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科普,快看

國家P3實驗室證明,臭氧可殺滅SARS病毒

疫情科普,快看

為何不緊急採用臭氧對新冠病房、隔離病房及所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空氣消毒?還在等什麼?

  “國家P3實驗室”主任李澤琳教授主持了利用臭氧進行滅活SARS病毒的實驗,實驗中對綠猴腎細胞接種的SARS病毒綜合滅活率為99.22%,而且經過三次重複實驗,都達到很高的滅活效率。

疫情科普,快看

  人類自從發現並使用臭氧以來,全世界一直用臭氧對形形色色的病毒、細菌進行“激烈鬥爭”,並總結了許多的經驗。如臭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熒光假單胞菌、鼠傷寒沙門氏菌、福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對乙肝病毒抗原、甲型肝炎病毒抗原、甲型流感病毒,還有“劇毒之首”的愛滋病病毒(HIV)都進行過消毒滅菌實驗,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並且,臭氧對這些病毒、細菌的消滅,十分迅速,可以說是“刀起首落”。

疫情科普,快看

背景資料:關於臭氧  高空大氣的臭氧層是人類免於太陽光中紫外線強烈侵襲的天然屏障。而臭氧作為一種奇特的物質,是氧氣的孿生姊妹,與氧氣相比較,它具有不同尋常的能力,就是對病毒、細菌毫不留情,是一種高效的消毒物質。我國衛生部門頒佈的法規中對臭氧的殺菌作用作了明確的肯定:臭氧是一種廣譜殺菌劑,它可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可破壞肉毒桿菌毒素。

臭氧就在你我身邊  早在19世紀,人們利用臭氧的特殊作用,廣泛地應用於消毒、水處理、醫藥衛生、食品保鮮等。一百多年來臭氧已深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1902年,德國建立了第一座用臭氧處理水質的大規模水廠,開創了臭氧水處理的先河,現在世界上已有數千座臭氧水廠,歐美、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自來水廠應用臭氧已達到普及程度。礦泉水、純淨水廠家幾乎都裝備了臭氧設備,我們現在所喝的自來水、純淨水利用臭氧處理一下,就會提高水的口感和衛生條件。1904年歐洲利用臭氧對牛奶、肉製品、奶酪、蛋白等食品進行保鮮,延長食用期限。

環境消毒方面,臭氧有獨特的優越性  全覆蓋——消毒時,臭氧發生器或靜電空氣淨化機,產生一定量的臭氧,可滲透到環境中的每個角落,克服了紫外線殺菌只能直來直去,存在的消毒死角的問題,以及傷害人眼的問題。  高潔性——臭氧自產自消:用高壓靜電與空氣電離作用而源源不斷地產生,將空氣中的微生物、有機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多餘的分解為氧氣,不存在任何殘留。不像化學消毒劑(如84消毒劑)那樣對人體有毒害,並有殘留物的二次汙染。  方便性——全球生產臭氧裝置的廠家數以千計,有專門的臭氧發生器,也有能產生臭氧的靜電空氣淨化機、靜電新風機。設備有大有小,有適合於單個房間的,也有適合整座樓房的,還有適用於公共交通工具如客車、列車、船舶、飛機的。操作方法很簡單,只要根據臭氧儀檢測指標或人體感受,選擇高、中、低檔即可。臭氧這麼多好處,為何沒得到廣泛應用呢?  尤其是,此次新冠病毒肆虐中國,並有可能襲擊全球,在這危機萬分之際,照理應迅速採用臭氧對新冠病房、樓房、公共交通設施進行消毒才對呀。  為什麼沒有?  原因很簡單,因為長期以來,各國科學家都把臭氧列為空氣汙染物,即所謂的“光化學汙染”。現在,讓我們用幾分鐘時間,來挑明白這件事。這有點挑戰全球科學界的意味,但應驗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名言:“科學是簡單的”。

大氣中臭氧主要有二個來源:  1.火力發電廠及車輛燃燒尾氣,與太陽紫外線發生光化學反應,這部分屬於汙染物,被稱為“光化學汙染”。但這部分臭氧僅佔大氣中臭氧的5%左右(全球平均值)。  2.植物揮發油與太陽紫外線發生光化學反應,這約佔大氣中臭氧的80%以上。這是地球誕生數十億年以來,一直在發生的事,人類一直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繁衍的,因此,人類當然適應它,並需要它。否則,地球上的微生物會無限度繁殖,早把動植物吞噬光了。

  這也解釋了,世界各國為什麼總是在陽光稀少(臭氧微弱)的冬季、雨季爆發流感,導致全球每年流感病死約50萬人。也解釋了1910年鼠疫、2003年SARS等重大溫疫,都是在陽光燦爛的5月(臭氧濃烈),莫名其妙的戛然而止,停止了傳播。也解釋了為什麼這次新冠病毒在中國陰雨少陽(臭氧微弱)的南方大肆傳播,在乾燥多陽(臭氧濃烈)的北方傳播極少,甚至,在陽光普照的西藏幾乎沒有傳播。

  最後一點,很糟糕,我們現在來不及用試驗證明臭氧可以殺滅新冠病毒。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證明,臭氧比酒精對病毒更有殺傷力,比紫外線更少負作用。  當前,病毒每天在人群中大肆傳播,每天在殺死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每天在封鎖中國人的生活,每天在封殺中國的經濟…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不能等到5月或6月,中國南方陽光燦爛、臭氧濃烈時刻,病毒自然退去…  生命等不起,經濟也等不起!  趕緊行動起來,採用臭氧,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便宜得不能再便宜、副作小得不能再小的措施,對病房、樓房、車船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空氣消毒吧!  立即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