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學校延遲開學,你是否支持老師在網上授課?

大P老師地理課堂


客觀的說,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完全是正確的。如果到了開學日期,疫情仍然發展,學生無法入校學習,開放一定的網絡教學資源,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需求,自主選擇課程學習,這是完全合理的,也是有益的。

但是”停課不停學“只能作為管理部門的建議,管理部門也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平臺支持。如果行政推動,採用開展統一化的在線教學代替課堂教學,將“停課不停學”變為“停課上網課”,這是非常危險的。

雖然說在線教育是現階段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從國外到國內,基本達成的共識是推進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的深度融合。單純開展在線教學代替傳統教學即使在教學資源較為豐富的美歐國家也無法實現。我國現在無論是技術條件、師資條件、社會條件、家庭條件都相差甚遠,強硬推進可能帶來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方面的巨大風險。

至少我們必須認真面對以下幾大問題。

一、學習陪護問題或成為家長不可承受之重

在線學習學生散落在各個家庭,教師無法進行課堂管理。那麼學生是否在學,是否集中注意力,特別是一些低齡學生或是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是否在玩遊戲,這些工作必須由各個家長來完成,否則不可想象。傳統課堂的教學秩序維持的任務就落在了家長身上,甚至學生一些聽不懂的知識也需要家長進行輔導解答。現在各地已經開始上班,很多家庭無人照看孩子,都是帶著去辦公室,或者是由年邁的爺爺奶奶陪伴。現在突然要求父母陪伴孩子在線學習勢必會給家長帶來巨大的,甚至是無法承受的負擔。

二、農村和低收入家庭或成在線教學最大受害者

現在很多農村家庭甚至一些城市低收入家庭根本沒有網絡,甚至沒有電腦,即使有的有,網速相對也較低,硬件質量也較差。如果為了這幾周的在線學習去安裝一年的網絡或購買和升級電腦音響等硬件設備,必然增加家庭負擔。這還其次,更重要的是農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居住環境相對較差,無法為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在線學習的條件,這勢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所以說,如果統一推進在線教學代替課堂教學受害最大的必然是低齡兒童、農村兒童和低收入家庭兒童,這必將導致巨大的社會負擔和教育公平問題。

三、現階段教育技術難以滿足教學現實需求

不可否認,這些年教育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更不可否認的是,即使現在最先進的教育技術仍然與教學現實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現在在線教學平臺基本上擅長於讓教師上傳視頻、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課程作業。而對於現實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教學過程的交流和反饋則很難實現。即使現在很多平臺宣佈自己是直播課,提供在線交流反饋,但是那基本上是後期的,好一點的是提供外掛QQ或微信等交流工具,但是這也是延時的,和課堂面對面交流無法比。而且是逐條的,教師仍無法及時把握學生學習狀態,更無法分辨學生集體狀況。

而學生作業問題就是更大。學生作業如果是線上的,那基本上是客觀題,主觀題根本不可能,一是學生打字慢,耽誤太多時間。比如數學等科目還牽涉到數學符號,普通學生根本不會使用。二是教師批改難,工作量太大。如果是線下的,那就無法批改。這些只能不管或者交給家長,勢必導致新的問題的出現。

四、現有班級規模根本無法有效推進在線教學

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在線教學形式是MOOC,他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中文翻譯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它與2012年興起於美國,2013年傳入我國,並得到爆發式發展。甚至有學者宣稱他將取代現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但是6年過去了,MOOC像原來的電視和計算機一樣,剛開始都宣稱要取代傳統教育,後來發現他們只能是傳統教育的一個補充。

MOOC宣傳可以容納數十萬人同時學習一門課程,這是他的優勢,但也是它的致命弱點,那就是規模大了,教師,即使是一個龐大的教學團隊也無法滿足學生學習指導的任務。所以從其產生開始就一直被高退課率和低完成率所困擾。擺脫不了“在線教育=低質量教育”的魔咒。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在線教學質量,後來又產生了SPOC課程形式。全名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中文翻譯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這種課程只允許少數學生參與課程學習,以便於教師更好地指導。這樣的一門課程一般學生數控制在現實中的一個小班規模,大致在35-50人左右。而且不是一個教師指導,而是一個4-5人的教學團隊。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班級人數一般在40-60人,這樣的班級規模,實行在線即時教學幾乎是不可能。目前的任意一個教師教學終端界面都不可能同時顯現所有學生的視窗,即使顯示也是極其小的,教師根本看不清。更不可能即時在同一界面展現學生反饋信息。

要改變這種現實,只能將各班分解為2-3個班,方有可能。所以現在各大平臺和地方教育部門推出的所謂的在線直播課,其實就是錄播的視頻課,即使是直播也只不過是視頻直播課,是單向的輸出,與真正教學相差甚遠。

五、陡然轉型勢必為教師帶來巨大壓力

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展示、教學任務安排等方面都差距巨大。很多地方要求一校一策、一班一策,班級教師要參與錄製課程。這必將為毫無在線教學經驗的教師帶來巨大的教學壓力。客觀講,這種壓力對推進教師教學改革是有利的。但是,突然為之,在短時間的剛性轉型,對於很多教師來說是很難適應的。而且有的教師也許線下教學很優秀,但是卻就不適應鏡頭前的教學,強行要求其開在線教學,可能會造成教學適應障礙。

這種借“抗疫”為名的改革可能徹底摧毀剛剛營造起來的為教師減負的環境。

結論:教學時間還充足,現在完全還沒到必須上網課的時候

是否現在都了必須在線教學代替課堂教學的時候了?總的看來,還沒有那麼迫切。

1.目前留給線下教學時間還非常充足。今年是個特殊的年份,春節非常早,所以春季學期其實比往年要長。按照教育部規定,每學期教學周保證17周,另外加上一個考試周,總共18周時間。以目前最晚的黑龍江省的開學時間3月2日計算,7月15日也可以放暑假了,完全沒有影響暑假時間。也就是說只要疫情在1個月內穩定下來,正常教學時間絲毫不受影響。而目前從疫情發展情況看,這種可能非常之大。

2.採用小週末或適度延遲暑假方式也可以彌補。即使疫情到3月份還穩定不下來,到四月份開課,我們仍然可以採取每個週末補一天或者稍微延期暑假的方式來彌補。相對於採取在線教學,弄得學生快慢不一,學成夾生飯來說,教師更容易去處理教學安排。

綜上所述,目前來看,除非初三和高三年級面臨較重的教學壓力,可以實行在線教學來上課,其他年級完全沒有到必須整體開設在線教學的地步。沒必要折騰教師和學生。

<strong>


品學言教


我是一名37年教齡的小學班主任及語文教師,個人認為小學根本沒有必要進行網上授課!1、今年過年早,這個學期比較長,3月1號開學也完全可以上完課程,;2、即使推遲到3月15日以後,完全可以延長暑假,為什麼非要網上授課呢?難道不是跟風和形式主義嗎?孩子們一天在手機電腦前眼睛受得了嗎?3、每個孩子家庭條件不同,自覺性不一樣,網上授課是否能按時按質學習,達到學習效果?如果良莠不一,開學更麻煩,是重講還是不重講了?4、現在的孩子閱讀時間少,閱讀量小,何不利用這個假期引導孩子們靜下心來多讀一些書,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呢?5、難得家長孩子一起休息在家,何不引導孩子多關注社會熱點,社會新聞,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基於這些,我強烈建議:不要跟風,不要一股腦的上網課啦!


春天的深谷幽蘭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老婆是中學老師,孩子上小學,他們同時遇到了網課的困擾。

回到教育部門提倡上網課的緣由,即實現“停課不停學”,我梳理了其中幾條基礎和理由:

一、停課事大,正常教學開展不了,正常任務無法完成,怎麼考試?如何考核?教育部門不願有這樣的情況。這是最現實的原因。其中包含的觀念是:一定要完成教材上的教學任務,不完成運轉起來就困難。(教育到底要幹啥?應該幹些什麼?)

二、網絡非常普及,家家有手機,不少有電腦。大家都愛玩手機電腦,給孩子上網課有何不可?(忽略了一些人排斥網絡,沒有開通wifi,喜歡捧讀紙本)

三、一些網絡課程很火很普及,一些慕課點擊量大。(網絡課程終究不可能很系統,看似光鮮,實則只鱗片爪、浮光掠影,偶爾觀之增長點知識趣味可以,系統深入、觸動思想可能很難)

四、停課不停學還是體現了教育部門的積極作為,體現出系統的積極運轉。(從主觀態度上還是值得點讚的)

為此,我老婆近期累得要死,花的精力時間是平時上堂課的好幾倍,但仍擔心作用效果。聽說要網上上課,小孩興奮了很久,以為會很好玩。真到了用手機聽課的時候,我記錄了她的典型症狀:

一、每個視頻一般看三分鐘。少的幾十秒,多的五分鐘。罵之,要求專注,不久便哈欠連天。

二、開始眯眼,揉眼。手機畢竟太小,傷害視力。

三、削弱思考力,一味地聽,不需回答,頭腦開始形成懶惰,疑問批判等全都被擱置。

四、書本深度自學力減弱。不願拿書,拿書就有想網絡的症候。

其實,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沒必要把孩子套進網絡中去。它是雙刃劍,有時弊大於利。與其如此,不如這樣:

一、強化孩子體育鍛煉。平時運動少,現在正當時。

二、引導孩子興趣培養。人要全面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在興趣中樂學善學多好。

三、引導孩子深度思考。平時學習內容多,多囫圇吞棗,若能讓孩子在某些問題上深度思考,應可事半功倍。

四、關鍵還是家長多陪,多引導。平時家長就管得少,好不容易有機會多陪多交流,怎可錯過?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是父母不可缺失的環節。

因此,我想還是讓我們遠離網絡,多回歸教育之本,家庭之本,成長之本,和孩子度過這段不會太長的寶貴時間吧!

最後想建議:如果錄網課,不知教育部門是否可專門錄幾堂“不吃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講究個人和公共衛生”、“珍愛生命、珍惜韶華”等的好課,讓所有的青少年都能看看?這方面的教育是否更重要、更及時、更能入心?


經世濟民


說實話,我真的想對現在大規模的網課說個“呸”!


有句話叫「病急亂投醫」,通常指的是遇到一個棘手病症以後,往往採用不計後果的解決方案,結果導致又患上了其他病症。


現在大規模的網課,在我看來就是「病急亂投醫」的典型表現,說真的,沒什麼*用。


網課,強調的是“教”的作用,而在學習中學生們的“學”才是最重要的。


在家裡對著手機,孩子們能學習好了麼?

  • 看到手機,首先想到的不是短視頻,就是遊戲。

  • 長時間盯著手機,孩子們的視力會有大幅下降

  • 如何保證孩子聽完課階段的注意力和專注度?

……


再其他的就沒有必要再羅列了。

更何況,每天6個小時的高強度網課學習,無論對於老師、對於孩子還是對於家長,都是一種痛苦的折磨,還會加重孩子的厭學心理。


家裡不是學習的地方,也不是工作的地方,它是用來玩和休息的。

這個定義是怎麼來的?

因為是經過無數現實例子所證明過的。


現在既然因為疫情把孩子們拴在家裡,不如利用這段時間讓孩子們多閱讀多看書,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心,等到真正開學以後再集中精力學習。

相比文化課,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也同樣重要。


總結

1. 胡亂作為,比不作為還招人恨

2. 學習時長並不代表學習結果,高效率才是決定因素。


夏醬Summer


不支持,推遲上課,也可以推遲放假,只要保證完成教學任務就行。

學生在家可以學習一些課外知識,可以鍛鍊身體,可以培養興趣愛好。

網上授課倉促準備,教案,教學方案都要重新設計,授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對學生來說,如果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不具有網上聽課的條件怎麼辦?

特殊時期,就靈活的調整一下開學時間和放假時間就行了,沒有必要非得網上授課。


大學老師Amy


由於冠狀病毒的疫情,教育部下達了春季延期開學的通知,但是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各校都要求安排老師網上授課,學生線上學習,做為一名老師,一名家長我只支持畢業班教師在網上授課,但對於其他年級我建議開學後進行補課或推遲放暑假。

一、網上授課對很多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很多老師(特別是老教師)對於網上授課很陌生,有些老師直接不會。我曾錄製過微課,但錄完後還需要剪輯,來來回回很折騰人。如果沒有好的耳麥,錄出的效果也不好。

二、網上聽課對農村學生有很大困難。

在經濟落後的農村,學生家裡大多沒有網絡、電腦,有些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管理,而爺爺奶奶只有老人機,怎麼在網上聽課呢?


三、對於初三、高三開展網上授課,對學生有利,對學校有利,也可讓家長安心。

疫情就是命令,網上授課雖然有很多弊端,實施起來也困難,但高考、中考不推遲,學校長間不開學,面對無學可上的學生和焦急的家長,老師只能克服自己的困難,這既是為了學校的發展,也是為了學生能有一個好的前途。

老師可通過微信、QQ、直播或錄製視頻對高三學生的學習進行督促和指導。

總之,網上授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有困難,在初三、高三可以考慮實施,但對於其他年級在開學後進行補上豈不更好!


教育黃金眼


對於疫情之下的網上授課,開始,我是支持的;現在,我不支持了。因為今天經歷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閨蜜的。

我的閨蜜是一位小學老師,她喜歡發朋友圈,也喜歡讀書,她為我們幾個耍得好的朋友建了一個讀書群;她還很喜歡養身,也建了一個健康群。

她平時發現什麼好的東西,就會在群裡分享,或者分享她的讀書心得,還喜歡發朋友圈。因此,她的兩個群都經營得熱熱鬧鬧的。我有空就喜歡進她的群去溜溜,翻她的朋友圈看看,覺得很有意思,生活很充實。這樣,即使我們不能常在一起,心也若比鄰一般。

最近有三天時間了,她的朋友圈和她的兩個群都靜悄悄的。我不發朋友圈不在群裡鬧話正常,她不發朋友圈、不在群裡鬧話就不正常了。

第一天、第二天我覺得可能是她在處理家事沒得空,也就忍住了。今天終於忍不住了,打電話過去,可是沒有人接。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難道真出什麼事兒了?

兩個多小時後她才回我電話。訴苦般地告訴我,說是因為延遲開學,她們學校在組織網上教學。開始,她認為這假期都還沒有結束,以為10號過後才開始,因此就沒在意。後來知道了她們學校有同事已經開始兩天了,她著急了。

於是她昨天開始在網上上課了,50歲的年紀了,在微信裡收作業收了幾個小時,眼睛痠痛得不得了。

哦,原來這樣,我終於放下了心。

由我的閨蜜的感受推開去想,網絡上課不適合年紀較大的老師。電腦及其它技術手段不熟悉,視力又不好。有責任心的老師都是上了課就要檢查作業,不然一切都是過場。可是,要檢查作業,眼睛真的著不住。

第二件事,是關於我的。

我們班是1月30號開始醞釀,31號開始實施的。在微信群裡佈置學習內容,在微信群裡發講課稿,在微信群裡收作業檢查。

我選的教學內容是古詩,第一個要求讀正確,我

是把易錯字註上音的;第二個是理解大意,我是寫有講課稿的;第三默寫,學生手裡是有電子書的;第四每首詩做幾個填空題和選擇題。可是,每天作業完全正確的不足一半。

一開始就提出了傳圖片要求的,可是每天傳的圖片,都有不周正的、模糊的、歪起的;那默寫作業,明明對一下電子書就可以檢查出錯誤的,一開始我也提出寫正確了才傳的。可是家長不去督促孩子檢查,把錯誤的答案發在群中;家長在拍圖片的時候,站都不願意站起來一下,不考慮老師的負擔和感受。

這樣的現象,今天尤其嚴重。

要是平時週末或者假期,家長忙,沒有時間和精力管孩子,出現這些情況都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在目前這疫情之下,每個家長都在家的,都是有時間和精力督促孩子的。這叫我們當老師的怎麼想?

我想,本來假期都還沒結束,10號前還是我們的法定假期,我們犧牲休息時間,換來的是部分家長對我們勞動的不尊重!這樣做,不值!

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網絡授課有它許許多多的優勢,在很多方面都遠遠超越傳統教學方式。但是,真正普及用於各級教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首先,網絡教學不等於看電視,看下視頻或者微信就可以的。

它需要孩子們更自覺更獨立的思考。我班的效率低,說明學生還不具備這種自主學習的獨立性。

其次,需要各種年齡層次的老師、各門學科的老師都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的。而現在的中老年老師,在這些方面都是嚴重的短板。

第三,需要監督得力。我班出現的情況,實際上暴露了家長的監督力是參差不齊的。這還是疫情之下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要是家長上班期間也是網絡授課,簡直不敢想象。

第四,課程的開發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像我班和我閨蜜的做法,都還很粗淺、很原始、很單調。

我還在納悶:是誰提出的提前網絡授課呢?正常的假期都還沒結束,不就等於提前開學了嗎?不就等於加重了老師和學生的負擔了嗎?

彌補因疫情耽誤的上課時間,完全可以用減少暑假時間來彌補,高考、中考時間完全可以推後。因為這次是全國性的疫情造成的,後面怎麼彌補,大家都是能接受的。為什麼偏偏要在這幾天來擠油呢?

所以,作為老師,疫情之下,我不支持教師網絡授課。


語文思維


說實在話:不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是一點也不支持網上授課。原因很簡單:教學效果極差!差到極點!差到不能再差!

不是因為這次疫情,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才會採用這種教學模式!

根據非典我們折騰了長達10個月,其中光壓下來就用了4個月。而這次的冠狀病毒傳染性強大的多,所以時間不會縮短,只會延長!沒辦法,才被迫上網課。你總不能讓孩子們整整一年不上課吧!

為啥肯定網課效果差,因為全世界,包括中國這樣搞了幾十年,沒有任何成效!

幾十年前,美國搞過電視課堂。為美國廣大西部地區,採用電視直播的方式進行教學。十幾年前,國家在香港商人的資助下中國政府搞了空中課堂。因為英語教師缺乏,搞了VCD教學。這一切的一切,都完全失敗了!

曾經國家企圖使用全國最優秀的老師,一人花一年時間,磨出一節精品課。然後完成一冊,一冊的教學。但最後無疾而終!原因就是學習效果太差!差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網課教學效果差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1.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流失率太高。學生在校上課,因為有老師關注,老師一個眼神就知道絕大多數孩子是不是在聽。如果學生在聽,他的眼神是盯著老師的。而在線教學老師根本無法看到學生。即使看見,也是個別學生!所以關注學生不可能。這樣學生可能在聽課時,聽一會就不聽了,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即使有一個家長守在他身邊,效果都不好!如果沒有家長,基本上就是放羊了!

2.關鍵點:老師和學生互相不熟悉,學情無法把握。以小學數學為例。一個班,一節課講多少,必須根據學生情況來設計教學。但在線教學是不可能的。這就導致在線教學的數學,基本上就是講一講例題,後面的練習到底什麼時候講,講多深。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現在的各種數學教學課堂只有兩種:極端簡單的例題講解和極端難度的奧數講解。恰恰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的課後練習和試卷講解無法完成。

3.補漏點:練習的批改!在線教育的第三個缺陷就是練習的批改。在數學來說。課後的練習鞏固非常重要。絕大多數孩子課堂上學的非常不紮實,只有靠著課後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但現在的平板教學通過一頁一題的方式來佈置作業。老師批改一個孩子的作業就需要非常多的時間。老師翻頁是最花時間的,明智的老師佈置作業總是佈置同一頁的。結果平板翻頁太多。而語文更糟糕!

學生學習如果以上三點全靠學生自覺的話。首先因為學情的原因:在第二點上首先就淘汰了20—30%的差生。然後因為第一點至少一半的中等生20—30%就會掉隊。最後因為第三點,導致剩下的中等生和部分優生掉隊10—20%。這樣一共大約50—80%的孩子會掉隊!

目前以上三點中,只有第三點在不斷進步。過去的空中課堂和電視教學根本無法批改作業。後來的網絡教學只能批改選擇題和判斷題。最近通過照相的方式來完成計算題和應用題。畫圖題,如果需要在原圖上畫,如畫軸對稱,平移。目前也沒有解決!至於第一點和第二點完全無法解決!

所以網課的結論就是效果極差!否則全國都讓名師每人上一節優質課,不就解決差老師的問題了嗎!


鬥天鬥地鬥自己


我的觀點: 春季開學延遲是必須的,我支持高中老師甚至初中老師在網上授課,但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不支持小學老師在網上授課。

01、因為小學時間沒有那麼緊迫

今天是正月初十,即陽曆的2月3日,根據年前及往年的時間安排,我們這小學要到正月十六,即2月9號報名,二月十號正式上課,現在離正常收假的時間還有一週。依中國傳統,我們還在過年,年味正濃呢!怎麼就著急在網上授課了?

我們學校今天已經開始在網上授課了,並要求學生們完成作業,在微信群展示。這不是延遲,是

提前了呀!有這麼急嗎?

再說今年春季開學時間,即使按某些省區公佈的17號開學,也比去年提前了近兩週。去年春季是3月3日報名,3月4號才正式上課的。在春季開學史上,三月份正式上課不少呢!怎麼以前能完成教學計劃,今年就不行了?

初中、高中尤其是初三高三畢業的年級,面臨中高考,而且高考時間是六月初。這些學生的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中高考關乎著學生的前途。在不能正常開學的情況下,採取網上授課,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至於小學生,我認為先緩緩,先不要急於在網上授課。老師可以提前做準備,學生要上還是等到月底吧!

02、因為小學生不適宜在網上聽課

不少人都認為小學老師很輕鬆,誇張的說,他用腳都撥了(形容很簡單),連我家那位也經常調侃我,當一個小學老師,還把人累的筋疲力盡。

只有小學老師和小學生的家長才能體會到,帶小學生,不光費腦子,更費體力,這就是個體力活。我們學校教室至今沒供暖,有空調,但很少有老師開。即使冬天一節課下來,也是“熱氣騰騰”。根本不需要開空調!

小學老師上課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提醒同學注意聽講,阻止學生的不良行為。給小學生上課,師生互動,同學間互動很重要,有時一個知識點,通過多方互動,才能使學生理解運用。老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表現靈活調整授課方式。這都是網上授課不具備的。

現在小學生的視力大多不好,網上授課太費眼睛。從保護視力出發,也不應讓孩子提前在網上學習。

網上授課老師能完成的任務,但不能保證學生能完成的任務。一旦做成“夾生飯”更難熟。

03、因為不是人人都具備網上授課的條件

(一)不是家家都有電腦和網絡

電腦的普及率還沒有達到百分之百吧?有的家庭沒開通網絡 ,有的即使開通了,網速不行,“卡”的要命,也不行。

還有一部分學生現在在偏遠地區,還沒回來,也不能在網上學習。

(二)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守護在孩子身邊

小學生不會操作,要學也得家長陪著。有的家長已經上班了,尤其是雙職工家庭,這幫孩子怎麼辦?剛才就有家長反映,爺爺奶奶在家看孩子,只有一個老人機,怎麼完成作業?

可以預料到的是,家長復工時間一定比孩子開學,家長上班後,誰孩子網上上課?

已經有家長鬧騷滿腹地說,這哪是孩子在上學,分明是家長在重讀!為什麼要把家長搞得那麼累?

04、學學其他知識不好嗎?

(一)學做家務事

這段時間,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做做家務活。比如整理整理房間,做一些簡單的飯菜,洗洗小衣服等等,這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必備的能力。

(二)看看紙質書

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各自讀著自己感興趣的書,時而低頭品讀,時而抬頭交流,這樣的畫面是不是更美好呢?孩子既享受了親情 ,又品味了書香。

(三)培養特長愛好

開學以後,孩子學習任務重,家長工作繁忙,何不趁這個時間,愛唱歌的孩子放聲唱一唱,愛跳舞的孩子盡情跳一跳。

孩子想幹什麼,不妨讓他做一做,多年後,可能還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呢!

學習不僅僅是“抱”著課本學,還應該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學。

重申我的觀點

疫情之下,學生被迫延遲開學,我支持初中高中的老師在網上授課,不支持小學老師在網上授課。因為即使三月份開學,小學的教學任務也能完成,而且小學生不會操作,加重了家長的負擔。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網上授課效果不見得好,更不利於保護學生的視力。利用這段時間,引導學生學習一些課外知識,豈不是更好!


快活大媽說教育


我不支持,平時在傳統課堂上都沒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網上授課,根本無法督促學生專心學習,而且學生的參與率不能保證達到100%,回到學校教師肯定還得重上一遍,所以我覺得網上授課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