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梁山不招安,像方臘一樣起兵反宋,宋朝歷史會改寫嗎?

文史墨客


顯然不會啊,梁山造反就是一場鬧劇,影響不了什麼的,接不接受招安結局都一樣。

宋江這類人,造反的目的就是為了被招安,你說他該不該接受招安呢?

1644年,應該是李自成最順利的時候吧?因為幾個月後,就滅亡了大明。

1644年,李自成請求崇禎招安,要求崇禎皇帝同意自己所提出的要求,那就是“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這句話是三個意思,一是要求封王;二是,要崇禎割讓西北;三是,要崇禎犒賞其100萬兩白銀作為軍糧。

且答應崇禎,只要崇禎招安他,他願意代崇禎攻打皇太極,只是崇禎拒絕了。

李自成為什麼想要招安?因為他造反,就是為了招安,只是沒想到,自己做到這麼大,

黃巢、洪秀全也是一樣,科舉失敗,想當官當不了,就只有通過造反來當官了,

所以啊,宋江他知道,他們造反必然失敗,他努力做大哥,就是為了增加自己跟朝廷談判的籌碼,為的就是招安。

接受招安是他一開始就計劃好的,沒什麼其他選擇,即使不接受,最多也是延遲死亡而已,


南朝史詩


如果梁山不招安,像方臘一樣起兵反宋,宋朝歷史不會改寫。

因為真正的歷史上,梁山上只有以宋江為首的數百人的土匪,為宋將張叔液所滅。

方臘原為明教教主,率領教徒起兵,後被韓世忠所擒,而非被武松所擒。

《水滸傳》美化並誇大了梁山好漢,梁山中除雙鞭呼延灼、林沖與扈三娘等人外,其餘皆殺人越貨、十惡不赦之徒。

宋江上山前就黑白兩道通吃,魯達聽金翠蓮一面之辭,未經調查與審叛,就當街殺人,這不是恐怖分子是什麼?

國人對《水滸傳》的狂熱,可以休矣!



當代曹植


完全有可能呀!可比照元末和明末的農民起義運動,都是遍地開花,最後滅了正統王朝,元末朱元璋、陳友諒,明末李自成、張獻忠。

毛主席說得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況且當時方臘在南方成割據之勢,宋江在山東雖然勢力小一點,但若打幾場勝仗,也必然是一呼百應,畢竟北宋末年民間已是民怨四起。

但是坦白來講,如果梁山不招安真和方臘把事情搞大了,那對中國也沒什麼好處,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從時間線來看,方臘起義的時間是1120年,這個時間是北宋末年,其實北宋朝廷不僅內亂,在外部也已經朝不保夕,北邊的金朝不斷做大,僅僅是七年以後的1127年就是宋王朝的百年國恥——靖康之恥,金軍就攻取東京滅亡北宋。

那麼在這個微妙的時間點上,如果宋江和方臘一樣起兵反宋,宋朝必然內亂不止,北邊的金朝極有可能漁翁得利,入主中原,清敗李自成滅明的戲碼可能提前幾百年就上演!

那宋江起義有沒有可能結束北宋的腐敗統治,並贏得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勝利,再次建立一個盛世呢?表面上看好像有這個可能性,也就是所謂亂世出英雄。但實際上,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第一點,如果宋江起義,可能聯手方臘滅亡北宋,但接下來各農民起義勢力之間必將陷入內鬥,再一次戰禍中原,給北方的金遼可乘之機。

第二點,宋江和方臘的隊伍能擊敗金軍遼軍麼?顯然不能,因為根據正史,宋江和方臘都被北宋軍隊鎮壓了,連宋軍都無法擊敗,何談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進行大規模集團作戰呢?

所以綜上來看,宋江如果不招安,可能推翻北宋,但這種對歷史的改寫並不一定對中原王朝有力,畢竟北方的金遼虎視眈眈,藉機漁翁得利的話,就又是另一種結果了。





波妞霸霸


歷史上的梁山起義也沒有接受招安,而是被宋朝軍隊打敗的,沒兩年就被剿滅了,完全沒任何能力跟宋朝軍隊抗衡。

實際上,雖然宋朝軍隊戰鬥力一般,但無論宋江、方臘也都是烏合之眾,宋朝的軍隊再差也是軍隊,宋江方臘之流,誇到天上去也不過是一群普通百姓,在戰鬥力方面,天差地別。

《水滸》故事裡的梁山好漢都很牛,但現實中,那些好漢都是官軍,是來征剿梁山的。比如武松,武松的原型之一,名叫李彥,在宋朝軍隊裡完全是個不出門的小將,歷史有他的記錄,只因為他是周侗之徒,跟蔡京的關係很近。宣和七年金軍敗盟南下,雁門索援,崞縣城陷時李彥由於斷臂負傷退出戰鬥,後來也在義烏雙林寺出家,不然的話都不會有他的記載。

就這麼一個不太出名的李彥,就把梁山上的烏合之眾殺得雞飛狗跳,估計宋江做夢都能被嚇醒,這種戰鬥力差距還打什麼打。

可能有人知道“韓世忠擒方臘”的故事。宋江作死的時候,宋朝還真有一大堆名將,除了韓世忠以外,其實最不好惹的那一位是宗澤。

宋江找死的時候,宗澤年已花甲,找了個由頭暫時告老還鄉了。正是因為征剿宋江這種廢柴完全用不著大將出馬,軍事上並不告急,朝廷才准許宗澤撂挑子。朝廷就是這麼有餘力。

如果說當時是宗澤率軍來打宋江,梁山的下場肯定是雞犬不留,各位好漢也都屍骨無存。宋江造反?在宗澤面前,十個梁山一塊起義還不夠宗澤湊一盤菜的呢。

宋江若想改寫歷史,除非真的有神仙幫助他,有能力戰勝韓世忠、宗澤那些神級大將。不然的話,再讓他起義一萬遍,隨便哪位大將伸伸手,宋江也就成了冢中枯骨了。


純鈞LHGR


如果梁山不招安,像方臘一樣起兵反安,宋朝的歷史會改寫嗎?

1、梁山好漢的總體實力還是可以的,就是缺少一位真正有能力有大志向的領導人,肯定有人反對說,宋江不錯啊,假如他不招安的話和方臘聯合一起,宋朝不就完了嗎,其實沒這麼簡單。

2、宋江剛開始雖然禮賢下士,很得人心,但是他也很多缺點;優柔寡斷,目光短淺,自私自利,格局太小了,這樣的人怎麼能有大成就呢!

3、宋江要是有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大志的話,就不會選擇去招安,招安就是一個詭計、陷阱,假如梁山集團真的招安了當時的利益集團、當權者們會怎麼想,天下人都會怎麼看,以後人人都這樣的話怎麼辦,別說高俅,就是皇帝也不想他們活著,這點我們普通老百姓都想到的。

4、自私自利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不惜出賣自己的部下,一點都不為部下著想,林沖的死為整個梁山內部團結埋下來隱患。

5、宋江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當皇帝,沒那個能力也沒那個志氣。所以無論他招安還是不招安註定是失敗的。

各位廣大朋友們您們好,感謝您們的關注、點贊,轉發有不妥之處還請您們多多指教。

謝謝大家……



清靜虛無


明離子解讀:宋江起義從未接受過朝廷的招安。真實歷史上的梁山泊起義規模非常有限,以至於北宋朝廷還沒實施招安,就被武力撲滅了。

關於起義失敗後的宋江結局,是否以個人身份參與了後來的平方方臘起義,史學界存在爭議。

引言:

北宋末年,發生過兩次著名民變:宋江起義、方臘起義,但前者相對於後者,其起義規模與影響力都不是一個量級的,以至於《宋史》對宋江起義只有隻言片語。

宋江起義的規模太小,未曾收到過朝廷招安就被武力撲滅,對宋朝歷史的走向並未造成過多影響。

然而,正史對宋江起義的敷衍,卻給了民間謠傳和野史充分的空間。從南宋開始,便有了各種民間野史,“宋江率梁山好漢接受招安後參加了平定方臘起義”的說法也開始流行開來,以至於元朝成書的《大宋宣和遺事》,以及明朝成書的小說《水滸傳》,都採納了這個說法。

那麼真實歷史上,宋江起義是如何失敗的?與方臘起義到底有沒有聯繫呢?

01 導火索:宋廷欺壓,百姓負擔慎重

宣和元年,朝廷宣佈梁山泊收歸國有,周邊靠打魚菜藕勉強維持生計的百姓被告知必須按船繳納稅務,沉重的賦稅讓人們難以為繼。

山東鄆城人宋江看到了百姓疾苦,聚眾36人在梁山泊舉起反對朝廷的義旗,在百姓中頗有威望的他,很快得到了響應,義軍所到之處開倉放糧,救濟窮人,隊伍日漸壯大。

02 宋朝的第一次圍剿:卻助長了義軍氣焰

北宋對宋江起義並未有太多重視,宋徽宗僅派出京東、京西兩路駐軍圍剿。

然而徽宗高估了腐朽的宋軍,也低估了宋江等人的才幹。宋江帶義軍與數倍於己的官軍展開激戰,不僅擊退宋軍,還連續打下青州、濟州、濮州等十餘州縣,義軍聲勢由山東發展至河北。

03 沒按下葫蘆,卻起了瓢:方臘也起義了

就在宋江在黃淮平原上攻城略池之時,宣和二年,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連破處州、秀州等地,別看比宋江起義晚,但聲勢卻比其浩大,北宋朝廷為之恐慌。

葫蘆還沒按下去,卻起了瓢,徽宗皇帝終於坐不住了。

04 侯蒙的招安計劃:招安未成身先死

宋江、方臘的遙相呼應讓平日裡養尊處優的君臣一時間沒了主意,就在大家面面相覷的時候,老臣侯蒙提出了一個方案:

宋江以36人起事,竟能抵擋朝廷數萬兵馬,可見才幹非凡,不如赦過招降,讓其率軍討伐方臘將功抵過。

這是一個借刀殺人的毒計,不過也成了野史和《水滸傳》中“宋江招安徵方臘”的原始版本。

雖然這個方案讓徽宗十分讚賞,當即任命侯蒙為東平府知府,前去招安宋江。

可是68歲高齡的侯蒙還沒到達前線,便病死在了途中,宋廷對宋江的第一次招安計劃擱淺。

05 義軍遇到硬茬子:蔣園與王師心

宋江帶領義軍橫衝直撞,向南推進,在攻打沂州時,被知州蔣園所敗。這是義軍起義以來的第一次潰敗。

農民起義軍有一個特點,就是擅長打順風仗,在遇到一點挫折時,便會有大量的成員開始懷疑自己,以至於會導致更大的失敗。

在宋江率軍再次攻打沐陽縣時,又被縣尉王師心擊敗。

但連續的失利可能讓很多人有些膽怯,卻沒有擊敗宋江進取的意志。

06 宋江真正的敵手:張叔夜

宋江重整義軍,順利攻入淮陽。北宋朝廷再次啟動了招安計劃,這次實施的計劃的是海州知州張叔夜。

但張叔夜卻不是馬上向宋江風頭正盛之時拋去橄欖枝,因為他知道拋了也是白拋,所以名義上執行朝廷的招安計劃,實際上卻對宋江動了剿滅之心。

張叔夜得到宋江準備攻取海州的消息,派出的探子竟然得知了具體的進攻方案:

宋江準備坐10餘艘大船從海路進發,到達海州臨海薄弱之地,然後突然襲擊奪取城池。

張叔夜據此周密部署,將計就計,安排好伏兵等候,等宋江率義軍到達海州臨海之地,誘使義軍下船,然後將船燒燬,然後伏兵盡出,宋江大驚,率軍突圍,卻發現後路已斷,最終全軍覆沒,宋江本人被俘。

招安的前提是手下還有兵力,全軍覆沒的宋江被俘,就算是投降了朝廷,也應該不算是招安。

07 爭議:宋江被俘後的結局

關於宋江被俘後的結局存在爭議,大體可分為兩種:

  • 被殺說:海州一帶一直流傳宋江被俘後不接受投降,被張叔夜殺死;

  • 投降說:《宋史》等正史記載了宋江被俘後投降,並以禆將身份參與了剿滅方臘的行動。

但史學界普遍認為宋江在被俘後是投降了,但是否參與過方臘起義,卻存在很多疑點:

  1. 宋江是在宣和三年二月投降,而此時的方臘起義,也已經接近了尾聲,同年四月,方臘起義失敗。宋江是如何在兩個月之內由階下囚成為大宋禆將並參與接近尾聲的徵方臘戰役的?時間有點太緊張了。

  2. 在1939年出土的宋將折可存的墓誌銘中有其生平事蹟,其中記述了其在鎮壓了方臘起義以後,又奉命圍捕了宋江。

是不是看著有點懵?難不成《宋史》有誤?

關於第一個疑點,其實有這樣一種可能:被俘投降的義軍首領宋江,與參與圍剿方臘的宋軍禆將宋江根本就是同名同姓的兩個人。

而第二個疑點的解釋則有可能是這樣的:宋江在投降後並未真正安分,而是在方臘起義失敗後降而復叛,拉起的隊伍更不值得一提,最後被折可存再次撲滅。

總結:

宋江起義是北宋民眾反對朝廷剝削的一次正義的反抗行動,但其規模與影響都不如同一時間的方臘起義,所以無論宋江在投降後有沒有參與征討方臘,亦或是繼續拉起反抗大旗,都不會改變宋朝的歷史走向。


明離子


首先,《水滸》是小說,不是歷史,比起《三國演義》之於《三國志》更虛。

說梁山不招安能不能改變歷史,不能,因為這書是後世人撰寫的,歷史已經明擺那,能胡亂寫嗎。不胡亂寫是作家的底線,否則你就一神經病,對吧。

其後,作者從嘔歌英雄好漢的角度描寫梁山人個個不凡,其實宋朝軍隊那會還厲害著,正規軍隨時可以掃平梁山,即便那幾個奸臣,哪個不是智商絕頂,能玩政治的哪個會是庸人,哪個不是一套加一套的。

再者梁山好漢能創造歷史嗎,不能,你看梁山的壯大是收編各個山頭,把各個山頭都毀掉,等於將各個根據地都銷燬,不能擴張地盤,它正確的佈局應該是將山頭首領互相調換,山頭再去發展群眾,形成區域。太平天國的發展模式比梁山模式成功,規模比梁山大,但它們的終極目標是謀取個人富貴,所以半腰而斬。


陳不畏


如果梁山不招安會不會改寫歷史,會不會向方臘一樣,我覺得有可能。

梁山一共一百單八將,各個人各有各的性格,每個人的成分不一樣,有達官貴人,有草莽英雄,有綠林好漢,有江湖俠士。如果不招安,朝廷不可能會一直袖手旁觀,因為梁山水泊八百里地理位置好,兵強馬壯,各個頭領本事強大,幾遍宋江招安派,墨守成規一心想要招安,一些,原來就是朝廷官員當然想衣錦還鄉歸順朝廷。當然還有一些草根義士原本就是被逼上梁山,對當時宋朝已經失望透頂的。在原著中,就對招安各種不滿,長此以往,我覺得來自民間的一路好漢,會與宋江派漸行漸遠。

我單純以為,宋朝歷史應該是不會被改寫的,感覺水泊梁山各路好漢佔領山頭沒問題,治理整個國家還是有點專業不對口。但也不乏能力強的,盧員外等等。長此以往大家對佔領山頭不感興趣了,梁山108將還是有分崩離析的那一天。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瑞安唐納德


我覺得會,單純的一個人都可能改變歷史 一個人做了某件事都可能改變整個歷史。一個人殺了某個人,某個人做了某個官職,決定了某件事都可以改變歷史走向。

何況是兩方勢力,那麼多的人。




帶你走進中國歷史長河


如果宋江率領的梁山一百零八將不接受北宋招安,繼續起兵反宋。毫無疑義會改寫大宋歷史,難保還會滅亡北宋。與方臘一爭天下變成二主交鋒、爭奪江山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