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男生,想考研、想出國留學、有很多想法,但又學習不進去、很迷茫,他該怎麼辦?

憑欄小語


1、從問題的描述上看,這是典型的定位不清的案例。如果做職業生涯規劃諮詢,需要了解基礎的比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等,最好有諮詢過程,瞭解更細緻,其學校專業等信息,可能還是本身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對學習了和未來的關係不清楚,簡單說不知道為什麼學?

2、考研必須很好的學習基礎和成績,大二尤其關鍵,而出國更需要英語要好,而且資金儲備充足,畢竟出國花銷比較大,如果孩子是這種狀態,估計出國的規劃也不清楚,不知道去哪裡學什麼?

莫君老師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做高考志願填報的培訓,學業就業規劃諮詢,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建議先專業的付費諮詢再學業督導改變習慣。



莫君老師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學習本身並沒有任何捷徑,一旦發現了所謂的“捷徑”,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當認識到了自身的問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重點是要儘早開始解決,從大二開始積極投入到一個新的學習計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收穫巨大的“延遲幸福感”。

對於大二的學生來說,實際行動要遠比想法來得重要,很多大學生就是通過學習的過程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而學習是突破自身認知障礙的重要方式,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和學習環境中,學生自身認知能力的提升也有較大的區別。通常來說,重點大學的學習環境要更好一些,學生對於學習的認知能力也更強一些,這就是學習環境的重要意義。

大二期間整體的學習任務還是比較重的,一方面要面對基礎學科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也逐漸開始接觸了專業課知識,所以未來不論是選擇在國內讀研,還是到國外讀研,都應該儘快為自己構建一個基礎的知識結構。對於自控能力相對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可以按照時間段來制定各種學習計劃,然後逐漸提升時間的利用率。

大二期間可以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基礎學科和外語上,這樣不論是未來選擇考研還是留學,都會打下一個較好的選擇基礎。在具體學習計劃的制定上,可以跟專業老師探討一下,這樣也會獲得一定的幫助。目前不少大學的專業老師都會有自己的課題項目,如果在本科期間能夠加入到這些課題組中,也會為自己的學習和科研帶來較大的動力。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典型的,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野心太大,執行能力太差。

我大學的時候,宿舍所有人都討厭英語,就我喜歡英語。為了不受影響,我每天都去泡圖書館,複習六級考試。六級考試時候,宿舍十個人,就我一個人過了,雖然分數也不是很高。

你要以終為始去思考,比如,你要考研的是哪個學校,這個學校的哪個專業,這個專業一般每年錄取多少學生,分數是什麼水平,要達到這個水平,你要付出多少時間在學習上,你現在是什麼水平?

或者去留學,你想去哪個國家留學?哪個學校讀書?哪個專業?這個專業有什麼要求?需要什麼材料?需要多少費用?英語要什麼水平?需要什麼分數?

問問你自己現在的水平和你目標的水平,還差多少,差距在哪裡?要怎麼補足這些差距?需要怎麼補足?

把這些都一一落實下來,寫出具體的時間規劃,倒推每個時間段應該做什麼。

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腦海裡,如果你只能把理想停留在腦海,而不會付出任何實踐努力,這不叫理想,這叫白日夢,哥們。

我只能幫你到這裡了,希望對你有用。雖然你不一定能夠採用我的建議,但是大學荒廢了你的黃金時間,等你畢業後需要花幾倍的時間來修復。





愛情心理學和你


我是一名大四的學生,暫且稱呼你為學弟吧。

大二是大學四年最難熬的一年,因為你已經在大一徹徹底底的享受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到了大二的時候,你會潛意識裡思考一些你的人生規劃,就比如躺在床上想我是考研呢還是找工作呢等等。這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到了大二就意味著你的大學生活進行了一半了,但是你卻發現你沒有獎學金,沒有科研項目,沒有通過四六級,甚至沒有女朋友,那麼焦慮的到來可謂是自然而然了。

你現在才大二,完全有時間去追趕上那些大佬們,關鍵是學會慎獨,少打遊戲,我買的電腦一個遊戲都沒有,就是用來開發軟件的,控制住自己,拿起你的書本,在奮鬥兩年,以後也不會埋怨大學荒廢的青春。

這個是我大二的時候獲得的其中一個,一樣給你激勵作用:


辰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校就是埋頭學習的地方,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珍惜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