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脫離父母怎麼辦?

馮章海


孩子想離開父母,事實上是很正常的。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她有自己的思想與個性。而且人的天性中有一種表現的慾望。所以說,為什麼青春期的少年比較難溝通?因為他的思想逐步在成熟。所以他的思維包括行為習慣都跟我們產生的距離。離開我們就很正常。



胡濟雲1


聽到這個問題,我感覺到十分的差異,一個孩子為什麼想脫離父母?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從來就沒有缺失父母的愛,或者是過分的關愛!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關愛,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每天操持著家務,沒人過多的關心他的生活,我想這種孩子是極度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是脫離!

說句實話,現在大多數的孩子真的是過分的關愛,我的孩子感覺也是這樣。

雖然我常年在外工作,每次回家孩子都跟著我屁股後邊轉,讓我陪他玩耍,但是我能感覺到孩子的母親與爺爺奶奶對他的關愛無微不至,以至於什麼事情都依著他。

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陪伴,即使一時他想脫離,但是當他們真正失去了父母的關愛之後,便會知道是做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悲催的工地佬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印象中,大人判斷一個小孩乖不乖,就看他是否聽話。

很多父母感慨:這孩子,小時候挺乖,這麼越大越不聽話了呢?

 

因為孩子小時候屁都不懂,你說什麼他聽什麼,但是長大後,他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會跟父母的價值體系產生衝突,於是父母把這種衝突理解為不聽話。

 

父母普遍會犯的錯誤是:很少教小孩判斷對錯的標準,而是直接要求小孩聽話。

如果父母不參與小孩的價值體系的建設,那麼衝突越來越多,於是小孩越來越“不聽話”。

 

其實在幼兒時期,家長直接要求小孩聽話,是有好處的,這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

因為大人比幼兒更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尚未發育完成,大人很難解釋是非,於是就選擇了最省力的方式:“你聽我的就行了。”

 

於是,在幼兒時期,大人就養成了讓小孩聽話的習慣。

小孩一嘰嘰歪歪,大人就say no,這招很有效,屢試不爽,大人會上癮。

 

人類對權力有天然的迷戀,主要體現在控制另一個人類。

你說往東,我不敢往西。

爽不爽?你肯定很爽。

 

但是小孩的智力是在發育的,當小孩的智力發育到一定程度,會思考,會建立自己的一套價值判斷體系。

這時問題就來了,因為兩套體系必然會發生衝突。

這一衝突的高峰,出現在孩子的青春期。

因為孩子的智力發育頂峰,就出現在青春期。

 

孩子覺得你迂腐,你覺得孩子幼稚。

有的孩子強勢,始終堅持自己的體系,成了所謂的問題少年。

有的孩子弱勢,屈從於家長的霸道,成了乖寶寶。

 

有些問題少年,長大後很牛逼,那是因為孩子堅持的那套體系是正確先進的。

有些乖寶寶,長大後很平庸甚至開倒車,因為他妥協了父母那套不先進的體系。

 

價值體系有衝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雙方不去溝通為什麼會存在差異。

 

大部分父母都是自信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很豐富。

但豐富不代表是對的。

 

如果父母是對的,那就告訴孩子為什麼是對的,幫他完善價值體系。

如果父母是錯的,那就應該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 這樣下次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才會願意改。

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就是有來有往。哪怕是父母跟子女之間。

這才是一個良性的溝通模式。

 

聽上去很簡單是不是?其實父母最難的不是給孩子建立體系,而是自己的執行。

父母給孩子一個標準,但父母往往自己都做不到。

舉個例子。

如果孩子打斷了父母的聊天,爸爸教育小孩:打斷別人對話是不禮貌的。

 

爸爸做得很對,他此刻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

 

第二天,孩子正在跟媽媽對話,爸爸直接過來打斷。

孩子:“爸爸,你等下再說。”

爸爸:“爸爸有事要跟媽媽說!你自己去玩!聽話!”

 

這裡就有問題了。

你昨天剛建立一個體系,今天自己就違背。

當孩子提出異議,你卻拿出權力的大棒要求孩子“聽話”。

憑什麼?

長此以往,不能服人。

 

倘若真有急事,不妨告訴孩子:“爸爸有急事需要打斷你的對話。”

事後再解釋特殊情況可以特殊處理。這是給系統打個補丁,又是一個升級。

但父母往往不會這麼尊重孩子,而是直接讓孩子走開。

 

類似的事件如果頻繁發生,父母辛苦幫孩子建立的價值體系就會失效。

孩子紊亂了,會懷疑這個體系的正確性,

或者,即使孩子明知道是正確的,但因為父母不執行,那麼孩子自己也不會去執行。

到了青春期,孩子對這種強權的逆反達到了頂峰,於是就出現了叛逆現象。

 

這種叛逆,在孩子的青春期過了之後,會好轉。

但那只是態度上的好轉, 孩子只是學會了避免麻煩和衝突,但不代表認同你。

 

孩子在今後的工作選擇、配偶選擇上,跟父母仍然會存在衝突。 

時至今日,大多數父母仍然要插手孩子的婚戀。

強勢的父母甚至會棒打鴛鴦,強行干預孩子的擇偶。

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和孩子的價值體系是不一樣的,他們擔心孩子吃虧,他們堅信自己看人的標準,哪怕這個標準是錯的,但他們自己不覺得錯。

 

人的年紀越大,不代表越懂事。

大部分人,如果在年輕時就不懂事,那麼老了也只是個不懂事的老人。

 

當父母的,應該從小就跟孩子不斷的磨合正確的三觀。

有人說,哪裡有什麼正確的三觀,跟自己一致的就是對的,不一致的就是錯的。

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對。

因為三觀也有基本款,大是大非沒爭議。

基本款磨合到位,孩子再在這個基礎上發育自己的三觀,即使跟父母有差異,那也不會偏離太歪。

 

當孩子的,你可能跟父母會有永久性的價值衝突,但也沒關係。

如果你想自由飛翔,那你長大後做到經濟獨立就行。

 

父母控制孩子最有效的手段是經濟制裁。

孩子脫離父母最有效的手段是經濟獨立。

其實我最鄙視的,不是控制孩子的霸道父母,而是一邊啃老一邊怨恨父母的廢物子女。

 

鄙視一碗飯,最好的辦法是別吃,而不是每天吃完後說不好吃。

這句話適用於家庭,也適用於工作。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橙子學社


父母發現孩子總想脫離束縛時,也讓我們成人從自身反思一下,是不是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多,給孩子自由、自主的時間空間太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自己的觀察認識,感受和想法,在不影響必要的學習和不破壞規則性的基礎上,家長也要適當給孩子提供寬鬆,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得到身體和心理的放鬆,從而在學習時提高效率。要玩就玩個痛快,要學就學得紮實!





幼兒教師Lily


作為一線教師,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孩子。

一、問題出現時間

首先這是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正常反應,當孩子自身無論從身體(身高、力量等方面)還是心理上自我感覺能與家長對抗時,往往是出現此類問題時侯。我接觸的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多。

二、出現的原因

孩子自身的成長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孩子一般與家長溝通存在問題,溝通不順暢,或者是家庭不和諧。教育上有一個觀點是孩子出現的問題一定能在家庭中找到影子。所以,一般這種情況的出現不能只找孩子的原因,家長先找找自身原因。長時間的家庭不溫暖、不和諧,讓這些孩子急於想逃避這種環境,想離開父母。

三、應對方法

不能急於批評有這種想法的孩子,只要是從孩子口中說出“離開父母”這種想法,一定是考慮很長時間後,才鼓起勇氣說的,家長急於去批評,孩子只會頂牛、倔強,越弄越僵。此時,家長可以找孩子的老師或者孩子的好朋友轉達自己的觀念,通過“包圍戰術”緩和眼前的緊張氛圍。也可以通過寫信、微信、QQ等方式把平時不善表達的內容表達出來。

我有一個學生,離家出走,威脅家長,我建議他家長用微信和孩子聊了一段時間,孩子轉變的很好。當然老師也從外圍做了一些工作,班級還專門為他搞了幾次特殊的活動,他也體會到同學老師給予的關愛,現在轉變的很好。溝通順暢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家長可以在緊張氛圍緩和後,搞個比較正式一點的家庭會議或者是旅行途中,與孩子有個深入交流。問清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孩子有這樣的想法。知道原因後的家長要做一個改變,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包容。

切記家長反覆的說教,孩子最煩這個。家長只要關心孩子,默默付出,用行動、用心的愛著他,他一定能感受到。


嘻哈經典段子


訂閱

印象中,大人判斷一個小孩乖不乖,就看他是否聽話。

很多父母感慨:這孩子,小時候挺乖,這麼越大越不聽話了呢?

因為孩子小時候屁都不懂,你說什麼他聽什麼,但是長大後,他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會跟父母的價值體系產生衝突,於是父母把這種衝突理解為不聽話。

父母普遍會犯的錯誤是:很少教小孩判斷對錯的標準,而是直接要求小孩聽話。

如果父母不參與小孩的價值體系的建設,那麼衝突越來越多,於是小孩越來越“不聽話”。

其實在幼兒時期,家長直接要求小孩聽話,是有好處的,這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

因為大人比幼兒更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尚未發育完成,大人很難解釋是非,於是就選擇了最省力的方式:“你聽我的就行了。”

於是,在幼兒時期,大人就養成了讓小孩聽話的習慣。

小孩一嘰嘰歪歪,大人就say no,這招很有效,屢試不爽,大人會上癮。

人類對權力有天然的迷戀,主要體現在控制另一個人類。

你說往東,我不敢往西。

爽不爽?你肯定很爽。

但是小孩的智力是在發育的,當小孩的智力發育到一定程度,會思考,會建立自己的一套價值判斷體系。

這時問題就來了,因為兩套體系必然會發生衝突。

這一衝突的高峰,出現在孩子的青春期。

因為孩子的智力發育頂峰,就出現在青春期。

孩子覺得你迂腐,你覺得孩子幼稚。

有的孩子強勢,始終堅持自己的體系,成了所謂的問題少年。

有的孩子弱勢,屈從於家長的霸道,成了乖寶寶。

有些問題少年,長大後很牛逼,那是因為孩子堅持的那套體系是正確先進的。

有些乖寶寶,長大後很平庸甚至開倒車,因為他妥協了父母那套不先進的體系。

價值體系有衝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雙方不去溝通為什麼會存在差異。

大部分父母都是自信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很豐富。

但豐富不代表是對的。

如果父母是對的,那就告訴孩子為什麼是對的,幫他完善價值體系。

如果父母是錯的,那就應該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 這樣下次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才會願意改。

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就是有來有往。哪怕是父母跟子女之間。

這才是一個良性的溝通模式。

聽上去很簡單是不是?其實父母最難的不是給孩子建立體系,而是自己的執行。

父母給孩子一個標準,但父母往往自己都做不到。

舉個例子。

如果孩子打斷了父母的聊天,爸爸教育小孩:打斷別人對話是不禮貌的。

爸爸做得很對,他此刻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

第二天,孩子正在跟媽媽對話,爸爸直接過來打斷。

孩子:“爸爸,你等下再說。”

爸爸:“爸爸有事要跟媽媽說!你自己去玩!聽話!”

這裡就有問題了。

你昨天剛建立一個體系,今天自己就違背。

當孩子提出異議,你卻拿出權力的大棒要求孩子“聽話”。

憑什麼?

長此以往,不能服人。

倘若真有急事,不妨告訴孩子:“爸爸有急事需要打斷你的對話。”

事後再解釋特殊情況可以特殊處理。這是給系統打個補丁,又是一個升級。

但父母往往不會這麼尊重孩子,而是直接讓孩子走開。

類似的事件如果頻繁發生,父母辛苦幫孩子建立的價值體系就會失效。

孩子紊亂了,會懷疑這個體系的正確性,

或者,即使孩子明知道是正確的,但因為父母不執行,那麼孩子自己也不會去執行。

到了青春期,孩子對這種強權的逆反達到了頂峰,於是就出現了叛逆現象。

這種叛逆,在孩子的青春期過了之後,會好轉。

但那只是態度上的好轉, 孩子只是學會了避免麻煩和衝突,但不代表認同你。

孩子在今後的工作選擇、配偶選擇上,跟父母仍然會存在衝突。

時至今日,大多數父母仍然要插手孩子的婚戀。

強勢的父母甚至會棒打鴛鴦,強行干預孩子的擇偶。

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和孩子的價值體系是不一樣的,他們擔心孩子吃虧,他們堅信自己看人的標準,哪怕這個標準是錯的,但他們自己不覺得錯。

人的年紀越大,不代表越懂事。

大部分人,如果在年輕時就不懂事,那麼老了也只是個不懂事的老人。

當父母的,應該從小就跟孩子不斷的磨合正確的三觀。

有人說,哪裡有什麼正確的三觀,跟自己一致的就是對的,不一致的就是錯的。

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對。

因為三觀也有基本款,大是大非沒爭議。

基本款磨合到位,孩子再在這個基礎上發育自己的三觀,即使跟父母有差異,那也不會偏離太歪。

當孩子的,你可能跟父母會有永久性的價值衝突,但也沒關係。

如果你想自由飛翔,那你長大後做到經濟獨立就行。

父母控制孩子最有效的手段是經濟制裁。

孩子脫離父母最有效的手段是經濟獨立。

其實我最鄙視的,不是控制孩子的霸道父母,而是一邊啃老一邊怨恨父母的廢物子女。

鄙視一碗飯,最好的辦法是別吃,而不是每天吃完後說不好吃。

這句話適用於家庭,也適用於工作。


小林哥說教育


今天回答此問題,也許會更你帶來一絲痛點。但是既然出現問題,我想您肯定也是束手無策,想解決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子時期長大成人到今天身為父母…你小時候是否也有過想逃離的想法或做法呢?也許你會說,有想法也不敢行動,怕自己脫離了沒有錢不能生活。但是當下不一樣,時代與時代有很大差異,環境也不相同。也許問題又來了,我給他她提供這麼好的生活及物質條件,為何還有這個想法?這個就是您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了,為何孩子想脫離?一切向內看,先從自身找原因!

孩子今日的種種不良惡習,就是咱們家長溺愛或教育方式方法出現的問題。當然,或許個別事件與學校環境也有關聯. 但是,您有發現嗎?發現後您的處理態度及方式是什麼?孩子需要陪伴,更需要的是我們身為父母做好榜樣。一個充滿愛及和諧的家庭,是不會出現孩子想要逃離的想法或行動的。所以,先處理好夫妻關係或親情間溝通方式,反思改變自我獨斷專行等處事作風,收起自己跋扈的性格。放下執念,跟孩子心平氣和的去溝通。學會並嘗試走進孩子內心。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遠比成績更重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給孩子認錯道歉沒有什麼丟人,同樣,也適當找機會讓孩子理解我們自己,誤會也就迎刃而解。祝願你們親子關係更和諧!


西北芳姐在線


對於父母想控制孩子,孩子想脫離父母怎麼理解合適:印象中,大人判斷一個小孩乖不乖,就看他是否聽話。

很多父母感慨:這孩子,小時候挺乖,這麼越大越不聽話了呢?因為孩子小時候屁都不懂,你說什麼他聽什麼,但是長大後,他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會跟父母的價值體系產生衝突,於是父母把這種衝突理解為不聽話。

父母普遍會犯的錯誤是:很少教小孩判斷對錯的標準,而是直接要求小孩聽話。

如果父母不參與小孩的價值體系的建設,那麼衝突越來越多,於是小孩越來越“不聽話”。

其實在幼兒時期,家長直接要求小孩聽話,是有好處的,這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

因為大人比幼兒更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尚未發育完成,大人很難解釋是非,於是就選擇了最省力的方式:“你聽我的就行了。”於是,在幼兒時期,大人就養成了讓小孩聽話的習慣。小孩一嘰嘰歪歪,大人就say no,這招很有效,屢試不爽,大人會上癮。

人類對權力有天然的迷戀,主要體現在控制另一個人類。你說往東,我不敢往西。爽不爽?你肯定很爽。但是小孩的智力是在發育的,當小孩的智力發育到一定程度,會思考,會建立自己的一套價值判斷體系。這時問題就來了,因為兩套體系必然會發生衝突。這一衝突的高峰,出現在孩子的青春期。因為孩子的智力發育頂峰,就出現在青春期。孩子覺得你迂腐,你覺得孩子幼稚。有的孩子強勢,始終堅持自己的體系,成了所謂的問題少年,有的孩子弱勢,屈從於家長的霸道,成了乖寶寶。有些問題少年,長大後很牛逼,那是因為孩子堅持的那套體系是正確先進的。有些乖寶寶,長大後很平庸甚至開倒車,因為他妥協了父母那套不先進的體系。價值體系有衝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雙方不去溝通為什麼會存在差異。大部分父母都是自信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很豐富。

但豐富不代表是對的。如果父母是對的,那就告訴孩子為什麼是對的,幫他完善價值體系。如果父母是錯的,那就應該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 這樣下次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才會願意改。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就是有來有往。哪怕是父母跟子女之間。這才是一個良性的溝通模式。聽上去很簡單是不是?其實父母最難的不是給孩子建立體系,而是自己的執行。父母給孩子一個標準,但父母往往自己都做不到。

舉個例子。

如果孩子打斷了父母的聊天,爸爸教育小孩:打斷別人對話是不禮貌的。爸爸做得很對,他此刻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第二天,孩子正在跟媽媽對話,爸爸直接過來打斷。孩子:“爸爸,你等下再說。”

爸爸:“爸爸有事要跟媽媽說!你自己去玩!聽話!”

這裡就有問題了。你昨天剛建立一個體系,今天自己就違背。當孩子提出異議,你卻拿出權力的大棒要求孩子“聽話”。憑什麼?長此以往,不能服人。倘若真有急事,不妨告訴孩子:“爸爸有急事需要打斷你的對話。”事後再解釋特殊情況可以特殊處理。這是給系統打個補丁,又是一個升級。但父母往往不會這麼尊重孩子,而是直接讓孩子走開。類似的事件如果頻繁發生,父母辛苦幫孩子建立的價值體系就會失效。孩子紊亂了,會懷疑這個體系的正確性,或者,即使孩子明知道是正確的,但因為父母不執行,那麼孩子自己也不會去執行。到了青春期,孩子對這種強權的逆反達到了頂峰,於是就出現了叛逆現象。這種叛逆,在孩子的青春期過了之後,會好轉。但那只是態度上的好轉, 孩子只是學會了避免麻煩和衝突,但不代表認同你,孩子在今後的工作選擇、配偶選擇上,跟父母仍然會存在衝突。 時至今日,大多數父母仍然要插手孩子的婚戀。強勢的父母甚至會棒打鴛鴦,強行干預孩子的擇偶。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和孩子的價值體系是不一樣的,他們擔心孩子吃虧,他們堅信自己看人的標準,哪怕這個標準是錯的,但他們自己不覺得錯。人的年紀越大,不代表越懂事。大部分人,如果在年輕時就不懂事,那麼老了也只是個不懂事的老人。當父母的,應該從小就跟孩子不斷的磨合正確的三觀。有人說,哪裡有什麼正確的三觀,跟自己一致的就是對的,不一致的就是錯的。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對。因為三觀也有基本款,大是大非沒爭議。基本款磨合到位,孩子再在這個基礎上發育自己的三觀,即使跟父母有差異,那也不會偏離太歪。當孩子的,你可能跟父母會有永久性的價值衝突,但也沒關係。如果你想自由飛翔,那你長大後做到經濟獨立就行。父母控制孩子最有效的手段是經濟制裁。孩子脫離父母最有效的手段是經濟獨立。其實我最鄙視的,不是控制孩子的霸道父母,而是一邊啃老一邊怨恨父母的廢物子女。

鄙視一碗飯,最好的辦法是別吃,而不是每天吃完後說不好吃。


奶爸愛看劇


應該是家長不是爸爸媽媽就是爺爺奶奶或者其他最近接觸孩子的人說過“爸爸媽媽再給你添個弟弟妹妹”“你害不害怕?到時候你就不是一個人了有小弟弟小妹妹分享你的愛了。”這樣試探孩子的話不要說,想生就生,生不生不是孩子能決定的。說了沒用處只有對孩子負面影響。還有“你是男子漢將來要自己獨立,會有一天離開父母,父母不能幫你一輩子,不能什麼事都靠父母”之類的話,四歲孩子長期聽這樣的話,是家長的不負責任,你能指望一


312075333


首先每個家庭的爸媽要找到問題所在,主動有效的愛護,鼓勵,幫助孩子,建立心理,生理,健康向上,讓孩子感受到真切溫暖的愛,父母要從自身做起,改變,控制不好的性格脾氣,不要已大人自居,無意間觸及孩子的內心,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是榜樣,表率,對孩子三觀,品德,良好的待人處事有深刻影響,雖然文化家庭因素有差異,但為人父母的心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