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上知識付費是怎麼運營的?有哪幾種運營模式和幾種平臺適合搭建?

期貨狙擊手


第一個問題,在線上知識付費是怎麼運營的?

在2016 年後,在線知識付費行業迅勐發展,各類產品如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如混沌大學、得到、喜馬拉雅等,到後來的小鵝通、千聊、荔枝微課。

在線上知識付費是怎麼運營,首先需要知道平臺的業務模式,不同的模式下運營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知識付費平臺可分為社交問答、付費講座、專欄訂閱、社區直播等類型。運營的核心需要你有乾貨,即內容,不管是通過提前錄製好課程掛在平臺銷售,還是先銷售後統一直播授課。運營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準備課程系列和對應的內容,根據平臺的不同進行提前錄製或直播,上傳相應錄音稿和ppt內容。

第二步,小鵝通、千聊屬於工具性線上知識付費平臺,需要自己組建社群和宣傳,要想獲得平臺的流量需要進行認證為非常專業的講師,平臺會在對應板塊或以公眾號推文的形式進行推薦。

第三步授課結束後,可以留下微信號或者q二維碼,創建課程粉絲群利於後續更多形式變現。

第四步在粉絲群進行群運營,例如通過課程滿減、轉發立減和限時秒殺等形式,鼓勵粉絲將新課程傳播出去進行裂變傳播,千聊和小鵝通還帶有返傭的功能,都有助於進行擴散吸引更多學員參與。

第二個問題,有哪幾種運營模式和幾種平臺適合搭建?

根據平臺定位、付費形式和平臺扶持力度進行劃分,主要有5種

1、付費專欄運營模式:知乎、一直播、荔枝微課;作為某一領域的知識博主,你需要提供連續的、成體系的內容。

2、付費問答運營模式:分答;作為某一領域的知識博主,你可以採取收費答疑的形式進行運營,收入來源答疑和旁聽者付費。

3、直播互動運營模式:得到、豆瓣時間、喜馬拉雅FM;需要你有一定的專業性,屬於大咖級別能夠為平臺吸引粉絲,提升用戶黏性。

4、線下約見運營模式:混沌研習社、在行;

5、第三方支持平臺運營模式:格子匠、小鵝通、短書及千聊,這類平臺的特點是可提供一站式的知識變現解決方案,作為SaaS型服務工具平臺,以H5店鋪、小程序、APP為內容載體,以圖文、音頻、視頻、語音Live直播、視頻直播講解、錄播、OBS錄屏直播等為傳播形式,以一鍵生成專屬的知識店鋪為呈現形式。但這種玩法不適合個人,需要你自己自帶流量或外界導流,只有與機構深度合作才能跟這些流量平臺獲得真正的好處,否則就是反哺平臺流量。


由於你未闡釋你的目的和用途,因此具體你適合搭建哪幾種平臺可評估以上的內容後,做出選擇。

最後你不管選擇哪個平臺,核心的點還是在於一定要內容,乾貨且在專業領域,否則很容易被知乎等其他平臺網友diss,此外直播形式對於內容要求和現場講話的條理性和答疑的應變性都要求較高。祝好運!


圖書和職場資料分享


當前知識付費從內容的表現形式和傳播形式上來看可以主要分為一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模式:“知識課程”,代表是喜馬拉雅APP

從《奇葩說》老殭屍的《好好說話》到湖畔大學的三板斧網上課堂……作為課程,從馬雲的湖畔大學到混沌研習社,從聲音專業教練到企業管理課程,其特點是有較為成熟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就像是躋身名家大課現場”蹭課“。

第二種模式:“知識諮詢”,其代表是在行APP

在行APP上用戶可以通過圖文問答,語音電話,或者見面的方式來約見某些領域的專家,諮詢專家的意見。諮詢的過程大部分是需要付費或者付出金幣。它更關注現實生活中的諮詢,專家也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行業,金融,法律等相關專業領域。目前中國諮詢業的發展還不夠,所以這種模式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

第三種模式:“知識分享”,其代表是知乎和悟空問答。

第四種模式:“知識精讀”,代表是得到。

“二道販子”是羅胖的一貫思想。更多的是知識的篩選和提煉。濃縮的本質是精華。它更像是一個現實中的簡報和讀書會。得到非常依賴於名師的內容輸出,比如《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梁寧:產品思維30講》都是非常爆款的課程,要求名師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深加工,然後輸出。

第五種模式:“知識工具”,其代表是短書,千聊,小鵝通等

作為SaaS在線工具,這種模式主要輔助有粉絲基礎,有內容基礎的機構,個人進行變現,以H5頁面為傳輸模式,付費實現方法支持微信、應用、網頁等的嵌入,可以幫助企業、機構和個人創建自己完全獨立的品牌知識服務平臺,在知識付費領域應用非常廣。

其實前四種模式都是平臺模式,作為課程提供者只需要提供專業化的內容,然後由平臺進行流量的宣發,而第五種模式難度更高一些,不僅需要你有系統化內容輸出能力,還需要你有足夠的粉絲基礎,這樣轉化數據才會相對好看。希望你也能夠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輸出自己的知識,獲得“睡後收入”。


飛廉心學


平臺方面,國內主要有Saas型平臺和流量型平臺:

①、Saas型平臺:主要包括“叮叮開課、小鵝通”等幫助用戶搭建知識付費站點的平臺。以叮叮開課為例,公眾號即為在線教育網校,課程發佈和營銷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微信體系內進行傳播,以“音視頻直播、錄播+小程序收看”為運作形式,直接在微信生態內實現內容付費,幫助教育機構和資源型教師打造完全獨立的知識服務平臺和教育品牌,並通過微信支付完成自主收款。

②、流量型平臺:主要為騰訊課堂、網易雲課堂、荔枝微課、喜馬拉雅FM這類平臺,有一定的固有流量,初期進駐比較有優勢,隨著資源集中化,頭部用戶幾乎佔據90%以上的流量,且課程抽成比例較高,只適合本身規模較大、有較高品牌聲譽的機構,不適合中小型教育機構。

另外,千聊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在線培訓平臺。

運營方面,建議“核心產品+精細化”模式。通過“靜態資料PPT + 視頻錄播 + 實時語音答疑 + 現在直播”這種多元化的組合方式,設計合適的自有產品模式。

營銷方面則需要根據行業特色、自有品牌、私域流量、課程的技術壁壘等情況去設計。同時採用步步為營的迭代方式去市場推廣試錯驗證,直到尋找到合適的爆點去切入及流量沉澱及變現。建議參照AAARR經典模式。


端哥玩轉新零售


非常認同,等於花錢買別人的經驗,讓自己節省時間,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