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災時,方顯農業之重,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養中蜂栽蘋果的黑哥


如果發生戰爭,進口的東西受到限制國家要是沒有糧食,後果非常嚴重。


等等看83930016


我很認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以前聽起來總感覺沒啥,這個年代誰還會為吃的發愁,可是最近在經歷這段疫情的時候,才深刻明白民以食為天這話的重要性,疫情期間封路封村,有些家裡食物準備不充足,出去買不方便,沒想到會為吃的發愁


不負卿心Q7


有句俗話說得好“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民以食為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然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有平流,有暗礁,也有大浪!在這些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環境中,錢可以少掙,房可以晚蓋,衣可以少買,但是,口不可一日無糧!建國後,我們一直堅持了“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總方針。對農業投入了大量資金,免了公糧,實行了新農合,農業補貼,六十歲的農民有了生活補貼。農業豐收了,農民富裕了,國家強大了,人民高興了!


平安幸福快樂人生460


為了防控冠肺疫情,全民宅家,工廠工地延遲開工。兒子常年在外不瞭解家裡情況,問我說如果宅家幾個月,生活有無影響。我說:家裡米麵可用一月,另有粗糧細糧三千斤,支撐一年沒問題。豬是自己宰的,肉油充足。蔬菜在地裡種的挺多,柴火可用兩年。生活自救可保無憂。在大災大難面前,作為分散居住的農民,要比集中居住在安置小區的農民實惠的多。城市生活我不熟悉,不能憑空猜想。兒子說:如果道路有了問題,物流受了影響,超市、蔬菜、藥品都將受到影響。看來在風調雨順的時期城市確實好,若遭遇災難,農村的優勢顯然就要大一些。


子凡30


大家好我是傑哥,有大災難時,方顯農業之重,對於這個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當然我更認同的是農業本就是是一個國家重中之重的地方。以前種地要交公糧的每年每畝交多少糧食上去。現在呢?不但不要交還有錢補助國家也在大力鼓勵農業。那是因為農業是立國之根本之一。如果發生災難,戰爭等等環境因素下人們不在追求什麼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只要求最低的生存,只有農業可以做到。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是溫飽。穿的暖吃的飽,在好看的衣服到這個時候都是虛的。國外進口的進不來,人必須要吃吧!地裡種的穀物,瓜果蔬菜,養的家禽,種的棉花可以做衣服被子保暖。在咱們人口這麼多的國家,要讓每個人能吃飽飯穿暖衣服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沒有背後強大的農業支撐怎麼會有別的發展。所以對於國家來說農業也許不掙錢。但是一定要大力發展,這是國之根本。


建寧傑哥


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在太平時每個人都豐衣足食,很少有人為了吃飯而發愁。正因為這樣很多人就沒有思考他們所有吃的糧食,蔬菜,水果全部來自農業生產。當真正遇到災難時才能發現農業的重要性。比如這次的新冠肺炎發生,才意識到糧食蔬菜的重要性,山東蘭陵等地捐獻蔬菜大蒜也顯得格外重要。

一、戰爭時期,從歷史來看,凡是遇到戰爭糧食蔬菜水果會變得更為重要,歷史上每當遇到戰爭就意味著誰有糧食誰就有戰爭的主動權,誰就能夠贏得戰爭。在現代戰爭中糧食也非常重要。所以遇到戰爭糧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遇到大災之年糧食也很重要,就像建國初期1960年代一樣,連續三年自然災害,糧食非常緊缺,很多人吃不飽飯,很多人靠吃樹皮為生,那個時候不是錢能解決問題的,只有糧食蔬菜才能解決問題,所以遇到大災農業更為重要。

三、瘟疫發生時,瘟疫發生時往往會造成老百姓瘋狂搶購,導致副食產品短缺,也容易造成恐慌,這個時候只有保證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才能維護社會穩定。這些副食產品基本全部來自農業。所以農業在這個時候非常重要。

總結:其實不管在什麼時候農業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支柱性產業,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農業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過只有在上述情況大家才發現農業的重要性而已。





鄉村調查


相當認同這個觀點,現在冠狀肺炎這麼嚴重,武漢封城,看看捐獻蔬菜得就知道了,我們村也封了十幾天了,村裡面的超市每天都會拉來糧油米麵水蔬菜。唉,怎麼說呢,還是農村比較好一點嘛,在疫情方面不會有那麼多恐慌。



豫北農村創業80後


首先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性和基礎性行業,它的重要自然不言而喻,我們經常說“民以食為天”,其實不僅僅是體現在吃上,而是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時候大家自然不會在意,一旦大災大難發生,我們才發現其他行業都可以暫時擱淺,但農業一旦出現問題,關乎的是社會穩定。大災面前如果沒有基本的糧食保障,整個城市整個國家就會陷入混亂,還沒有戰勝病毒,我們就開始自亂陣腳。接下來我從幾個方面來說說我的理解。

一: 自從鍾南山院士肯定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武漢和湖北好多城市紛紛宣佈封城,封城就意味著切斷與外界的聯繫,道路也開始實行交通管制。結果呢!武漢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基本的吃喝都成了問題,人們戴著口罩去超市搶購,超市菜場被搬空,甚至有的超市賣起了天價白菜,58元一顆的白菜好多市民還都願意搶購。不過好在疫情面前全國人民一條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重慶,山東全國各地的蔬菜都陸陸續續免費送到了武漢,保證武漢市民的基本生活。充分說明,冒著生命危險也得搶吃的啊!

二:其實不僅僅是重災區武漢,全國各地現在的糧食蔬菜水果物資應該都比較稀缺,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超級強的傳染性,全國很多省市的確診病例都在不斷增加,很多省道高速都已經對外地牌照的車輛禁止通行。這就直接導致外地蔬菜進不來,畢竟現在是冬天,很多蔬菜基本上都是大棚蔬菜,本地市場沒有賣。像我所在的安徽蕪湖,確診病例一天比一天更多,其實相比其他地方,感染的人數還是比較少的,但是好多人就開始慌了,慌到開始去超市,菜市場屯大量的蔬菜水果,大米麵粉,像大潤發這樣的大超市吃的喝的一天就被搬空了。看到別人開始大量屯糧食,本來並不著急的人也慌了,也開始加入屯糧隊伍,形成惡性循環,看來不管什麼時候,吃喝都是最重要的!

總而言之,農民,農業不管什麼時候都默默無聞地為我們這個社會付出著,所以我們應該給予農民更多的關注和尊重,我們享受的一切物資都是他們的勞動果實。

雖然說這次疫情很嚴重,但我們要相信醫護人員,相信國家,也做好基本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他人。而且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物資豐富的國家,大家也沒有必要去哄搶糧食蔬菜,你不搶蔬菜夠,你一搶就不夠了。


阿青在農村


最近,新冠肺炎肆虐,除了醫用、防護設施及用品受到大家的關注之外,農產品的供應成了全體國民關注的焦點。在城市中的住宅小區,除了有組織地供應防護用品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食品供應了。由此可見,不論經濟如何發展,你可以在其他行業掙錢,但生活中永遠離不開農業,農業才是各行各業的根。


養中蜂栽蘋果的黑哥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也是社會分工的認同。

常言道,七十二行,農業為王。因為糧食和蔬菜是由地裡種出來的,是有生產週期的,並且在人類生存中是維繫生命的最基本物資,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要先解決從業人員的吃飯問題。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弄心慌。大災之時,特別是城鎮化後,城市的給養是重中之重,人口多,密集,這就要有堅實的農業做後盾,沒有農業社會是無法穩定的,家裡有糧,心中不慌,就是這個道理。任何時侯人都要吃飯,大災之時,更要有足夠的儲備,才能保障供應。特別是50後,60後,70後都經過了平時都吃不飽的年代,遇上天災人禍,那不要死人麼。農業生產週期長,成本高,靠天吃飯,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加之經濟發展了,物質豐富了,嚴重的輕農思想氾濫成災。三農問題永遠是國家的穩固基礎。十四億人要吃飯啊!誰能解決,只有靠我們自己。所以一定要注重農業,加強農業抗災減災的能力。發展高效農業是抗災救災的基本物質基礎。

只有糧食蔬菜有足夠儲備,才是王道。但願我們能從中吸取教訓。把農業生產辦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