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深水區的困惑與迷茫

2020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正式邁進了第六個年頭。六年改革,電力市場進入深水區,也迎來了很多可喜變化,比如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5大區域電網輸電價格進行了重新核定,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比如加快放開配售電業務,全國售電公司註冊數量近萬家(截至2019年末的不完全統計數據);比如煤炭、鋼鐵、有色、建材等4個行業用電計劃的全面放開;比如廣東、山東等試點省份進行了連續試結算……

六年電改成績斐然,但電改越深入,阻力也越大。淺層問題解決了,深層問題又接踵而至,發輸配用各環節,面對的困惑依然不少。

國網的迷茫:突然換帥 未來究竟怎麼走?

一直以來,電網企業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過買電、賣電賺取差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2019年,這種情況有了改變:在11月22日國網系統內部下發的826號文中指出,隨著電量增速持續走低,電網業務收益率大幅下降,公司各級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投資能力不斷降低。

在國網發佈業績虧損的同期,南方電網公司也印發了《優化投資和成本管控措施(2019年版)》,要求強化電網投資全過程管控。

傳統盈利模式不可持續,電網企業,特別是國網,未來會走向何方?怎樣在推動電改深入進行的同時,還能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2019年的“三型兩網”戰略,一度讓很多人看到了目標,不過2020年春節前的突然換帥,讓這一看似清晰的目標又變得模糊起來。而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爆發,也讓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參透新帥的執政思路,不過也讓大家對新帥的下一步改革更加期待。

電廠的迷茫:傳統盈利模式不靈,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裡?

電網企業面臨的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困惑,發電企業,特別是煤電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惑。

和電網企業一樣,過去15~20年的時間裡,發電資產始終是發電集團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利潤板塊。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形勢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增大,電力需求增長明顯放緩,電力產能供大於求已成為發電行業的風險源,無時不刻地衝擊著發電行業的經營業績。

中電聯《2018-2019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作為煤電行業經營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電煤價格自2017年至今始終保持高位運行,煤電企業採購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全國煤電企業虧損面仍近50%。其中五大發電集團的經營情況在整體業績中扮演主要角色。

比電煤採購價居高不下更困擾發電企業的,是國家為激活整體經濟而不斷下調的電價。相關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新一輪電改啟動以來,為降低用戶用電成本,發電企業平均度電價格下降7分多。雙重打擊下,發電企業的經營業績不斷下滑,坐擁我國煤電產能近90%的原五大發電集團,2015年實現利潤1098億元,2016年腰斬至600億元,2017年下滑至400億元。

享能匯在走訪相關市場時發現,在全社會用電量趨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與電“冰火兩重天”的客觀歷史條件下,處於多領域改革疊加期的煤電行業,如何轉變以往簡單粗暴的產能擴張方式,主動從傳統業務中抽身?如何調整固有坐享電量電價收益的慣性思維,以精耕細作的方式開拓業務藍海?如何以清潔高效、綠色低碳為導向完善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市場化運作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各家發電企業雖然都在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但目前還缺少清晰的盈利模式。

售電公司的迷茫:價差越來越小,堅持還是放棄?

作為電改的新興產物,售電公司,特別是民營售電公司身份一直備受爭議。在一些電網和發電企業人士眼中,中長期交易模式下,靠價差生存的售電公司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很多售電公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主動出擊,幫助電力用戶做節能減排、負荷管理等增值服務,嘗試接觸增量配電網,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多元化的增值服務,確實可以成為利潤點,但在實際執行中,多數增值服務需要線下落地,成本投入較大,很多民營售電公司實際上是無力承擔的。選擇跟用戶所在地的服務商合作可以是一條路,但其實也不容易,售電公司的用戶可能分散在省內各個地方,而不同地區的服務商可能不是一家,不同的增值服務又有不同種類的服務商,所以售電公司要整合這些資源難度很大,並且售電這種模式能夠提供的用戶粘性實際上是有限的,能否憑藉售電合作關係來說服用戶選擇自己推薦的合作服務商,也是要打問號的。”業內人士羅傑(化名)表示,民營售電公司就像無源之水,沒有技術、沒有資產、沒有電源,只有一個客戶關係,市場越複雜完備,他們的生存空間越小。

現行市場生存艱難,很多民營售電公司期待現貨市場的開啟。

“現貨開啟後,售電公司需要向技術性和服務型轉變,需要很專業,很懂規則,有多少種交易規則?每種交易方式的目的是什麼?每一次交易的成交價是多少?是哪些因素決定的?這需要專業的研究,需要投入很多成本,很多售電公司未必能夠承受得了。”業內人士鄭宇(化名)認為,現貨市場對於民營售電公司來說,不見得是一個利好,但是對於售電公司整體來說,是有價值的。

“價差越來越小,綜合能源管理客戶認可度不高,配量配電網業務短期很難見到效益,之前投入了很多錢,應對現貨還得投入很大一筆錢,你覺得我應該堅持嗎?”某售電公司負責人的話,說出了很多售電公司的心聲。

改革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進入深水區的電改發輸配用主體,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很正常。好在電改各方都沒有被困難嚇倒,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在勇敢嘗試。也正是有了這一次又一次的勇敢嘗試,才有了難題的一次又一次解決,這一點,早已被古今中外數不清的改革所證明。


電改深水區的困惑與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