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疫情面前哪有那麼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著

“28018”

確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沒有詞語可以描述

我們看到這些數字時的複雜心情

空蕩蕩的街道

在似有若無的陰霾中

無聲地哭泣

每一個冰冷的數字背後

都有一個無法言說的故事

是無數渺小個體的無助和難過

也是無數一線人員的犧牲和奉獻

回顧疫情中這些讓人淚目的瞬間

每一滴眼淚都有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每一滴眼淚都寄託著對明天無盡的希望

1

“哥,我們沒有媽媽了。”農曆新年第一天,倩倩和哥哥強忍著淚,四處奔波,送別母親。父親還在醫院隔離,兄妹倆想跟母親的遺體做最後的告別,但是嚴峻的疫情,容不得依依惜別,最後,只能對著母親的遺體袋長跪著磕頭,算作道別。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與最親愛的媽媽,就這樣匆匆訣別,從此陰陽兩隔。再多的眼淚,也換不回一個家庭的團圓。

2

大年初一晚上,對於剛剛年滿18歲的小雨來說,是他生命中迄今最漫長的一夜。急救室裡,是已經變冷的奶奶遺體。媽媽的哭泣帶著顫動的咳嗽,甚至咳出鮮血……從疫情開始,這個本來完整的家庭,一步步被病毒吞噬,只剩下他一個健康的人。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無論是否接受,這個普通的武漢家庭,再也回不去了。18歲少年被迫一夜長大,獨自勉力支撐著剩餘的希望。

3

1月27日,奶奶去世;1月28日,爸爸去世……薇薇曾是一個很愛哭的人,但現在她連傷心的時間也沒有——媽媽還在隔離病房,弟弟還未能獨當一面,這個家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她處理。“我今年27歲,其實很多事情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都是不知道怎麼辦。不到一個月,爺爺、奶奶、爸爸都不在了,我就希望媽媽能好吧”。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災難無情的發生,27歲的她甚至來不及悲傷,就必須掙扎著抗起家中的重擔。“希望媽媽能好”,是她全部的寄託。

4

從發病到離世,僅僅12天,翁秋秋猝不及防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死亡時,她還不滿32歲,剛查出自己懷孕不久。丈夫陳勇從翁秋秋進入重症監護室後,就再也沒有看到過她,直到她變成一罈骨灰。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大女兒的問題:“媽媽去哪兒了?”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媽媽去哪兒了?“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問題,成為全家難以言說的心痛。

5

64歲的兒子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90歲老母親在發熱門診留觀病房陪伴他5天,終於等來隔離病房的床位。兒子住進隔離病房後,老母親從醫院回家前,找護士要來紙筆,給兒子寫了留言:“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魔。”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不是“90歲無所畏懼”,而是為母則剛,老母親心中的痛楚和心疼,都化為紙條上的鼓勵。

6

在病患面臨生與死的考驗時,無數醫護人員遞上“請戰書”,奮不顧身奔赴前線。“如果我回不來,以後幫我把父母送去養老院,不能耽誤你。”這是醫生陳浩“出征”前對妻子的囑託。當妻子問他為什麼要去時,他說:“先有大家,再有小家。”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未來對每個人都是未知的,或許是載譽而歸,或許是犧牲而去。他們為陌生人開闢生路,也親手為自己斬斷退路。

7

1月28日,四川廣元援助湖北醫療隊啟程前,護士趙英明的丈夫突然現身,帶著哭腔對著大巴車喊道:“趙英明,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保證包一年家務!你聽到沒有?”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人生在世,怎能無牽無掛。此時此刻,正有無數像他一樣的一線醫護家屬,擔憂著,卻又堅定地支持著,成為“逆行者”最堅強的後盾。

8

“戰勝病毒,媽媽就回去了”,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劉海燕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七天沒有回過家。正月初七,丈夫帶著女兒一起給她送去餃子。見面後,母女二人泣不成聲,只能隔著幾米遠的距離上演“隔空擁抱”。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明明看得見人,也聽得見聲音,但在這一刻,母女之間的距離就是咫尺天涯。所有大愛無疆背後,都有無數次的忍痛割愛。

9

大人們以為小孩子不懂,告別的時候哭一哭,一會兒就會好。但其實,小孩子只是把大人藏進了心底。疫情開始後,護士長喻蓉豔每天奮戰在發熱門診一線,晚上很晚回家,三歲的女兒就每天抱著她的睡褲睡覺。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或許,小小的她,尚不理解媽媽在忙什麼。但是,她肯定明白,她的媽媽比打“怪獸”的超人更了不起!

10

49歲的陳軍,在武漢市肺科醫院負責患者核酸檢測工作。疫情發生以來,這位有著12年黨齡的老黨員,持續奮戰在一線,忙到凌晨兩三點是家常便飯,雙手因為長期捂在橡膠手套裡,紅腫嚴重,皮膚上長著一塊塊紅斑。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有人說,醫護人員是守護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但你可曾想過,這“最後一道防線”也是血肉之軀。

11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隱瞞身患漸凍症的病情,已經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余天。他經常凌晨2點躺下,4點就起來奔忙搶救。妻子也在抗疫一線感染新型

冠狀病毒肺炎,他卻接連數天無法照顧。他說:“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就會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做一些事!”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用漸凍的生命,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想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12

為了能做更多貢獻,湖南90後鄉鎮醫生宋英傑,從大年初一起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團隊堅持值班,並獨自負責衛生院倉庫醫療物資分發,連續十天九夜奮戰在防控一線,最終因勞累過度猝死離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他是一名醫生,也是平凡人家的兒子。疾病面前,所有人都一樣脆弱,但正是有了他,有了千千萬萬個他們,我們才離戰勝疫情又近了一步。

13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值得銘記的還有默默奉獻的志願者。54歲的何輝,是武漢志願者車隊的一員,每天接送醫護人員下班。一心想做貢獻的他,不幸感染病毒。2月3日,因搶救無效離世。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他是一位志願者,也是一位英雄!“有一份力量就出一份力量”,謝謝各位志願者們守護我們的城市。

14

空蕩寂寥的街上,醫護專車志願者,帶來了這座城市為數不多的發動機聲,給武漢送來溫暖和慰藉。37歲的成冬也是一名接送醫護人員的志願者,看到小區裡的醫生,沒時間採購物品,他還會幫著買菜,送到家裡。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他說,醫護人員其實很需要正能量,去接他們的時候,說上一句加油,他們甚至都會哽咽。

15

還有一群守城人,全員停休,守護著這座城裡的人們。張玉萍和劉矗是武漢的一對警察夫妻,剛拿到結婚證就雙雙去抗疫。明明住在一起,卻因為多日連續執勤成了異地戀,每天只能通過視頻連線。短短几分鐘,知道彼此平安,已經足矣。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這場戰鬥,沒有缺席的理由!”他們說,防控住疫情,就是他們最好的新婚賀禮。

16

與時間賽跑的還有這些建築工人——2020年春節,河南駐馬店的劉海龍師傅沒有回家過年,自願到武漢的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來支援。他說自己雖是白班,但工地上沒有具體上班和下班的時間,有事情就要做。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10天建成一座容納千張病床的醫院,背後是一個又一個不眠不休的群體在奮戰:設計師、工程師、工人師傅……以及牽掛他們的家人。

17

“我只有五分鐘時間接受採訪。”趙波說,五分鐘他就可以趕製出一個口罩,救一個人。趙波的工廠位於湖北仙桃,工人全都回家過年了。春節前期他們趕製的10萬個口罩,捐給了公交公司,後來又趕製了30萬個。“現在不圖掙錢,只圖安全,大家安全了,我和我的家人才安全。”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平凡的人正在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此刻堅守和奉獻的人們啊,都值得我們稱一聲:英雄!

18

武漢卓爾萬豪酒店,近400名醫護人員住在這裡。1月27日,菜農秦師傅開著農用三輪車趕來,車上裝了24箱蔬菜。他說:“聽說醫療隊住在這裡,我送些新鮮的菜來。”他不會使用導航,是一路問路找到酒店的,臉和手被風吹得通紅,令酒店工作人員感動落淚。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他沒有豪言壯語,就想讓醫務人員吃點新鮮的蔬菜;他種的是一棵棵蔬菜,可是血液裡流淌著整個春天。

19

1月31日,山東日照一位環衛大爺到派出所放下一個紙包就轉身就離開了。打開紙包,裡面裝著12000元錢,紙條上寫著“急轉武漢,為白衣天使加點油,我的一點心意。”大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找到他後,他說,“我只是為武漢人民獻出一滴水的貢獻。”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一位普普通通的環衛工人,不起眼,卻讓人

溼了眼眶;不耀眼,卻四處散發光芒。

20

長沙包子店老闆潘壬子,在得知有40多名湖北旅客滯留在湘時,每天都為他們配送愛心早餐。每一份早餐袋子裡,還留有一張小紙條:“我們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姐妹。現在你們遇到了暫時的困難,我們長沙市民與你們一起共渡難關。”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大災面前有大愛,疫情面前有溫情。你呼我應,這樣的深情厚誼讓我們終生難忘。

21

這幾天,“武漢小姐姐每天給醫院做飯800份”的事也感動了不少人。疫情發生後,她所開的餐廳專門為金銀潭等醫院的醫護人員做盒飯。由於忙不過來,她叫上父母兄妹齊上陣。這位小姐姐說,看到醫護人員的朋友圈,很受不了,她想做這個事兒。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她勇敢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活成別人心中最美的樣子。

22

一輛武漢物資運輸車經過收費站,工作人員把卡給了司機師傅,起身敬禮:辛苦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汽車開出幾米,交警也遞上去一個塑料袋:師傅,拿點水,路上喝。

催泪!疫情面前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好好活着

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這一幕,讓人動容。因為這一刻,我看到我們在一起。

從焦灼悲痛的患者家屬,到奮不顧身的醫護人員,再到默默奉獻的平凡個體……

災難,固然不值得歌頌,但卻值得品嚐。

這世上,哪有什麼所謂的“感同身受”,安然在家的我們,無法體會那些已經被感染等待救治者的心情,無法感受那些作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辛苦和危險。除了承受災難,我們還能從這場疫情中領悟些什麼?

有句話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行俠仗義”。或許我們無法為病患救死扶傷,無法為一線馳援物資,但至少在這個至暗時刻,我們可以管好自己,戴口罩、少外出、勤洗手、拒野味、不聚集、不傳謠——從身邊點滴做起,我們就是最好的戰士、最好的防線!

災難是難渡的,但是拼搏這麼多天,我們明白,“熬過今天”是解決一切難題的咒語,我們只需齊心協力再往前邁一步。

災難是黑暗的,但是總有一些人,為我們點亮一盞盞燈,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不要慌張,春日已來。希望的種子會在這片土地上再次發芽,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