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魏將王雙,是怎樣的實力的存在?真到呂布水準蜀將無人能敵嗎?

歐陽霜蟾


五虎這個級別的武將老去死光以後,整個三國體系的武將能級都普遍降了一檔,過去關張趙馬黃顏文孫許太算是強一流的代表(呂布超一流),下一檔就是以張遼張頜魏延甘寧徐晃姜維鄧艾等為代表的一流武將,後來的佼佼者幾乎沒有超過一流的,也許文鴦是個例外。龐德處在強一流弱和一流強之間,王雙差不多也是這一檔或者就是一流的水平。

三國後期的武將,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有那麼一句話,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


驚鴻169


王雙,字子全,隴西狄道人,任虎威將軍。或許,王雙武藝不如呂布,但呂布未必敢與王雙一戰;蜀國後期第一大將魏延也不敢與王雙單挑,可見其確實有萬夫不當之勇。

為何會說呂布也未必敢與王雙一戰?

王雙和呂布都是身長九尺,大約2米多一點,王雙兵器是一把60斤的大刀,呂布使24斤方天畫戟(《蕩寇志》上所講),關羽手中82斤青龍偃月刀。可見,王雙的氣力應該比呂布大,而比關羽稍弱。

呂布武藝可勝關羽,關羽可勝魏延,而魏延斬殺了王雙。雖然有偷襲之嫌,但大將在戰場上被偷襲也是常有之事,所以王雙的武藝還是要弱於呂布的。

但是,王雙卻有一項絕技,身上暗藏3個流星錘,百發百中。

建興六年(228年)冬,諸葛亮趁魏兵征討東吳,關中虛弱的機會,率兵出散關,二次北伐曹魏。當大軍行至陳倉城下時,被魏將郝昭據城所拒。正當諸葛亮圍攻陳倉之時,忽聞東邊魏國援軍前來,旗上書“魏先鋒大將王雙”。諸葛亮立即派裨將謝雄、龔起領三千人馬前去對敵。結果,謝雄、龔起均被王雙三合斬殺。接著,大將張嶷出馬與王雙對戰,數合不分勝負,王雙詐敗引張嶷追趕,王平大聲提醒張嶷勿追,張嶷急回馬時,卻被王雙的流星砸在背上,伏鞍吐血而逃。若非王平、廖化兩人截住王雙,張嶷命將不保。

這時,祥子突然想了《水滸傳》中盧俊義帶兵出征東昌府的戰況,當時的東昌府兵馬都監張清以“飛蝗石”絕技,三陣連勝梁山英雄郝思文、徐寧、燕順、韓滔、彭紀、宣贊、呼延灼、劉唐、楊志、朱仝、雷橫、索超、關勝、董平、魯智深等數員大將。槍棒雙絕的玉麒麟盧俊義也不敢出戰,還要向宋江搬取救兵。因此,人稱“沒羽箭”。但是,若論真實的戰力,無論是盧俊義、魯智深,還是關勝、董平、呼延灼等將,均都勝過張清,結果卻均敗在了他的“飛蝗石”下,可見暗器在戰將單挑中的作用之大。

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所以說,王雙的武藝或許排不進一流大將的行列,但是在單挑之時,他手中那三個神出鬼沒的“流星錘”,絕對會令所有大將心生忌憚。

由於蜀軍糧道受到王雙大軍的威脅,從而造成蜀軍糧草不繼,因此諸葛亮心生退軍之意。為了防止王雙率軍趁機追殺,諸葛亮密令魏延連夜趕往返回漢中的陳倉道口布置埋伏,並以將計就計(或誘敵之計)和伏兵之計,出其不意將王雙斬殺。

以上,僅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但是在正史中,王雙的結局卻出現了兩種說法。

《三國志·朱桓傳》記載: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朱)桓部兵將攻取油船,或別擊(常)雕等,(朱)桓等身自拒(曹)泰,燒營而退,遂梟(常)雕,生虜(王)雙,送武昌,臨陣斬溺,死者千餘。《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諸葛)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

以此對比,既然在公元222年,王雙已經被東吳朱桓俘虜後斬首,為何會在6年後的公元228年,又被諸葛亮斬殺,難道王雙有分身不成(開玩笑了)。

如果,朱桓傳所載屬實,王雙就不應該再出現在諸葛亮傳中,這樣明顯的矛盾難道是陳壽疏忽所致;如果諸葛亮傳所載屬實,那就是王雙沒有被吳國斬首,而是在魏吳兩國交換俘虜時,王雙被東吳歸還了魏國,而朱桓傳所載應該為陳壽筆誤的可能性較高。

因此,若以《三國演義》論,王雙確實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以正史論,王雙僅是一員普通的戰將。


祥子談歷史


三國後期,本來頂級的武將就很少了,就算有年紀也老大不小了。比如趙雲,就在王雙出場之前不久剛好去世,魏延年紀也不小了,還是武藝還是不差的,而且蜀漢還有新生代的武將呀,如姜維曾經讓年老的趙雲讚歎;關興,張苞武藝也是剛剛的,猇亭之戰直接把韓當,周泰嚇回了陣中;另外王平的武藝也不錯,曾經在不利的局面下,和張郃打了數十回合,沒有一定武藝是做不到的。那麼王雙的武藝究竟有多高呢?為何蜀漢的單挑好手們除了張嶷就無人上前和王雙一戰呢?先看看王雙的出場:

大將軍曹真出班奏曰:“……臣近得一員大將,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徵宛馬,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乃隴西狄道人,姓王,名雙,字子全。臣保此人為先鋒。”《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王雙這傢伙的通過曹真這麼一說出來,簡直就是曹魏的第一猛將的感覺。我們剛下王雙的標配:



兵器:使用六十斤大刀,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紀靈的三尖兩刃刀有五十斤,也就是王雙兵器重量僅次關羽,還比袁術第一大將紀靈重十斤。所以,不管王雙刀法如何,至少有一定的氣力,而且在三國後期缺乏單挑名將的情況下,王雙的氣力可能是頂級的。而且,王雙能開兩石鐵胎弓,更是印證了這一點。

暗器:弓箭只能證明王雙的力氣大,不一定代表準度,所以王雙暗藏了三個流星錘,所以曹真說的百發百中,應該是說流星錘。在小說中,還有一個名將也是用流星錘做暗器,那就是馬超,曾經用流星錘打過張飛,不過被躲開了。不管怎麼樣,這也證明王雙的軟實力也是不差的。

名駒:除了曹操,劉備這樣的諸侯,基本上擁有名駒的都是名將,比如赤兔馬之於呂布,關羽。雖然王雙騎的“千里徵宛馬”可能不及赤兔,的盧這樣的名馬,至少耐力速度是要超過一般馬的,這點毫無疑問。



所以,從王雙的配置上來看,作為後期的三國頂級大將是沒問題了,至少一開始的戰鬥也體現了頂級武將風範。當時,王雙作為曹真的先鋒來解救陳倉,於是不到三合斬了蜀漢的裨將謝雄,又正三合斬了另外一位裨將龔起。隨後,王雙和張嶷鬥了幾回合不分勝負,於是詐敗而走,然後:

王平見張嶷中計,忙叫曰:“休趕!”嶷急回馬時,王雙流星錘早到,正中其背。

王平和廖化急忙截住王雙救了張嶷,但是兵戰時,還是被王雙殺了一陣敗走。於是,諸葛亮和姜維商議,陳倉堅固又加上王雙來援,只好表換戰術策略。所以,蜀漢不到忌憚城裡的郝昭,也開始忌憚起王雙了,那麼是不是王雙真的讓蜀漢眾將害怕了,不敢再出馬單挑?



大飛熊認為,未必。首先王雙確實厲害,但是不代表魏延,姜維,關興,張苞這幾個大將就勝不了他?證明這一點有兩人,一個是張嶷,一個是魏延。張嶷和王雙交手幾回合不分勝負,這裡已經體現出王雙連斬謝雄,龔起已經出現“疲態”,畢竟六十斤的大刀呀,所以不能速勝張嶷改用暗器。另外,謝雄和龔起屬於名不見經傳的裨將,和張嶷不可比,更和魏延等人比不了。所以,王雙再厲害,上限不會高到哪裡去。再來,王雙後來被魏延斬了,是被埋伏,措手不及的情況下,這固然可以給王雙遮遮羞,但是也反應了一個問題,王雙學藝不精和心理素質差。要知道,早期的三國名將裡,注意是前提是“名將”,顏良被關羽突襲,那是因為赤兔馬;高覽被趙雲刺下,是因為在陣後;夏侯淵被黃忠砍了是居高臨下;只有魏延斬王雙,屬於正面從林中殺出,就算王雙來不及抵抗,也可以利用名駒跑路呀。



所以,王雙再強悍,他的上限絕不能超過呂布,五虎等超一流將領,最多屬於一流,和年輕的魏延差不多而已。既然王雙屬於一流,為何同樣一流的魏延等人不直接出戰呢?很簡單,三國後期,蜀漢人才太凋零了,諸葛亮根本不會冒險讓宿將出戰。比如,征討南中時,面對彪悍的祝融夫人,諸葛亮也是智取,而不代表趙雲魏延打不過一個女流,而且祝融夫人和王雙一樣,善於暗器。還有日後讓張郃木門中伏,諸葛亮一樣讓魏延,關興詐敗引誘張郃,如果硬拼,魏延或者關興單個都不一定輸給張郃。所以,諸葛亮後期用兵主要靠智謀,而非武將單挑,最怕就是遇到非正常的傷亡,這也是為什麼關興,張苞先後去世於意外,而諸葛亮傷心欲絕的原因。


大飛熊騎士


王雙在後三國時期排名不錯,大概僅次於魏延、張郃、姜維、鄧艾、王平等人,而略強於張嶷、廖化等人。可以排進前十名的位置。

不過把他放在前三國時期,他的武藝根本就不值一提,只能排在二流隊列,遠遠弱於于禁、樂進等準一流武將。如果讓他對上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等頂級武將,不出五合之內,肯定被秒斬於馬下。

王雙是後三國時期魏國將領。諸葛亮北伐期間受大將軍曹真賞識,因此得到重用。

他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使一口大刀,重六十斤,胯下一匹千里良駒,能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

由此可見,王雙是個力量型猛將,武器的重量僅次於關羽、典韋。他不僅臂力驚人,而且騎術了得。在使用“暗器”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是三國時期比較全能型的武將。

那麼?這麼一位全能型武將,他的戰績究竟如何呢?

說真的,有些失望,他的戰役表現跟開場白的人物描述完全是兩碼事。

1、單挑蜀將謝雄,相交不三合,一刀將其斬於馬下

2、單挑蜀將龔起,同樣鬥不三合,被王雙一刀斬於馬下

不過謝雄、龔起只不過是蜀國小將,相當於裨將或者牙將之類的,武力值非常普通。因此!斬殺此二人不能說明王雙武藝有多強。

3、諸葛亮聞知謝雄、龔起被王雙所斬,於是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引兵出迎。

兩陣對圓處,張嶷當先出馬,廖化、王平壓陣。王雙接住鬥了數合,彼此勝負不分。王雙詐敗而走,張嶷緊追不捨。王平見狀忙叫“休趕”張嶷回身不及被王雙擊中。

雙詐敗便走,嶷隨後趕來。王平見張嶷中計,忙叫:“休趕!”嶷急回馬時,王雙流星早到,正中其背。

王雙詐敗的舉動,說明在正面廝殺的情況下,實際很難擊敗張嶷。他大概也就張嶷差不多層面。考慮到張嶷未識破他的詐敗計謀,並被其一錘擊中,王雙應該略強於張嶷。然而王平一眼就瞧出了他的手段,說明他的招數在王平面前根本是小兒科,王平的武藝應強於王雙。

4、王平、廖化見張嶷受傷,慌忙驟馬截住王雙。但是王雙並不敢戀戰,反而是驅兵大進,使雙方陷入了混戰的局面。

5、王雙追趕魏延中計,魏延從林中突然回身,一刀將其斬於馬下。

推算王雙的武藝,也就能欺負欺負謝雄、龔起之類的小將。遇到稍微有實力的張嶷,他都難以取勝。面對王平、廖化二將夾擊,他壓根不敢接招。最後被魏延一刀斬殺,應變能力僅此而已。


總論:王雙算不上什麼猛將,如果生在前三國時期,他肯定混不出名堂。


愛尚文史


王雙和呂布差遠了,大致和張郃相當或略差一些。

王雙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諸葛亮二次北伐,出陳倉道攻打陳倉之時。曹真請纓前去救援,並推薦了王雙為先鋒。書中描述王雙身長九尺,熊腰虎背,使一口六十斤重的大刀,能開兩石鐵胎弓,還擅長使用流星錘。

王雙首先遇到的是裨將謝雄,戰不三合,就劈死謝雄,接著又三合斬殺裨將龔起。諸葛亮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迎敵,王雙和張嶷戰數合以後詐敗,用流星錘打的張嶷吐血,幸虧王平和廖化攔住王雙,張嶷才得以逃脫。王平和廖化能攔住王雙,但是卻沒有殺退對方,說明兩人聯手和王雙的水平接近,彼此奈何不了對方。

謝雄、龔起不過是兩個無名小將,張嶷也和王雙打了沒幾個回合被暗器所傷,因此這三戰不好評價王雙武藝,所以我們主要看王平和廖化對王雙的結果。

王平是蜀漢後期的一員大將,在街亭之戰時,他曾經率兵去就馬謖,遇到張郃兩人大戰數十回合,王平敗走。王平能和張郃打上幾十合才敗,那麼他的武藝大致要比張郃低一檔。

廖化的表現機會不多,除了斬殺魏將秦良外沒有太多像樣的戰績,後來遇上徐質也是數合就敗。當然,那個時候廖化年紀也大了,不過總的來看,廖化最多算二流武將,排名還靠後。

應該說王雙被王平和廖化兩人攔住,稍微有點丟分,其水平最多也就是和張郃相當,甚至可能還要差點,距離呂布就更遠了。

不過此時三國名將凋零,即使只是和張郃差不多,在蜀軍中也只有魏延、姜維、關興、張苞等人才能和王雙一戰,而且也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更不要說斬殺對方。所以諸葛亮最後決定用計,讓魏延突襲斬殺王雙,也是無奈之舉。


不沉的經遠


到了後三國時代,武將的戰鬥力普遍降了一個檔次。

當然,王雙也不例外。

王雙首次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七回中。

回目: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諸葛亮率師北伐,曹魏震動。曹叡派大將曹真率兵前去抵擋。曹真就推薦了王雙
為先鋒大將。

這個王雙長得是“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

身高九尺,和關羽的身高是一樣的,“熊腰虎背”,很粗壯,一看就是個力量型的猛將。

果然,王雙的兵器是一柄使六十斤重的大刀。我們記得,當年袁術麾下有員大將叫紀靈,手中是一柄五十斤的三尖兩刃刀,曾經與關羽三十合戰平。

王雙還騎著一匹千里徵大宛馬,能開兩石力的鐵胎弓。我們記得,黃忠就是使的是兩石力的硬弓。

這廝還暗藏著“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說是有“萬夫不當之勇”。


那麼,王雙在戰場上的表現如何呢?還是相當不錯的。

第一戰,與謝雄交鋒

諸葛亮先派裨將謝雄和龔起迎戰。謝雄引兵,正遇王雙,兩人交戰,謝雄“戰不三合,被雙一刀劈死”。


第二戰,與龔起交戰

龔起又來了,再與王雙交戰,“交馬只三合,亦被雙所斬”。敗兵回報,孔明大驚。

第三戰,與張嶷交鋒

諸葛亮又命令廖化、王平和張嶷三人出戰。兩軍陣前,張嶷出馬迎戰王雙,“數合不分勝負,雙詐敗便走”,張嶷隨後追去。


王平發現情況不對,趕緊在張嶷背後大叫“休趕!”,張嶷反應過來,再回馬晚了,被王雙用流星錘擊中了後背,伏鞍敗走。

張嶷在後期蜀軍中,也算武藝不錯的,但他防暗器的能力很一般,我們記得,在當年南征孟獲的戰役中,他就被祝融夫人用飛刀射中過左臂。

王雙返身再趕回來。被王平和廖化截住,救回了張嶷。

第四戰,被魏延襲殺

諸葛亮與魏延商議了密計,連夜引軍撤退。王雙得知,率兵追趕。追了二十多里,魏軍後面呼喚營寨起火了,王雙回頭看見本方軍營一片火光沖天,慌忙下令撤退。匆匆忙忙路過一片山林,突然魏延從山林中衝出來,大喝:“魏延在此!”王雙驚惶失措,來不及抵抗,被魏延一刀斬殺。


我們來分析一下王雙的武力。

三合斬謝雄,再三合斬龔起,由於謝雄和龔起其實只是兩個“裨將”,在軍中地位很普通,武藝也很一般,斬殺這兩位,不能說明武藝有多強。

與張嶷交戰,王雙以詐敗的方式取勝,也就是說,如果正常交戰,王雙若要擊敗張嶷,也需要費些功夫。

被王平瞧出其詐敗,王雙這點伎倆對於細緻謹慎的老將王平來說,也不算多麼高明。

王平和廖化阻住王雙,救走了張嶷,王雙也沒能擊退兩人的夾攻。

後被魏延瞬間突襲斬殺,王雙居然“措手不及”,他的應變能力也不算強。

要說王雙的武藝,從他的兵器――六十斤重的大刀來看,他應該強於紀靈。但要和關羽的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相比,差距還是挺大的。

關羽戰紀靈,有一定的放水,三十合不分勝負,還允許紀靈“稍歇”。而張飛對付紀靈,十個回合就挑翻了,遇到王雙,多幾個回合的事情而已。

推測一下王雙的武藝,應該與魏延相近,略低於張郃、張遼。

不要說和呂布比了,連龐德、徐晃這些戰將,王雙都難以討得半點便宜。


饞嘴肥貓鏟史官


魏延一輩子沒打過一次拿得出手的大仗、勝仗,在長沙、取西川、取漢中,一直只是黃忠的副將,還靠黃忠救命。魏延單挑也從沒贏過一次,而且總是做誘餌,被張郃、王雙、兀骨突追著打。最後被馬岱一刀砍了!魏延一輩子生得猥瑣、死的窩囊,居然還有魏吹,真可笑!


啟1蒙


王雙,曹魏中期之猛將,隴西郡狄道人,特別受到司馬懿的賞識。據演義中描述,王雙身高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用一口六十斤大刀,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

說到用刀的武將,三國當真不少,據不完全統計,共有89員大將使用刀作為武器。這其中關羽與黃忠當屬其中的佼佼者,許褚、龐德也不遑多讓。其他諸如顏良、孫堅、魏延、華雄、曹洪、夏侯淵等人也是此道高手。對於王雙的實力,可以從演義中看出算不上特別強,與呂布相比更是差了很遠。

王雙的戰績

王雙的出場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進攻陳倉之時。王雙為先鋒大將救援陳倉,魏延當時欲前往迎戰,為諸葛亮所阻。其意圖是來將實力不祥,不願以魏延輕言犯險。結果派出的是兩個無甚名氣的裨將謝雄與龔起。這裡的裨將指的是主將手下的副將。二人不但沒有什麼名氣,實力也不怎麼樣,都是三個回合被王雙所斬殺。

之後張嶷出陣,兩人交手數合,王雙詐敗而走,用所藏流星錘擊傷張嶷(只是不明白為什麼追擊的張嶷會被王雙的流星錘擊中背部),之後王平、廖化二人抵擋住王雙,將張嶷救回。

這也就是王雙的全部戰績了,斬二裨將,傷張嶷。之後諸葛亮用計,由魏延在陳倉道口突襲,一刀斬了王雙這斯。

王雙武藝的水準

王雙武藝的水準定然比之呂布要差了不少,若是換作呂布在此,謝雄與龔起都是一刀切的角色。哪怕是張嶷、王平、廖化三人一起上都是有死無生的局面。而王雙面對王平、廖化二人也不過打成平手的局面。對陣張嶷之所以使用流星錘,也是在交手幾回合之後沒有把握短時間將其拿下才想到用此等計策。

類似的手段還有拖刀計,在演義中使用這招,基本都是在久戰不下的情況下才使用。比如演義第十二回,曹洪戰黃巾賊何曼,二人大戰四五十回合分不出勝負,於是曹洪使用拖刀計一刀斬何曼於馬下。同樣的情況在演義第六十七回,曹軍攻漢中,夏侯淵與張魯部將楊任交手,兩人之間也是大戰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最終夏侯淵以拖到計斬楊任。

還有兩次拖刀計是沒有用出來的,一次是龐德戰關羽,龐德欲使拖刀計,被關羽看穿。另外一次則是關羽戰黃忠,關羽想用此招,卻沒有想到黃忠馬失前蹄。這兩次交手也都是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才想到用此招破敵。

可見王雙以流星錘敗張嶷也是這種情況,沒有速勝、必勝的把握才如此。而張嶷的武藝雖不錯,也就是二流水準,別忘了他曾經還被祝融以飛刀偷襲生擒過。因此王雙之武藝當在張嶷之上,又在魏延之下,與呂布相比較,卻是差了幾個檔次了。

我是【文史侃大山】,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吐槽。一起討論歷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司馬懿都說王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得到了這個人可謂是如虎添翼,然後給皇帝看了一下,皇帝說自己得到了這個大將必定是天下無敵的。而當時正處於諸葛亮北伐時期,一直都是在進攻著魏國,本來司馬懿一直都是愁眉苦臉,但是因為王雙卻笑得非常開心。那麼王雙究竟是有怎樣的實力,才能夠讓司馬懿都這樣非常敬佩呢?

司馬懿考察王雙,覺得他武藝高強,連皇帝都說好。

臣近得一 員大將,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徵宛馬,開兩石鐵胎弓, 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乃隴西 狄道人,姓王,名雙,字子全。臣保此人為先鋒。

當時司馬懿和諸葛亮一直都在爭奪中,但是這兩個人都是旗鼓相當,雙方都沒有取得好大的好處,各有勝負罷了。而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準備了30萬大軍,想要徹底的滅掉魏國,可謂是下定了決心。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當時的皇帝就是召見了司馬懿,想問一下他有什麼良策能夠阻止蜀國。



這個時候司馬懿就推薦了王雙這個人物,他已經經過考察了。這個人力大無窮,手
上的刀都有60公斤,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也是惶恐不讓,而且坐下也是有像赤兔馬一樣的汗血馬,都是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他的射箭技術也是非常高超的,能夠做到百發百中,而且用的功都是威力巨大,會使用暗器流星錘。司馬懿見到這個人物就非常喜歡,覺得他有萬夫不長之有,只要有這個人在的話,就根本不用擔心諸葛亮。


而當時的皇帝也仔細的考察了一下,非常的高興,立刻就賞賜了他一個戰袍,並且給他推薦給當時所有人,希望他能夠繼續努力。讓他作為先鋒官,率領15萬精兵去保護魏國。

王雙輕鬆斬掉蜀國大將,勢不可擋,蜀國無人能敵。

當時王雙率領著部隊趕到諸葛亮的面前的時候,諸葛亮派出手下的人去試探一下,結果派出了兩個人,這兩個人都沒有經過三回合就被王雙一刀就砍死了,真的是非常的慘烈。而這個時候諸葛亮就已經非常的害怕了,於是派出廖化,王平,張嶷三個人去和王雙交手,剛開始還能夠壓制住王雙,但是王雙這個人不光是有武力,還是有頭腦的。從這一點上來看,他雖然是有和呂布不可一世之勇,但是卻比呂布聰明的許多。


他假裝自己失敗了,諸葛亮手下的大將張嶷去追,結果被他打動了背面,吐血而走,差點就死掉了。而這個時候蜀軍已經徹底打敗,王雙就乘勝追擊斬殺了許多蜀國士兵。

嶷吐血 數口,回見孔明,說:“王雙英雄無敵;如今將二萬兵就 陳倉城外下寨,四圍立起排柵,築起重城,深挖壕塹, 守禦甚嚴。”


這個人吐血回來之後,跟諸葛亮說,這個人是打不贏的,雖然現在我們有這麼多兵力,但是也沒有什麼用,只能夠高高的築起圍牆,才能夠抵擋住他的攻擊。諸葛亮見到這個人也沒有什麼辦法,手底下的人都已經死了兩個,而且這個大將也被他打傷了,要再繼續下去的話,可能所有的兵力都被賠光了。他可捨不得其他人繼續下去,畢竟蜀國後期的將領,已經是寥寥無幾,再也沒有像關羽張飛這些厲害的大將了。所以就只能等待時機,採用計謀才能夠殺死這個人。

最後諸葛亮設下了埋伏,然後王雙就死於魏延之手。


汪公說歷史


不好說王雙就是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畢竟在別人的傳記中也留下了姓名,而且還成全了別人的名聲。

但說他多麼厲害,倒也未必。除了他被比較厲害的人殺了,沒有別的厲害之處。

至於《三國演義》說他如何生猛,都是老羅一貫的手法。先鋪墊一下,弄幾個虛假的人物讓對手殺了,說明一下對手多麼厲害,最後再安排主角上場,乾淨利落脆的把他斬首,以突出要褒揚人物的偉大形象。

演義裡王雙多麼厲害就不說了,有興趣就去看演義,說一下史料中的王雙吧。

《三國志·朱桓傳》記載,黃武元年(222年),曹魏大司馬曹仁率領步騎數萬進攻孫吳濡須口。曹仁分遣將軍常雕都督諸葛虔、王雙等,乘坐油船襲擊中洲。

孫吳名將朱桓率兵阻擊,斬殺常雕,生擒王雙,然後把王雙送到了武昌。最終王雙不知所蹤,不了了之。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六年(228年)冬,諸葛亮再次出散關,圍困陳倉,曹真率軍抵抗。諸葛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領騎兵追趕,與諸葛亮決戰,被斬殺。

從以上兩段史料來看,是否同一個王雙不敢確定,估計是一個人的可能性不大。

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兩個王雙加起來,都沒見有多麼的厲害之處。

不好說關羽生擒龐德,龐德是個厲害角色,那麼朱桓也是孫吳名將生擒了王雙,王雙就是厲害角色;

張郃是厲害角色,被諸葛亮設計射殺,那麼王雙也被諸葛亮設伏兵擊殺,王雙就像張郃一樣是個厲害角色。

從《朱桓傳》看,曹仁派遣常雕都督王雙,可見王雙也算不得獨當一面的大將。這不能說王雙就不行,但被朱桓生擒,就不能再硬說王雙多麼厲害了吧。

至於說到與呂布一樣的水準,這個腦洞就有些超然巨大了。

至於諸葛亮設伏兵擊殺王雙,不可能是蜀將無人能敵,而是諸葛亮沒有老羅那些閒心讓蜀將與王雙單挑。

也不要以為名不見經傳的馬忠設埋伏活捉了關羽,王雙就跟關羽一樣可以與呂布叫陣。

諸葛亮就不必說了,三國的朱桓可是名將,王雙也就是蹭了一點名人的光,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名字。

我看《諸葛亮傳》不止幾十遍,也注意到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斬殺了王雙,卻從沒有想到去查閱一下這個王雙是何許人也。

借題主這個問題,瞭解了一下王雙其人,大致也就是這個情況。

至於演義所說,豹眼就看個熱鬧,從不就此當做史實。友友們如何看,那就憑自己的興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