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書,看到一句話:讀書容易,讀事更難,讀人更難!各位有何見解?

路邊小友


確實如此,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事情,可以更好的認清自己懂得別人,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做事識人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就在於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是前人智慧的總結,前人透過現象看到了問題的本質,他們總結出了一些做事的規律,供我們這些後人去參考。


但,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些互相矛盾的話語。比如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寧死不屈”。究竟應該是屈服還是不屈服,就需要當事人根據具體的問題具體判斷。無論選擇那一種,可能都會出現一些問題而導致別人的批評指點。


如何讓選擇的結果對自己不利越小,這就需要一定的智慧。而這個智慧真的不是依靠博覽群書就能簡單獲取,是前提條件,但更需要的是讀書本人對事情的觀察和總結。


成為有智慧的人第一步:根據自己的情況針對性選書並深入讀書

看書是每個人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只要你養成每天讀一會兒書的習慣。其實你已經超越了同齡人一大半,你的文化素養從你做事的方式就能看出來。



但也有一部分人,看了很多書卻感覺一無所獲,這是為何?


要真正做到博覽群書真的很難,我們沒有必要為了讀書的數量而努力,而是能真正有效改變你的固有認知,提升你看待問題的深度而讀書。


在這個基礎上博覽群書,而不是通過為了達成讀書量而努力。否則你會陷入一個怪圈,以為自己讀了很多書就增加了很多見識,其實你這不是讀書,只是自我麻痺當中。


要根據目前所處的問題而選擇書籍,先看作者,再看寫作發表的時間,然後看目錄整個文章的結構會不會帶給你很大的啟發。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最多也就十幾分鍾,但是對你讀書卻至關重要。


所以讀書並沒有像你看起來的那麼容易,那些說容易的。一定是沒有好好讀的,沒有進行過深度思考,只是很多人都說讀書很好,你就開始讀了。


思考是行為的種子。——愛默生 美國作家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讀書雖然容易,那些理論顛覆了自己的固有認知,在一次次思維碰撞中,那種感覺真的很好,感覺自己似乎對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如果不思考,就會讓自己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但多人還是和從前一樣,或者很多人都說書呆子,百無一用是書生。


這是因為掌握這些底層原理或規律,直接套用行事而不思考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成為有智慧的人第二步:跳脫看書的固有層次

我相信很多朋友,看書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選擇大家評分都高的書籍,當然這樣讀書沒有問題,


但是會出現一個致命問題,這樣會極大的削弱你的選書能力,你只會跟著別人的思路而走。


正確的做法是,自己沒事多從網上瀏覽一些作者的書籍,那些作者的一段話讓你感覺醍醐灌頂,那些認知完全顛覆了你。你應該先了解一下這個作者,因為這個作者的思維方式都可能與眾不同。


隨後,你應該做的是把這位作者的書全部讀完。這樣才能更好的瞭解這位作者所有的認知體系。結合作者當時的背景,看他的作品表達了什麼思想,他對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保持什麼看法?他作品中的主角做事的方式是什麼?


《老人與海》是我最喜歡的名著之一,海明威傳達的永不服輸的精神也徹底感染了我。


同時,你應該讀他的所有作品甚至可能的話,海明威同時代的作者都要讀一讀。這樣才能對當時整個情況有所瞭解。


為何要這樣做?一個作者一定是對生活中某個現象有所洞察和了解,他把所有的思想都凝結成了一本書。但這本書畢竟只是代表了他對某一現象的思考,無法把他全部的思考都併入。


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好的瞭解一個作者,也才能看出每位作者對當時環境做事做人的看法。


但,這樣做還離成為智慧的人差一段距離。你選擇什麼思維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呢?讀歷史的人物故事,當然可以給你參考,但是你需要動用自己的觀察去看待你面前這個人,去面對數不盡的困難。


成為有智慧的人第三步:建立閱讀超系統

接下來就是讀人了。讀人確實很難這個我承認。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性格,你是和他完全不同的性格,導致衝突就在所難免。


因為你們看待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什麼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呢?他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你認為這樣做才可以。生活中,我們經常性的碰到這樣的問題。


這個時候,就是考驗你智慧的時候了。你應該選取什麼樣的思維角度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某一個問題都不是隻有你所面臨的,很多人都曾經面臨過和你相同的問題。


建立閱讀超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根據某一類問題去儘可能蒐集相關的所有作者書籍,也有一種說法是主題閱讀。但我不是很喜歡主題閱讀這個說法,當你框定一個主題去閱讀的時候,你下意識就會選擇這個主題的書籍,這隻會讓你越走越窄。


其實很多問題,都不是一個主題領域就能完整解決的。有可能不同領域的一個見解就很輕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和這個問題有關聯的書籍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一串串形成系統。


當你真的這樣做了之後,相信你對一些事情和處事方式都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你會變得豁然開朗,因為你知道沒有什麼事情不可以解決,你知道如何做才能處理好各種複雜關係。你的境界也得到了不一樣的提升。


我是@成長伴書行 希望你通過讀書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如果認可這個答案,你的點贊就是我持續的動力。也歡迎各路大神批評指正。


成長伴書行


“讀書容易,讀事難,讀人更難。”這句話很有道理。

書,事,人,是三種不同事物,但都離不開人,書是人寫的,事是人做的。人是高級動物,有著智慧的大腦和獨立的靈魂,每天進行著或簡單或複雜的繁瑣事務,而讀書就是人從小到大所做的重要的事。

【讀書】

從古代的私塾到現在的學校,都是人的讀書場所。有了安靜的讀書環境,有了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家長都願意把孩子送進來讀書,以增長知識和見識。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許多人因讀書考取了大學,博得了功名,進入高層次的生活環境。只要有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讀書即可成功,因為讀書幾乎是一個人的事,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恆的決心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讀事】

讀事分兩方面:一是自己做的事;二是別人做的事。

對於自己做的事,不難讀懂。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自己都清楚,有什麼難讀的?

難讀的是別人做的較複雜的事。由於不是親身經歷,自己對事情看不透、摸不準,所以難讀。許多歷史事情就是這樣的,當代人未能參悟。事過境遷,幾十年、幾百年過後,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都浮出水面,就不再難讀,人們也就在慢慢感悟,思考中明白,並從中吸取經驗。

當然也有千年之謎,至今無法讀懂。一般的事情隨著時間推移,會漸漸讀懂的。

【讀人】

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為複雜和難懂的。讀人是需要時間,需要閱歷的。俗話說的閱人無數,就是這個道理。

讀人,需要時間。

兩個人初次見面,看當時表現只能判斷大概,況且有些人演技太好,你根本看不透。因此,要想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本來面目和真是性格,需要長時間的接觸,通過一起做事,一起交流,才能看清人的三觀和修養。

讀人,需要閱歷。

浮在表面的都是想讓人看到的,真正的心理活動是別人看不到、摸不透的。一起生活幾十年的夫妻,有時還看不透,何況偶爾打交道的人呢。

但是,有些人彷彿會讀心術,看人很準。見了面,通過幾句話就能判斷一個人是單純還是複雜,是友善還是敵對,是高人還是平庸……會看人的人一定是位智者,自己經歷太多磨難或挫折,經常揣摩人的心裡,透過面目表情和行為舉止即可讀懂一個人。

透過做事讀人,人和事緊密相連。

人生來就是做事的,因此通過做事能判斷一個人的處事風格。做事雷厲風行,乾淨利落,還是磨磨唧唧,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做事是條理清晰,涇渭分明,還是糊里糊塗,心亂如麻;做事是為他人著想,還是謀取私利……瞭解一個人做的事,就可讀懂一個人。

讀書,讀事,讀人三者之間有區別,也有聯繫。讀書多了、理解透了,讀事多了、揣摩久了,也就學會讀人了。能讀懂人心,讀書、做事更容易了。




靜聽花解語


我認為這句話從相對的角度來講,說的非常有道理。

讀書,相對於讀事、讀人容易一些。認識字就能讀書,認識的字越多讀懂的書越多。不懂的詞語、成語、古漢語、生僻字可以查《新華字典》、《詞典》、《辭海》《古漢語詞典》以及大量的各種語言、文字類的專業書籍,還有百度等,可以說沒有查不到的。伴隨閱讀量、理解能力的增加,讀書變得不是啥難事,區別僅在於喜不喜歡讀書。

讀事,相對於讀書來講,就難度大了。一是事情都有多面性、複雜性,人們很難做到了解全面、認識根本;二是每個人對待同一件事情、同一個問題得態度不一樣,看待的角度不一樣,認識的深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更難認清事物、問題的根本。

讀人,就很難了,讀懂人就太難了。人太複雜,每個人因為出身、教育、經歷、修養不同,反應出了的脾氣、秉性、觀念、道德、處事哲學等都不一樣,人又善於變化、善於偽裝,徹底認清一個人沒個十年、八年的恐怕不行。我不是搞人事的,也說不太清楚,舉幾個成語吧,你就可見一斑。表裡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面是心非,陽奉陰違,陽儒陰釋,言不由衷,兩面三刀,笑裡藏刀,口蜜腹劍,人面獸心……,你說讀懂一個人難不難?真難!

不知道你怎麼讀懂人的,反正我活了50多年也不精於此道,所以不想那麼多,自己好好做人就行了。





九思堂筆記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是雲夢。

讀書

對於我們而言,每個人出生都享有九年義務教育,這是國家實行的政策,所以每個人都有機會讀書,讀書就是我們享有的權利,同樣我們能夠通過讀書不斷地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讀書相對於讀事和讀人來說容易多了,讀書只要我們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再找一把舒適的靠背椅,一杯香濃的咖啡,一個人靜靜地讀著書,沒有什麼比這更容易的了。

讀事

讀事相對於讀書而言,就要更高一個層次了,如果說讀書只是陶冶我們讀情操,那麼讀事就要我們在此基礎上運用我們的經歷去理解,比如老闆交代你安排一下明天見客戶的流程,那麼你就要了解這名客戶的信息,這名客戶有什麼喜好和忌諱,還要考慮各種可能會出現的變故等等,所以老闆交給你的不止是安排這麼簡單,如果處理不好說不定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讀事相比讀書更難。

讀人

都說人心叵測,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不同的人,每個人都有一顆讓人琢磨不透的心,這在處理職場和同事老闆之間的關係尤為重要。有些人你對他而言做什麼事都是舉手之勞,例如給同事泡杯咖啡,領個快遞,送個文件之類的,但一旦你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卻總是找理由推脫掉,這就是所謂的知人知面不知心。還有“酒肉朋友”,有些人只要你有酒宴就會和你稱兄道弟,但在你家庭出現變故需要用到錢的時候卻關機甚至拉黑,所以說讀書、讀事都不如讀人心難。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滿意,謝謝。





初識雲夢


筆者認同讀書易,讀事難,讀人更難。這是因為:

(一)讀書易。書是成品,已經相對固態。所謂易,有沒有興趣閱讀,讀多讀少,讀沒讀懂,讀後取捨,能否有所啟迪與獲益,都取決於讀者自己的選向與追求。但須說明的是,“攜書如歷三千世"、“書山有路勤為徑"、"學如逆水行舟",實際上讀書並非易事,飽覽群書,從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沒有決心與毅力是不行的。

(二)讀事更難。是因為“世事如棋局局新",大千世界沒有永遠固定不變的東西。故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之說。所謂難,往往因為智慧、閱歷所限,對面臨"事"的真與偽、表與裡、動與靜、優與劣、善與惡、玄與白往往看不懂、弄不明、解不了。

(三)讀人更難。這是每個人一生一直不斷實踐回答的課題。世事中最難處理的就是人際關係,正如古云:“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增廣賢文》一書對人性的描述可謂入木三分,淋漓盡致。在社會實踐中,在這一"答卷"面前沒有一人能滿分。

筆者認為,在讀書、讀世、讀人這三大人生課題面前,不論其出身、宗教背景如何,不論其文化、閱歷多少,也不論其素質、能力高低,都得正面面對,認真學習,端正態度,健康內心,積極向上,勇於拼搏,在紛雜多變的世界中增強識別、判斷、駕馭能力,在修身齊家立業上勇當強者。





文海墨韻


一個人的閱歷,是通過實踐和生活得來的,書本上的都是別人的經驗,只有經歷過看過,才能更透徹的看清事情的本相。但是這句話也不是絕對的,讀書多少決定了能力的上限,看透本質之後能給出更多的解決方法,這才是最關鍵的。

不讀書的人看問題比讀書的人看問題還深透,這樣的人只是鳳毛麟角。從根本上講,不讀書的人他的智商情商,看問題的角度,深度比讀書的人相差甚遠。但讀書還有一個行動的問題,人生經歷和書裡的經歷相互印證,比如孫子兵兵法吧,兵法能造就曹操這樣的軍事家,也能造就紙上談兵的趙括





說白了,就是理論與實操的關係。如何將書本的知識,架構起自己的認知體系,然後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書本上的知識,是作者的經驗分享。這個經驗,我們看似學會了,但是隻有自己遇事、遇人,去感受、實操,才能轉化成自己的經驗。

而人性是最複雜的,很多人終其一生連自己都不懂,更別提看懂其他人了。



向艾而生


我高興受邀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就說說我的幾個觀點:

1.讀書

關於讀書,人的一生中離不開書的,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需要讀不同的書。每個人都要經歷義務教育,這個時期讀書就以課本為主,其他課外書籍為輔。到了高中大學時,也是這樣相輔相成。進入社會後,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書來讀了。每個階段所讀的書都有用處的,讀書是一個累積知識和能力的方式,等到你用的時候就可信手拈來。

2.讀事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會仔細地思考這些,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事情的表面。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以前從不用心去思考這些,把事情都想得很簡單,直到我遇到一位姐姐她提醒了我,教我怎樣去分析事情,別人展現出來的是什麼?所通過這些展現所要表達的是什麼?等等,其實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因有果的。我真心感謝這位姐姐給我指點迷津,讓我在自己的人生中收穫很多。其實,讀事也不是很難,難的是你自己是否用心去讀。

3.讀心

有句話不是這樣說嗎?世上最難懂的是人心,也有“人心難測”這個成語。

這也是要根據情況而定,不是人心難懂,是你沒遇到能懂你的人,這個人可能是朋友,親人,愛人或許是陌生人……當你的人生中能遇到和你三觀一致的愛人時,懂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了;當你的親人和你相處是溫馨和諧的狀態時,那麼懂也是順理成章的事;當你的人生遇到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時,那麼懂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的事。所以,要讀懂人心就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對待你生命中的人和事。

這是本人的一些觀點,希望能對你有一點點幫助,謝謝。


川妹子彭彩竺


書上的內容是人們經驗的總結,是各種知識的彙集。用文字表現出來,供人們閱讀,認知,學習,運用,不懂不解之處可查資料。事,就不那麼簡單了。必須去做,去踐行,親躬操作,做過之後才能體驗出其中的滋味。讀人更難,千人千面,靈魂深處的東西誰要看不見,摸不著。只有長期接觸,才能有所瞭解。城府深的人,情感不外露,更難了解。所以有“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法。所以,題目中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步蘭香407


讀書容易,讀人很難,想要真正地讀懂一個人,或許我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我們渴望被理解,同時也想盡辦法去了解別人,但是最難懂的就是人心。有的人在你有錢有勢的時候,恭維你,在你落魄的時候遠離你,但是請不要怨恨,只是過去你可以幫助他,但是此刻你已經沒有可利用的價值,只能說你看錯了人。有的人在你傾訴心腸的時候,滔滔不絕,但是私底下又何嘗不是隱藏著對你的不滿。看人,要放眼去看,不能只看表面。只看眼前之景的人,永遠看不到山那面的風光,只看眼前利益的人,永遠不能成大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做事要有遠見。想要做好人,就要不斷的從失敗中得到教訓得到啟示,學會總結,知錯能改,放掉改放掉的包袱,經常反省自我。以誠待人,以謙虛的態度做事,端莊自己的態度,做好自己的事,學會尊重。歲月如梭,回首昨天,積累好經驗,把握好今天,珍惜機遇,計劃好明天,展望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