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鄉下出生和生活,為什麼皇族世譜沒有漏下他?

真善美xiong


雖然劉備落魄了,但是族譜是個很強大的東西,何況是皇族的族譜,都是有專門的辦事人員負責的,像我們廖氏的族譜,每過幾年都有人來負責續譜的,我們的祖先是元朝末年躲避戰亂,從江西搬到湖北,又從湖北搬到了安徽,有記載的都有幾百年了,搬到我們現在住的地方,有輩分記載的都有26代人了,一世祖的墳地,我們每年過年都要去祭拜的。扯遠了,雖然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很多人說他是自己給自己戴的高帽,但我覺得是真的。就算是漢獻帝為了制衡曹操,故意承認的,但是此時的曹操已經完全把控朝局了,他就不會去查劉備的身世嗎?中山靖王的後代太多了,我覺得劉備能三分天下,皇叔身份起了一部分作用,真正應該得益於他的人格魅力,真正的從一而終,把一個偽君子做了一輩子,就是真正的君子











沉默三秒2


在封建時代,帝王之家對血統異常重視,生怕皇位流於他姓,所以對皇族有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這個機構叫宗正寺。宗正寺設有譜諜,對皇族所有成員進行登記。不管親疏遠近,只要有皇家血統,小孩子一出生便登記在案,所以雖然劉備已淪為織蓆販履之徒,仍然名留譜諜。譜諜又稱玉諜,清代又稱金諜。


陳老師224723857


答案:相比較而言,劉備劉皇叔這個名號是劉備打出來的,而不是族譜上記載的。因為漢朝的時候關於皇家後裔儘管非常重視,可是中間轉折幾百年,早已經亂了套,想找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事件回顧

劉備從最開始織蓆販履的時候,逢人便說自己是劉家的後裔。而這個劉家是誰呢?那便是中山靖王劉勝。

當時劉備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呢?咱們可以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籍做對比,就不難發現劉備幾乎每認識一個人,每結交一位英雄豪傑,總是要說一遍,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只不過當劉備來到一個縣衙的時候,卻被質疑了。

根據歷史記載,劉備和某一地的督郵府產生了衝突,而當地官員決定反擊,於是他們便想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主意。

什麼主意呢?他們派出了自己的官員,屬吏四處逢人便說,劉備所說的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其實是查無根據的,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劉備就是劉勝的子孫後代。

當劉備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非常生氣,生氣到什麼地步呢?直接帶著自己的幾十個家丁氣勢洶洶的把這個督郵府的最高長官給揍了一頓。從那開始劉備在他所居住的那片區域裡面,再也沒有人敢說這樣的言論了,也沒有人敢質疑劉備是不是劉邦的後裔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在三國演義當中我們並沒有見到這一段,見到的僅僅是因為劉備因為張飛的緣故和官府產生了衝突。這一點其實是羅貫中故意美化劉備,為的就是美化蜀漢,邪惡曹魏。

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劉備逢人便說自己是劉勝的孩子的後代,其實也是有著自己考量的。

因為中山靖王劉勝儘管才活到52歲,可是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裡面,就已經繁衍出120個後代。

而且因為劉勝所在的那個年代比較特殊,他有著將近20個兒子被冊封了爵位,剩下的兒子沒有冊封爵位,而冊封爵位的諸多兒子當中又有5個兒子,因為某種原因被割取爵位。

這樣來回一折騰,連他自己都不曉得自己有多少孩子,自己的這些孩子當中有哪些人有爵位,哪些人沒有爵位。

至於要找到當時的歷史記載也是非常困難的,畢竟都隔了幾百年了,毛都剩不下了。

而劉備只要一口咬定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並且讓幾個世家大族認可自己,那麼普天之下再也沒有人敢懷疑自己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關注、點贊、評論,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劉備在沒發跡前就是以織蓆販履為生,也就是說他之前是個小商販,而在封建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在“士農工商”中以商人的地位最為低下,可想而知當時劉備的處境有多尷尬!

劉備沒有被自己的社會地位限制,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當時同樣是小商販的關羽(賣棗),張飛(賣肉)三個人心心相惜,於是“桃園三結義”,成為了生死兄弟,而自此以後,劉備的出頭之日來了,他以漢景帝玄孫之名四處招兵買馬,剿殺“黃巾賊”。



劉備雖然人馬少,但也是小有成就,此一戰讓劉備成名,大家也都知道了他是漢室宗親,而劉備也是打著“匡扶漢室”的口號,最終被漢獻帝接見,在查閱漢室皇族世譜後,劉備被漢獻帝劉協封為皇叔,“劉皇叔”之名從此被後人熟知!

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備乃劉弘子也。’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

從上面可以看出,到劉備爺爺劉雄那裡才丟了侯爵,而劉備爺爺劉雄也是在朝為官的,直至劉備父親劉弘才“家道中落”,而到劉備時只能以織蓆販履為生了!

那麼,此時的劉備已經沒有半點爵位了,為何皇族世譜沒有落下他呢?

其實在漢朝時,宮庭中專門成立了一個叫“宗正”的機構,他們專門記錄漢室子孫的“脈絡”,只要漢室不亡,所有子孫都是要記錄在冊的,而劉備爺爺的上一輩都還是侯爵自然都要記錄在皇族世譜裡,劉備爺爺劉雄還當過官肯定都會記錄在冊的,而劉備父親跟劉備雖然都已經是白身,但他們畢竟是皇族子孫,所以都會被記錄在家族世譜裡!



其實,一直有人懷疑劉備這皇叔身份是假冒的,因為中山靖王劉勝一生共育有一百五十個兒子,他的一百五十個兒子在生子孫,這樣一來到了劉備時期已經十七世了,這是個寵大的數字,所以劉備才會假冒中山靖王的子孫,但到底劉備是不是皇族身份已經不得而知了,不知大家如何覺得呢!


唐古看今


若是看過孑與2《漢鄉》這本書的朋友,應該記得那個虎外婆——始皇帝的太宰吧!

家宰,乃是王室重臣,掌管大王出行、衣食、寢宮、遊獵,並有校正大王不當言行的職責。

家宰真的有嗎?真有,是先秦時期士大夫家中的管家。

但秦滅六國一統之後,以皇帝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體系建立。皇家就是天下的家,皇帝也是普天之下的族長,因此秦帝國設立宗正府,又稱宗令,掌皇族親屬及登記宗室譜牒。皇族宗室有罪,則絕其屬籍。屬官有宗正丞。位列九卿之一。

西漢承秦制,到了王莽亂改名字,後來劉秀登基後,又改了回來。

漢代時的記載比較多,因此此時的宗正府的職能比較明確,就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別他們的嫡庶身份或與皇帝在血緣上的親疏關係,每年排出同姓諸侯王世譜。同時宗室親貴有罪,要先由宗正府提交給皇帝發落。

劉備是不是皇族呢?

應該是,理由很簡單

因為東漢劉秀是一群豪族支持才獲得皇位的。因此東漢時期對待家族、名氏的傳承比西漢還要嚴重。西漢時期還能有奴隸成將軍的記錄(雖然是姐夫提拔的),可東漢真的只能是世家子弟才能為文官,庶民若想向上爬,則需要軍功且還要投靠世家。

若劉備真的不是劉勝的後代,估計不用曹操和孫權先罵上了,哪些世家大族們立馬就把一篇篇華麗的文章送到各地張貼起來

可哪怕是以曹魏政權為正統的陳壽,編寫的《三國志》時都寫著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其實《三國志》中並沒有說劉備宣稱自己是皇叔。是明朝人寫的《三國演義》中才說劉備逢人就抬出中山之後的名號來。

迴歸正題。

始皇帝時期,雖然將太宰的職務歸為宗正府所管轄,但太宰一職並沒有消失。消失的只是天子那一家而已,家宰在宋之前一直存在於藩王或士大夫家中,只是改名為長史,這是在西晉時期,為了避諱司馬師,不再用“宰”這個詞彙,如太宰改成太師等。

根據明朝時期,長史的職能其中就有“凡請名、請封、請婚、請恩澤,及陳謝、進獻表啟、書疏,長史為王奏上”“凡宗室年十歲以上,入宗學,教授與紀善為之師"——《明史.職官志四》

意味著這一支藩王的內部子嗣,他都要管理,名字、封賞、結婚、逢年過節、入宗學讀書等等。

這還是明朝時期。若是漢朝時期呢?

劉備的爺爺輩時期“先主祖雄”,到了劉備的父親“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還舉過孝廉,這點肯定會嚴查的。所以中山王劉勝再怎麼“樂酒好內”,生了120個娃出來,依舊能有據可查。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書·百官公卿表》《明史.職官志四》


史之為用


一、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族譜,作為皇族應該更為重視

雖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但是,東漢是承繼的西漢。中間雖間雜著王莽的新朝,不過時日較短,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兩漢時期的劉姓皇族的族譜聯繫,並沒有發生長達百年的阻斷。作為皇室宗族,對子孫後世的譜系是極為重視的,否則哪位皇帝沒有子嗣,為了保全祖宗江山,就可以從皇族世譜中查詢,從中擇優優秀的男子,作為皇帝的繼承人。比如,南宋高宗趙構,就從民間找到了太祖趙匡胤的後代子嗣,作為了繼承人。

二、劉備的知名度比較大,而且喜歡顯擺自己的皇族身份

劉備以仁君著稱,而且在平剿黃巾軍起義中,表現殊為可觀,是一位知名的英雄。而且他的老師比較出名,有一位老同學公孫瓚也是十分的了不起,這都為他打好了很多的基礎。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劉備也是每逢人必稱自己是皇族後人,唯恐別人小瞧了他,也就是讓別人高看他一眼。就像現代的某些人一樣,動輒說自己的祖宗是哪位皇帝,典型的阿Q精神。

三、漢獻帝劉協需要劉備的皇族身份,這是一種政治合作

不管劉備的皇族身份是真是假,他的出現,都是劉協十分期待的。劉協太需要一位劉備這樣的人才了。劉備不僅聲名好,而且頗有能力,手下關張都是了不起的戰將,是一個在劉協眼中十分有潛力的人。只要劉協能夠儘自己的能力扶持劉備,劉備的羽翼就會壯大,將來就可以興兵討伐曹操,來成全劉協的千秋大業。


枕史潤智


不論劉備真假皇族系,冒充否,僅由世譜論,應是有記的。

族譜,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120年一分冊,由族長執掌的。

小修大修的修,是添補新報遠方分支人群,入總譜的規定時間,遠在幾千裡外的人群,會按規定返回祖地,校譜及入總譜的,這也是已百多年海外華僑追祖返國的原因。

分冊,除新翻印新本外,把最新版本分發於各宗掌族族長,除校訂自宗譜外,更多的防僅幾本易被毀佚了。

只不過至今,僅孔孟兩家傳續至今沒佚失,其他姓都雜亂了。即達不到近三千年不斷的。

事實上,種族早就沒譜了;有的民族也失譜了,僅氏族譜;漢族僅王史當族譜外,實連氏族譜都失去了,僅姓族譜了,且僅孔孟二家,其他應歸家族族譜。

藏.蒙.維吾爾等歸種族,現其他少數民族僅氏族,但傣族各式傣總體是民族,漢族僅家族再分支分支分支的譜了。

這就是人種譜失,種族譜失,民族譜大多失,氏族譜失的很多,姓族譜太亂,僅家族孔孟存在,從而奉炎帝為人祖,黃帝為人文初祖的原因。

200年左右無戰少戰及皇族仍執政條件下,不論多遠房的宗族者,是必記譜內的,在清朝執掌譜系的名宗人府。春秋時期稱為廟算,所以當時王保祖廟,候保宗祠。

因此劉備不論冒名否,其名字及出生地,必與王族譜重合。但懂編譜的可造假作偽的。


味哎兒


兩漢時期的皇族是由宗正負責。自七國之亂被平定後,宗室成員是皇帝防範的對象,然而東漢的劉秀是宗室出身。他建立的東漢王朝又有些不同,一邊防範宗室勢力,一邊是重用宗室。當然防範的是東漢這支宗室,他們是有爵位的,重用的西漢其他支系的宗室,他們很多是沒有爵位,但他們很多又是地方實力派。如果翻閱《後漢書》的話,就會發現大量的這種現象。劉備屬於後者。


夜讀歷史


一直到現在都無法證明劉備是劉勝之後,你怎麼知道的?劉備為什麼稱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而不是其他人的後代,就因為劉勝的後代無法考證,第一,劉勝好色,共育有180位兒子,而中山靖王的位置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其他人要麼憑藉自己努力獲得封賞,要麼就拿一筆財產做普通人,第二,當年王莽的一把火燒掉了許多東西,其中包括劉氏族譜,尤其是劉勝一脈的更是完全燒燬,其他人的還可以花時間考證,重新摘錄族譜,唯獨劉勝的,又時隔200來年,如何考證?就算花在多的時間也無法證明劉備是劉勝的後人


用戶52157040082


劉備是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蜀漢王朝的建立者,絕對的大人物之一。不過劉備的出身也是三國君主中最差的一個,雖然劉備自稱是漢室宗親,但是他的出身卻是相當悲催的,像董卓和曹操都說劉備只是一個織蓆小兒而已。

也就是劉備的祖上雖然闊過,但是到了劉備這一代卻已早已經家道中落,劉備不得不去織蓆子,賣鞋子來為生。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所謂的士農工商,像劉備這樣織蓆賣鞋子,可謂是排在最下面的,連農民都不如。不過劉備一直對外面說自己是漢室宗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正是因為有了這塊金字招牌,後來即使再落魄,還是能夠聚集起不少的力量。

那麼問題就來了,劉備出生的時候,他的家庭已經非常的普通,只是在普通的一個小鄉村中出生和長大,像這樣的人在當時的大漢帝國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官府怎麼可能知道他是漢室宗親呢?事實上當時皇家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記錄這些劉氏子孫,即使他們成了白身,也會被記錄在案。並且劉備的爺爺曾經做過大官,只是到他父親這一代才中落,所以應該還是有記錄可循。

不過當時處於東漢末年,連漢獻帝自己的小朝廷都是岌岌可危,所以這類機構的是否還存在還真不好說。而且董卓遷都的時候也把洛陽城付之一炬,所以相關的記錄恐怕很多都已經遺失了。因此很多人都不大相信劉備這個所謂的漢室宗親,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冒牌貨而已。只不過後來由於政治目的,漢獻帝親自認劉備為劉皇叔,所以劉備這塊招牌就越來越好用了,因為這是皇帝親自認證過的。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