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家庭出去旅遊都帶丈母孃而不帶婆婆?

用戶67600538


我們出門玩老公就愛帶著我媽,他自己很清楚,我媽可以幫著照顧孩子,我們和我媽溝通也方便,出門我做好計劃,安排好行程大家也都樂意光輕鬆跟著走!如果是我婆婆和公公,他們一旦提出異議,我老公還不好反駁!所以很多事情他也很彆扭。小時候父母帶我們出門我們聽大人的!現在他們老了我們帶他們出去!他們最好就聽我們的安排,因為有老人孩子所以我們做功課肯定是很周全的。老人也應該理解孩子的好意,如果旅行途中還要說那麼多不該說的肯定也很傷孩子們的心。


理性怪人


或許我說話偏激了,首先聲明,我對丈母孃也很好的!生病伺候我都是跟兩個大舅哥輪流來,而且出錢比他們還要多!

但是出去旅遊,我沒有帶丈母孃去過,只帶我父母,我可以拿錢讓我老婆孩子陪丈母孃去玩,但是我不陪著!我不希望母親覺得我陪丈母孃去玩,沒有帶她去,只是因為我是她的兒子,我應該在乎的是我母親的心情,丈母孃有自己的兒子,因為旅遊不是聚餐,聚餐隨時可以去,但是旅遊不是,或許大家覺得我自私,可是對老人的感情來說,我確實是愛我的母親,很難對丈母孃生出對待母親的感覺,彆扭!我從來不在丈母孃家住宿,我可以把丈母孃接到家裡來住半年幾個月,母親都有點吃醋,我告訴她別生氣,她養了幾十年的女兒嫁到咱們家,住是應該的,但是我卻是你的兒子,你應該幫我招待好丈母孃,因為你是我媽,咱們是一家人,丈母孃卻不是,她是親戚!

請原諒我的心態,坦率的說,丈母孃對我家,包括對我的孩子都很好,但是我敢說,她對我以及我的孩子絕對不是親人,只是親戚,因為她還有兩個兒子!兒子女兒出生以後她從來沒有過來幫帶一天,都是母親和我妻子帶的,哥哥姐姐家孩子也都是母親帶,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是應該的,因為我兩個大舅哥也有自己的孩子,是丈母孃帶,可能我的思想還是有些老舊吧!我覺得這才是中國式家庭應該有的樣子!我也根本沒有想過讓丈母孃幫帶孩子,我家孩子小時候爸爸媽媽還有我老婆幾個人換著輪班吃飯!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做的,母親和我老婆也不是沒有矛盾,只是我都給壓下來了,現在歲數大了,我覺得好像我媳婦跟我父母比我跟我父母還要好!因為我做業務的,常年不怎麼在家,後來我發現,好像我是媳婦!

母親總是挺著兩條滑膜炎的腿,把自己不辭辛苦的回到鄉下老家種的像地瓜,花生,芝麻,大蒜等土特產分成均等的三份,我和哥哥姐姐每人一份,我和哥哥勸她多次,就是不聽,後來脾氣暴躁的哥哥發火了,告訴媽媽,你再下鄉種地,你拿回來的東西我不要了,但是最後還是要了,沒辦法哥哥和我商量給母親做了雙膝蓋手術,母親哪彎曲的腿又直了!在醫院裡父親抱不動母親胖胖的身體,都是我和哥哥抱著去廁所,晚上都是爸爸睡病床左邊,我或者哥哥睡右邊!輪流替換,姐姐負責做飯送飯!我不知道很多家庭怎麼相處的,我家就是這樣子,也沒有哪個人覺得你付出多了他付出少了而吵架生氣,誰時間寬裕誰做的多點!


陳航


為什麼出門旅遊都帶丈母孃而不帶婆婆?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說的是任何問題都是相對,而不是絕對,並沒有數據證明帶丈母孃旅遊的多,帶婆婆旅遊的少。所以您看到的也不過是個別現象,從社會需要正能量的角度說,丈母孃和自己的娘都是娘,不必糾結。

針對於有些帶丈母孃旅遊,而不帶婆婆的現象,我覺得主要有一下兩個方面。


一是女性地位的提高

有兩句話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一是“家和萬事興”二是“一個好女人可以旺三代”。什麼是好女人?在這裡不做過多探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好女人(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都掌控了這個家庭的和諧與否。中國從封建社會走來,那個時代女權相對低下。各位不妨回想下,哪怕就是在70年代的人以前,為什麼離婚的會很少?為什麼從80年代生的人以後,離婚的會越來越多?這裡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1-社會風氣發生了變化,那個時代的人以離婚為恥。且顧全大局,為孩子和父母考慮的比較多。現在的人對離婚已習以為常,更有甚者還在抖音,火山等一些視頻裡面炫耀自己離婚的事實。給社會風氣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

2-女性地位的提高直接帶來的現象就是,女人越來越強勢。除了一小部分其他原因導致的離婚外。大部分的離婚和女人的強勢都脫不開關係,各位也不妨想想身邊有離婚的是不是這樣。

扯了那麼遠,現在迴歸主題,我認為帶丈母孃旅遊,不帶婆婆的原因之一就是女性地位的提高,決定了在家庭裡的話語權。簡而言之就是,婆婆那是我老公的媽,老公的丈母孃那才是我的媽。去旅遊肯定是帶我媽了,那還用問!



二是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有一句話說“有一個好女兒不如一個好兒子,有一個好兒子不如一個好兒媳”。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大學問,在我看來不過四個字,那就是“換位思考”。

婆媳問題是自古以來的難題,若是雙方都懂得換位思考,為對方著想根本也不存在問題。但現實卻是有不是婆婆故意刁難兒媳,兒媳也有各種理由嫌棄婆婆。所以就有了去旅遊帶丈母孃而不帶婆婆。男人想帶自己的親媽,可老婆不高興甚至不同意,所以只有妥協。但肯定會有不少通情達理的女婿主動提出旅遊要帶丈母孃一起的。


一個男人通情達理很重要,一個女人通情達理那是重中之重!男人決定的更多是夫妻關係,而女人決定的是不光是夫妻關係,還有家庭關係。男人需要知識,女人需要智慧。

記得下次旅遊把婆婆帶上!


張嶽林


婆婆看夫妻感情好,,她吃醋,,而丈母孃看夫妻感情好,她欣慰,,,一個氣兒子有了老婆忘了娘,一個是慶幸自己女兒眼光不錯,找了個對她好的人,,,


格玲日常vlog


為什麼出去旅遊帶丈母孃不帶婆婆?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我們出門旅遊源於老公說他負責小朋友的萬里行,所以計劃、路線、裝備都由他一手操辦。孩子半歲開始附近遊,北海公園、天安門廣場、朝陽公園、北京植物園、動物園等;大點了近郊遊,十一渡、雁西湖等;再大點了秦皇島、天津航母、白洋淀、上海、蘇州等。

小孩太小不好帶父母一起,因為光照顧小傢伙都很吃勁,更別說老人了。小孩五歲多開始,我們便帶雙方父母一起出遊,互相照應,遊玩甚歡。沒有說帶誰不帶誰,或者帶著有矛盾之類的事兒發生。後期的遊玩,只要雙方父母願意一起,我們都會帶上,畢竟父母為兒女辛苦一輩子,做子女的陪伴遊玩也是一種盡孝方式。祖孫三代一起出遊,他們在遊山玩水中享受天倫之樂,心情也會很好。父母心情好,子女心裡也高興。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何樂而不為。出門旅遊,只要雙方父母身體狀況好,都帶著。


愛旅遊0101


各自的想法不一樣


巫婆大嬸


出去旅遊帶丈母孃而不帶婆婆,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雖然不是絕對這樣,但確實是現實。

這是與家庭婆媳關係和丈母孃與女婿之間的關係不同造成的。

婆媳關係是比較難相處,想必結婚後的人都有這種感覺。究其原因,大概是老孃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幾十年,兒媳婦一來就給搶走了。

不說娶了媳婦忘了娘,這兒媳婦對婆婆怎麼也很難對婆婆像自己的親媽一樣親密。這必然會讓婆婆心理有些失衡,更不用說兒媳婦的態度還是總與婆婆有些隔閡。

這種情況下,出去旅遊,帶著婆婆,本就朝夕相處,不說有沒有矛盾,真不如與自己的老媽自在。


還有,丈母孃看女婿,哪是怎麼看怎麼順眼。不順眼不行啊,自己閨女跟著呢。

自然而然的,女婿和丈母孃的關係就比較好相處,關係相對融洽,不融洽不行啊,總不能讓媳婦心裡不痛快,丈母孃把自家閨女交給你,也得感謝吧。出去旅遊帶上丈母孃,媳婦高興,自己也心裡順暢,丈母孃更高興,皆大歡喜。

跟岳母一起生活,旅遊帶著一起,好像理所應當;跟婆婆一起生活,旅遊帶著一起,加強來往,也是一種補償。


酷妹兒圈


每年暑假出去玩,一定帶著婆婆,常常帶著外甥,外甥今年已經15了。

為什麼帶著婆婆,因為老太太幫忙看孩子,一心用在孫女身上。給我們蒸饅頭,做包子,種了很多青菜,做了好吃的,一定給我們送來。

我喜歡這個簡單的老太太。給她買衣服,鼓勵她跳舞鍛鍊,帶她出去玩。

人心換人心的。

你能想象我們吃水餃吃膩了嗎?

青年人想帶著的,一定是個事少的老太太。

大部分婆婆,有一種當家做主的高姿態,到處指指點點,年輕人會躲著點,怎麼可能一起出去玩。


兵哥6415


我目前還沒帶過婆婆或者是媽媽出去旅遊,我和老公計劃著等天涼快了帶公婆出去自駕遊,我公公同意,我婆婆不願意,說出去旅遊浪費錢還不如在家買菜吃,我跟她說別掃興,一家人出去開開心心的,又沒讓你出錢,今年帶公婆出去,我現在全職在家帶娃,等過幾年我自己上班了再出錢帶爸媽出去


我是老王呀


我就是典型的,出門旅遊帶自己爸媽!沒什麼奇葩的原因,爸媽一起出門遇事好說好商量,適應性也比較好!公公婆婆就比較事兒多﹉在自己家裡吃個飯都嫌棄這不好吃那不對胃口、我是真怕帶出去到了外地飯店有個啥事鬧得不愉快,本來媳婦在婆家就是外人,要是再遇上個這事,那回去真的是看著就不順眼😓😓😓😓﹉反正我和孩子出門旅遊都是跟自己爹媽,有個照應,公公婆婆還是等他兒子一起出門再帶吧,真心伺候不了﹉心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