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個朋友說,這段時間呆在家裡看新聞,好像把一輩子來不及想的問題,都想了一遍。我問她想清楚沒,她說沒有。覺得人生太無常了,一切皆有可能,對未來充滿了恐懼。

這段時間,我也經常想到“無常”這個詞。人類的安全感,來源於掌控慾望的被滿足。所謂無常,本質上是一種失控。

作為地球上惟一思考生死問題的物種,人類對無常的終極恐懼,是對於衰老與死亡的恐懼。

如何克服這種恐懼?我常用的辦法是在榜樣身上找力量。

這次疫情,衝在最前面的三位,平均年齡79歲,說實話,我不羨慕大明星,但我很羨慕他們,

羨慕他們的健康、活力與年輕。

一個心理醫生告訴我,抗衰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保護皮膚,而是如何保護心理;人的抵抗力和精氣神兒,來自於他們覺得自己對他人、對世界有用;這種“有用感”是心理年輕最重要的標誌。

如何擁有保質期更長的“有用感”,以對抗生命的無常?看看疫情中C位“出道”的三位學術明星,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到抵禦生命無常的力量。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月20號,講真話的鐘南山首次提出武漢人不要出來,外地人不要去武漢,拉響了嚴峻的疫情警報。

早在此前的1月18日,鍾南山從廣州奔赴武漢前線,並且到金銀潭醫院瞭解情況。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月19日,鍾南山去北京;1月20日,接受白巖松採訪,這一天,他只睡了4個小時。

1月28日,鍾南山再次接受採訪,說武漢是一個英雄城市,淚灑當場。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有激情、有幹勁、精力充沛、敢講真話,鍾南山顛覆了很多人對於84歲的認知。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鍾南山出生於醫學世家。父親鍾世藩是我國著名兒科專家,母親廖月琴是著名的護理專家、腫瘤專家。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雖然是醫學世家,鍾南山的人生,卻至少經歷過兩次無常。

第一次是動盪的十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鐘南山,一夜之間成了反動學術權威的後代。

鍾南山被髮配去做鍋爐工,而更大的打擊是母親廖月琴的自殺。

在這種生命巨大的無常面前,鍾南山決定回到廣州,接過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然而,因為一次誤診,鍾南山成了全院的反面典型,被從急診科發配到了病房。

鍾南山開始每天惡補臨床醫學知識,8個月寫滿了4大本醫生筆記,體重掉了12公斤,終於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

第二次無常,出現在鍾南山43歲的時候。這一年,在國內學術界已經小有名氣的鐘南山,決定去英國深造兩年。

到英國不久,鍾南山收到導師的信,告訴他中國醫生的資歷在英國不被承認,只允許鍾南山以參觀者的身份在病房與實驗室活動,時間最長為8個月。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般人面對這種身份和待遇的巨大落差,很容易打退堂鼓,鍾南山卻選擇了迎難而上,用知識和才華,去擊碎命運的無常。

為了研究吸菸(一氧化碳)對人體的影響,鍾南山每天猛吸一氧化碳,讓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濃度達到22%,相當於連抽60多支菸。最終,他不僅證實了導師的演算公式,還發現其推導的不完整性。

在英國留學期間,鍾南山對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6項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學術論文,曾經告訴他只能呆8個月的導師,最終對他說,中國醫生鍾南山,你想呆多久都可以。

面對人生的無常,鍾南山堅守本職、做好本職;本職工作的才華與能力,無形中成了他的護身符。

在2003年非典期間,主持人王志問鍾南山,你關心政治嗎。鍾南山回答:我想搞好自己的業務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這本身就是我們最大的政治。”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雖然我們永遠要警惕,別把悲歌唱成讚歌,然而就醫院建設而言,火神山的確是一個奇蹟,從決定建設到交付使用,只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這個奇蹟醫院的原始圖紙,是79歲的黃錫璆先生設計的,他也是2003年非典期間,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師。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黃錫璆的熱血請戰書,也在網上實火了一把。在請戰書中,黃錫璆寫到:

鑑於以下三點

  1. 本人是共產黨員
  2. 與其他年輕同事相比,家中牽掛少
  3. 具有非典小湯山實戰經驗

本人表示隨時聽從組織召喚,隨時準備出擊參加(疫情)抗擊工程。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醫院建築設計師,這個春節,黃錫璆沒有休息,甚至平時,他的休息時間也很少。在火神山醫院的圖紙全部交付後,黃錫璆對記者說:“等沒有重大任務時,要把很早就要寫的一本書完成。”

有事可做,有夢想可追,果然能讓一個人永遠年輕啊。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黃錫璆的人生,同樣經歷過兩次無常。一次是作為印尼華僑的他,回到祖國。

那一年,黃錫璆讀高二。他辭別父母,在當時移民局要求籤署的“保證一輩子不回印尼”的契約上簽字。這一別,他與父母山高水遠,難再相見;這一別,是為了“回國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年後,黃錫璆如願考入東南大學(當時名為南京工學院)建築系,從此,“建築”成為他人生的第二個伴侶。

黃錫璆生命中的第二次無常,是對歸僑與知識分子並不友好的那十年。他不得不離開設計院,去車間開機床,去農村種地,還做過搬運工。

多年後,回憶這段辛苦而無常的歲月,黃錫璆說:

“這些鍛鍊使我對基層有更多的瞭解。從那個年代走過來,我會更多地關注實際。在做工程的時候,往往更多地考慮這個建築是否實用。我選擇做“醫療建築”也是基於這個出發點。”


果然可貴的人生,都是把生命中的無常,變成了積累寶貴經驗與財富的機會。

在同事眼裡,黃錫璆是個既隨和又頑固的人。生活中隨和,專業方面“頑固”。在建設小湯山醫院的時候,由於條件有限,搶工期,有人勸黃錫璆不要堅持潔汙分流,萬一醫院不能如期投入使用,怕他擔不起這個責任。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黃錫璆卻異常堅決,認為只有潔汙分流,才能確保傳染病人的康復。最終,小湯山醫院創造了收治病人680名,康復出院672名的奇蹟。這裡面,既有全體醫務工作者的努力,也有醫院設計者的心血。

黃錫璆說:“在專業上如果不堅持,就是沒盡到責任,就是在添亂、在浪費資源,就是做不負責任的產品。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應該。”


作為一名醫院設計專家,“讓病人走最短的路看完病,是我搞設計最大的原則”。

也許,敬畏自己的專業,守護自己的專業,是一個人所能獲得的終極安全感。醫院的每一寸空間,都是生命與觀念的戰場;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理想與創造的道場。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與鍾南山、黃錫璆不同,73歲的李蘭娟院士,前三分之一的生命,泡在了人生的無常中。

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小山村的李蘭娟,家境貧寒,父親因為眼疾無法勞作,全家人靠母親賣山貨活命。李蘭娟讀初二,母親告訴她,家裡沒錢再供她讀書。

聽話的李蘭娟回學校收拾行李。班主任問她,還想不想讀書,李蘭娟說想。班主任給她出了一個主意,讓她先請假一個月,回家幫母親務農。

一個月後,李蘭娟重返校園,正逢期末考試,她的功課不僅沒落下,相反考得比以前更好。這個成績,讓她為自己爭取到了助學金。

一年後,考入省重點高中的李蘭娟,口袋裡揣著5塊錢,到了浙江杭州。回憶50多年前的這一天,李蘭娟說:“當同學們都為去新學校高興得不得了時,我卻為學費發愁——剩下的錢根本不夠付學費,報到、註冊都成了問題。”

18歲,靠助學金讀完高中的李蘭娟,遇到了無常的人生中,最大的無常——動盪的十年開始,她只能放棄考大學,回家鄉做鄉村教師。

然而,在生命的無常中,似乎又蘊含著改變李蘭娟命運的契機。回到家鄉的她,看到村民們長期勞作,經常腰背疼痛,就自學針炙,研究草藥,為街坊鄰里緩解病痛。

3個月後,村民一致推選李蘭娟做“赤腳醫生”。當時李蘭娟代課每天能賺8毛錢,赤腳醫生的工資只有每天1毛錢。家境貧寒的李蘭娟思前想後,毅然放棄了“高薪”,決定選擇自己熱愛的醫療事業。

彼時之失,無意中,成了他日之得。1970年恢復高考後,“赤腳醫生”李蘭娟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去了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謝很多人。”李蘭娟在很多場合這樣說過。從差點輟學的貧家女孩,到赤腳醫生;從赤腳醫生,到中科院院士,李蘭娟最應該感謝的其實是她自己,是她用勤奮與才華,扛住了命運的無常。

2月2日,73歲的李蘭娟帶隊抵達武漢,她說 “我沒考慮什麼時候回來”。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這次出征,是73歲的李蘭娟主動要求的,她希望把在杭州救治危重患者的經驗應用到全國,讓武漢的危重病人得到救治。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40年前,在杭州,剛成為醫生不久的李蘭娟救治過一名重症肝炎患者,患者最終因為消化道大出血離世,家人不敢靠近。李蘭娟親手為病人擦洗身體,穿好壽衣。她說:“我沒有治好他,得讓他一路走好。”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導演李安說,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我們喜歡看年輕的身體、美好的容顏,更喜歡看到永遠不老的靈魂。


當精緻利己的風氣越來越甚,當消費主義慢慢成為時代的主流,一場疫情,3位平均年齡79歲的老人,忽然讓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生命的“無常”,就像養孩子,看自己的,度日如年;看別人的,白駒過隙。

那些所謂的牛人,與我們一樣,也曾經歷人生的低谷,甚至他們的低谷更低。走過低谷的唯一方法,是強健自我,從身體到精神,從心理素質到專業素養。

村上春樹說:“重要的是維持一種認真保護自己的姿態,慢性的無力感是會腐蝕人。”

面對人生巨大的無常,無論如何,去做點能增加自己才華的事,哪怕學做一個新菜,先平安無事地活下去,所有的春天都會如約而至

文:艾小羊

抗疫逆行者,平均年齡79歲: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