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美的情詩是哪一首?

豐子豐語


磐石原創。



或問:世間最唯美的愛情詩詞是哪一首?毫無疑問,當屬陸游與唐婉的千古絕唱《釵頭鳳》。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四年,也即公元一一四四年。虛齡二十歲的陸游,娶了大舅唐閎年僅十七虛歲的獨生女兒唐婉為妻。陸唐婚姻原本是門當戶對,親上加親。這在一千年前的封建社會,是最為常見,也最為理想的婚姻關係。加上陸游唐婉從小就青梅竹馬,因而婚後兩個人非常親暱,唐婉出生於書香門第,自然對詩詞也有相當的修養。而陸游的母親本是這場婚姻的始作俑者主,可在唐婉過門之後不足三載,陸母便對自己的孃家侄女唐婉心生厭惡,最後竟然逼著兒子將唐婉趕走。

那麼,陸母為何如此對待自己的孃家親侄女呢?原因不外有二。

一是陸游在婚前曾兩度參加科舉都鎩羽而歸。正是因為陸游的科舉不第,父母認為,不如讓兒子先成家,成家後兒子會心無旁騖,自然就會安心讀書。可陸游婚後不久,母親發現兒子不但沒有專心讀書,反而比婚前更加貪玩,整天在房中和唐婉吟詩作畫,親暱有加,把科舉出仕之事全然拋在了腦後。

陸游沉湎於唐婉的嬌柔婉約,這讓陸家父母焦慮不安。陸母歷來疼愛兒子,不忍心責備陸游,就幾次三番找唐婉攀話。唐婉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自小也任性嬌縱,對姑媽的警告儼然就沒往自己的心裡去。一來二去,陸母就對自己的侄女兼兒媳漸次不滿,最後竟然弄成了水火不相容。

另第二個原因,就是唐婉自婚後始終不孕。古人都希望多子多福,早生貴子,可唐婉婚後兩三年的時間,肚子裡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這在宋代可是犯了七出的罪過。基於以上兩個原因,陸母便逼著兒子將唐婉逐出了家門。


陸游表面上不敢反對母親的慈命,但也不忍心傷了卿卿我我的表妹,於是乎,敦厚謙謙的陸游跟母親玩了一個小兒科。在表妹離開陸宅之後,陸游在山陰給她找了個偏僻的地方,來了個金屋藏嬌。可紙總是包不住火的,也不知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兩個人的雕蟲小技還是被唐氏掃聽到了。陸母不愧為官宦孺人,一肚子心機滿滿,她先打發家人把陸游叫了回去,然後帶了一般拳大腳粗的丫環趕到了那個宅院,親手揪著耳朵把唐婉給捉了出來。接著,陸母便安排車馬把唐婉遣送回了臨安的孃家。

美麗的唐婉在回家後不久,父親唐閎又把她嫁給了同郡皇族宗親趙士程。唐婉嫁予趙士程不數月間,陸母給陸游又安排了另一樁婚事,和一個王氏官宦人家的女兒結了婚。並且婚後王氏一連給陸家添了三個兒子。作為兒子的陸游,他一方面畏懼母親及當時的封建禮法,一方面又感覺愧對自己的表妹唐婉。後經陸游多方打聽,知道了唐婉再嫁的人是當今皇族趙士程,門第比陸家那是天壤之別,又聞趙士程喜詩好文,為人謙和,口碑極佳。從此以後,陸游就把心中的失落感深埋在了心底。


紹興二十五年乙亥,也即公元一一五五年季春,三十一歲的陸游,去遊越州山陰禹跡寺南的沈家花園,這一年離他和唐婉離婚已接近十個年頭。恰好不前不後,這天唐婉和趙士程也來此地遊玩。儘管唐婉再嫁之後,趙士程對她溫存體貼,但她對錶哥的舊情,卻如蠶絲蠟淚,始終不能幹枯斷絕。當她看到陸游一個人在落寞獨遊,真是又驚又喜,又怨又艾

便委婉的告訴了自己的丈夫趙士程,趙士程原本就是個文雅灑脫的名士,聽說了那個青年遊客便是陸游,當下便欲邀來同坐,但唐婉覺得,如此一則恐招人物議,二來自己也覺得很難為情。便叫家童給陸游送了一份菜餚過去向他致意。睹物思人,陸游體會到唐婉對他仍舊一往情深,酒入愁腸,更添惆悵,便提起筆來,在沈園的照壁上題了一首悽楚絕倫的名詞《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猶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不久唐婉也走了過來,看了這首哀怨淒涼的詩詞,自然也觸發了自己的一懷愁緒,回去後也和了陸游一首《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從此以後,唐氏便鬱郁成病,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封建社會的吃人禮教,拆散了陸唐的恩愛夫妻。扼殺了唐婉的青春生命。這一幕人間悲劇,在陸游的心底形成不可平復的創傷,特別是沈園之會和唐婉的早逝,更加重了陸游的愧疚和負罪感,即使後來時過境遷,他也總是纏綿鬱結,一直無法釋懷和忘卻。



紹興壬子,也即公元一一九二年,陸游故地重遊,這時的陸游已經是位六十八歲的老人,距上次和唐婉之會已經過去了三十七年,物是人非,再一次揪起了陸游的萬千思緒,他揮筆在沈園的牆上寫道“

“楓葉初丹槲葉黃,

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

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

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

回首禪龕一炷香。”

直到陸游的晚年,尤其是每當年底的時候,他總要登上禹跡寺樓向沈園眺望,籍此懷念自己與唐婉的愛情。

公元一二零零年春天,七十五歲的陸游第三次遊沈園,這時的沈園已經面目全非,池臺非舊,老柳凋零,唐婉離開人世已經四十年了,自己也將不久於這個世界,撫今思昔,詩人不免潸然淚下,便再一次拿起筆來,寫下了這兩首千古七絕。

城上斜陽畫角哀,

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

猶吊遺蹤一泫然。

陸游唐婉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留給磐石的懷念和惆悵,將會殘酷的伴隨我的一生。


磐石礪成的砥柱


最美的情詩是哪些!

我讀詩不多,讀了的也記不清楚那麼多,所以不能一一列舉。由於我家中牆壁上正好掛著秦觀的《鵲橋仙》一詞,所以就以這首詞來作答。詞雲: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聯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我們還是用現代話語翻譯過來:

纖巧的雲彩,變換著各種各樣的姿態;

飛動的繁星,偉送著久別難逢的愁恨。

牛郎與織女,在遙遠的銀河兩端,

悄悄然來到鵲橋中間相會。

在這秋風白露的七夕裡的一次幽會,

便勝過了那人間貌合神離的朝夕相對。

一年僅有一次,真是柔情如水般溫婉。

佳期萬分寶貴,綿綿的情意如夢如幻。

要分別了,走吧!怎忍心回頭看這鵲橋?

哎!走就走吧!只要愛情堅貞長久,

短暫的相處,也勝過人間的朝朝暮暮。


我們來解析一番: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纖雲弄巧”,即纖巧的雲。“巧”,暗示織女的心靈手巧,能織岀綿緞一般的纖雲,所以才獲得了牛郎之愛。他們的愛情忠貞不改,但是隔著迢遞銀河,所以有恨。但是,好在有“飛星”為其傳遞情愫。他們不象人間夫妻,能夠朝夕相伴,所以只能在每年七夕之夜從銀河之上的鵲橋“迢迢暗度”。“迢迢”,遙遠也。本來,《古詩十九首》有詩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說這銀河兩岸,相隔並不遠。近在咫尺,就算是對方的神情語態都能一目瞭然。但是,詞人用了“迢迢”之語,說其十分遙遠,乃是反用其典。銀河兩岸相隔遙遠,以突出牛女感情之深。“暗度”,點明七夕,緊扣“恨”字。一年一度,還只能夜間行動,千里迢迢,只為一會,何其“恨”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金風玉露”,五行對應,“金”乃屬秋,故而秋天之風可曰“金風”。“玉”有白色,所以白露亦云之“玉露”。“一相逢”,“一”為僅有之意,突出相見之難,相見之少。李商隱有《辛未七夕詩》雲:“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詞人借用“金風玉露”之詞,描寫七夕相會時的風景。而且他另有深刻的意思:這次七夕相會,在“金風玉露”環境之中,以暗示牛女愛情的冰清玉潔、高尚純潔,是人間普通夫妻不可相比的。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一年才能相會一次,當然會“柔情似水”了。“似水”,水的特性是柔順溫婉的,女人的特性就應該是這樣的,何況迢遞而久不相見。在久不相見的情況下,男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但是,這是情操高尚之人。如果缺乏情操,但為生計金錢財物的,相離久後,有些不就移情別戀了嗎?迢遞久別,又有深情,當然就會覺得一年才一次是“佳期如夢”了。難得一見,才會有如夢如幻的感覺。時間短暫,只能在鵲橋中間相會,這有點象封建宗法制度下受到各種限制,相愛而不能相守的情形一樣。其實,在舊時代人間也是存在這種鵲橋之會的。短暫相會就要離去,又是很悲傷的,所以說“忍顧鵲橋歸路”。“忍顧”,其實是不忍顧。相會完畢,各自轉身,看著各自的“歸路”,真正是令人心悴了,所以怎麼“忍顧”呢?全詩情感之烈到此達到高潮。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個人的感情,如果能夠長長久久,就不在乎朝朝暮暮的相守。這兩句揭示了真正愛情的真諦。只要是真愛,即使天各一方難得一見,也是要相愛永恆的。這比起那種為了過日子,雖然不相愛卻又不能不在一起的婚姻家庭,簡直是天壤之別。這才是真正高尚真摯的愛情。這種高尚的愛情觀,是人類應該追求的。因為,真正的愛情是不講理由不講條件的,剩下的只是純粹的“愛”。

全詞一二三句、六七八句敘述,四五、九十句議論。而敘述議論的結果是達到抒情的目的。這樣的結構,使得全詞波瀾起伏,自然流暢,而又不失蘊藉婉約,餘音繞樑。優美的場景和深厚的感情相結合,歌頌了人世間美麗動人的愛情。

20191104


用戶60397079085


獨座池塘如虎踞,

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天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我非常喜歡這首詩文,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年輕吋代,就懷有遠大理想,有一種豪邁和霸氣,敢於戰天鬥地,所向披靡。文章通過時間,地點,人物,環境及心情的描寫,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自豪感,有一種不達目的,決不收兵的精神動力。文章上下壓韻得體,數十年過去了,現在讀起百讀不倦,回味無窮!毛主席的的詩文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也把現代詩文濃縮於精華,寫出如此偉大的詩篇,給後人留下如此磅礴的佳作!🙏🙏、


孫黎35


詩 | 等你

/ 我在門口等你

/ 你輕靈轉身 淺笑佇立

/ 撥動了我的心絃

/ 點亮了我的心空

/ 愛你在這一瞬間

我在橋頭等你

你窈窕依依 含情脈脈

迷亂了我的心旌

陶醉了我的心神

愛你在這春風裡

我在月下等你

你凌波微步 踏碎瓊瑤

盪漾了我的心田

搖碎了我的心魂

愛你在這夏夜間

我在家裡等你

你相濡以沫 心有靈犀

滋潤了我的滋潤

快樂了我的快樂

愛你在這一生裡

我在命裡等你

你魂牽夢縈 驀然回首

等了我千年的等待

緣了我前世的情緣

愛你在這一世間

愛你一顰一笑

愛你一生一世



王的遊歷


冬天我要出門,老伴總要關照一聲:“外面風好大,你出門要多穿件衣服。”聽著就倍感溫暖。


山上人279


1,拜新月,李瑞,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l

打開簾子,看見一輪新月,我立刻走下臺階深深下拜,我對著月兒輕聲細訴情衷,可是心愛的人卻聽不到,只有北風吹拂著我的裙帶。,

2,子夜歌,佚名,宿昔不梳頭,綠髮被兩肩。婉伸郞膝上,何處不可憐。

3,子夜歌,佚名,自從別歡來,奩器了不開。頭亂不敢理,粉拂生黃衣。

4,子夜歌,佚名,攪枕北窗臥,郎來就儂喜。小喜多唐突,相憐能幾何。

5,子夜歌,佚名,夜長不得眠,轉側聽更鼓。無故歡相逢,使儂肝腸苦。


陳年往事1222


我認為詩人葛平先生髮表在2013年12月上半月

《詩刊》上的

《把一封信讀出來》葛平

捂了又捂的心跳

深了又深的呼吸

擦了又溼的眼角

住了又顫的手指

把一封信讀出來

多讀一個字恐是火焰

少讀一個字怕是灰燼

聲音高時擔心風會偷走

聲音低了怕耳朵著急

把一封信讀出聲來

讓石頭開出玫瑰

喧囂中的孤獨回到一個人的孤獨

舌尖捲起的是柔情

牙齒咬緊的是疼痛

把一封信讀出聲來

左眼到右眼的淚水

將一個蒙塵的詞洗淨

左手翻至右手的陽光

暖完今生 再暖來世

把一封信讀出聲來



根言木語


我還是喜歡毛澤東主席的:會昌。詩詞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情懷,抒發和歌頌了戰士不畏艱難險阻,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浪漫情懷。詩曰: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巔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海納百川79年兵


相識在於有緣分,相知在於心相通。

恩愛之火,在夫妻心中燃燒,從此熔為一顆心。

所有的關懷和情話,承諾和呵護。都要踐行和有擔當精神。

把你深深的藏在心靈之中,因為世界上只有你懂得我。

不求朝朝暮暮,但求天長地久。

因為愛過,所以變得善良慈悲。因為懂你,所以知道寬容與釋懷。

過去,現在,未來。時光都有你陪伴。因為情話都有各個小故事。你我不在寂寞與孤獨。

趙樸初大事告訴人們。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慈音1


個人比較喜歡悽美的詩詞,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首。

第一首是蘇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昨夜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本是一首悼亡詞,但是我卻覺得是一首最長情最悽美的情詩。這首詞是蘇軾在宋神宗熙寧八年所作,當時蘇軾愛妻已經離世十年,蘇軾因思念愛妻,夜夜難眠而提筆寫作。

這首詞的意思,我不想再解釋,也無需我解釋,只輕輕朗誦便讓人心生感慨,其中情義並非我能夠真正表述的清楚,每個人或許都有每個人的感觸,只是經歷不同,會有的感觸也不同,但無疑這首詞是對妻子最深情的告白。

生前不知妻何愛,死後方曉情深處!

第二首是納蘭性德的《木蘭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不解釋,不翻譯,喜歡的人自然喜歡,不喜歡的人多說無意。之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便道盡了現實中多說痴男怨女初見愛人時的感受,而後因經歷了一系列變故最終沒能走到一起,才明白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初見時最好,懵懵懂懂,眼中的好奇,愛的萌芽慢慢成長。再遇時相知,期期艾艾,話語裡關懷,心底甜甜蜜蜜。相愛時情濃,卿卿我我,耳鬢間輕聲呢喃,恨不能廝守終身。絕別時淡漠,冷冷悽悽,千言萬語難開口,不知是愛還是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