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心裡跟明鏡似的,為什麼卻又言不由衷?

老梁觀財經


小時候的我們童言無忌,我們說的也是我們所見的,我們所知道的。

長大後,雖然心裡跟明鏡一樣,但卻不能無所顧忌的把所知道的全部都說出來。

心裡跟明鏡一般,言不由衷的情況也要區別對待,比如,善意的謊言。我們自己心裡清楚,明白一件事或者一個人,但為了對方好,我們往往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有的時候,是因為有著許多的顧慮,雖然心似明鏡,也不能隨心所欲。

還有的時候,是我們認清了某件物質的本質(包括人、包括事),生活在這世間,畢竟有許多的迫不得已和身不由己,所以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因為經歷,才能明白!也許,這就是成長吧。


白沐晗


有一句古話叫人生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不是糊塗,而是表面糊糊塗塗,內心一清二楚。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當你說破之後,面臨的結果是好還是壞?


舉個例子,

你們同事一起聊天,小王自嘲自己長的醜

而小王確實醜。那你此時是附和還是不附和呢?

你要也說小王長得醜,可能人家啊以後就得給你使絆子了。


在舉個例子

小王買輛車二十萬,很開心的在同事中炫耀。

他說自己因為跟朋友關係好打折,

比別人便宜兩萬塊,而你恰好看到這個車在另外一家更便宜

請問你是說不說呢?

你當然不能說,你說了不僅讓小王沒面子,

還破壞了他跟他朋友的感情。


所以這個說話也是一門藝術

為人就是要說該說的,不該說的就閉嘴。


你在看啥呀


每個人心裡都明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說話婉轉有餘地,讓人心服口服,內心接受。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中國人說話的藝術可謂源遠流長。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秀才上京趕考,夜裡夢見自己在晴天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站在牆頭種地。秀才疑惑不解,忙去街上找算命先生解夢,先生告訴秀才,晴天戴鬥批蓑,白費力氣,牆頭種地,白日空想啊,你這次考試無望,還是早點回去吧。秀才聽完,心裡涼透了,整個人無精打采,如抽去靈魂的行屍走肉般。路經一酒家門口,一老人見秀才神情恍惚,心中擔憂,忙上前去詢問,秀才哭著臉說完,老人低頭作沉思狀,又立刻高興地抬起頭來,笑著告訴秀才,你這是吉兆啊。晴天戴笠批蓑,這是有備無患啊,牆頭種地,這是高中啊。你這次定是要高中。趕緊回去準備,養精蓄銳,好好應考。秀才聽完,神情一亮,感覺好像又鬥志昂揚,回去備考了。放榜那天,秀才果然名列高榜!

一件事情,怎麼去對待,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心態好,在大再多的困難也會迎難而上,辦法總比困難多。心態不好,給你金山銀山,也沒有半點快樂。


Hedy0616


言不由衷,似乎是一個很流行的現象。也許現在人提起指鹿為馬覺得可笑,但遇到工作中實際的指鹿為馬時,卻同流合汙,順水跟風,只怕自己被視為站錯隊。特別是隨著年齡的漸長,隨著閱歷的增多,自己在人情世故方面似乎已被磨平稜角,失去自我。特別是開會決議時,自己覺得看領導眼色行事亦是得心應手,看跟領導風向行事,那怕說話前後矛盾,那怕強詞奪理扭轉局面,那怕出醜都要表示跟領導觀點一致。結果呢?領導升遷,隨之升遷;或者領導下臺,自己也被打入冷宮。這兩種現象也印證了和珅和劉墉同時存在的價值。於是乎,我們發揚光大,失去了自我。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變遷,這種現象會有的,但會越來越沒有存在空間的。堅持自我,做真實的自己才有生活的價值,不枉此生。





六月執子


這是現實生活的寫照。

比如一個人在公司上班,他對於公司那些走後門,靠關係不斷向上爬的事情見到了,也清楚了,但是能說出來嗎?

不能,這事只能是自己心裡清楚就好。很多時候可能也要違著心說幾句好話,因為在公司你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小職員一枚,說了誰又會信,或者誰有不知道呢!難道全公司就你看得出來,可是別人為什麼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職場從來沒有清水,總有那樣這樣的事,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很多事情大家都是看破不說破,誰去捅可能誰就倒黴,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古人說得好,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誰都想率性直言,可有的時候就得說假話,無論是善意的謊言還是奉承的違心之言,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說真話,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些謊言撐著。

兩個人是好朋友,知心的好朋友,難道他們兩個人就每天說話都是直來直往嗎?遇到朋友犯錯一般不會直接講出來吧,偶爾還行,可是每次都這樣就會讓人感到厭煩。人要學會婉轉,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他事後也會知道你是為了他好,可是在那個時候還是傷了他,所以我們在不斷的適應中會選擇違著心或者拐彎抹角。

很多時候,遇事不是我們不懂,而是太清楚,所以才更懂得要學會違心之言。





微殤遺夢


看透未必要說透。在陽光底下總會有陰影,在這個真誠與謊言並存的世界上。

你看清,未必別人看得清,你道出事件真相,未必會得到大眾認可,甚至還會招來非議和不必要的麻煩。


劉墉的作品《我不是教你詐》用通俗的語言道出了這個世界的現實。

“世界不會因為你沒準備好而對你格外照顧”。

更多的人看清而不說出來,是出於保護自己的需要,這裡面的“自己”,可以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財產。

說白了,是出於自身的利益。


做任何事都需要方法,盲目逞強,或是一時性起的嘴長,只能讓你一時爽,對於解決問題並沒有任何的好處。

不妨試試這樣做:退一步,然後在合適的時機,絕地反擊。


比鄰D書


因為有些緣分,需要保持一點點距離,因為有些話,要有一點點分寸,離得太近,就是失去的開始。


幸福的一家人xh


雖然我們都知道兩點間最短的是直線,可毛主席也教導我們:從農村包圍城市。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每次遇到要勸慰別人的時候,就想到這句話。我想所有的改變也從來都是由內而外的。


維晨和維依


知道是一回事,說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社會上各種潛規則,給錢辦事快,不給按規辦事,但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給錢辦事,種種不勝枚舉,心裡知道就行了,只有當你強大到一定程度,你才可以推翻規則,制定規則了。


風zhi


現在的社會都是這樣,不是誰都喜歡當羔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豺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