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創如何持續熱

◇通過多角度、多領域發力,海南文創推陳出新,為旅遊消費裝上了文化萬花筒。然而,“千場活動玩一年”後,熱度如何持續,本土文化如何培育壯大,值得思考

一家濱海園林酒店被打造成巨大的“書房”,3艘漁船變身海上閱覽室泊在漁村碼頭,首屆海南島國際圖書(旅遊)博覽會讓出版商驚豔;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大型電影藝術活動,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辦第二屆便呈現出足夠的成熟度,逐漸打造出“影視+文旅”的名片;

2020年的第一天,10萬隻風車在海南石花水洞地質公園匯成彩色海洋,創意迎來旅客一片歡呼……

2019年10月以來,海南每月推出的文旅活動超150場,到今年9月,海南一年內將舉辦各類文化消費活動達千場。電影節、音樂會、歡樂節等高密度活動,讓曾被稱為“文化沙漠”的海南成為文創“萬花筒”。然而,“千場活動玩一年”後,熱度如何持續,本土文化如何培育壯大,熱中仍需冷思考。

多重奏唱響文旅融合熱曲

2020年新年鐘聲餘音未遠,首次跨海進島舉辦的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現場,4萬多名市民和各地遊客在海口五源河文體中心湧成熱浪;此時,剛剛在海口灣演藝中心品完國際著名音樂家譚盾《敦煌·慈悲頌》盛宴的觀眾,仍久久不願離去;不少來瓊參加早前“英雄聯盟全明星週末”的電競愛好者,早已按該賽事推薦的精品旅遊路線,暢玩海島景點……

2019年10月1日,海南正式啟動為期一年的國際旅遊消費年活動。各類節慶活動、會議展覽、文藝活動、體育賽事等如雨後春筍般爭相而出。

南山寺敲鐘祈福迎新年再次成為爆點,這是三亞經營20多年的民俗文化活動品牌。但傳統景區已不再是這個熱帶城市僅有的依託。第三屆三亞國際音樂節吸引了海內外數十萬遊客參與。熱帶海島國際旅遊美食節及一系列夜間泛娛樂類旅遊活動,則讓三亞“夜經濟”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文創活動讓海南的旅遊消費也一改以往休閒度假的單色調。2019年海南草莓音樂節,海口選擇在長影環球100奇幻樂園舉辦,6.8萬年輕人在賞玩“音樂+電影”後,又走上主辦方精心設計的“穿越雨林”“荒野求生”等旅遊路線。同期舉行的“英雄聯盟全明星週末”、“黑鋒”中國無人機競速公開賽總決賽等,則讓人們改變了海口“只能避寒度假”的刻板印象。

除卻熱門城市,海南萬寧市策劃了文化+體育的“旅遊餐”,國際衝浪、國際馬拉松賽先後開賽;昌江縣則圍繞木棉花,舉辦城市定向公開賽等“冬登春賞”系列文旅活動。還有瓊海、白沙……

千場活動,投石擊水,中國最大的自貿試驗區海南奏起了集文化、旅遊、消費於一體的交響曲。

全省一盤棋,全島“大文創”

車船機票難求,酒店搶訂一空,網紅打卡地人流如織……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0月、11月,該省接待遊客總人數同比分別增長10.7%、13.6%,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海南旅遊業取得不俗成績。

業內人士指出,文旅消費活動之所以能掀起熱度,海南全島“大文創”功不可沒。

海南在建設自貿港過程中,堅持把全島作為一個大城市、大景區來規劃,如三亞、陵水、樂東等市縣推進旅遊合作,在品牌打造、資源共享、營銷推廣等方面聯手,帶動旅遊發展。

全域旅遊發展、一體化營銷策劃,在許多文旅活動中得到體現。2019年12月,第二十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閉幕。海南全省19個市縣聯動配合,在40天內舉辦了272場特色活動,進一步提高海南“能見度”。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自2018年舉辦以來,摒棄窠臼,積極探索“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

傳統文旅產業大多采取“單打”模式,而新的文創理念,則要增加個性、活力和融合。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產業發展科科長韋世新說,大型文化活動參與動輒數萬人,大流量導入呼喚更高水平的文化創意。

2019年12月29日晚,沉浸式5D幻影時光體驗劇場《光景如詩·騎樓》正式在有著百年曆史的海口騎樓老街上演。疊影投息技術與南洋風格建築的騎樓、古詩詞、近代華僑闖海故事巧妙結合,讓騎樓成為網紅景點;2020年新年第一天,天涯深海秘境光影創意館作為海南首個“360光影館”正式開館,為觀眾還原了萬米深海下的神奇世界。

新的文創理念還促進新業態、新產品的打造。海南鴻洲海洋旅遊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得益於政策放寬、景點聯動創意,2019年該公司遊艇租運出海共1.8萬人次,遊艇旅遊成為大眾的新選擇。海南省博物館則辦起了年輕人喜歡的文化沙龍、文創產品賣場,還設置老式懷舊露天電影,引進小型表演團體演出,甚至在夜間開放。

文創不能沒有土壤,人流需要載體。近年來,海口五源河體育場、環球100奇幻樂園等相繼建設運營,三亞體育中心建設也按下“快進鍵”,海南省博物館及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國家4A級景區揭牌,為文、旅、體融合創造了必要條件。

轉型加速如何持續發熱

通過多角度、多領域發力,海南文創推陳出新,為旅遊消費裝上了文化萬花筒。然而,“千場活動玩一年”後,熱度如何持續,本土文化如何培育壯大?

本刊記者瞭解到,因盲目跟風,當地不少文旅活動缺乏獨特性,許多文化創意並未結合海南本土文化特色,以至於出現不少雷同產品。某些活動表面熱鬧,實則嚴重“遇冷”。海南某旅行社負責人說,近期入島停留過夜遊客數相比往年有下滑,文昌、瓊海等傳統旅遊市縣與熱門城市差距拉大。

業內專家指出,海南海島特色文化資源並不稀缺,如瓊劇、昌江黎歌、儋州調聲、三亞崖州民歌,還有黎苗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等,都是文創產業可以深挖的地域文化。

“只有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內涵,匯聚創意設計資源,打造有吸引力的文旅業態和產品,海南文旅融合才能真正有根有魂。”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副館長辛禮學說。

一方面需要企業的投入。但目前,企業普遍面臨文創“變現”週期長、文旅消費起伏大的難題。海南旅遊部門相關負責人坦言,目前海南全年文旅消費波峰波谷明顯。這意味著文創產品可能在旺季時供不應求,淡季時又會供大於求。

此外,文創投入較高,風險較大,創意轉為盈利有很大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需政府加大力度支持。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焦勇勤認為,海南文化產業要充分利用新興技術進行產業轉型,打造“智慧文化島+智能創意島”。

多名文創企業負責人表示,海南文創是後起之秀,政府應加大力度鼓勵、引導文創產業發展,比如建設專門的文創產業發展園區,形成良好的行業集群,提高文創水準,減少抄襲模仿,化解部分創投風險。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柳昌林 陳凱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