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角連營戰意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共產黨員挺身而出,幹部群眾積極應戰,鮮紅的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讓我們把鏡頭對準太原市萬柏林區的神堂溝。

鏡頭一:軍人作風不能丟

  因為防疫人員少,在神堂溝社區,劉明明、高寶生、馬保山、楊天亮、趙雲、範久文等6名退役軍人主動請纓。

  “我們是退伍軍人,雖然脫下了軍裝,但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時刻不曾忘記,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軍人作風永遠不能丟。”從那以後,他們開始承擔了一線防疫重任,守護在社區的各個卡口。

  “你好,請測量一下體溫,登記後再走。”在志願者中,67歲的田春生是一名有著25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聯繫社區黨支部,希望能夠參加志願服務。從大年初三8時開始,從早到晚,田春生一直堅守在神堂溝疫情檢查點。

  在過往的許多熟人勸他年老休息時,他卻說:“這個時候黨員不站出來,什麼時候站出來啊,何況這裡是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

  正是在他們的感召下,神堂溝社區26名黨員志願加入了服務隊,活躍在疫情防護的最前線,並踴躍繳納特殊黨費4090元,普通幹部也紛紛獻上愛心,捐款4785元。

鏡頭二:夢想讓我衝在前

  從正月初四晚8時,到次日早晨8時,神堂溝街道環保站工作人員史曉飛在長風西高速路卡口值守了整整12個小時。就在他正準備回家休息時,卻得知萬畝生態園啟春閣護林防火卡口人員短缺。於是,二話不說,又轉頭奔赴到了另一個戰場。

  史曉飛說:“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一直是我的夢想,我願意在關鍵時刻衝在最前線,嚴格要求自己,接受組織的考驗。”樸實的話語,表現出一位年輕同志對黨無比忠誠的心。

  疫情發生以來,神堂溝街道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就早早開赴了各自“戰場”,街道黨工委書記陳亞琳介紹道:神堂溝街道有19個居民小區,18154戶居民。我們要通過“五包一”模式,在關鍵時刻衝得上、頂得住、敢擔當、勇作為,成為群眾依靠的“主心骨”,確保轄區群眾安全平穩度過疫情期。

  陳亞琳所說的“五包一”模式,即指由包社區幹部、派出所民警、社區幹部、網格長與小區物業、樓院長配合的協同作戰方式,它確保了防控工作橫到底、縱到邊、全覆蓋、無死角。

  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神堂溝街道的19個居民小區、43個出入口,已全部設卡登記排查,並對266棟樓609個單元的約42033人進行了地毯式全覆蓋摸排。

鏡頭三:再苦再累也值得

  神堂溝有支“娘子軍”,活躍在街道機關和社區辦公室裡。雖然不在疫情防控最前線,但每天也是忙得連軸轉。

  各類文件、通報信息、核查表格像雪片一樣堆滿案頭。她們每天要將各類核查表格進行逐一核對篩選,將核實後的數據下發給各社區,再將各社區根據線索排摸後填寫的各類表格一一檢查,輸入電腦,並分類彙總統計上報,向區政府提供及時準確的疫情數據。

  吃飯沒了準點兒,熬夜加班常態化,家裡的事情更是幫不上忙,常常一天忙下來,累得腰痠背疼眼發花,但她們卻說:“累是累,但前線人員才最累。如果我們的辛苦能讓他們有一點歇息的機會,也就值得了。”

  這裡,不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天,都能看到黨員幹部身先士卒的堅守;每天,都能看到普通工作人員無私無怨的付出;每天,都能看到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主動送來防護物品進行慰問……一個個感人的鏡頭,組合而成的是一部感天動地的紀實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