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精煉銅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其發展前景淺析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具有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高等優點,廣泛應用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銅也是耐用的金屬,可以多次回收而無損其機械性能,在電纜和電氣、電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築材料,可以組成眾多種合金。銅是一種重要基礎性的有色金屬原材料,其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與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同時產業結構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導致市場應用需求的不同。


從銅的冶煉工藝來看,目前銅的生產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為火法冶煉粗銅,純度相對降低,應用也相對有限,另一種則是利用電解工藝生產的電解銅,具有極高的純度,因此也被稱為精練銅。隨著電子、電器產品的市場發展,導電與導熱材料市場需求迅速增長,銅合金的用途也更加廣泛,精練銅稱為主體。
總的來看,近幾年中國的精煉銅產量迅速增長,2009時,中國精練銅產量僅為413.49萬噸,到2018年已經增長至902.90萬噸,2019年,中國精煉銅產量增長至978.42萬噸,同比增長10.2%。十年內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9%,增長極為穩定。


2009-2019年中國精煉銅產量走勢

2019年中國精煉銅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其發展前景淺析

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智研諮詢整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優質銅礦相對缺乏,銅冶煉成本相對較高,銅冶煉的礦石、陽極板(粗銅)等都需要進口,因此中國的精練銅廠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華南地區的廣東、華東的山東、江蘇等地是我國重要的精煉銅生產基地。


同時由於原料供應缺乏,國內各個產業對銅的需求量較大,對國外低成本的精煉銅需求也較大,因此中國精練銅進口規模一直較大。即使是國內產能有所過剩的情形下,精煉銅的進口量也呈現出一定的上升態勢,2019年略微有所下降。


據統計,2019年1-11月中國進口精練銅312.46萬噸,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十二月進口量大增,創下2016年3月以來最好的水平,全年進口量約為356.4萬噸。出口方面,近幾年總體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上升態勢。2019年1-11月出口量達到29.20萬噸,全年出口約為31.67萬噸。


1992-2019年中國精煉銅進出口走勢

2019年中國精煉銅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其發展前景淺析


2009-2019年中國精煉銅行業進出口走勢

2019年中國精煉銅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其發展前景淺析


總的來看,2019年,我國精練銅產量約為978.42萬噸,進口量約為356.4萬噸,出口量約為31.67萬噸,據此計算,2019年中國精煉銅表觀消費量達到了1303.15萬噸,較2018年同比增長4.6%,增速較2018年有小幅回落。但總的來看,近十年來,我國精煉銅市場需求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與國民經濟增速基本一致。



2009-2018年中國精煉銅行業需求走勢

2019年中國精煉銅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其發展前景淺析

目前中國的消費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電力、家電、汽車等這些行業,大致結構如下:電力53%、電子6%、交通運輸9%、建築2%、空調10%、冰箱2%,其他18%。如下圖:


中國精煉銅消費結構

2019年中國精煉銅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其發展前景淺析


總的來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精煉銅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生產國,據統計,2018年全球精煉銅消費量約為2379萬t,中國消費量佔比達到52.5%,可以說,中國經濟發展以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對全球銅價具有重要影響。


近年來,隨著中國供給側結構改革,銅需求穩定增長,中國的精煉銅行業供需關係顯著改善,市場價格更加穩定,從國內貿易的統計數據來看,從2017年到2019年,中國精煉銅總體保持持續穩定態勢,2017年三季度開始,有一定小幅度下降,一方面是經濟增速降低,需求相對弱化,另一方面是產能投產、供給有所增加,環保政策影響弱化。


根據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全球主要發達國家與地區銅消費呈現出一定的“S”型曲線增長態勢,即“慢增長—快速上升—達到峰值—開始下降—基本穩定”的增長態勢。全球銅消費的零增長點大致集中在人均GDP的16000-18000美元之間。中國的產業鏈結構完善,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發展,預計人均GDP也將持續增長,對銅的需求仍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高峰期將在2025年前後出現,需求峰值約為1570萬噸左右,目前仍有200多萬噸的增長空間,2020-2025年需求增速將會逐漸降低,國內市場增量空間將會有所減少。

而展望全球,東南亞地區的印度、以及東盟等地區在未來15年銅消費將有望獲得迅速的增長,需求將會在未來3-5年左右放量增長,有望成為未來全球精煉銅主要的增長動力。中國,尤其是廣東、廣西地區的精練銅企業將面臨較大的市場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