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兩年轉事業編後,能調回縣城嗎?

李立軍V5


“三支一扶”是指人社部從大學畢業生中招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兩年的服務期,服務期內,其工資參照當地新入職人員工資待遇,工資來源由上級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保障。服務期滿後,在地方政府的扶助下,自主擇業。目前有些地方對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員,直接納入地方事業編制管理,成為正式職工,遇空編即可入編,也可以調劑編制供其使用。編制緊缺的地方,雖然不使用編制,但工資待遇、提拔晉升等,比照編制內人員對待,基本不受影響。

“三支一扶”人員的服務期限為兩年,兩年後如果按照當地政策,轉正入編,是可以自由流動的。這主要是由於所工作的崗位,不一定能夠提供空缺編制使用,除中小學教育機構外,其他機構專門調劑編制供其使用,也比較困難。可以採取的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改變服務對象,去有空缺編制的單位工作,使用編制。

另外,兩年服務期滿,也沒有了固定崗位的要求和限制,當然可以自由流動了。只不過,公務員崗位凡進必考,想調整到黨政機關、公務員崗位,是不可能的。另外,事業人員也開始凡進必考,通過調動進入縣直事業單位,也有一定難度。“三支一扶”人員本來就為解決基層農、醫、教、扶貧崗位人員力量匱乏,才出臺的扶持政策,當然是希望其能留在原崗位工作,為基層奉獻力量。因此,即使服務期滿,雖然政策上調整到縣直部門任職,不存在限制,但大多數還是會保留在原崗位繼續工作,若干年後根據實際情況,提拔晉升,或者調整崗位,那時候進縣城工作,也不是不可能的。


職言管語


我是職場贏家,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所謂“三支一扶”,是指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一般是兩年時間,服務期間享受當地在編事業編制人員待遇。

雖然要求到農村,但正常都是在鎮上上班,對於外地人還提供宿舍。此前我一個大學同學參加“三支一扶”,實際借用在縣交通局工作。

“三支一扶”人員兩年服務期滿後,並不能直接轉為事業編制,因為現在逢進必考,這是硬槓槓,誰也不敢隨意突破底線。在實際操作中,各地都會拿出專門崗位用來招聘“三支一扶”人員,比如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人員招考,或者國企人員招考。

假如一時考不上,而你還想繼續從事“三支一扶”工作,也是可以延期的。據我瞭解,我們當地的“三支一扶”人員,以及大學生村官,最終一般都有一個好的去處。

如果你已經成為事業編制人員,那麼是可以調動的,只要找到接收單位,而現單位又願意放人的話。

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比較麻煩的,因為從鄉鎮調到縣城,屬於逆向流動,想要調動的人員太多了,如果沒有點關係的話,那還是比較困難的。

曾經有個鄉鎮中學老師,想要調動到縣城,找了很多人,疏通了很多關係,最終還是未能調動成功。沒有經歷過調動的人,其中甘苦,難以體會。


職場贏家


我就是2016年我們江西三支一扶的,2018年9月份就轉正了。其實的話我們三支一扶服務期滿兩年之後,我們轉事業編都是在原單位轉編,不可能說你轉到哪個縣城去。當然了,除非你有很強硬的關係,亦或者說你通過這個三支一扶人員的身份去參加一些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定向考試,只要你考上了你就可以走。但是也看每個地方的政策不一樣吧。像我們這裡的話,你轉正之後這裡的規定就是說你轉正之後還要再待三年,你才可以去參加考試考走。除非你不要這個編制你辭職



傾聽心中的曲子


所謂三支一扶,即指大學生畢業後到農村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自2006年國家鼓勵大學生到農村鍛鍊後,我國已有數百萬農村三支一扶人員。

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村官等都是採用合同制管理,錄用後統一由當地人社部門與大學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服務期一般為兩到三年。在此期間,原則上不能辭職、調離。一定要辭職,必須報請當地人社部門同意後才能辦理辭職手續,否則相關情況就會記錄在案成為個人誠信汙點,影響今後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

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滿後,一般有幾個去向:一是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二是去企業,三是繼續留用從事三支一扶工作。其中,不少地方每年都會拿出一定比例的事業編制(包括行政編),專門針對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群體招考,在面試等環節上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考試難度相對較低。部分地區甚至可以不筆試,直接面試考核完成錄用。很多三支一扶人員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進入體制的。但要想不通過考試直接轉為事業編,不太可能。

而一旦有了事業編制,在試用期轉正後,只要能找到接收單位,原單位同意放人,調入去哪裡是個人自由,別說縣城,有辦法省城都可以去,就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實力。


80後小公


三支一扶轉為事業編後,就和普通事業編工作人員一樣的待遇,理論上可以調回縣城,但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1.縣鄉機關事業單位理論上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但能不能成功交流,取決於背後的推力。

縣鄉機關事業單位,理論上來講是可以互相進行交流的,因為縣直事業單位和鄉鎮事業單位在人員編制、崗位設置等方面都是一樣的,同時也存在著混編混崗使用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崗位和編制,都屬於相同的類型,當然可以進行交流。

但是,可以進行交流,並不意味著就能夠辦成這件事,要想辦成這件事,還需要背後有強大的推力才行,沒有這個推力,僅憑政策規定這件事幾乎不可能實現。

我們單位就有一個事業編工作人員,他舅舅是縣財政局局長,他參加工作兩年以後,就被借調到縣財政局,工作了三年,恰好趕上借調人員編制解決的政策,它的編制關係就順理成章的由鄉鎮轉到了縣級財政局。

試問,如果他舅舅不是縣財政局局長,它有可能調到縣財政局工作嗎?

2.事業編工作人員應該怎麼發展?

作為事業編工作人員,要對自己進行一個綜合全面的分析,知道自己屬於什麼情況,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路線,這樣才能少走彎路,更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

第一,確定自己想走哪條路?

作為事業編工作人員,有兩條路子可以走,一個是走職稱晉升的路子,通過職稱晉升實現工資的增長,另外一個路子是走職務提拔的路子,通過職務的提拔,實現工資的增長、地位的提升和各種福利的獲得。

至於選擇走哪一條路,你要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來決定。

第二,在不符合提拔條件的情況下提升職稱,符合提拔條件時再走提拔的路子。

一般來說,對於剛上班的年輕人,這個時候也不具備提拔的資歷和條件,就走職稱提升為主的路子,把自己的職稱提上去,工資就會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等資歷差不多,各方面條件準備的已經足夠的時候,就可以走職務提拔的路子,這樣才能夠順理成章走得更快、更理想。

第三,想有更好的平臺,就去考公務員。

通過觀察現實情況可以發現,事業編工作人員相對於公務員來說,進步相對還是比較慢的,在同等條件下,會優先提拔公務員身份的工作人員,基於此,如果你想有更大的抱負,想要更快的發展,那就可以去考公務員,一方面可以轉變身份,實現職務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到更高的平臺去發展。

3.對事業編人員的建議。

事業編工作人員要放平心態,在機關事業單位,事業編工作人員畢竟屬於二等公民,相對於公務員來說優勢不是太明顯,所以,在面臨一些進步和發展機會的時候,要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怨天尤人,要立足於當下所處的情境,然後採取最有力的措施去努力,進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總之,你所提出的調回縣直部門是可以的,但是要有足夠大、足夠強的推力才能夠實現這樣一個目標。

歡迎從評論區發表你的觀點。

作者:寫作匠,資深體制內成長導師,用工匠精神專注分享體制生存底層套路。

寫作匠


目前我國的一些地區在三支一扶兩年後,可以轉為事業編制。

比如雲南省發佈的《雲南省2018年“三支一扶”人員招募公告》中,就明確了“自願留在服務地工作的,由服務單位、縣級人社部門會同編制等有關部門辦理聘用手續,聘用為原服務單位事業編制工作人員,不再實行試用期”。

但是可以看到其中明確了必須是願意留在服務地工作的人員,才能轉為事業編制。

而在轉編以後,正常在聘用合同中還是會規定服務期限的,比如山東省的三支一扶轉事業編就規定了5年的最低服務期限,其中含“三支一扶”計劃服務年限,也就是轉編以後還要再服務三年。

那麼在這三年內正常是沒有辦法調回縣城,必須在當地工作直到滿足服務期限的要求。因為正常需要三支一扶的地方,都是比較貧困偏遠的地區,這些地方是比較難招到人才的,即便招到人才也很難留住。所以政府會給予這些地方一些優待政策,讓參加三支一扶的人員免試即可轉為事業編,這在當前入編“逢進必考”的原則下,對於一些考試不好但有志於仕途的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同時政府也肯定會考慮到如何讓這些人繼續留在這些偏遠地區工作一段時間,而不是拿到好處就跑。

所以,轉事業編以後正常不要想著能調回城裡頭。在服務期內連辭職也是不允許的,單位會按照辭退人員進行處理,那麼在一定的時間內是不允許再參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的。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不太好調。我老家的閨蜜在村裡幹了5年初三英語老師了,她總是想能調回城裡。可是現在也沒調回來


勵志的北漂寶媽


不能,一般就地轉當地鄉鎮事業編,簽訂三年最低服務期,估計就留在了,回縣城的可能微乎其微


明小明01


三支一扶服務期滿後會組織統一的考試,排在第一、第二名的有優先選擇崗位的權利(當地提供崗位表),一般也會有離縣城較近或條件較好的崗位。


熱愛音樂的小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