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離我們有多遠?

吃飯在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吃的方式很多,就合餐和分餐的就餐形式來講,合餐我們都熟悉,哪麼,分餐離我們有多遠?

一、自商周時期開始,中國古代的貴族採取分餐制。

身份級別不同,分餐待遇不同,以此區分各自地位。據資料記載,皇帝為26道菜,公爵官員16道菜,諸侯12道菜,上大夫8道菜,下大夫6道菜。並且,只有皇帝和貴族才有資格“憑俎案而食”、“擊鐘列鼎而食”,其他人吃飯只能席地而坐,也沒有桌子。到了唐朝初已經在部分地區出現合餐制,它的出現主要是兩個因素:十六國時期,戰亂頻繁,老百姓顛沛流離,使中原地區原本穩定的傳統習俗、生活秩序以及禮儀制度等,受到一次又一次強烈的衝擊。椅子、大桌等新式傢俱正是在這個時期逐漸被引進,人們開始坐在高椅子上,圍著一個大桌吃飯。很快,人們便發現,坐在高椅子上吃飯比盤腿坐在席子上吃飯要舒服很多。

二、大概至唐代後期開始合餐


分餐,離我們有多遠?

圖為《唐人宮樂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圍坐大桌吃飯已十分普遍。當然,這也直接影響了飲食方式由分餐制向合餐制的轉變。

當時的遊牧民族,由於烹飪和進食條件有限,大多采用“一鍋燉”,也就是合餐制。受此影響,中原部分地區也吃起了火鍋。


分餐,離我們有多遠?

圖為:《野宴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合餐製成為時尚以後,分餐制並未全部消除。宋朝後,合餐制才真正意義上出現在餐廳裡、飯館裡。宋徽宗趙佶創作的《十八學士圖》中,描繪了貴族在方桌上合餐的場景,說明至少在北宋時期,貴族階層已經出現了合餐制。元朝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推廣,合餐制漸漸取代分餐制,成為主流。到了清代,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沿途宴飲不少。在當時,除皇帝一人獨餐以外,其他隨從人員都是圍桌合餐。現在的合餐桌餐就常見了。

、合餐優點

合餐制的優點:氣派,有儀式感;共同享用,佳餚繁多;重視禮儀,服務程序多;耗時間,浪費大。

、分餐制的優點:節奏快,乾淨衛生,不易浪費。

、分餐離我們多遠?

分餐我們很多學者、個人都認為分餐好,特別是衛生。在國家層面的國宴等都是分餐。為啥分餐到了社會餐飲、百姓生活好象就是推廣不了。這個是個大環境的問題,改變就餐方式,推廣分餐制,弘揚新時代文明餐飲,推動現代社會餐飲文明進程。分餐可以從下面去思考:


1、中餐的食文化北景、食俗習慣、菜品組成的層面“”中餐分餐”需要頂層設計。中國食文化的“和為貴、”“團團圓圓”、“坐席”、“招待好客人”、“有面子、有檔次”等這些思想一時間改不完,或者推廣分餐的阻力要大些。這個和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餐桌可以共同推進。可以考慮推行城市試店、單位試點、社區試點。

2、黨委、政府、群團、高校、學校、企業、單位、社團等要積極帶頭,力推餐飲接待“自助餐”、會議自助餐、“中餐分餐制”等。對吃豪華餐、燒錢餐、大吃大喝、奢侈消費、大辦宴席、蒲張浪費要立法制止,可以考慮增收“消費稅”、“浪費稅”。

3、就家庭來講,比如:清蒸桂魚,在家裡分成幾份的情況就不適應家庭,但是家裡也可以用公筷、公用湯勺等,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

4、分餐在機關食堂,高校、學校食堂都有生命力,開展很好。要把這種優勢轉化到社會餐飲,酒店、飯店等,當然這就需要社會餐與,是餐飲轉型的大課題。

5、政策要扶持轉型餐飲,新型餐飲、環保餐飲、智慧餐飲、健康餐飲、社區便民餐飲、文明餐飲。

6、婚宴、壽宴也需要正確的導向。婚宴可以考慮廣場婚禮,自助餐飲。新人的婚慶可以用音樂會、書法會、朗誦會、微電影等形式來代替大型“宴席”。推廣社區、街道、單位、群團等組織“集體婚禮”,把婚禮和婚宴分開。

7、中餐傳統宴席模式、菜品組成進行改進。合餐改分餐,改自助餐、節約餐。提倡喜慶文明婚慶,反對大操大辦宴席。

8、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開展“中國食育教育”課程,傳承弘揚發展中國食文化。不但教學生食文化、營養膳食食的禮儀,還要講食品安全,普及食品安全法、培訓個人烹飪技能等。

9、呼喚社區餐飲,服務家庭,服務社區居民來推廣“分餐食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