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醫生看病厲害?

用戶6796584904


【我的觀點】: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現今社會不因年紀、輩分而評價才能的高低,而是隻要有真才實學就可以。


但不可否認,現在大多數人都是抱著這個理念去做的。生病了看西醫就要找個歲數大的專家,看看片子;看中醫就要也要找個歲數大的專家,把把脈。

生病了找醫生,為什麼老醫生看病厲害?這種無非就是老醫生工作多年,臨床經驗豐富,見識的多,見過的病人各種各樣,治療的病人也多。已經大致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治病思路。走過的彎路多了就總結出一條捷徑,吃過的虧多了就不再吃吃過的虧,吃過的鹽比年輕人都多,這都是必然的。早年的老醫生都是家傳經驗的居多,所以有些技術屬實厲害。

咱們在來看今天,西醫看病基本是流程化的,先去檢查,抽血化驗,拍片子。這些都是類似的,考驗水平的就是手術水平了,這時老醫生就不那麼受重用了。年紀大了點,自然看東西就模糊點,手大腦的靈活性就差了那麼一點。所以中年40多歲的醫生就比較厲害了,精力夠用,操作機會多了就越來越熟練,經驗也越來越豐富。


中醫的年輕人如果做起來的話就很困難,因為把脈真的是需要時間積累起來的。沒有經驗,真的很難,針灸也是需要長期經驗積累。

當然也有個別現象,有些老專家只是搞搞論文,真的去治病就不行了;有的年紀輕的醫生,看起來經驗少,但是真的有些問題可以處理的很好。當然這可能屬於一小部分。


所以我們去醫院看病,可以事先調查一下,諮詢一下看哪個醫生口碑、技術實力更好,然後再做決定。


李華健康說


生薑還是老的辣,歲數大行醫多年身經百戰,理論聯繫實踐積累臨床經驗豐富,舉例本人受過一次重傷跟骨粉碎性骨折住院,當時腳腫的很厲害,整個腳脹的發紫,經過半個月的打針用藥,有點輕微消腫,醫生不敢在等要做手朮,在等碎骨頭要結合不方便接骨,做完術經打針吃藥換藥慢慢有好轉,住院期間每天都有醫生查房,每天上午兩三個醫生去走一趟看看病人的傷情,我動手術半月後要拆線,這些年輕醫生都沒發現我腳內深處有積水,準備拆線出院了,這時來了一位年長老醫生,據說是本院最老手最高的醫生,平時基本不下來查房,在有特殊情下才到病房,這個醫生我住一個月院看見過二次,頭次腳腫發紫他來看過一次,看腫的太厲害他對小醫生說,在打一週針看腫消得怎樣,實在不行的把腳皮切開給血管放鬆減壓,怕腫脹血液不流通皮肉壞死,並告訴護士長頻繁觸摩我腳背動脈跳動情況,弟二次是拆線準備在住三天出院這個老醫生又來了,把腳伸出來老醫生一看馬上說我的主治醫生,他的腳內深處有積水怎麼沒給他抽出,趕快拿針來抽,說白了這幾個小醫生用眼看錶皮很難看出,沒有點真本事根本發現不了,隨後又告訴我,出院回家要經常用手抻抻腳指,防止腳指鉤鉤伸不直活動不靈,就看這點還是老醫生觀察力強心細,有經驗水平高技術過硬


用戶8107780193034


老醫生經驗多。

話說一男子患大便下血,黑色大便,在基層醫生給予輸液,輸血,到縣醫院檢查腸鏡,胃鏡,也沒有找到病因。病了半年,花了六七千,那是,十八年前,家中沒錢,就借錢治病,實在沒有辦法,就找醫院退休的一個老醫生,這個老醫生讓吃一合打蟲藥病好了。

恰巧,那年我兒子我是便血,我給吃了三付中藥症狀消失了,病就怕復發,過幾個月又出現便血癥狀,我給他又吃三付中藥,症狀消失了,小孩十三歲,臘月24,農村過小年了,我還和小孩在縣醫院做腸鏡檢查,結果沒問題,找不到病因,心裡是個事,過了春節,就到阜陽人民醫院,住了一個星期,什麼也沒有查到,大便中也沒有查到鉤蟲。

沒辦法,只有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買一合安樂士驅蟲藥吃,從此沒有復發,其實西醫兒科學上就有,鉤蟲可以造成便血的一段話,而我剛和小孩上阜陽市住院時,我的人就講了那人的病情和我小孩的病一樣,吃點打蟲藥就好了,但是,做為家長,小孩有病,不檢查出原因,心裡不踏實。由於找的有熟人,住一個星期,才花幾百塊錢,沒吃一粒。也沒有亂檢查。


用戶338273999004772


老醫生看病很厲害,最關鍵的還是天天在疾病診治第一線摸爬滾打,什麼事情都遇到過,幾乎什麼疾病都救治過。臨床經驗的積累不是靠吹就能夠令人佩服的。

同樣是“胃痛”,年輕醫生會考慮“胃炎”等消化性疾病,老醫生會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問題,還有急性闌尾炎的問題。冒著【過度檢查】指責風險反覆查心電圖,是為了救命。做B超可以及時發現闌尾病變及時救治。

單靠臨床經驗也不行啊,沒有現代醫療儀器設備佐證,誰敢為了省錢不經檢查貿然手術治療?病人不敢病家不願,醫生也不敢冒險。

天天浸泡在“包皮手術”中,蒙上眼睛都能夠做包皮切除,這就是熟能生巧。但老醫生也有侷限性,人老眼花手顫抖。你讓外科老醫生指導手術還可以,操刀主導手術就有些顧忌了。

對一些外傷的病人,不管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還是擦傷碰傷皮外傷。年輕沒有經驗的醫生會說“沒事”!老醫生則會讓病人留院觀察。

腹部外傷病人早期沒有什麼異常,一旦遇到脾臟破裂大出血就沒命了。就是說搶救【農藥中毒】,已經救治過來了,出院時卻猝死!所以,年輕醫生千萬不要輕易說“沒事”。

有一些肌腱撕裂傷外傷病人,拍片檢查未見異常,核磁共振病變就很明顯了。但又沒有誰一上來就查核磁共振,儘管有懷疑。而如果年輕醫生說沒事回去休息休息就好了,那就誤事了。

老醫生在疾病診斷思路上,在用藥救治上都有獨到的臨床經驗造詣。


六維魔咒


以前剛上班的時候,也曾聽過這樣的質疑:這個大夫這麼年輕,到底會不會看病啊?要不要換個年齡大點的醫生看看呢,年輕醫生沒有經驗啊!

老醫生看病就一定厲害嗎?因為經驗多,所以在看病上肯定有自己的優勢,俗話說,我見過的病例,那可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呢!而看多了,熟能生巧,天長日久就可以練就一把火眼金睛的本事。

所以說,這話有道理,年輕的小大夫,剛上班,沒有經驗,判斷疾病的時候,有時候想想這個病比較像,再想想那個病也比較像。而年紀大了的老大夫,看多了,就更容易給出診斷。

但是,就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年紀大的老大夫,不一定就是在各個方面都能夠永遠保持優勝。比如知識的更新,要知道醫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在不斷地更新,進步,不斷地在發展,很多老大夫,知識更新慢,難以接受新的治療觀點。

打個比方,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曾經在婦科大治特治的“宮頸糜爛”,根本就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現象。宮頸糜爛這個詞現在已經被教科書刪除了,而仍然還有一些老醫生,甚至還是專家,仍然在告訴病人:

宮頸糜爛會導致宮頸癌,你這個得趕緊治療!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誤會,全都是誤會。

  我們以為老醫生比年輕醫生診治疾病能幹,我們以為祖傳的醫家比沒有家傳的醫生掌握更多的絕招妙法,我們還以為牌子貼的多、桂冠戴得高的醫生比那些沒有什麼牌子、沒帶什麼帽子的醫生更厲害…誤會,這全都是誤會。

  看醫生不應該看年齡。明醫少而敦敏,愛學習 愛分析,從年輕的時開始就擅長辨證施治;庸醫少且懵懂,不學習 不思變,知識和經驗不會隨著年齡自動增長。年輕天棒 老流氓,年輕糊塗 老混蛋。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祖傳醫家,往往第一代有一兩個明白的醫生,治病療疾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後代呢?大多醫術一代不如一代。為什麼?因為他們始終保守著祖傳秘方、祖傳絕招,不願意便桶 不願意進步,病無嘗試 水無常形,完全用一百年前的經驗生搬硬套現在的病。

  還有一種醫生頭銜特別多,紅商標亮瞎你的雙眼,綠桂官唬得人打哆嗦。大家都知道,其實有很多頭銜是要去跑關係才能得到,必須花大量的時間 大把的金錢才能夠才能夠弄一頂帽子來戴戴。花那麼多時間去和關係,哪有時間來學習、哪有時間積累臨床實踐的經驗。

  要記住。,名醫未必是明醫,老醫生不一定都比年輕醫生強。


方寸醫生


當下,醫療科技飛速發展,新理念、新技術、新療法層出不窮,一些老醫生的學習能力遠不及年輕人,很多中青年醫生已經成為醫學技術創新的主力軍。

很多人在看病時傾向選擇老醫生,認為他們比中青年醫生經驗豐富。

然而,近日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在美國,被老醫生治療的患者,死亡率明顯高於被年輕醫生治療的患者。這個結論似乎顛覆了人們的慣常看法,因為很多人一直認為,看病就要找老醫生才有保障。

這項研究還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醫生診療能力可能有所降低,且很難掌握最新治療技術,但其經驗豐富,對一些疑難雜症或許更有發言權。

一名醫生的黃金階段在45到50歲之間,此時該犯的錯已經犯過了,該學的東西已經掌握了,做事更成熟、穩重。若以手術速度和精準為標準,黃金年齡是35至40歲;如以出錯幾率為標準,黃金年齡則在45歲前後。

那麼,看病究竟應該選擇年輕醫生還是老醫生?選擇老醫生的主要原因在於老醫生經驗豐富、醫術精湛、名氣大。一般而言,醫生從業時間越長,年紀越大,臨床經驗越豐富,處理問題也更得心應手。尤其是一些疑難雜症,更需老醫生處理。選擇年輕醫生的主要理由則是思維敏捷、年富力強。

當下,醫療科技飛速發展,新理念、新技術、新療法層出不窮,一些老醫生的學習能力遠不及年輕人,很多中青年醫生已經成為醫學技術創新的主力軍。人們想找老醫生看病的心理可以理解,也有一定合理性,但事實證明看病並非一定要找老醫生。大多數老醫生、老專家都是名副其實,但這並不意味著什麼病都要找他們看,尤其是一些常見病,找年輕醫生就行了。找老醫生的病人多、掛號難,很可能耽誤治療時機。醫生能力強弱與年齡沒有必然關係,不要盲目崇拜老醫生,而要對年輕醫生多些信任。

在以往,患者們往往只認老醫生。而在未來,醫生個人品牌價值將更為重要,當每一個患者都能夠用他的心聲去評價醫生醫術的時候,“真正”的醫生就會出現了。醫療技術過硬,有經營意識,有品牌塑造能力、“自帶流量”的醫生將會成為人氣最高的醫生。

其實,患者選擇醫生還要看其是否有醫德和人文情懷。診療時,醫生誠心不足、耐心不夠,會造成患者戒備甚至敵對心理,導致醫患關係不和諧。醫治病人的訣竅在於關愛病人,如不能給病人溫暖,即使醫術再精湛,也不是一名好醫生。醫德是否高尚,有沒有人文情懷,和年齡關係不大,取決於一個人的道德和修為層次。

醫生應明白,關愛病人、解除痛苦是醫生最高職責,富有同情心、處處為病人著想,則是醫生的最高境界。


海綿i寶寶


世界範圍內醫學經歷了三個階段:經驗醫學、循證醫學、精準醫學。目前,中國正在從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過度,發達國家正在從循證醫學向精準醫療發展。中國存在按醫生年資收取不同的掛號費,說明我們還是按醫生經驗來看病。美國是按最新臨床規範來看病,無論年資高低,收費一樣。


全人健康


每個職業都有優秀的標兵,一靠天賦二靠勤奮。老醫生的經驗積累,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就拿做手術來說,做2000例與做200例的熟練程度肯定不一樣,熟能生巧!所以我們能注意到,很多老醫生做手術又快又好,連傷口縫合都很美觀!

以肺部腫塊為例,看高超的醫術魅力

很多肺部腫塊需要穿刺病理確診,以便針對性治療。下圖這位老人有肺氣腫,肺大泡,脊柱旁的腫瘤,從前面穿刺很容易引起氣胸。

病人找到豪大夫的師傅,黃教授選擇背側進針,從一個很窄的骨縫中穿入:

這個縫隙只有幾毫米,成功穿出腫瘤細胞,明確診斷。

下圖這個難度更大,腫瘤貼近大血管,稍微有偏差,就會引發大出血:

藝高才能膽大,像皰丁解牛,成功明確為小細胞肺癌。

這種穿刺方法,還明確了很多炎性假瘤、結核球,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手術。這種操作既需要天賦,更需要積累。

這裡強調一下,豪大夫的老師並不老,是單位的青年骨幹力量,也是院士團隊成員之一。

現在是信息時代,網絡交流大大加快了經驗積累過程。很多醫生在網絡1個月的病例交流,就能超過既往10年所見過的病例種類。勤奮的年輕醫生得到了更快成長,醫生之間的水平差異也在拉大!

天道酬勤!


影像科豪大夫


其實年輕醫生在基本醫學知識儲備上面,並不見得比老醫生低,比如現在三級甲等醫院招收的新醫生,普遍的要求都是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他們雖然知識豐富,但落實到實際看病方面,考驗的卻是醫生的綜合能力,這一點年輕醫生無法和老醫生相比。

曾經實習時,我在ICU搶救過一位車禍昏迷的患者,當時這位患者全身外傷意識不清,需要呼吸機維持生命,經過各科室協同治療後,病情得到了暫時控制,但第三天開始患者出現了奇怪的症狀,全身不明原因的抽搐震顫,每隔幾小時就會發作一次,之所以說奇怪,是因為各種檢查都做了,但就是找不到引起震顫的原因,後來科室的老主任一語點醒了迷惑的眾人,是不是酒精戒斷綜合症,原來患者受傷前是一個部門的領導,平時應酬很多,酒自然沒少喝,此次受傷住院屬於突然戒斷,很可能上述症狀與斷酒有關,於是我們按照治療酒精戒斷反應的方法處理了患者,幾天後患者的抽搐震顫症狀消失了。

其實之所以很多人喜歡老醫生看病,看重的應該是老醫生的治病經驗,對於普通的疾病,即便是剛入行的醫生,只要按照治療標準,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對於疑難雜症,單憑醫學知識可能難以應對,豐富的臨床經驗反而有助於病情診斷,就像上面故事中的老主任一樣,他的一條診斷經驗就為迷途中的年輕醫生指明瞭方向,也為患者的病情找到了治療方案。

經驗這東西對於醫生來說至關重要,有人說醫生越老越值錢,這話說的沒錯,年輕的醫生經過培訓是可以上崗,當若想成為名醫,必須要經過常年的經驗積累才能達到。在醫院裡,很多老醫生即便退休後仍然會受到醫院的返聘,這一點在其它行業很少見,看重的就是老醫生多年的治病經驗,他們繼續在崗,對醫院和病人都是巨大的財富。

我是醫心雕龍,碼字不易,都看到這了也算是緣分,賞一個贊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