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不分場合刷梗:“孔捷打仗為妹子”,真的合適嗎?

網上看《亮劍》的時候,其中有一段孔捷被日軍偷襲導致被撤職,而李雲龍前來接手獨立團,戰士們開始鬧情緒:我們打鬼子是為了報答孔團長的恩情,換個新團長心裡實在難受,孔捷語重心長地說:“你小子打鬼子是為我孔捷打的呀?你是為你爹,為你娘,為你姐,為你妹子,為那些屈死的中國人打的!”

彈幕不分場合刷梗:“孔捷打仗為妹子”,真的合適嗎?

這是多麼感人且提氣的劇情啊,可彈幕裡卻一直在刷“為了妹子打鬼子,哈哈”,“為了妹233”,“妹子”,而且此話題刷很久,大概持續了一兩分鐘,看到此處實在讓人氣憤!

彈幕不分場合刷梗:“孔捷打仗為妹子”,真的合適嗎?

不知道這些小孩子是不知道兄弟姐妹是什麼意思,還是把無知當驕傲?這種娛樂至死的理念用在娛樂節目也就罷了,在嚴肅的抗戰劇中,不分場合隨便刷梗只能證明自己無知,類似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李雲龍在秀芹墓前傷心落淚的時候,就有人拿角色的死亡調侃。

彈幕不分場合刷梗:“孔捷打仗為妹子”,真的合適嗎?

在劇情輕鬆的發表幾句見解、開幾句玩笑未嘗不可,但是在這種嚴肅的場合,我們首先要學會敬重,一顆敬重之心給先輩,畢竟當年的國仇家恨是他們給我們報的,歷史首先要敬畏,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別拿無知當驕傲,這種風氣不可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