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今兒看到一位攝影小夥伴的留言——問什麼樣的照片能被“一劈兩半”依然很好看,在構圖、內容上有啥講究?

看到這問題給小月逗樂了,原來大家都一樣,宅家的日子太無聊了,敢問誰沒事拍好了照片再去“劈兩半”?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然而,百無聊賴之際,難免做點自己都覺得“閒”的事。竟然隨後拿起手機開始翻相冊“劈”照片,結果還真就“劈”出新發現。

1-首先,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能“劈”,要保證一分為二的照片,依然是獨立完整的畫面,在構圖內容上有講究。

2-其次,怎麼“劈”更合理,更美觀,相當練習了二次構圖。

3-最後,通過“劈”照片,發現這些畫面原來“劈”開的感覺更特別,無意間拓寬了拍攝視角。

▼ 就像這張被“一劈兩半”的自拍照,能想到原圖啥樣嗎?(文末揭曉)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不管是簡單的將照片中間一分為二,還是裁成兩張畫面“二次構圖”,最終都需要“被劈”後的兩張畫面是單獨的“存在",也就是“主體”突出,看上去不缺少任何元素。

就像下面這張手機拍“黃山”風景,被“一劈兩半”後的兩張(左半,右半)畫面,依然是獨立的山水風景照。

▼ 原圖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 裁切後“左半邊”: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 裁切後“右半邊”: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除了類似上面的“手機全景”畫面外,還有哪些畫面可以“劈成兩半”,依然主題明確,整體感覺是獨立的一張照片?我們從中又可以感悟哪些攝影技巧?

小月分別挑了四類畫面,一起試著“劈劈”看。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一、對稱構圖|橫豎都能“劈”

第一類“對稱構圖”畫面,最常見的就是——

鏡像和倒影畫面。無論是左右還是上下對稱的構圖,這兩種畫面,都可以嘗試“一劈兩半”,且依然是獨立的畫面。

1-比如“倒影”畫面:

就像這張小月在“宏村”手機拍攝的“月沼湖”夜景畫面。因為平靜的水面將夜晚的燈光完美反射,上下對稱構圖,不仔細看都分不清實景和倒影。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如果我們從中間“一劈兩半”(見下圖),依然是兩張獨立的畫面,只是“倒影”畫面有點水面藍色,其它一模一樣。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2-鏡像畫面:

比較常見的“鏡像”畫面,就是利用“鏡子”拍的照片。接近左右對稱的構圖,也能從中間“劈開”。

▼ 比如:這張“鏡像貓咪”照片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 我們將其分成“左右兩張”畫面,看著也不彆扭,只是感覺像兩隻小貓在偷瞄你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對稱構圖的畫面變成兩張後,可能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也可能與一張畫面時的感覺不同。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不管怎樣,我們並非只為了能“劈成”兩張照片,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拆分”照片的方法,引導大家看出同一畫面可能存在的不同之處,這樣在今後拍攝時,不至於侷限於一種拍法,尋找更多的拍攝視角。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就像遇到類似“倒影”的環境時,並不一定只有拍虛實對稱的“倒影”畫面才是最佳選擇,大家都這麼拍,反而容易沒新鮮感,不妨換個視角。

▼ 比如:只拍倒影,有另一種感覺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二、透視構圖|“劈”出新感覺

透視構圖,最常見的就是拍“各種路”的場景時用到,能讓畫面有種無限延伸,看不到盡頭的感覺。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 而這類畫面,我們同樣可以“劈”成兩張甚至是三張,變成“一組畫面”。就拿上面這張雪景畫面,小月通過後期裁切,變成“三張”(見下圖)。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被“劈”開的三張畫面,就像同一場景分別拍攝的一組畫面。看上去都是透視構圖,但感覺拍攝的位置不同。

而之所以能“劈”出一組畫面,其中的裁切技巧就是—— 找焦點

仔細看,這三張畫面其實小月就是以路盡頭的“匯聚點”為參照,分別放在了畫面的右側,居中,以及左側位置,將一張透視圖,變成了三張不同角度的“透視畫面”。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 小結:

通過“劈”開一張透視照片,可以讓我們瞭解,想拍好一張“透視”畫面,除了保證地平線的平行外,透視匯聚點的位置決定了畫面的整體感覺——

◆ 匯聚點“居中”,左右對稱,畫面整體感覺平穩,透視感更強。

◆ 匯聚點“偏左或偏右”,不對稱的構圖,讓畫面更有動感,不死板。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三、找“差異”|“劈”出新感覺

這裡所說的“差異”化,是指在一張照片中尋找不同的“兩種元素”,無論是色彩,還是造型,或者其它任何你覺得不同的地方,嘗試將其分開,沒準就能得到兩種不同畫面。

▼ 比如:小月這張自拍照

雖然只是一張普通的正面自拍,但照片的“差異化”就在於衣服的兩種顏色(灰、粉),而恰好兩種色彩是左右對稱。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所以,小月嘗試將這兩張色彩分開,將照片“劈”成兩張,看看有何變化?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被“劈”成兩張的自拍照,是不是感覺就像換了件衣服,分別拍的?

這就是嘗試將照片“差異化元素”分離後的效果,看到了前後的不同變化,我們今後在拍攝同一主體時,就可以通過“找差異”來拍出多種不同感覺。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四、多張照片|“劈”成一張

我們前面一路“劈”過來,都是將一張照片拆分成幾張。接下來小月要反過來,將多張照片“劈”成一張照片。

▼ 比如:這張“四季合一”的畫面

同一處風景的四季變化,在一張畫面中展現,其實風景本身無特別之處,就是公園的一座橋,而關鍵是想“湊成”這張照片,需要一年的時間。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這張“組合”的照片,小月並非特意拍攝,只是家口門的小公園一年四季都常去,不知不覺中就記錄了“夏秋冬”不同的風景。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只是翻照片時發現,在同一角度不同季節拍了這座小橋,因為主體、拍攝角度很接近,就嘗試將這三張照片組合在一起,有了這張好玩的效果。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一組原圖,不妨試試“劈”成一張。用手機就能合成,很簡單。

具體制作方法小月整理個詳細步驟,僅供需要的夥伴們參考。

▼使用手機拼圖APP:

現在很多手機有拼圖功能,小月這次是用“微商水印相機”拼圖工具,如果你有習慣的工具也可以。

▼ 第一步:插入3張原圖

1-手機打開“微印相機”,選擇“拼圖拼視頻”

2-選擇“圖片,視頻混拼”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3-選擇要拼接的模板“此處根據原圖選擇3張豎拼”

4-從手機相冊中選擇那3張原圖,點擊“開始製作”

5-3張原圖將按選好的模板自動拼接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 第二步:合成3張照片

雖然3張圖已經自動拼接,但我們還需要手動“放大或移動”3張圖,讓畫面中的元素可以“銜接”好,才能真正組成一張圖。

1-選擇6:4比例(此處根據你的原圖來決定畫面比例)

2-可以分別移動、放大每張照片,將這三張畫面可以完美銜接。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拼接圖片時想讓畫面更接近一張畫面,需要我們找到幾張圖中關鍵畫面,細節銜接好。

▼ 比如:上面拼接的3張圖中有3個關鍵元素銜接好就能確保組圖成功

1-左上角冬天的樹枝與中間畫面秋天的樹葉正好銜接

2-保證鐵橋的寬度、高度和畫面位置正好銜接。

3-左圖和中圖右下角的臺階,走向角度正好連接。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除了拼圖技巧外,這張組圖之所以難得,在於時間的積累。

我們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畫面,哪怕是每天的日出日落,身邊的花草,窗前的一棵小樹,如果我們堅持去拍攝,從共性中找到差異化,日積月累記錄其中不同的變化,最終這個普通的場景就變得“不普通”了。

▼ 就像這組“窗外乒乓球桌”,由日本攝影師富安隼久,從2012年開始,日復一日的拍攝自家窗戶外邊的乒乓球桌,最終獲得攝影大獎。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有時一組照片之所以受歡迎或讓大家覺得特別,並不一定是多難得的美景或少見的畫面,只是因為拍攝者獨特的欣賞和記錄的視角,以及少有人做到的“堅持不懈”,讓大家有機會看到平凡中的“不平凡”。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以上小月列舉了4類畫面,都可以“一劈幾半”,依然不影響畫面表達。除去對原圖本身內容或構圖的要求外,想“劈”的自然,還有兩個“硬性”因素:

1-原圖儘量選“橫版或豎板畫面”,保證切開的畫面看著舒服(不至於過長或過扁)。

2-原圖的像素要適合,圖片不能太小,否則裁切後基本沒法看。

宅家“劈”照片學攝影|原來手機裡照片還能這麼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