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鵝塊你會做嗎?怎麼做比較好?

越來越好78924531


固始鵝塊我會做,還會最古老的做法,也會最新潮的做法。本文分享原生態的做法,感受古人是如何享受美食的,以及他們尊重食材、樂享生命的生活態度。順帶分享這道歷史名菜的傳說故事,不敢賣弄文化,就當作下酒的談資,添點興趣,喝著吃著更有味道。

固始鵝塊在本土叫“漢鵝塊”、“鵝塊子”。為什麼叫漢鵝塊,究竟是哪個“漢”字,各種說法不一。有從歷史觀點解釋,說是元朝時才叫“漢鵝塊”。元朝是外族入侵,叫“漢”鵝塊,是前朝漢人申明漢族主權的意思。有從烹飪角度解釋,說是固始鵝塊在烹炙的過程中,鵝皮出油像出汗,叫“汗”鵝塊。還有說炙就像烤,貼住鍋器炙熟,像極了烹飪技法裡的固始土語“焊”,叫“焊”鵝塊。細品起來,都有道理。至於“鵝塊子”,完全是固始土語了。

我最早吃到固始鵝塊是第一次去固始縣城。那是198幾年,當時的會議餐油水不大,一桌八個炒菜,米飯饅頭倒是管夠,也就勉強吃飽。晚上沒事,有固始同事邀請逛街,看到街角有個小蜂窩煤爐,爐子上架個生鋁大吊罐,裡面裝滿了肉塊,旁邊坐著一個人。彼時縣級市場剛鬆動,可以出來做個小生意,感著還是膽顫心驚的。同事驚喜道:“鵝塊子!”我聽成了“有筷子”,以至於很長時間以為鵝塊子是“額筷子”,大塊的鵝肉用筷子插扎進去挑著吃,像叉子吃牛排那樣。就那樣,稀裡糊塗吃了2塊,也沒覺得好在哪裡,只記得不過癮,如果飽吃一頓或許印象深些。那時實力不允許啊,月工資40幾元,一群7、8個吃貨,每人2塊,5毛一塊,一週的工資進去了。



固始鵝塊的來龍去脈,從哪個朝代開始有的,中間又是怎麼個發展演變,以致成為一道民間名菜。目前沒有更多的歷史證據支持,只可推斷由古代的炙法而來。

最早的大鵝是炙熟,這個有歷史文獻支持。幾個骨灰級吃貨寫的菜譜,鵝的烹法如出一轍。北魏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元朝倪瓚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和清朝袁枚的《隨園食單》,都有專門的燒鵝菜譜。齊民要術記載完整,有幾個不同的做法。隨園食單沿用倪瓚的菜譜。這裡借用元朝末年大畫家吃貨倪瓚記下的菜譜,在他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裡。倪瓚這人有個最大特點,骨灰級性格。畫作、美食、包括生活習慣都修煉到極致,潔癖到洗一次臉要換20多次水。他的潔癖故事太多,據說有一次招嫖,他讓人先洗洗澡。洗來看看不乾淨讓再去洗,如此往復無數次,直到天亮,還能挑出人家需要再洗的地方。一晚上都洗澡了,任事沒弄成。這種性格有個好處,做事認真。所以查了所有能找到的早期資料,就他記得完整,想必他會自己做,有切身體會。看他寫的:

這個做法我試過,也陸續看了一些飯店的做法,感覺這樣做出來明顯的原滋原味,吃著能體會出古人的味道。只是過去的記載沒誰明確是固始鵝塊,確切的名字叫“燒鵝”。

至於怎麼會叫成固始鵝塊,有這樣兩個傳說,請注意只是傳說,不是史實。

一個是隋煬帝。大運河開通了,他帶隊首航順流而下,停在家鄉揚州,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宴席就擺在龍船上,流水大席,經日不散。說是2000多種美食,就金華火腿和固始鵝塊最早吃光。這個好像有點勉強,隋煬帝首航大運河是公元582年的事情,那時候固始鵝塊要是那樣有名,恐怕不是現在狀態,起碼和金華火腿一樣的地位。

還有一個是駱賓王,唐代詩人。說他在公元679年,遭武則天貶官,回閩南老家途徑固始。當地有個秀才叫做陳元光的,慕名宴請駱大詩人。當時宴請的酒館在縣城東門樓,主菜鵝塊子。駱賓王酒酣耳熱,望著城樓下河水裡嬉戲的鵝群,頓時詩興大發,當即揮筆寫下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千古名詩。這說法也是勉強,駱賓王這首成名作,是他7歲時的作品。詩是他的,寫的年歲不對頭。想必是後來人為了找依據而編的故事。

固始鵝塊源於燒鵝確鑿無疑。我的烹飪經歷也能證明這一點,做法簡單,真正的原滋原味。

開始對這道菜感興趣的時候,已經有了烹飪基礎,喜歡琢磨原生做法。為了這道菜,專門買了一個大砂罐子,勉強塞下一整隻大鵝。

做法如下:

【材料】

買一隻5斤活鵝,殺了控完血。燒80度熱水燙了去毛。從腹部剖開去內臟,淨肉3斤多點。

調料:蔥、姜、花椒、鹽、甜酒釀。

【製作步驟】

第一步,蔥切花,姜切米,混合花椒、鹽和甜酒釀,把鵝肉裡外認真搓揉兩遍,大概用到10分鐘時間。

第二步,砂罐子倒入一碗水,一碗黃酒,加篦子,把鵝肚子向上背向下放到箅子上。蓋上蓋,為了密封不跑氣,用溼紗布把鍋蓋一圈圍住。那時砂罐子沒有蓋,我用鋼精鍋的鍋蓋代替。

第三步,點火燒開。火候最難把握,多次都失敗在火候,不是燒乾了,鵝也燒糊,還燒炸一個砂罐。就是沒燜爛,味不足,咬不動,再加工就不好吃了。後來成功的火候還是古法,兩段給火。先燒開轉最小火1小時關火。摸到鍋蓋不燙手了,開蓋,把鵝翻個面,背向上,腹部向下。拿起鵝後看到罐子裡水要是不夠,再加一碗水和一碗黃酒,注意要開水。然後如法炮製,蓋嚴,燒開轉最小火1小時。


第四步,吃。待到鍋蓋不燙手了,開蓋取出鵝,剁大塊放盆裡,砂罐裡的湯倒炒鍋燒開,澆上肉塊,一氣呵成,開吃。



普濟


固始鵝塊算是固始比較出名的一道地方名吃,說到底其實就是一種鵝塊火鍋,在整個信陽都是比較出名的一道名吃,自己有幸去過固始,也有幸吃過幾次,作為一個吃貨肯定不是光滿足於吃,當時和大師傅問過這道美食的做法,其實一點也不復雜,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後來試著做的方法。

材料

鵝 一隻 辣椒 適量 鹽 適量 姜 一塊 小蔥 一大把

製作過程

1、整隻鵝下鍋,水微沸時轉小火燉煮,清水燉鵝2-3小時(不要放任何調料),直到燉熟。(大火燉出來的肉發柴,不好吃);

2、燉鵝期間,可以把鵝油熬出來;

3、大量姜切絲(去腥關鍵),小蔥切段,辣椒洗淨;

4、燉好的鵝二次擇毛,斬成大塊,放一邊備用,湯留一邊備用。

5、熬好的鵝油,熱鍋涼油炒薑絲爆香,放入辣椒爆香,(可以鍋邊淋入菜籽油,這樣湯會比較黃亮,別有一番香味)下入鵝塊翻炒幾下,倒入熬好的鵝湯(適量)放鹽調味(熟了的肉放鹽比較好調味的,也可以在翻炒的時候放鹽,味道進的更快)

6、準備個電磁爐,鍋底放入幹豆腐,步驟四的連湯帶肉倒入電磁爐鍋中,撒上大量小蔥段,準備各種涮菜就可以吃了。

7、鵝塊火鍋熬幹了後,加鵝湯,不要加別的水(千萬不要加別的水)火鍋會越吃越香。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孤塵一粒沙


我來回答。

固始鵝塊是固始最著名的地方美食了。全名叫固始漢鵝塊。固始隸屬於信陽,信陽這個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吃,能吃,懂吃。信陽菜館更是遍地生花。這些年,固始鵝塊不光是鮮鵝塊,開始有了醃鵝塊,臘鵝塊,和鮮鵝塊一起煮,鮮上加鮮,香上加香,真是讓人垂涎欲滴。



固始鵝塊主要有幾個特點:

第一:固始鵝塊用的鵝一定要是當地大白鵝,這種大白鵝個大肉厚,但脂肪層並不厚而且如果要好吃的話,最好是新鮮鵝。冷凍的鵝雞肉收縮,細胞被低溫凍壞,導致鵝肉不鮮不香。特有的清水煮大鵝的燉煮方式也導致了冷凍鵝不會有什麼大市場。


第二:固始鵝塊講究的原湯熬汁水用來澆到鵝身入味,除此之外再沒蘸料,講究清湯清味清口,不油不騷不膩口。

第三:固始鵝塊可以製成火鍋形式,吃完鍋內鵝肉鵝雜以後還可以繼續燙菜。

下面就說說固始鵝塊的具體做法。關鍵是原料要好,做法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步:處理原料。

整隻大白鵝宰殺後洗淨,老鵝最好。將細毛處理乾淨後從肚皮處開口取出內臟,清洗乾淨。再將薑片,蔥結塞入,並將鵝掌塞到肚裡。

鍋內燒水,放入薑片,料酒。另準備一盆冷水。提著鵝頭將鵝浸入開水中燙15秒。提出放入冷水裡拔涼,再此放入湯鍋內燙30秒,繼續放到冷水裡拔涼。最後將鵝放入湯桶中,小火燜1小時即可。

到時間後用筷子戳一下看看有沒有熟透,熟透就撈出放涼後砍成塊即可。

第二步:熬製料水。

準備香度高辣度適中的上好辣椒一把,大蔥,生薑切片,花椒,草果少許。

首先把湯表面的那層鵝油撇出來,在鍋中煉掉水份後加入植物油燒熱。

油燒熱後將薑片,大蔥片,幹辣椒下鍋爆香,加花椒草果炒出香味後倒入鵝湯燒開。

加鹽,胡椒粉調味。味道一定要鹹一點。小火熬10分鐘把辣椒的香味熬出來。如果感覺油少的話可以再次加入鵝油。熬好的料水保持微開狀態即可。

第三步:固始鵝塊成品。

單吃:將鵝塊放入盤中,上面加上蔥絲,澆上熱料水即可。

火鍋吃:取火鍋一隻,底部鋪上白菜,粉條,燜子等配菜,上面堆放上鵝塊,倒入料水,大火燒開後先吃鵝塊,再涮菜即可。

固始鵝塊的做法即使如此,如果想要吃醃鵝臘鵝的話,可事先單鍋煮好吃時把料水和湯汁勾兌後,再把幾種鵝塊混合在一i起就行了


kiki的廚房


作為固始土生土長的人,我來聊下固始鵝塊的做法。

固始鵝塊的做法有官派和江湖兩種。這兩種是我擅作主張分的。

官派擅做熯鵝塊,江湖派流行性鵝塊火鍋燴菜。

熯鵝塊的做法

大多用老鵝,至少半年以上的鵝,小鵝大多不屑,也燉不出來那種香。

老鵝清塘洗淨,掏空肚子裡的東西,把大鍋燒開,加入小蔥段和姜。這個姜整個固始用的都是雙河姜。這種姜個頭小,辛辣,纖維韌度高。

煮開後,撇去浮沫,老鵝一個多小時,小鵝四十分鐘。不能煮的太爛,太爛不好吃。煮好撈出來,晾涼備用。

接下來很關鍵,這個也是區別江湖派的。熯鵝塊熬澆汁。用鵝油和雞油,因為鵝油熬出來有種味道,不太適口。所以加鵝油口感會好一些。

起鍋加鵝油,然後放入辣椒段和薑絲,炒香後加入煮鵝的湯,放鹽和小香蔥。燒開後再煮半個小時,把湯汁收濃稠,鹽要多一些。

把鵝剁成塊,擺在盤子裡,把熬好的澆汁淋上即可。(來自固始迎賓館的做法,前段時間文旅創作者大會在現場看大師傅做的,圖片真實拍攝)

下面介紹江湖派的做法。

小編在工作的過程中接觸過很多家做鵝塊的店,吃過縣城98%的鵝塊店。口味基本差不多,但還是有所區別。

煮鵝的過程都差不多,唯一的是熬湯。

江湖派大多是火鍋燴菜居多。所以熬湯都是用大鍋,一天熬兩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

大鍋先煉雞油,再煉鵝油。放入辣椒和薑絲,不是炒香,是炸。然後加入鵝湯,小編目測這鍋起碼70多斤湯,這樣的基本要兩鍋才能滿足需求,在熬澆汁的大鍋裡被丟進去一個大料包,老闆說是獨家秘方的料。

然後在大湯桶裡加麥芽糖,麥乳精,味精,雞精等。量很大。

這個製作環境,是小編和一個哥哥交了4000多學費的時候看來的,那個哥哥學做鵝塊,我旁觀,熬湯的過程沒有讓我進去,我事後問的。但是給湯桶裡加東西我都看見了。

鵝塊火鍋

鵝湯燴菜

小編沒有真正做過,但是吃過太多,所以作為一個吃貨或許還有點發言權。


昆鳥三農


鵝洗乾淨,整個燉,家庭做可以剁塊比較好弄。七成熟撈出來,湯備用。

切大量的薑絲(需要很多)然後小蔥洗乾淨多放油 把薑絲和小蔥 炸幹 放上幹辣椒 放料酒, 然後把鵝湯放進去,加鹽,糖。如果不是固始土鵝,放上雞精 和味精!開鍋後放燉好的的鵝塊!煮到你合適的口感就行!

不要問我這也太隨便了。但是這是最接近原味的最簡單方法!再一個 寫太詳細容易捱揍,而且打字還累!


忍住不出聲


不會,剛嫁過來的時候不覺得有多好吃,這兩年回家創業,吃得多了覺得挺好吃的[呲牙]


豫南小城


真正打造固始,把固始推向全國的人歸功還是郭永昌,,讓全國人民瞭解固始土特產,固始美食以及固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AEP1359


固始汗鵝塊 整鵝煮熟後澆燉鵝的湯,燙出汗斑,所以叫汗鵝塊,現在流行的都是鵝塊火鍋啦


lulingling1986


材料:

鵝,料酒,醋,雞精,醬油,生抽,八角,香葉,醋

做法:

把鵝剁碎,倒入佐料,,我編不下去了,我不會!


小新覓食記


我會做,專門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