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哪個城市地理位置最好?

用戶13231465592


深圳最好,毗鄰香港,與澳門、珠三角隔海相望,隨著幾條海底隧道的建成,深圳有實力有能力與日本東京灣、紐約灣並駕齊驅!深圳地理位置比上海好,希望中央集中精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必然成功!起火車頭作用,拉動中國經濟無與倫比的巨大!冠軍。


莫闕


第一上海,有長江航運便利,腹地廣大。

第二廣州,同上海類似,有珠江航運便利,但被香港攤薄了一部分。

第三大連,東北的天然門戶,環渤海中轉站。

第四香港,港口條件好,馬六甲到上海及東北亞國家的中轉站。

第五寧波舟山,港口條件好,腹地富裕,上海港富餘業務的天然承接者。

第六泉州廈門,可以視為一個港口,與香港條件類似,缺點是福建多山,與內陸交通不便。

第七天津,首都門戶,環渤海中心。

第八青島,以山東河南為腹地,環渤海重要的中轉站,缺點是競爭者眾多,省內有日照煙臺,省外有連雲港大連。

第九連雲港,無他,就一條隴海線就夠了。

第十湛江,港口條件極好,就是受制於行政規劃,得不到發展。

第十一十二煙臺和營口,條件類似,但是競爭對手過於強大,處於不利的位置。

第十三南通,位置很好,但是地質條件行政規劃都不好,不具備建設大港口條件,再就是對手太強了。

問題是哪個城市地理位置最好,我們可以假設是在打遊戲,現在沿海一個港口都沒有,那麼我們按照什麼次序一個一個的建港口呢?青島為什麼排名靠後?是因為青島的位置並不佔絕對優勢,是很容易被替代的。


四月不出島


我國海岸線狹長,東部沿海有大量城市都是依海而建,而且我國的發達城市基本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具體哪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好,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優勢。


首先在經濟發展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有兩座,第一是上海當之無愧,上海扼守長江入海口,建國前就已經稱為大上海,在全球大航海時代,國外貿易想要通過水路進入西部腹地,第一站必須經由上海,上海是我國東方溝通外界的轉換點,如果將長江看作一條巨龍,那麼上海便是這條巨龍的龍頭,位置的好壞不言而喻。


另外青島的位置也是非常不錯的,青島位於我國北方,擁有深水良港,且腹地廣闊,輻射範圍直插中原腹地,如果將我國十字劃分,畫出一條東西最長線,青島基本處在東部線尾,未來我國發展越來越好,青島的位置也會越來越重要。而且青島所處的緯度,氣候優良,環境宜人,各種條件十分適合人類居住。

其次天津的地理位置,天津應該是我國沿海城市中最安全的城市,天津深處我國內海渤海灣中心位置,是首都溝通海洋的先鋒官,而且直面渤海海峽出海口,直線就可出海。而戰略上有山東半島以及遼東半島兩個直插海中的長條形領土,如同巨人的兩隻手臂,來共同來保衛天津。



另外我的家鄉煙臺也是非常不錯的沿海城市,煙臺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海在北部的城市,海洋氣候調節城市的溫度,尤其夏天因為海在北方,而風向是從南往北刮,不會將溼氣吹進城市,所以夏天煙臺這座城市不會出現其他沿海城市的潮溼現象。


另外一些位置比較好的城市有很多,歡迎留言補充。


地理有意思


中國的沿海地區共有2個特別行政區、2個直轄市,6個副省級城市(含計劃單列市)、38個地級市

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直轄市:上海、天津

遼寧:大連(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營口、錦州、盤錦、丹東、葫蘆島

河北:唐山、滄州、秦皇島

山東:青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煙臺、東營、威海、日照

江蘇:南通、鹽城、連雲港

浙江:寧波(計劃單列市、副省級)、溫州、嘉興、舟山

福建:福州(省會)、廈門(計劃單列市、副省級)、泉州、漳州、寧德

廣東:廣州(省會、副省級)、深圳(計劃單列市、副省級)、東莞、惠州、湛江、江門、汕頭、茂名、陽江、潮州、汕尾

廣西:欽州、北海、防城港

海南:海口(省會)、儋州、三亞、三沙

臺灣:除南投外都是沿海城市

這些城市地理位置較好的,城市的行政級別都比較高,基本上是直轄市(上海、天津),副省級(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廣州、深圳)。


這幾個城市中要找一個地理位置好的,個人覺得當屬上海

上海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

西接江蘇、浙江兩個經濟發達省份,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長江支流黃浦江穿越城區

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

氣候溫和溼潤,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常州外來戶


這個要看從那個角度來說,如果從地理影響市場發展的角度而言,當然是上海。

如果不是地處長江口,上海不會成為近現代中國第一城。

對於現代城市來說,其地位之重要性,取決於其在市場網絡中的重要性。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整個長江流域都是上海的腹地。現代鐵路、航空等交通的發展,不僅沒有削弱上海這個地位,而且加強上海這個地位。

所以,就市場角色而言,上海是全國最大、最重要的門戶之城。而這個地位的形成,起點即是上海所處的地理位置。

關於地理這種基礎性因素之作用,年鑑學派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曾言:“地理能夠幫助人們重新找到最緩慢的結構性的真實事物,並幫助人們根據最長時段的流逝路線展望未來……歷史要遵循它的教導,並接受它的分類和範疇。”

另外,如果要進一步瞭解地理與歷史發展的關係,推薦一本書,即《槍炮、病菌與鋼鐵》。

為什麼文明曙光出現在亞非歐三州交界的地方?為什麼歐美是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地方?為什麼東亞國家的現代化能夠取得顯著成就?為什麼是西方殖民者入侵了美洲,而非印第安人入侵亞歐大陸?為什麼澳洲土著一直到了近代仍處於初民社會?為什麼歐洲有那麼多國家?幾乎和歐洲同樣大小的中國卻有著大一統的傳統?對於這些問題,作者都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簡而言之,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因素堪稱決定性因素。亞歐大陸有足夠大的面積,足夠多的人口,足夠多的文明,每一種文明所產生的成就,都會傳播給另外的文明,帶來整體的進步;澳洲土著、印第安人因為地理因素,一直處在與多數文明相隔絕的狀態,這導致他們的文明發展受到阻礙。歐洲的地形不利於統一國家的形成,在近代,歐洲國家之間的頻繁戰爭使得每個國家都重視軍事技術的進步,這又加強了他們對外征服的能力;中國有黃河和長江連接東西,後來又有大運河溝通南北,這進一步增強了大一統的傳統,但也正因為如此,朝廷可以一聲令下就讓龐大的鄭和艦隊在海洋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而這時的西方,即將進入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何書彬


單說地理位置,自然就是上海了,坐擁長江出海口,背靠江南自古富庶之地。前有良港、中有長江、後有魚米之鄉。幾乎是在南北海岸線的中端位置,海上南北交通便捷度極高。

有人說是上海成就了長三角的繁榮,是江浙沾了上海的光。但事實上長三角城市群的成功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寧蘇杭等市存在,上海的影響力恐怕也達不到如今的高度。所以上海能夠有這麼多的老牌名城為依託也是很重要的。這麼多的強市圍繞,即使廣州都要羨慕三分。

廣州雖然沿海,但事實上對海洋的開發和利用並不算很充分,不過介於鄰近東南亞並與港澳相望,加之也有珠江出海口,周圍強市林立,也算是沿海城市中地理優勢比較明顯的。

再有就是天津,天津港是北方地區最早的對外港口,位居環渤海經濟帶中心位置,加之緊鄰北京,渤海航線通道出口距離煙臺、大連都不遠。

其他也就是深圳、青島、大連、廈門、寧波這五個計劃單列市,深圳的優勢和廣州相當,青島和大連都是海濱旅遊名城,海洋資源利用率較高,也都是世界著名集裝箱港口,尤其青島有著天然深水良港的美譽。

寧波的優勢與上海相似,只不過沒有內河航運。廈門的優勢還沒有充分得到運用,當然與上述城市相比,廈門所能夠依靠和互動的城市也比較少。除此之外,其他沿海城市的位置就沒有很具特點的,當然這和城市本身定位發展也有關。你自身強大了,那你自身就是優勢,誰挨著你誰就有地理位置優勢。


城市發展報告


沿海哪個城市地理位置最好的問題,就中國沿海而言,大家腦海裡很快會跳出2個沿海、3個城市。曾如已有回答的,沿海區1是長三,2是泛珠;城市1是上海,2是深圳,3是香港。這可能均是具有行政特色的定義範式,權力定義的它就是最好的。而民間的看法往往從看得見、摸得著的方面,較為實惠的提出:1是城市的安全性,上海偏遠於每年臺風的侵襲,稍遠於地震帶,這個角度較為安全;深圳和香港近於颱風暴的侵襲,每年災害的次數,相對多了點。但是,上海是軟土層,地面沉降較厲害,海水倒灌的水害逐年加劇,這就有別於山岩的深圳和香港了,這方面的安全性同樣是逐年堪憂。2是如果客觀論到沿海城市,上海的城區不在沿海,而是在黃浦江向內陸流經的內部地區,相對來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沿海城市,即便它的港口全球最大,但是距離城區有60-80公里,是深圳港、九龍葵涌港的10倍,最大成型後的運營、運輸、維護成本是深圳港、九龍葵涌港的3-5倍。3是上海的空氣環境,相對深圳和香港要差一個層次,許多製造業尚未全部轉型和轉移到其它地方,深圳和香港的海水是淡藍和碧藍的,上海的江海水是灰黃和渾黃的。上海規劃到2035年綠化覆蓋率將努力達到35%,深圳現時就已經達到50%,香港現時達到70%。4是2個區域能短距連接到的周邊城市有多少,深圳和香港相對能更多連接內際廣闊地域的城市或是省份,如類似重慶、成都、長沙,它們更願意與深圳、香港打交道,雲南、貴州、西藏更是距離最近的,泛珠在這方面是大幅領先的,上海與東北、內蒙、山東、山西的省份和城市較近,但是,泛珠的高鐵還稍弱於長三。5是3座城市與東半球各個國家以及那裡的城市,連接的數量和距離?上海與東北亞的韓國、日本、朝鮮,北邊的蒙古、俄羅斯最近,深圳和香港與東南亞的越南、老撾、柬埔寨、秦國、緬甸、新加坡、印尼、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乃至中亞各國更近。如論到東半球的2個大洋,上海面對1個大洋,可供深海開發,深圳和香港面對2個大洋,可供深海開發。6是上海由於廣種廣收的城建模式,建成後的城市,維護、管理、運營的成本,3-5倍於深圳和香港,特別是香港,是追求高效率的高度聚集的城建模式,城區安全隱患、犄角旮旯的衛生死角少之更少,維護、管理、運營成本大幅下降。上海前2年拆違數量達到1萬2千萬平方,治理黑臭河體上千條,整治城區犄角旮旯不文明街區,達到成百上千個,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效率,上海是遠距離潮汐式長途跋涉般的,時間、金錢、效率消耗之大是深圳、香港就近上下班所不能比的。上海交警是全員上崗在街頭,清掃隊伍也是全員在街頭揮掃,垃圾分類至今還是在試點階段。香港街頭較少遇見交警,更少看到有清掃隊伍,很早就實現垃圾分類,違建和黑臭河土的情況極其罕見,只是時不時會出現群租的情況。6是由於上海軟土層,建造摩天地標的成本是深圳、香港的5-10倍,上海中心已是陸家嘴最後的收官之作,深圳和香港是山岩打底,更有條件把人氣的效率聚集起來,特別是香港,未來的建造也是以高層和超高層作為城建的基調,因此,在營造城市天際線方面,上海已經被軟土所框定固化了,天際線不再會有多少改變了,而深圳還有大把改變的機會,香港的超高層,目前是紐約的3倍,在未來的百年內,必定是站在榜首位置。究竟沿海哪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最好,各位各自判斷吧。


以人為本201611


這個要討論嗎?只能是上海。

其它什麼青島廈門大連之流,最多聚一省之力發展航運,而上海確實從四川開始,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大半個中國之力在發現航運。

再說浙江舟-寧波港,雖然浙江的出口貿易很蓬勃,特別是義烏那邊,但還是挑戰不了上海的航運地位,那是長江所賦予的特權。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四川的工廠出口10個立方的貨物去非洲一個小國家,為這個量的貨包一個20尺集裝箱肯定不划算,運費可能遠遠高於貨值。這個時候,由上海的貨代公司找同行配倉,就能又快又好的找到,近期去同一個國家的其它貨物,大家就可以分擔昂貴海運費。這種聚集優勢是其它港口所不能比擬的。


小老虎已被接班


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來看現在整個世界的經濟格局。目前整個世界的經濟現狀,基本是以美國為第一中心,然後向外輻射形成的經濟格局。美帝往東度過大西洋輻射歐洲。最主要是以英國為據點,拉動整個歐洲。往西越過太平洋拉動亞洲的經濟,最重要的跳板就是日本。我們也可以看到,基本上越是處在外圍靠近美帝的地方越發達,然後越往大陸內部走越落後。目前的世界經濟格局就是這麼個情況。然後亞洲還有美帝的第二重要盟國,韓國。這兩個國家是亞洲經濟最好的國家了。而山東正好跟這倆國家都隔海相望。

原本來說山東的地理位置是得天獨厚。但是由於改革開放是首先以南方為試點。所以南方發展的比北方要好。這對於當年的中國來說,是因為拿南方來做試點比較穩健。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北方的政治地位一直比較重要。而作為改變中國大的經濟格局的改革開放,如果直接遠在北方進行的話,萬一出問題就完了。就好比現在的朝鮮,如果朝鮮也要學中國改革開放,他的第一個試點絕不可能選在平壤。這大家應該比較好理解。

隨著前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功。以及進一步開放的需要,我相信山東的地理優勢會開始慢慢發揮的。


用戶99099520402


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是沿海城市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沒有之一。

從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省市圖可以看得很清楚,上海地處沿海省市的中部位置,從上海往南,沿海城市基本都分佈在一段弧線上,大致上是上海-舟山港口群、福建沿海港口群和珠三角港口群。上海往北,除了膠東半島和大連處於弧線之上,其餘港口大致都在弧線內側,偏離航線,這其中尤其以江蘇連雲港最為突出

中國的港口主要分佈區域也就是珠三角、長三角和渤海灣,從這個角度來看,上海是沿海城市中地理位置最好的之一,還談不上唯一。

換個角度,從中國水系分佈來看,中國河流長度長江、珠江、黃河、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漢江等最為有名。

黃河匯入渤海,周邊沒有良好的港口。珠江入海口的廣州等城市發展都很好,但珠江的通航里程遠不如長江,因為長江流域人口數億而且經濟發達的黃金水道,長江是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而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從這個方面來看,上海的航運地位獨一無二。

通江達海的上海,沿海城市地理位置最好毫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