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小孩被逗,你會阻止嗎?

神評大君


逗笑,逗樂當然可以。不過在我看了這麼多次以來,事實跟想的不太一樣,特別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都喜歡逗小孩。有些「奇葩」長輩會故意逗逗孩子生氣傷心,還有的長輩故意搶孩子的東西,試探孩子是否「小氣」。其次還有「你媽媽生妹妹不要你了」、「今晚你媽媽要你住我家」、「給他喝一小口,沒事」等等這些「中國式逗小孩」都是不可取的,

作為家長的需要拒絕,阻止

而其他人是怎樣看待「中國式逗小孩呢」?

據調查顯示,74%的受訪者認為,這些逗小孩的方式是陋習,應該糾正,而另外26%的受訪者則表示,只是開玩笑。其實在現在的社會,家長已經開始重視小孩心理方面了,對逗小孩的方式大多數呈批判狀態。不過可笑的是,當遇到別人「逗」自己的小孩是時,僅有2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會加以阻止。從這裡可以看出,家長們明明知道逗小孩行為應該阻止,可礙於其他因素選擇不理。你,是不是這樣呢?

逗逗龍機器人溫馨提示:

除了語言上逗,行為上的也應阻止。

逗逗龍兒童機器人陪伴成長,讓孩子感受更多的愛!

<strong>


逗逗龍機器人


恐嚇式的逗,肯定是要阻止的,無關是否現在的小孩看得重的問題,放在以前這種取樂方式也是不可取的,但又涉及到一個問題,阻式的方式,以及如何預防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


少不更事這個成詞指的是小孩子單純,生長在父母呵護下對謊言沒有多少免疫力的環境裡。而不欠缺思考能力。


這件事情大可以當著別人的面邊安慰邊關懷式的問孩子的感受,正面述敘和解釋事情的真相,啟發式的讓他說出自已再遇到類似情況時如何面對,並加以鼓勵。


有過帶孩子的寶媽寶爸都知道,孩子雖小,但非常靈性,非壓迫式的環境下,只要耐心開導,很多時候都是一點就透。


我們的出發點應該是如何誘導和尊重小孩自已本有的處理事情的能力,而不是一遇到困難一味的僅想到和推給父母。避免本末倒置,反而對小孩自我人格的成長起反作用。


這件事處理的過程中,無形中也讓逗他的人認識到你的態度,也避免了直接衝突,如果是無心之失,他也有臺階下,再轉移話題,說一些輕鬆緩和氣氛內容即可。


如果不加收斂,這就是素質問題了。這已經是第個二問題,這個人可不可交了,關乎於大人間以後人情世故上深交與否的側重。仍然只需秉承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一切只為抓住和解決問題本身。


塵世輕拂


看逗小孩的內容而定:

如果是善意的玩笑或者因為喜歡小孩而跟小孩說一些對小孩的身心沒有影響的話,那就不會在意。

但是如果是開惡意的玩笑或者誤導孩子做一些危險的行為,比如:媽媽不要你、媽媽只喜歡妹妹不喜歡你,或者是小孩穿上斗篷可以從樓上跳下去等等,類似這種玩笑,我會馬上制止,因為已經對孩子身心帶來影響和傷害,並且要馬上告訴孩子這些說法是錯誤的,讓孩子知道辨明是非。


檸小檬果


如果“逗”的很不禮貌,影響了孩子,甚至孩子已經不高興了,他還繼續。那我一定會阻止。



孩子現在也很敏感,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大人一些舉動讓孩子不舒服了,大人不要礙於情面一忍再忍。保護孩子比面子重要多了。

例如拿孩子的成績開玩笑

假裝拿走孩子心愛的玩具

告訴孩子媽媽有了二寶就不喜歡你了

什麼你媽媽不要你了

還有取笑孩子吃的多啊,胖啊

……

目前只想到這些,歡迎補充


不務正業的喵


善意的不會。


一小丟丟


我想這個不需要回答吧,我想大多的父母都會制止吧,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逗樂的玩具吧


農民工強子


別人逗你小孩,說明別人喜歡你小孩,說明別人對你的小孩表現出了一種善意,你要阻止他幹嘛呢?人也不能這麼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