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顆茶心, 做一個永遠年輕的人


小賴學茶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後代留下的茶詩、茶詞,不下數千首。中國曆代詠茶詩詞具有數量豐富、題材廣泛和體裁多樣的特徵,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支奇葩。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到唐宋以後,茶的詩詞驟然增多,這些茶詩茶詞既反映了詩人們對茶的寶愛,也反映出茶葉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隨著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湧現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保持一顆茶心, 做一個永遠年輕的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茶樂圖

中國的茶詩、茶詞,不但數量多,而且題材十分廣泛,如寫名茶的有范仲淹的《鳩坑茶》、蘇軾的《月兔茶》、蘇轍的《宋城宰韓文惠日鑄茶》等等。寫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蘇東坡的《汲江煎茶》、陸游的《雪後煎茶》等。寫品茶的有白居易的《晚春閒居,楊工部寄詩、楊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長句答之》、劉禹錫的《嘗茶》、陸游的《啜茶示兒輩》等。寫採茶和栽茶的有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韋應物的《喜園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等等。

由於茶能益思,所以詩人飲茶成習,對此體會更深。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和對辛勤採製茶葉的勞動者的深切同情外,其餘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詩中說由於茶味好,詩人連飲數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保持一顆茶心, 做一個永遠年輕的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盧仝描述的各種不同的飲茶感受,對提倡飲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在唐以後,盧仝連同他的七碗茶詩一起,每每為後人所傳誦,盧仝亦從此被後人稱之為愛茶詩人。

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一首寶塔詩,題名《一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為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保持一顆茶心, 做一個永遠年輕的人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

元稹的寶塔茶詩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的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diào,古代煎藥或燒水用的器具)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在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結尾時,指出茶的妙用,不論古人或今人,飲茶都會感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喝茶有助醒酒。元稹的這首寶塔茶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 一是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效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保持一顆茶心, 做一個永遠年輕的人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