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不需誓言,不需讚賞,只願在我挺身而出時,能給予我堅定的目光;不需選擇,不需猶豫,只因我是醫者,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只因世人需要她們守護。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截至2月2日,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數已超過17000例,忻州確診3例,在這場與病毒的「戰爭」中,忻州市人民醫院作為我市唯一一家定點救治醫院,再一次站在與死神抗爭的關口。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忻州市人民醫院是2019年推薦的“三八紅旗集體”,這支隊伍有著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支援汶川、2009年以來鏖戰手足口病流行病的豐富經驗,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到來時,忻醫兒女不論生死,義無反顧衝在了最前線迎戰病魔。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接到應對疫情通知後,醫院第一時間就出臺了《忻州市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院長李鵬飛作為防控組長分秒必爭,迅速安排部署疫情的發現、報告、診斷、治療、檢驗、防控工作,24小時值守。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打通副院長張玉萍的電話時,另一頭傳來的是她正在會診新病人的聲音……

收到疫情通報以來,她就沒離開過一線,每日深夜才回家,天未亮就到崗,還要奔走在各縣區,進行會診及排查疑似患者。臘月二十八,她忙到零點回家,凌晨1點又接到電話去繁峙縣醫院會診,早晨7點又返忻繼續工作。正月初二清早,天還未亮時,她又趕去五臺山景區三個鄉鎮衛生院指導防控工作,直至下午3點回到忻州,晚8點又出發至五臺縣醫院進行會診……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疫情就是命令,休息時間取消,24小時隨叫隨到,我們再去看看病人的情況!”自從有了疫情報告後,感染內科主任梁淑雲就與科室裡的醫護人員衝上了前線。學習防控知識,培訓醫護人員,制訂診療方案和發熱就診流程,佈局隔離病區……都離不開她。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病區一線的醫生,是24小時輪流值守。為了減少汙染,避免防護服的浪費,大家就儘量少吃喝或者不吃喝,還要忍受長時間佩戴雙層口罩和護目鏡所帶來的不適……


護士張寶英因連續加班,心臟供血不足眩暈,服速效救心丸緩解後醒過來時,她並沒有下火線繼續工作……


感染內科護士袁虹強行給還未滿哺乳期的孩子斷奶,直接參與了倒夜班……


護士潘麗芳,頸椎病發作,嘔吐不適,可第二天她又出現在班上,她說,不能在關鍵時候掉鏈子……


護士楊潔眼熬紅了,結膜炎犯了但仍然堅守崗位……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感染性疾病科護士李宇宇的母親發給她的微信內容,看完後不禁讓人淚目:“二毛,你是媽媽的女兒,你更是媽媽的驕傲!當你選擇直面病毒時,媽媽的心就是揪著的,忻州有疫情,你們就是戰士。媽媽知道,你有想要守護的人,但你更要保護好自己,你是媽媽最想守護的人,家裡的事情交給媽媽,你別掛心,媽媽盼著你早日凱旋歸來!”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在隔離病區,護士是離病人最近、和病人接觸最多的人,防護也最為嚴格。“三級防護。什麼意思呢?需要先戴上口罩、帽子,然後穿上隔離服,戴上護目鏡,穿上高筒鞋套。”護士郝瑞霞說,全副武裝之後進入隔離病區中的隔離病房,在這裡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需要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徵,進行輸液、標本採集等護理工作,同時照顧病人飲水、吃飯等日常起居。這樣的狀態,每一個班需要堅守6個小時。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隔離區護士王奇霞講到自己上夜班的經歷,一進去就是六小時,因為戴N95再加外科口罩與護目鏡在同一個地方卡著,鼻子一點氣也呼吸不上,一直用嘴呼吸,且嘴呼吸都不是太順暢,得用力呼吸才可以,兩個多小時的時候感覺明顯缺氧頭暈,想吐,到了四個小時的時候就開始特別煩躁焦慮,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覺得快要達到極限了,等六個小時後出來喉嚨因過度深呼吸,感覺有異物腫厚。姐妹們都是通過對講機互相加油鼓勵,才能堅持到最後,大家的身體和心理經歷的雙重考驗是常人難以承受和想象的。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是的,常人難以承受的不適和重負,她們正在承受;

沒錯,抗疫一線與病毒殊死決戰,她們正在守護。

穿上防護服,你們是300萬忻州人民的守護神;脫下防護服,你們是誰的女兒,誰的媽媽,又是誰的妻子?我們不知道她們是誰,但我們知道她們為了誰。疫情的陰霾之下,正是因為有她們的守護,才讓整座城市照進了萬丈陽光。感謝你們逆風而行,願早日打贏這場戰疫!


致敬 | 最美守護者——忻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