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投降,為什麼現在又這麼發達呢?

用戶7932279284910


作為戰敗國,日本簽署了投降書,但是現在日本又這麼發達,

原因需要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來分析

從國際方面來說,日本戰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美國的幫助。二戰的時候,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此期間,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在《硫磺島家書》、《血戰鋼鋸嶺》等影視劇中有所體現。二戰末期,美國和蘇聯兩大國同時進攻日本,蘇聯佔據了北方四島,而美國則佔據了日本本土。

按理說,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美國佔領期間應該是打壓日本的。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世界主要矛盾變成了美國和蘇聯的矛盾,冷戰的發展使得美國改變了對日本的策略,開始扶持日本發展,想把日本培養成抵抗蘇聯的馬前卒。

從政治方面,美國輕判日本戰犯。包括日本天皇在內的很多戰犯都逃脫了處罰。天皇沒有受到處罰,使得日本人心中的偶像和信仰還存在,很多戰犯沒有處罰,也穩定了日本的政治秩序。比如原本被判處有期徒刑的重光葵,很快便被釋放,成為日本外務大臣。

從經濟方面,美國為日本提供了很多貸款。戰爭期間,日本經濟遭受重創,連首都東京都遭到了大規模的轟炸。要想發展,自然離不開錢。此時美國的各項援助及時到賬,有了資金支持,日本經濟便有了血液,各項工業也都開始發展。

從外交關係來說,日本幾乎沒有賠款。按照慣例,戰敗國都是需要賠款的。戰爭賠款是個沉重的負擔,當時一戰後,德國正是因為戰爭賠款過重,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元首上臺,發動二戰。但是在美國的主持下,很多國家主動放棄了對日本戰爭賠款的要求,這也讓日本減輕了很多負擔。

從日本國內來說,一是基礎好底子厚。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圖強,國力不斷上升,數百年的努力,讓日本沉澱了厚重的基礎。通過連年對外戰爭,日本從朝鮮半島和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包括煤炭、鋼鐵等資源,以及多次索要的戰爭賠款,這讓日本的工業實力大大增強。

早在1922年,日本便建造了航空母艦。二戰期間,日本擁有25艘航空母艦,可見其工業製造能力很發達,而我國近幾年才有了自己製造的航母,這裡面也可以看出兩國工業水平的差距。

二是日本人的勤勞和創新。我們都說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但勤勞不僅僅屬於我們,日本人同樣非常勤勞。戰後為了經濟的恢復,多少日本人夜以繼日,加班加點,這才有了戰後日本經濟的騰飛。

日本也是一個善於創新的民族,而且對於產品精益求精。所以日本的很多工業用品,在世界上都頗受歡迎,日本車、日本家電,都曾經是世界知名的品牌,松下、東芝、尼桑、佳能……

三是日本的國民素質。我個人對日本並沒有好感,也拒絕使用日本產品,但是日本人的一些行為不得不令人佩服,比如日本的國民素質。一個國家想要獲得經濟上的騰飛,成為發達國家,良好的國民素質必不可少。在這點上,日本的國民教育做得很好。

日本是個經常地震的國家,但是因為經常演習,所以每次地震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時,災民數量眾多,但是不管領取物品還是撤退,都能按照要求,有組織、有秩序,再對比國內一些哄搶行為,確實令人汗顏。

當然日本戰後經濟這麼發達還有很多原因,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薄之見,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一盞清茗


自身原因:1、日本是二戰的三個軸心國之一,其經濟、軍事、國力在整個國際上都比較強的,特別是其重工業非常強勁。而二戰基本沒有破壞其本國的重工業體系,雖然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毀滅掉了,但其餘地方保留的非常好。

2、日本的經濟形式,我們都知道日本的企業基本都是家族企業或者是小集體的組織形式,所以其經濟發展基本靠家長或者組長的智慧帶領整個企業發展的。

3、日本的教育體系非常好,其國民的整體教育水平相當高,特別是大學教育。在以前我們的留學生非常多就可以提現出來了。

國際原因:1、日本這個國家和民族命真的很好,雖然當初戰敗,但是美軍進駐後其基本不需要擔心被人打,也就是背後有大佬,不用怕,可以專心發展經濟。而且又剛剛好遇上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需要大量的軍工用品。而日本的工業體系非常好,又離戰爭地點非常近,非常適合提供軍工用品。

2、朝鮮戰爭後,國際形勢相當穩定,而且當時剛剛好是美蘇進行軍備戰爭,而日本正是利用這一點,專心發現經濟。所以當日本經濟發展起來的時候,美國都驚訝的要急忙的制裁日本經濟。


飛天葫蘆2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狀況甚至不如當時的中國,但是日本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就成為了世界經濟第二強的國家,它崛起的很多的經驗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

美國扶持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向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在二戰時期也是世界的軍事和經濟強國之一,因此日本擁有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良好的經濟基礎。雖然經歷了戰爭但是日本的本土是被美國獨立佔領的,不向德國被分區佔領。

朝鮮戰爭爆發後日本成為了美軍輸送軍事物質的橋頭堡,日本得到了美國大量的援助,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由於此時的周邊國家也在努力的恢復經濟因此這為日本經濟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讓日本專心經濟的恢復發展。

重視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

戰後的日本非常注重教育的發展,即使是國家最困難的時期教育投入依舊在繼續。良好的基礎教育為日本經濟的恢復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幫助日本藉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日本非常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高速鐵路也是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標誌,交通的便捷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也讓日本的金融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作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當然這也激勵著我們去不斷的追趕和超越,日本的成功是自身實力的體現,也是二十幾年快速發展的最終結果。


秋雨魯北說歷史


這個問題還可以同問,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同屬二戰的戰敗國,現在為什麼還這麼發達?

首先,這場戰爭的規模空前,對雙方的破壞都是巨大的,這使戰勝的國家同樣也遭受同樣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甚至因為像德國和日本在戰爭的進程中的大部份時候,戰爭都是在別的國家的領土上進行的,這樣就有可能雖然最後戰敗,但損失依然小於對方的情況。

先說歐洲,英國和法國作為戰勝國,在戰後的經濟發展上確實是稍遜一籌的,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先是德國被肢解,作為德國文化核心部份的普魯士地區被從德國劃分出來,由蘇俄和波蘭瓜分,並且德國也被一分為二,並且由蘇聯和美國進行軍事佔領,這使德國在國家力量上遭到徹底的削弱,進行軍事報復的可能已不存在,這在國家主主義者的眼裡可能是奇恥大辱,但是對德國的經濟發展來說反而還是一種新的機會,因為徹底地解決了德國的軍事威脅,這讓作為戰勝國的同盟國方面在經濟上最終對德國網開一面,並沒有提起鉅額的戰爭賠款,這以使雙方的經濟重建處於同等起跑線上,但是,傳統的歐洲兩強經濟基礎建立在廣闊的殖民地的輸血之上,而這場戰爭英法兩國並沒有通過獲得新的殖民地而使戰爭的損失獲得補償,反而因為這場地戰爭而失去了絕大多數的殖民地,可以說就憑這一點,就足以讓英法兩國在經濟的發展上最終落後於德國。

至於說這場戰爭徹底消滅了德國的容克貴族,相當於德國藉助外力進行了一場社會革命,為德國社會的全面發展破除了制度上的障礙,這一角度山人曾經闡述過,這裡不再展開。

而在亞洲這邊,日本的發展邏輯也和德國類似。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已經是世界上的幾大強國之一,二戰雖然說重創了日本,但它的亞洲敵國遭受的損失更大,並且戰勝日本的決定性的力量是美國,所以在如何處置日本的問題上只有美國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使日本的亞洲敵國無法通過榨取日本獲得補償,這使亞洲的日本敵國雖然獲得了戰勝者的名譽,卻沒有收穫作為勝利者應得的成果,所以這場戰爭並沒有改變日本是亞洲的一個發達強國的格局。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崛起雖然也少不了美國的扶持,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日本雖然被傳統的中原王朝稱為蕞爾小國,卻忽略了日本遠在明治維新之前就是一個強國、或者說日本作為一種獨特的文明類型一直保持著活力!我們一直說日本是中原王朝的學生,但今天山人覺得此說大可值得商榷,最起碼從民族的戰鬥力上,中原王朝就遠遠不如,不說別的,就說當年日本能擋住蒙元王朝的進攻,就說明日這本內部藏著一種強悍的戰鬥力,這是中原王朝不能比的,如果說日本曾經是中原王朝的學生,那麼可能只是學了這個老師可能的優秀的方面,壞處一點也沒學去。比如絕對君主制就沒有學去,中原王朝的郡縣制也沒有學去,日本直到明治維新之前都是封建制,這使近兩千年來日本都和中原王朝在政治基本盤上有根本的不同,如果說有相似之處,那也更像是我們的先秦,和歷代的專治王朝也沒多少雷同之處,如果真要找一個相類的例子,那就是歐洲,從政治格局上,日本都是更像歐洲,而不是中原王朝。

為什麼日本明治維新是一種成功,而清朝的洋務運動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日本在二戰後的迅速崛起決不是某些政治人物決策的結果,而是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日本雖然經歷過多次大規模的文化混血,如今高度現代化而依然古風猶存,可見本民族文化蓄積之深厚, 日本自稱是萬世一系的皇國,雖然說是一種對本民族歷史的自許,但日本的封建制保證了社會在漫長的歷史時光中的基本穩定,避免了像中原王朝在一次次改朝換代的劇烈動盪中造成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使整個社會保存了更多的元氣,這可能是能在戰爭結束之後能迅速恢復和崛起的決定性因素。

一般認為,日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因為美國的大力扶持,因為要對抗蘇聯的原故。山人認為,這樣的觀點大大高估了美國在日本崛起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或者是日本某些政治人物正確決策的結果,但一個疑問是,同是被美國佔領控制的菲律賓,而且美國控制得更深更久,但至今仍遠遠被擋在發達國家的門檻之外,而為何唯獨日本在亞洲所有的國家中一枝獨秀?

二戰結束,雖說日本是無條件投降,但美軍畏於日本強悍的戰鬥力,所以才動用了毀天滅地的原子彈,山人這裡絕對不是贊同軍國主義,只是想表達一個思路,日本之所以在明治維新之後變得這樣厲害,可能正是從那時起,日本的天皇、或者說中央政府,獲得了類似於中原王朝那樣的絕對權力,可以對國家力量的極度調動,而這一力量,正是長期的封建制所保存的,這類同於中原王朝在漢初實行輕徭薄賦,藏富於民,而在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的中最終將這份蓄積消耗一空類似。

以上只算是山人的一些思緒,很綾亂,山人想表達的是,日本的強悍是遠在明治維新之前,漫長的封建制積累的結果,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政府獲得了汲取這份力量的手段。也就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時期。現在的發達只是日本的正常狀態,而如果不是美國的介入,日本大概率的會在專制集權的道路上耗盡封建時代蓄積的國力,而從此一蹶不振。但就算如此,軍國主義也大大消耗了日本的元氣,士道武道都已淪喪,現在也就是在經濟上還算一個大國,而一切有關這個民族的光榮,俱往矣!


皓月千山


日本二戰之後經濟的崛起

首先二戰之後,美國控制了日本,並給予大量經濟援助;其次日本通過農地改革和解散才閥,加速了資產階級民主化進程,對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最後是抗美援朝,日本對美國出售軍事物資,大賺了一筆。

1946年11月3日公佈新的《日本國憲法》,極其重視教育,同時在經濟上進行一系列改革。日本迎來了一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在1960年~1970年期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並且在1968年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與美國,歐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經濟發達有三

  1. 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政府認為教育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始終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並且投入大量資金,興修學校,完善教育機制和體系。
  2. 受益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三次工業革命日本因為受制於美國,不得進入軍事工業領域,所以日本專心發展製造和民用產業,因為沒有軍事工業投資的拖累,日本成為了冷戰中收益最大的國家之一。
  3. 政府政策的靈活使用和講究實用,為了得到美國援助,不惜以駐軍為代價,主動改善與鄰國關係,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對內實事求是,一切以發展經濟為先,制定各種符合國情的發展策略。

總體來看,日本經濟發達,有國際和國內原因,有科技和教育原因,既有歷史的機遇,也遭受過打擊,一路風風雨雨,現在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芬芳杜若


  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本土因為美國的轟炸,所以日本國內的經濟還有生產設施都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戰爭結束造成大量軍人復員,但是國內卻沒有這麼多的就業崗位,所以日本當時的失業人口就高達1000萬以上。

本來在戰時日本國內的糧食儲備就已經很低,所以戰後糧食的供給完全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大量的人員餓死。當時戰爭持續的更久,估計餓死的日本人會更多。在美國佔領的日本的前期,麥克阿瑟對於日本仍然是十分警惕的。雖然美國運送了糧食來解決日本的糧食危機,但是當時美國對於日本國內的經濟狀況是並不關心的。而且前期還對日本的進出口都進行了限制,使得日本經濟很難發展。

  

  但是直到美蘇爭霸的格局建立,美國在日本的政策就進行了改變,這就開始了日本的經濟復甦之路。而日本的經濟直到90年初的市場泡沫,其增長速度都是飛速增長的態勢,那麼為什麼日本可以在戰後重建經濟如此之快呢?

一:美國方面的政策扶持美軍雖然在佔領初期是對日本的經濟進行壓制,但是並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意識到扶持一個在亞洲對抗共產主義陣營的代理人的重要性。所以美國對日本進行了鉅額貸款(馬歇爾計劃),而且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轉移,直到70年代,70%以上的貸款都是來源於美國。

  

  所以較低的資源價格,加上國內的向上的環境,在美國的幫助跟庇護下,日本成為了亞洲最大的商品銷售市場跟原材料市場,而且高素質的教育優勢跟勞動力也讓日本可以在非拉市場擴土開疆。

二:日本本土政策優異日本在戰後的經濟政策是高投入跟強化資本的模式,在產業投入上花費了巨大的資金。而固定資本的投入及犧牲國民的個人消費換來的是企業資本的累積和急速攀升。而且日本在花費資金引進技術這一塊的比例也非常大,這不僅僅只是模仿,而是花費資金跟資源去進行改造,所以日本製造在經濟發展高速期成為了日本的一個標籤

。三:日本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因為日本國內也是信奉儒家的傳統文化,所以日本是非常重視國民的教育。在86年時日本就普及了四年教育,在1907年普及了六年教育,而其教育的普及程度甚至比英國都要早。而教育經費在戰後經濟發展期佔政府經費的五分之一,這個比例堪稱世界第一。而且日本的企業也及其重視職員的素質培養,在企業中通過培訓不斷的增加在職員工的素質,而八成以上的日本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教育。

  

  所以日本能夠在戰後高速發展是離不開這些因素的,這其中也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畢竟從廢土重建到經濟騰飛,不過短短的三十年而已。


趣說古今事


日本隨著二戰的戰敗,日本的發展成就毀於一旦,戰爭讓日本男性勞動力銳減,城市變成一片廢墟,到處是流離失所的饑民。不僅資源匱乏還欠了一屁股的戰爭賠款。

日本能夠崛起,其實美國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戰敗後的日本非常窮,全國的饑民總數多得嚇人,若不是美國上將麥克阿瑟給日本拉來了糧食援助,許多日本人都會餓死。

解決了吃飯問題,可還有人口恢復的問題,二戰後日本人口銳減到6000萬。國家重建需要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這是當時許多囯家面臨的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採用了一個很無恥的辦法,他們竟然把女性結婚的年齡下調到13歲。日本人為了達到目地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此外,日本的發展還需要原始資金。而日本積累的原始資金都是在二戰中掠奪來的。我們知道上個世紀50年代後,美國在東亞打了兩場大仗,分別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朝鮮戰爭打了3年,越南戰爭打了20年,其中美軍的後勤補給很大部分都是由日本提供,這可是很大一筆錢,就這樣日本賺的盆滿缽滿。日本大發戰爭財,確實讓人感到很不齒,也為日本在二戰後的崛起備足了發展的基金。


王玉潔507


1945年,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宣佈投降,中國經過14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且日本的戰敗投降,也標誌著持續6年的世界大戰正式結束。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不經收到了審判,而且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發展收到很多限制,加上常年的對外戰爭,日本國內的經濟幾乎崩潰,國家一片狼藉。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在這種殘酷的情況下,日本居然在短短几年的世界就恢復了元氣。

時至今日,日本已然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實力已經不比中國弱,在許多高科技領域甚至還遠遠超越了中國,這也是日本敢於同中國叫板,不顧世界人民的反對,經常參拜“靖國神社”的最大底氣。

日本能夠在戰後發展如此之快,這三個原因功不可沒。

第一個原因,日本在二戰期間掠奪了大量的財富。

早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就已經和中國進行了8年的大戰,佔據了中國大片國土,日軍所到之處,只要是值錢的東西一件都不放過,而且,日軍還從國民政府的金庫得到了大量的資金,不僅如此,日本一直奉行以戰養戰的政策,他們沒佔領一個地區,除了野蠻的掠奪之外,還要探查中國的礦產資源,通過開發中國的自然資源,來彌補他們的戰爭消耗。後來二戰爆發,日軍席捲了整個東南亞地區,從中掠奪了大量的財產和資源。

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日本早已將掠奪的財產暗中轉移,加上中國放棄了向日本所要戰爭賠款,使得日本在戰後恢復的資金更加充足。

第二個原因,日本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礎

日本在二戰時期,不僅有著完整的工業基礎,還有著世界第一的海軍,可見,日本在當時的各項技術都處於世界的前列,所以,日本在戰敗之後,利用之前留下的工業基礎,可以很快的恢復實力,而中國在取得抗戰勝利之後,有進行了解放戰爭,發展的時間推遲了好幾年,而且中國的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因此發展比較艱難,速度與日本相比也比較緩慢。

第三個原因,日本缺乏資源,因此對國家的科技發展異常重視,他們希望用先進的技術來彌補資源匱乏帶來的劣勢。日本在科技上的投入十分巨大,這也是日本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日本作為一個二戰戰敗國,日本的科技為什麼會如此突飛猛進??想一想我們所用的一切,如汽車,數碼,電視,電子等等可以說改變了人類進程的這些產品,無一不是和日本相關(大到汽車,小到零部件)!這如何解釋?想一想中國的汽車已發展了二十年有餘了,還要在國家的扶持下艱難生存,貌似越做越差???,所有這一切無論您信與不信,但真的是事實。唯一得出的結論,難道是日本人比我們更聰明??如果沒有日本,亞洲會不會像非洲一樣任人宰割?落後?因為先進的技術除了日本只有歐美才有,況且日本的有些技術已是領先世界獨一無二的!

究其原因,我感覺第一,二戰中,日本本土基本沒有收到戰爭創傷(少數城市而已,中國的大半國土滿目瘡痍;第二,中國免去了日本戰爭賠款;第三,美國為了抗衡蘇聯,大力自持日本經濟發展;與此同時,美國在歐洲實施著類似的馬歇爾計劃,支持歐洲經濟發展。第四,日本國民的教育水平比亞洲其它國家高,創新能力更強。

那麼,作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到底有多發達呢?

一、日本之所以被稱為發達國家,並不是以高樓大廈取勝的,而是憑藉著其恐怖的均一化。不僅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極小、就連公民的整體素質也是跟得上時代腳步的,出門在外時刻嚴謹以待,輕聲細語,不隨處丟垃圾。所以,日本大街上幾乎找不到一點垃圾,甚至連環衛工人,垃圾桶的蹤影都很難看到。

二、日本的城鄉、貧富差距很小。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大街還是小巷、住房和汽車,幾乎都是全民無差別的,你有我有他也有。

三、更重要的是,日本的人均年收入也是對的起發達國家的稱號的。因為日本有一套完善的工資福利保障制,也就是高中學歷的正式職工,最低年薪是15萬人民幣,也就是月薪1.2萬;大學畢業的則不能低於19萬元人民幣,也就是月薪為1.5萬。

四、除此之外,全球一百強的企業中,日本就佔據了40家,打敗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是因為,為了保住發達國家名頭,日本早就拋棄了低端產業,全力投入新材料,能源、生物、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而這也是日本能靠彈丸之地存活至今的一個武器,畢竟科技創造未來。


手機用戶81182905331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後,作為戰勝國的美國就派遣軍隊佔領了日本。1947年,在美國的監督管理下的日本頒佈新憲法《日本國憲法》又稱《和平憲法》,從此日本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從此,日本開始奉行“重經濟、輕軍備”的防禦性國策路線,於20世紀60年代末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強國。隨後,日本的經濟一路迅猛騰飛,直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其經濟才陷入長期低迷,大量泡沫化,並面臨老齡化、少子化、自殺率高居不下等嚴峻的社會問題,雖然如此,但是目前仍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是其固有基礎、特殊條件和機遇等多種主觀因素和客觀原因、以及國內(國民素質和民族精神)、國外(美國扶持和歐洲各國支持)等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國獨佔和美國將大量加工製造業搬進日本之機,大力吸收美國的資金,學習、借鑑美國的先進工藝、科技和管理經驗,並加強仿製、模仿和創新工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對外國技術、工藝消化、吸收力最強的國家之一。日本從1950-1975年共引進了25000多項技術,並用不到30年時間、花了僅60億美元左右,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00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並在此基礎之上,加已改造提升,使其效能得到充分發揮。

而且,日本國民對待事情的態度也是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匠人精神”在日本絕對不是一句空話,他們對此有著非常深刻體會;在日本,大到火箭飛機、汽車輪船,小到螺栓螺母、圓珠筆芯,都是精益求精、極致的追求完美,可以說,日本人把品質追求完美簡直是發揚到極致了。

日本這個國家及人民一向有著濃厚的民族危機意識(地理環境和地緣政治導致了這一問題的加劇嚴峻),也註定了他們會更加比其它民族更刻苦拼搏進取,因此,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會十分強烈,並且,能夠更加高效的去完成任務;

結合以上信息,我們不難理解,日本為什麼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後,又能夠迅速恢復並發展起來;不管怎麼樣,人家好的方面還是值得我們客觀對待,並結合自身實際去為我所用,而不是盲目無知的去否定一切。當下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美好的時光,同時,不要輕易忘卻先輩曾經蒙受的苦難史,要敢於直面現實,謙卑謹慎,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身不足,更加註重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