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學為何不再繼續“包分配”制度?3點原因十分現實

在曾經的那個年代,如果誰家出了一名大學生,那麼鐵定的,以後就是體制內的人員了。因為那時候的大學採用的是包分配製度,也就是說只要進入大學,除非自己不想幹,否則學校都會給學生安排好工作,並且在當時的社會來說,工作收入還挺高。截止目前為止,只有極少數大學仍舊沿用包分配製度,絕大多數大學已經逐漸放棄這一制度。那麼,這是為何呢?

現在大學為何不再繼續“包分配”制度?3點原因十分現實

其實,從現在大學生畢業人數我們就可以看出。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以前的時候,全國大學生數量加起來不過百萬,但是如今一年大學生數量就已經破了千萬,並且逐年還在遞增。這麼多人,安置起來也十分費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時恐怕還做不好,因此,也就放棄包分配了。

其次,現在的社會跟上世紀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目前的社會崗位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往往這個時代全能型的大學生才能吃香,包分配是很難符合企業招聘要求,對學生而言,對企業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還不如讓學生們自己去找工作比較合適。

現在大學為何不再繼續“包分配”制度?3點原因十分現實

最後,大學生工作自由選擇能夠更好的發揮他們的優勢。以前的包分配也是有弊端的,那就是分配的崗位不一定適合分配到的大學生,並且如果調換的話是十分艱難的,因此很多人就得過且過的在崗位中“混日子”。試想,如果一個人總是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麼他的工作效率必然不會高,不管是對個人、企業還是國家來說,都是不健康的,還不如取消包分配讓學生們自己去找工作。

現在大學為何不再繼續“包分配”制度?3點原因十分現實

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