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堅持兩週?專家:“悶死”病毒,就是為社會做貢獻

2月6日上午10點左右,經上海市專家組評估,上海又有10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痊癒出院,目前共有25例確診病例出院。

再堅持兩週?專家:“悶死”病毒,就是為社會做貢獻

上海醫療救治組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目前來看,出院病人基本為輕症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為7-8天,“目前上海共有254名確診病例,已經有9.8%的患者宣告治癒出院,目前254例確診病人中,8例病情危重,8例重症,這意味著危重症比例僅僅只有6%,剩下的患者均為輕症患者。”

張文宏指出,我們目前對這個疾病仍然要保持警惕,“現在輸入性病例目前整體控制得不錯,確診病例數在全國範圍來看並不算太高,但也面臨節後返滬人群不斷增多,但大家不要恐懼,在我入駐這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來的10多天以來,我們就已經看到了25例病人治癒出院了。目前來看,這個疾病是可控、可治的。”

當前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

張文宏表示,隨著春節後返程潮的到來,上海仍然會採取嚴密的管控的措施,但這需要大家的配合,如果只是醫護人員在奮鬥,這場戰是打不贏的,整個疫情在上海仍然將會維持一段時間。

“在特效的抗病毒藥物出來之前,現在的治療方式和個體化、精細化的管理,以及多學科專家團隊的配合,是上海治療的主要經驗。”張文宏表示,“這個病最有效的藥物是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我們醫護人員的職責除了幫病人做好隔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幫助進入這裡治療的病人挺過2周,挺過2周之後,病人自身的抗體就起來了,病人自身就對病毒有強大的對抗力量。”

“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是‘戰士’,希望大家在返城後在特定的點待兩週,學生待在家裡好好做功課,上班族待在家裡或單位好好工作,我們必須依靠‘悶’的政策,來‘悶’住病毒。”張文宏進一步表示,“如果全社會都動員起來,‘悶’住病毒,就是為社會做貢獻,我們離戰勝疫情的節點就更近一步!”

延伸閱讀:

為什麼還不能預判疫情拐點?特效藥何時出來?醫學專家回應

據最新數據,截至2月5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8018例。其中,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9665例,武漢市10117例。

面對不斷增加的數據,很多人會疑問,何時會出現所謂的“拐點”?

昨晚,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在《新聞1+1》中對此回應:

現在的問題是,疫情的底數並不清楚,判斷根據是不足的。現在社區和社會上未能進行隔離的病人,在家庭和社會的傳播威脅性還是很大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這個“拐點”無法預測。

此外,病毒還有可能不斷變異。我們知道,新型冠狀病毒是新加在人體上的,它還有不斷變異的可能,具體體現在傳播性和致病性上,這也無法預期。人員流動、天氣變暖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瑞德西韋已正式開始臨床試驗

疫情緊迫,特效藥何時出來、是否已經有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王辰指出,要想戰勝疫情,有兩條工作主線。一是防控和醫療,二是科學研究。

面對這個新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必須認識它的規律對症下藥,科學應對。

根據前期的結果,大家對瑞德西韋抱有比較大的希望,其他藥物包括中藥,我們都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觀察來確定其療效。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個例的藥品有效與否不是科學結論,一定要進行臨床實驗。

761例病患雙盲試驗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項目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介紹,瑞德西韋是美國吉利德公司的在研藥物,在前期的細胞和動物實驗中均顯示出對SARS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有較好的抗病毒活性,國外已開展瑞德西韋針對埃博拉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試驗。

近日,我國學者報道瑞德西韋在細胞水平上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也有較好的活性,但在人體應用前仍需嚴謹的臨床試驗評價。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期待瑞德西韋在臨床中的表現。

按計劃,2月5日啟動的該試驗將入組輕、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3例。

曹彬教授介紹說,這項研究將執行嚴格的隨機雙盲試驗,以評價瑞德西韋在新冠肺炎的療效和安全性。“也就是說,患者與醫生都不清楚所服用的究竟是試驗藥還是安慰劑,一定要等到揭盲時才能確信藥物效果。”

待在家中覺得“憋”?體育運動科普專家給出建議,家長帶頭“動”起來

這段時間以來,為積極配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響應號召,自覺留在家中。不過,長時間呆在室內,很多人直言在家裡“憋壞了”,感覺胳膊、腿都要“生鏽”了。為了緩解這一現狀,不少運動專家給出妙招,讓人們待在家裡也可以運動起來。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研究員、體育運動科普專家王歡表示,家長們想讓孩子能在家裡“動”起來,首先要做的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在沙發和床上輪著躺成為很多人最近的日常狀態,而長時間不運動,家長和孩子都有一些懶惰情緒,雖然各種媒體上都有詳細的居家鍛鍊法,不過,真要說動起來,對不少人來說還是挺難的。為此,王歡說,家長這時候就要起到關鍵的示範作用,帶頭動起來。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玩電子遊戲,根本不願意鍛鍊。王歡表示,這時家長可以使用獎勵的辦法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對學齡前或者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家長可以帶動他們玩“跳房子”、“過獨木橋”等趣味很足的體育遊戲,激發孩子的參與熱情,遊戲中還可以給孩子設定目標,完成好每一步都給他們適當的獎勵,“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親子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和家長也都能動起來,活動活動筋骨,增強自身免疫力。”

對於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王歡認為,可以參照手機上的健身軟件裡詳細教程進行鍛鍊。“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對於上面說的那些趣味體育小遊戲不感興趣了,這時手機裡的健身軟件就派上了用場,可以在裡面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內容和強度,跟著視頻動畫進行鍛鍊,採用循環訓練法完成力量、柔韌性、心肺機能的訓練任務。”

不過,王歡也提醒大家,居家鍛鍊,保持正常強度即可,不太適合加大訓練量。

此外,王歡表示,居家健身的同時,心理調節也很重要。“有疫情當然不是好事,大家都不希望發生。不過,既然發生了,我們可以從中尋找一些積極的因素。”她說,“因為平時大家都在忙工作,忙學習,沒有這麼多相處的時間,我們以往的思維大多是孩子的教育都交給學校了,其實,家庭教育一直是被忽略的。這一次,我覺得可以說是很好的培養家庭鍛鍊氛圍,讓教育迴歸家庭的一個好機會。”

王歡呼籲,大家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培養家庭健身鍛鍊的習慣。“從國外先進經驗來看,培養終身體育習慣對於每個人的健康而言尤為重要。要培養好的習慣一定離不開家庭,以往我們鍛鍊更多時候是被動的,尤其是孩子們,他們在學校更多時候是為了體育測試達標等目的去鍛鍊,是被動的。而這一次,我們就是為了身體健康的目的去鍛鍊,去放鬆身心,這是主動的。家庭運動也是對學校運動的一種延續,一種補充。”她說,“全家人一起來運動,這樣不僅能讓家庭更和睦,關係更融洽,同時也能幫助每個家庭創建運動健康新模式,從而養成終身鍛鍊習慣,這是受益無窮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