吊打的卡扎菲軍隊,在十年前又能保持什麼樣的戰鬥水平?利比亞軍隊的增援不但沒有解決烏干達軍隊在戰場上的困境,混亂的指揮甚至頻繁發生利比亞與烏干達軍隊相互開火的荒唐事件,最後反倒引起了更大的混亂,坦桑尼亞在這一時期才抓住有利時機一舉反擊成功,並配合烏干達國內的反對派將阿明驅逐到海外,而這一場戰爭,坦桑尼亞得到的結果也僅僅是慘勝。

1978年的烏坦戰爭更像是一場鬧劇,交戰雙方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了一場技術含量完全低下的戰爭,有人以為坦桑尼亞軍隊相當於東非的解放軍?我只能說,還是別侮辱咱們國家的軍隊了,咱們跟他們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一支軍隊能否保持戰鬥力,除了裝備訓練這些外在因素外,更要有適合自己的民族特色,能夠始終保持將民族氣質中最優秀的一面不斷的展現在部隊中,而這樣的制勝法寶是不能通過教授而學會的,得需要自己國家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去挖掘,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氣質,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只屬於中國軍隊自己,這是一份無法傳承到海外的民族特色,一個國家的軍隊戰鬥力是不可能通過教學的方式平等的轉嫁到另一個國家,否則美國培養了這麼多國家,也沒聽說過哪個國家軍隊的戰鬥力能夠達到美軍的標準,這種戰鬥文化的核心只屬於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自己!


遼寧資深球迷


坦桑尼亞軍隊打敗烏干達,消滅卡扎菲裝備蘇聯坦克的大軍,在當時世界上轟動一時,這一仗,石家莊步兵學校居功至偉。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打破美帝封鎖,我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積極發展關係,其中,與非洲黑叔叔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改開前我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最大一項援外工程就是坦贊鐵路。由於對強大的解放軍心神嚮往,非洲各國向中國派遣了很多軍事人員前來學習,其中贊比亞,坦桑尼亞表現最積極。大部分來華留學的黑叔叔被安排在石家莊步兵學校學習。

坦桑尼亞建國初期,與蘇聯友好,來自東德的軍官一手訓練出早期的坦桑尼亞國防軍。1965年與中國建交後,軍隊裝備與訓練開始向解放軍靠攏。從上到下裝備了一水的中國裝備,如果不是皮膚黑一點,猛一看真以為是解放軍在非洲。



為了幫助坦桑尼亞進行軍隊建設,我軍派出了軍事顧問(雖然中國不公開,不承認,但是這事兒地球人都知道)。顧問們從我軍的條令條例開始訓練黑叔叔,從細節抓起。先抓內衛後抓隊列,黑叔叔開始有模有樣了,隊列雖然比解放軍有較大差距,但是比很多其他國家整齊好看的多了。

使用中國輕機槍戰鬥的坦桑尼亞士兵



但是,到了戰術訓練階段,黑叔叔們的散漫天性表露無疑。班排進攻,步炮協同,步坦協同,黑叔叔搞得教官們哭笑不得。教得好好的,什麼一點兩面,四快一慢,三三制等等,這些通過實戰提煉出來的步兵戰術,使得解放軍在五十年代就成為了世界上戰術素養最高的步兵。黑叔叔們聽得也是頻頻點頭。可是,到了演練階段,一聲令下,黑叔叔們就一窩蜂的衝出去,氣得教官們只得跑出去一個個的去拉人排位置,糾正戰術動作。按照顧問們的看法,這幫黑叔叔的戰術水平甚至連我們的民兵都不如。

然而,正是這幫黑叔叔,在後來的戰爭中一戰成名,被譽為東非解放軍。

阿明



烏干達總統阿明,這個通過政變上臺的傢伙是個吃人惡魔。他趁奧博特總統外出訪問之機發動政變自任總統,奧博特被迫流亡坦桑尼亞。

上臺後,他奉行親英美政策,獲取了美國的援助和支持。在國內,大肆鎮壓反對派,國內凡是叫奧博特的就被殺了一萬多人,後來,甚至連中間派也殺。於是,烏干達出現了大批反對派和大批難民。總計在阿明執掌政權期間,屠殺了三十萬人,造成百萬難民。

奧博特總統曾經團結反對派,組織在烏坦邊界的難民反攻烏干達,但是沒能成功。

烏干達前總統奧博特



阿明越來越狂妄,一邊在國內搞屠殺,一邊與美國交惡,跟前宗主國英國斷交,自稱是英國的征服者(因為他跟英國斷交了),把自己打造成反殖民主義的鬥士。上世紀英國曾經拍了部大片“野鵝敢死隊”,講的是英國特種部隊去烏干達解救奧博特總統。太會給自己臉上貼金了,這就是西方話語權,若干年後人們還真以為英國人多牛逼呢。而阿明,除了喜歡吃人,另一件喜歡的事情就是讓幾個白人負責給他抬轎子。

歐美對於阿明無計可施。本來他自己在國內搞獨裁,沒事吃個人,也沒人管得了他,但是,他自己卻要作死,野心膨脹竟然想當非洲老大,於是,打起了坦桑尼亞的主意。那時候,烏干達軍隊有兩萬人,而坦桑尼亞國防軍只有1.5萬。

1978年10月30日,阿明突然出兵坦桑尼亞卡蓋拉地區,藉口是坦桑尼亞收留烏干達叛軍,揚言那是烏干達的領土。措手不及的坦桑尼亞邊防軍被擊敗,幾天內烏干達佔領了烏蓋拉。烏干達軍隊大肆搶劫強姦,屠殺了當地八千人,造成四萬多難民,而整個卡蓋拉地區原來僅有五萬餘人。

坦桑尼亞開國總統尼雷爾



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先是向國際社會求助,但是非統組織(非盟前身)及其成員國都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策略。而阿明卻狂妄的提出要跟老人尼雷爾比賽拳擊(阿明曾經是拳擊運動員)來決定卡蓋拉地區的歸屬。從阿明的言行能看出他是有人格分裂的精神病。

在外交無果的情況下,尼雷爾總統決定將侵略者打出去。國內迅速動員,軍隊由1.5萬國防軍擴充到十萬(含警察,民軍,後備役)。到十一月底,坦桑尼亞國防軍就擋住了烏干達軍隊的進攻,到十二月所有烏干達軍就被驅逐出了坦桑尼亞領土。



1979年1月,一萬名坦桑尼亞軍隊在殲6,殲7B的掩護下,開著59坦克,63式水陸坦克攻入烏干達,大批烏干達反對派武裝也跟隨坦桑尼亞軍隊一起向阿明發起了進攻。

坦軍根據中國顧問建議,穩紮穩打。進攻開始前先是飛機轟炸,後是炮兵地毯式覆蓋,然後步兵跟在坦克和裝甲車後發起進攻。為了防止裝甲車被擊毀後造成車毀人亡,坦軍接受建議不乘裝甲車而是以裝甲車作為掩護,跟在裝甲車後推進。坦軍儘管進軍緩慢,但是傷亡很小。

反觀烏干達軍隊,要麼是坐在車裡要麼是蝟集在裝甲車邊,往往成了反坦克導彈的靶子。

端就這樣,端著56式衝鋒槍的坦桑尼亞軍隊把烏干達軍隊打得潰不成軍,到1979年3月,坦桑尼亞軍隊到達盧卡雅地區,逼近首都坎帕拉。

坦桑尼亞軍隊佔領了烏干達一軍用機場,繳獲了七架米格21MF



這時候,阿明開始向伊斯蘭國家求助,但是除了另一個狂人卡扎菲及巴勒斯坦的一群民兵外,其他伊斯蘭國家沒人理會他。

卡扎菲派出了軍隊及其他拼湊起來的武裝,號稱志願軍,裝備了蘇聯援助的T55坦克,BTR步兵戰車,BM-21型火箭炮以及圖22轟炸機(大名鼎鼎的轟6K是升級改造自圖16)。

盧卡雅戰役



在坦軍的前方,盧卡雅北部的沼澤地帶擋住了前進道路。

3月10日,裝備精良的利比亞軍隊在盧卡雅地區擊退了坦桑尼亞201旅。但是還沒等利軍高興,3月11日--12日,坦軍集結了201和208旅,兵分兩路,一路穿越沼澤從南面,一路繞過沼澤從西北面向利比亞軍隊發起了攻勢,利比亞損失慘重,分崩離析。

看看作戰態勢圖,是不是很像解放軍的敵後穿插包圍。此戰法的經典戰例是抗美援朝時的二次戰役,38軍穿插松骨峰,三所裡,一戰把黴菌打退到三八線。儘管不承認,但是誰能說這事跟中國顧問沒關係。

坦桑尼亞進軍路線



此戰之後,烏干達幾近崩潰。而駐紮在恩德培的利比亞軍隊也陷入坦軍重圍,投降後恩德培被坦軍佔領。

3月27日,阿明逃到烏干達第二大城市金賈,後逃亡到利比亞,待了不久又跟卡大佐鬧翻,跑到沙特流亡去了。4月10日,坦桑尼亞軍隊佔領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宣告了在烏坦戰爭中坦桑尼亞取得全勝。



而利比亞的軍隊敗退到金賈,隨著烏干達的機場全部被坦桑尼亞軍隊佔領,失去了空中退路的利比亞軍隊被迫投降。

戰後,利比亞俘虜通過肯尼亞,埃塞俄比亞遣返回到利比亞。

至於利比亞軍隊人數,有2500人和5000人兩種說法。至於中國顧問是否參與了指揮,我方是堅決否認。不過,曾經看到一個說法,有位教官坐在59坦克上進入坎帕拉,被西方記者拍到了照片,我方解釋是去參觀,事後也就不了了之。那會,中國跟歐美在蜜月期。英國對阿明很生氣,就援助坦桑尼亞,坦桑尼亞拿著英國援助的錢到中國買武器。



再說段後話。卡大佐後來又跟中國拉關係,派了一個兒子來中國上軍校,好像是在南京。利比亞戰爭時,他派到英法留學的兩個兒子,一個投降一個跑路,派到俄羅斯和中國留學的兩個兒子,全部戰死。在中國留學的那個是最後死的,死後第二天,卡大佐跑路時被反對派抓住處死。


我淡如菊


烏坦戰爭期間,坦桑尼亞軍隊的表現其實很一般。坦軍能完爆烏干達和利比亞聯軍,除了坦軍在我軍顧問的訓練下,有一定的準現代化作戰能力之外。更主要的是,烏干達和利比亞軍隊的水平太次。戰爭能打贏,完全就是靠同行襯托。因為只要看一下烏坦戰爭的傷亡比例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場技戰術水平非常之低的戰爭。


烏坦戰爭爆發的原因和過程就不說了。這裡只說一下這場戰爭的規模和結果。

戰爭性質:一場滅國大戰;

戰爭規模:雙方投入兵力近20萬,同時還有戰鬥機、坦克、火箭炮等重火力加入;

戰爭時間:歷時5個半月;

戰爭結果:最終以烏干達國土淪陷、政權被推翻而告終。

二十萬人的大混戰,而且是滅國戰。這樣規模的準現代化的全面戰爭,想必雙方的傷亡一定不小吧?如果你這麼想,那你就要失望了。因為雙方陣亡的數字說出來你可能會不信:雙方陣亡比為373人:1000人,即便是加上各自盟友的損失(包括利比亞軍),也不過是523人:1400人。

這就是奇葩的烏坦戰爭。失敗一方的烏干達軍隊在1.4%的戰損下就崩潰了。


因此,其實就烏坦戰爭而言,坦桑尼亞軍隊的表現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厲害。雖然說從整個戰爭的角度來看,坦桑尼亞大獲全勝,以很小的代價就全殲七萬烏軍,並且佔領了烏干達。但這主要不是因為坦桑尼亞軍隊戰鬥力多強,而是由於烏干達的總統伊迪·阿明在政治上太不得人心。導致烏干達軍隊在打硬仗的時候,完全沒有戰鬥力。

他執政七年期間,害死了三十萬人,導致一百多萬烏干達人流亡坦桑尼亞避難。烏干達國內反對他的勢力比擁護他的人還要多。當坦桑尼亞軍隊一波反攻後,烏干達國內的反對派又牆倒眾人推,這才導致了阿明政權的覆滅。

至於卡扎菲,他其實挺逗的。烏干達入侵坦桑尼亞時,坦國總統尼雷爾似乎對坦軍沒有充分信心,受到挑釁後,還求助於自己一手建立的非洲統一組織(非盟的前身),結果泛非主義運動另一大巨頭卡扎菲認為有機可乘,是一個壓倒坦桑尼亞,讓利比亞坐上非洲老大的好機會。

所以當阿明向卡扎菲求援後,他立即就派遣了一支3000人的“志願軍”參戰,支持烏干達的阿明政權。



當利比亞的3000名士兵抵達烏干達後(還順帶向烏干達提供了T-54、T-55型坦克、BTR步兵戰車、BM-21型喀秋莎火箭炮、大炮、米格-21戰鬥機、Tu-22戰略轟炸機等武器),瞬間就被烏干達軍隊給氣暈了。

因為當時烏干達已經一片混亂,當官都在收拾細軟準備跑路,當兵也是毫無鬥志。利比亞軍隊很快就發現,在戰爭中,他們永遠都站在最前面,而他們背後的烏干達軍隊卻用利比亞援助來的卡車來運送掠奪來的財富不斷撤退。甚至於,利比亞軍隊身後的不少烏干達還臨陣倒戈,加入了起義軍。

利比亞軍隊本來就不多,遠離本土,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援。又面臨烏干達軍隊臨陣倒戈的問題,這仗怎麼打?被坦桑尼亞軍和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軍隊的聯合圍毆,是再正常不過的結局了。

不過增援烏干達的利比亞軍隊也不是完全去打醬油的,如果有機會,他們也能打出一些漂亮仗。比如盧卡雅戰役,利比亞軍隊就以一支裝備有15輛T-55坦克、幾十部步兵戰車和BM-21火箭炮的精銳部隊擊退了坦桑尼亞的一個旅。

翌日,坦軍在我國軍事顧問的指揮下,以兩個旅的兵力發動反擊,從兩個方向對利比亞軍發動圍攻,大獲全勝。此次戰役後,利比亞軍隊的損失了三百多人,戰鬥意志瀕臨崩潰,落荒而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戰役,利比亞軍隊是一水的蘇式裝備,坦軍則是中國製裝備。坦軍裝備的中國產63式兩棲坦克和59式中型坦克更適合在盧卡雅的沼澤地形作戰,打得利比亞由T-55為主的裝甲部隊抱頭鼠竄。

盧卡雅戰役後,坦桑尼亞聯軍一路向西,進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途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不到半個月,烏干達七萬大軍總崩潰。而駐紮在恩德培的利比亞軍隊也苦陷於坦軍的重重包圍中。

卡扎菲不甘心失敗,又派遣了一架圖-22B轟炸機投下大量炸彈意圖轟炸坦軍,但是利比亞空軍的水平太臭,炸了大半天,沒有一枚炸彈擊中目標。

相比較之下,坦桑尼亞空軍在中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連續多天出動殲-6和殲-7戰機對烏干達的坎帕拉、金賈、託羅羅等戰略城市進行了報復性轟炸,基本上消滅了烏軍和利軍的有生力量。

當坦軍一舉拿下了恩德培後,烏干達總統阿明倉皇逃離了坎帕拉,直奔烏干達第二大城市金賈。

利比亞軍隊見阿明都逃跑了,也急忙出來宣佈停戰。後來,這批利比亞“志願軍”途經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回到了利比亞。

至於烏干達總統阿明,他在大勢已去後,帶著四個妻子、數名情婦、以及20多名子女逃亡到利比亞開始其流亡生活,由於他的保安跟當地警察發生衝突,阿明被迫離開,先短暫至伊拉克,及後定居在沙特阿拉伯。

2003年7月,這個兇殘的食人魔王病死在了沙特阿拉伯的費薩爾國王專家醫院。



回顧整個烏坦戰爭,其實利比亞軍隊的戰鬥意志最優秀,一共三千人,死傷四百人。相比較之下,七萬烏干達軍隊,死傷一千人就軍心渙散了。碰上這種豬頭武裝,利比亞那三千名炮灰,真心表示帶不動。

不過光有意志力,沒有優勢的技戰術配合能力也是白搭。開著轟炸機炸一天,愣是沒有擊中一個目標,這也是沒誰了。後來卡扎菲還干涉乍得的內政,利比亞軍隊的超音速轟炸機加坦克、大炮,硬是讓乍得的武裝皮卡游擊隊給打得服服帖帖。你說就這樣的稀爛軍隊,打贏了又有什麼值得好吹噓的?


Mer86


戰爭是人類的災難,一般的戰爭持續時間都不是太長。一戰和二戰都沒有超過五年,中國的抗戰和兩伊戰爭打了八年,算是比較長的了。所謂英法百年戰爭,那也是斷斷續續。

除此之外還有一場戰爭打了八年,這就是烏干達和坦桑尼亞之間的戰爭,簡稱烏坦戰爭。

這場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的戰爭,發生在非洲大陸,離我們比較遙遠,所以就鮮為人知。這場非洲黑人兄弟之間的大戰,打得難解難分,連著名的反美英雄卡扎菲都捲了進去,派出英勇的利比亞子弟兵前去參戰。不過這位反美英雄除了搞恐怖襲擊,在國外從沒打過勝仗的大英雄在非洲也沒有撿到便宜,最後也是弄個灰頭土臉、鎩羽而歸。

在專斷國家,領袖一般都不敢出國訪問,因為一挪窩就會後院起火發生政變。所以世界上有名的獨斷者一輩子都很少出國。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從建都天京到死去11年都沒有離開宮門半步,人家心地太清,事實說明洪秀全做的沒錯。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就是出國訪問後,國內發生了政變被推翻,烏干達總統奧博特也吃了這個虧。

1971年,烏干達總統奧博特去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他前腳剛走,後面自己的親密戰友阿明就發動軍事政變篡黨奪權了。

奧博特回國時飛機幹轉圈不讓降落,他的好朋友尼雷爾打電話說,哥們到我這裡來吧,於是奧博特只能飛到鄰國坦桑尼亞去避難,因為尼雷爾是坦桑尼亞的總統,到那裡跟到自己家裡一樣。

奧博特好好的總統幹著,總統寶座說沒就沒了,不甘心呢。於是就在好哥們尼雷爾的支持才招降納叛,招兵買馬,打算找阿明報仇、奪回總統寶座。

烏干達搞政變的阿明被稱為非洲第一暴君,也是個大獨裁者,跟薩達姆一樣也是個心狠手辣的傢伙。他有幾十個兒子,也有數不清的老婆。有一次他為了懲罰一個不聽話的一個老婆把她碎屍,並把碎肉擺到餐桌上讓孩子們"參觀"。對親人如此,對外人的殘忍可想而知。

阿明這個暴虐的傢伙對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奧博特自然也恨之入骨,決心要幹掉這個心腹大患,不斬草除根誓不罷休;同時阿明自己在國內的日子也不舒坦,於是就想法設法要轉移國內矛盾。

大凡獨斷者都是亂國有道、治國無方的流氓加白痴,阿明也是如此。阿明殺人如麻,殘暴血腥,但國內經濟一團糟。在阿明統治烏干達的八年裡,經濟崩潰、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社會矛盾加劇。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也為了幹掉老對手奧博特,阿明在1978年對坦桑尼亞發動了突然襲擊。

烏干達的開戰出乎坦桑尼亞的預料,因此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開始烏干達佔據上風,很快就攻城掠地,節節勝利。

可是坦桑尼亞很快回過神,重整旗鼓發起反攻。坦桑尼亞國內政局穩定,經濟形勢也比烏干達要好,軍隊也有戰鬥力。因此坦桑尼亞糾集十萬大軍反撲過去,烏干達軍隊就招架不住了。

於是沒過多久,坦桑尼亞軍隊大敗烏干達軍隊,很快收復了失地。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支持烏干達前總統奧博特打回老家,要把阿明趕下臺。烏干達國內的老百姓對阿明的殘酷統治早就深惡痛絕,他們紛紛響應奧博特,加入他的隊伍。

不可一世的阿明看到坦桑尼亞軍隊和烏干達反對派的軍隊勢如破竹,自己的軍隊節節敗退、抵擋不住就慌了神,趕忙向鄰國求救。可是對阿明這個臭名昭著的暴君大家也是嗤之以鼻,誰也不願意幫他。

但再壞的東西也有同類,阿明的同類就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卡扎菲也是政變上臺的,也是個無惡不作的暴君。所以兩個人心心相惜、情同手足。

他們兩個人有好吃的一塊分享,有好女人一塊分享,甚至有好的殺人方法也一塊分享。可以說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好兄弟。

卡扎菲看到好兄弟阿明有難當然不會坐視不理,馬上答應派兵去解圍。

卡扎菲從自己的軍隊裡精心挑出幾千精英,裝備了最新式的蘇制坦克,最先進的蘇制戰車,最先進的蘇制火炮和最先進的蘇制戰鬥機、轟炸機奔赴烏干達戰場。

為什麼都是蘇制武器?因為卡扎菲是反美英雄,反美必然親蘇。蘇聯人是卡扎菲的後臺老闆,武器當然都是蘇制的。

儘管如此,卡扎菲的軍隊還是被坦桑尼亞軍隊和烏干達反政府武裝打敗了。

在盧卡雅戰役中,裝備精良的利比亞軍隊被聯軍打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死亡過半。卡扎菲一看形勢不妙,趕忙下令自己的殘兵敗將收兵回營。

卡扎菲搞不懂,一向草包的坦桑尼亞的軍隊為什麼這麼厲害,到底出了什麼鬼?

幾年以後卡扎菲才知道,利比亞軍隊的失敗是因為有個神秘大國插手了,大國堅決出手,向坦桑尼亞提供了諸多幫助。

當時蘇聯是支持卡扎菲政權的,但坦桑尼亞是大國的老朋友,大國當時不僅給坦桑尼亞提供了經濟和軍事援助,還派人對坦桑尼亞軍隊進行訓練。面對這樣的重組軍隊,卡扎菲能是對手嗎?

利比亞軍隊被打敗後,阿明成為喪家犬,趕忙收拾金銀財寶,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們逃到利比亞避難去了。


歷來現實


卡扎菲太自信,覺得自己的軍隊戰無不勝,又遇上了豬隊友,被坑的要死,再加上,他也不看看坦桑尼亞的“東非解放軍”的老師是誰?所以,卡扎菲不敗才有鬼了。

先說說卡扎菲這個豬隊友以及戰爭的由來。

他便是烏干達1970年代的總統阿明,一個極其殘暴的獨裁者,8年統治,30萬國民被迫害致死。

政府獨裁,自然烏干達的經濟一塌糊塗,民不聊生,高層貪腐盛行,阿明本人就把整個國家當成了自己的提款機。

阿明政治上不斷改組政府,頻繁清洗反對派,在他手下當官,隨時都有可能喪命。而大批被他清洗的反對派則逃亡國外組成了形形色色的反對派,雖然政治主張各有不同,但推翻阿明的統治是一致的。

到了1978年,阿明已經統治烏干達7年多,國家經濟已經完全崩潰,大批民眾逃亡,整個國家就坐在了火山口上,隨時可能會爆發,而阿明則用更殘暴的手段進行壓制。

這一年,烏干達不斷爆發針對阿明的騷亂和抗議,阿明則不斷調動軍隊進行鎮壓,這一年10月,他遭遇行刺,僥倖逃生。

阿明覺得這些事情都是坦桑尼亞的國父及總統尼雷爾搞出來的,畢竟,尼雷爾還庇護著烏干達的前總統奧博特。

獨裁者自然無所畏懼,當年10月30日,阿明就下令軍隊大舉攻入坦桑尼亞。

殘暴的總統+殘暴的烏干達軍隊,激起了坦桑尼亞人的廣泛憤怒。

阿明的軍隊幾天內就佔領了坦桑尼亞的卡蓋地區,當地5萬民眾有8000多人被殺害,大批婦女被強暴,4萬多民眾成為難民。

烏軍的暴行激起了坦國人民的憤怒,尼雷爾總統也在幾個星期內緊急動員,把軍隊、警察、預備役等人員擴張到了10萬人,並在11月底擋住了烏軍的進一步攻勢。

雙方打到12月份,坦軍把所有的烏干達軍隊全部趕出了國境線。

戰線擴大,坦桑尼亞軍隊全面反攻,烏軍一敗塗地,阿明緊急找卡扎菲搬救兵。

雖然烏干達軍隊已經被趕出去了,但烏干達軍隊對坦桑尼亞民眾犯下了滔天罪行,尼雷爾豈肯善罷甘休,他決意乘勝追擊。

於是,他一方面在全國繼續進行戰爭動員,另一方面,他把那些零散的烏干達反對派組織起來,讓他們一起跟隨坦桑尼亞軍隊去“解放祖國”。

1979年1月,上萬坦軍帶著坦克和戰鬥機攻入了烏干達境內,在坦軍的打擊下,烏軍人心渙散、毫無鬥志,一路全面敗退。

眼看坦軍形勢大好,28個烏干達反對派也正式組成“烏干達全國解放軍”,正式加入坦軍隊伍,組成聯軍,一路在烏干達境內攻城略地。

到了3月,聯軍已經打到了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附近,阿明驚慌失措,不得不尋求盟友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支持。<strong>

卡扎菲答應了阿明的請求,派遣了2500名士兵,帶著大量先進的蘇式武器,包括T-54和T-55坦克、BTR步兵戰車、喀秋莎火箭炮、米格-21戰鬥機、Tu-22戰略轟炸機等。進入烏干達境內。

但卡扎菲的軍隊很快發現,他們的盟軍是個豬隊友,不僅使不上勁,還盡坑友軍。

在坎帕拉郊外,利比亞軍隊很快發現,他們始終在第一線阻擊坦桑尼亞軍隊的攻擊,而烏干達軍隊卻開著利比亞的卡車,帶著從坦國搶來的財富逃亡後方,甚至搖身一變,成為聯軍的一員。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雖然利比亞軍隊憑藉武器優勢和頑強作戰,也打了幾個勝仗,但他們畢竟人數太少,在近2萬聯軍的打擊下,顯然寡不敵眾,最終支持不住,在盧卡雅戰役後不得不撤退。

卡扎菲的軍隊自然不甘心失敗,陸戰上得不到便宜,卡扎菲下令出動圖-22B轟炸機等大肆轟炸坦軍陣地,但神奇的是,無數的炸彈扔下去,沒炸死一個聯軍士兵。

3月27日,阿明不得不倉皇逃離坎帕拉,4月10日,聯軍佔領坎帕拉,隨後,順利佔領烏干達全境。

這期間,利比亞軍隊殘餘軍隊成了喪家之犬,到處被聯軍狙擊,在聯軍佔領烏干達後,剩餘的利比亞軍隊被坦軍遣送回利比亞。

利比亞在3個月的戰事裡,損失了600人,則烏干達總統阿明帶著自己的幾個老婆、20多個子女和大量財寶一路逃到了利比亞避難。


雲中史記


在零幾年的時候,有一部叫做《末代獨裁》的電影挺火的,電影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名蘇格蘭醫生跟隨醫療慰問團來到烏干達工作。工作期間這名蘇格蘭的醫生表現非常出色,得到了獨裁者阿明的青睞,最後阿明以私人醫生的身份留在了烏干達,在阿明身邊工作的故事。這部電影以一個私人醫生生活的獨特角度,通過表現當時各階層烏干達人生活,反映了當時烏干達國內獨裁統治和內亂的情況。題主所描述的正好是發生在那個年代的烏坦戰爭。



上個世紀70年代,烏干達國內不滿阿明獨裁政權,國內矛盾加劇,出現了大規模內亂,烏干達鄰國坦桑尼亞收留了大量烏干達國內的反對派。阿明對坦桑尼亞這個做法非常反感,再加上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阿明在1978年10月向坦桑尼亞宣戰,發動對坦桑尼亞的侵略戰爭。當時坦桑尼亞並未做任何戰爭準備,面對烏干達的突然襲擊,措手不及。所以戰爭一開始烏干達軍隊順風順水,很快就佔領了坦桑尼亞的卡蓋拉地區。

按照歷史戰爭的劇本,一開始順風順水的一方很難笑到最後,一般都會遭到反推,烏干達這麼一個弱雞自然逃不過這個定律。坦桑尼亞雖然一開始接連戰敗,但這個國家擁有著一支在非洲範圍內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當年的坦桑尼亞軍隊送了大量的軍官到我們的石家莊步兵學院進修,這批軍官回到坦桑尼亞之後給軍隊帶來了巨大發展。經過我國軍事顧問和這批軍官的努力,打造了非洲首屈一指的“東非解放軍”。這支部隊有多牛呢?是非洲唯一一支能夠做到步坦協同而不壓死人的軍隊,放眼非洲毫無對手!

雖然坦桑尼亞軍隊數量不如烏干達,但是在軍事顧問的指導下,和烏干達軍隊在戰場上穩紮穩打,短時間內便穩住了敗退的形勢。然後坦桑尼亞轉身團結起自己境內和烏干達國內的各大阿明的反對派武裝,開始了對烏干達的反擊。阿明獨裁不僅丟了民心,還丟了軍心,所以勝利的趨勢一被坦桑尼亞遏住,開始撤退之時,就開始出現大量逃兵,潰不成軍。眼看著就要失敗,阿明將目光投向了當時非洲霸主卡扎菲“上校”,請求利比亞出兵援助!

當時的卡扎菲可謂是如日中天,在他的帶領下,利比亞發展神速,迅速成為非洲數一數二的強國。他的野心更不知如此,開始各種行動,企圖聯合非洲各國將西方國家勢力擠出去,成立一個由利比亞領導的非洲國家組織。這個做法顯然侵犯了當時西方各國,特別是法國的利益。後來卡扎菲“上校”的下場大家也都知道了,同時得罪五大國,然後在共同利益面前五大國上演了一場完美配合,最後將其按死在了非洲的沙漠之上。

後來卡扎菲雖然慘死,但是在烏坦戰爭時還是實力強悍的。面對同樣奮鬥在獨裁戰線阿明戰友的求助,卡扎菲沒有猶豫就派出了部隊對烏干達進行馳援。不過當時戰爭已經失敗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雖然裝備精良的利比亞軍隊介入,也擋不住可以做步坦協同的坦桑尼亞軍隊的進攻。最後,阿明在烏干達的獨裁政權被坦桑尼亞推翻,阿明出逃利比亞。總之,坦桑尼亞軍隊之所以可以戰勝利比亞和烏干達的軍隊,主要原因就在於使用了相對更為先進的戰術,再加上對手實在是太蠢了,最終稍微聰明的坦桑尼亞軍隊取得了勝利。


赤焰噠噠噠


如果說歷史上卡扎菲被等量級的國家教訓過,那一定是1978年的烏坦戰爭,坦桑尼亞軍隊狠狠的教訓了卡扎菲的軍隊,這本是烏干達與坦桑尼亞的對決,最後坦桑尼亞打贏了這場戰爭。

作為坦桑尼亞來說,自己的軍隊是接受過來自解放軍的軍事訓練過的,因此軍事紀律是要遠強於卡扎菲的軍隊的,這一點幾乎毋庸置疑——畢竟那個時候的非洲,除了坦桑尼亞軍人們能夠站出軍姿和排出較為整齊的隊列,其他國家的軍隊都不能做到,更多時候都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所以烏干達之所以敢對坦桑尼亞下手,屬實是一種老壽星吃砒霜的行為——活得不耐煩了。不過烏干達領導人也純屬沒辦法,畢竟此時烏干達的各項矛盾都已經空前激化,如果不找個機會轉移國內矛盾,他這個獨裁者馬上就要被國內的野心家和憤怒的軍官們弄死,因此,烏干達要打仗是必然的一件事,只不過很明顯烏干達對坦桑尼亞的實際軍事潛力過於低估了。

烏干達的軍事行動是赤裸裸的入侵,而坦桑尼亞一開始就是正義的防守方,民心向背非常清晰明白,所以坦桑尼亞的軍民團結一致,打得很兇,烏干達的軍隊除了前期佔了便宜之外,中後期就開始被緩過來的坦桑尼亞摁在地上爆錘。

一開始其實這場戰爭和卡扎菲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烏干達是卡扎菲的重要軍事盟友,所以在烏干達被坦桑尼亞一頓反殺加爆錘之後,卡扎菲響應烏干達領導人的呼喚,前來支援,不過具體支援卻讓人哭笑不得——卡扎菲的軍隊軍事紀律極差,甚至經常與烏干達的軍隊火併。

烏干達國內也由於長久的戰事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反對運動,在這個關口,烏干達被抓住機會的坦桑尼亞一舉擊敗。


戴老師講歷史


這個就有點意思了,這要從烏干達的阿明說起。



1978年10月30日,烏干達暴君阿明聲稱“1000輛坦桑尼亞軍隊的坦克已經入侵了烏干達的國土,烏干達軍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隨後,早已磨刀霍霍的烏干達軍隊立刻向著烏坦邊境處的“卡蓋拉地區”進行了軍事打擊,對坦桑尼亞進行了全面的侵略。坦黑叔向非洲多國求援沒有得到回應,後來想起了曾經幫助他們修築鐵路的兔子,於是坦桑尼亞從兔子那購進大批的武器裝備。且坦軍的人員編制以及作戰條例,都和兔子如出一轍,軍隊內不少人甚至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 兔子在坦桑尼亞還設有常駐軍事顧問就這樣坦黑叔狠狠的教訓了阿明。


之後吃了虧的阿明找到了好盟友卡大佐,卡大佐聽說阿明被打後氣的火冒三丈,這時的卡大佐畢竟財大氣粗而且還有蘇聯提供的裝備,打算好好的教訓一下坦黑叔和兔子。


於是立刻下令出動2500多的利比亞精銳部隊緊急馳援阿明。 這批增援部隊裝備的蘇式裝備比坦軍先進許多,而且卡扎菲還有蘇聯軍事顧問團的精心訓練和戰略戰術教導,似乎讓阿明又看到了打回去的希望。

可結果是裝備了63式兩棲坦克和59式中型坦克的坦軍充分發揮了自己在沼澤作戰中機動靈活的優勢,擊敗了利比亞由T-55領銜的裝甲部隊,非洲大陸上第一次非洲人自己之間的坦克大戰以坦桑尼亞的大獲全勝而告終,這沉重的打擊了卡大佐的囂張氣焰,從此以後卡大佐在對待坦黑叔和阿明問題上老實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