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14天,武漢作家們筆下的生活與希望

堅守14天,武漢作家們筆下的生活與希望

本文約7000字,預計一盞茶的時間讀完

商務君按:本文集結了目前還在武漢生活的4位作家,近些時日發表的一些微博以及文章。既是作家,也是疫情發源地的居民,身在疫情漩渦中心的他們,現在情況如何,又懷抱著怎樣的心情在堅持?

坚守14天,武汉作家们笔下的生活与希望

4位作家分別是匪我思存、董宏猷 、徐魯、方方(不分先後)。

匪我思存:春天不遠(武漢戰紀九)

坚守14天,武汉作家们笔下的生活与希望

今天是武漢封城的第十天,也是二月份的第一天。

今天也仍舊是完全宅在家裡的一天。武漢天氣不算晴好,太陽偶爾露一臉,但因為閉門不出,所以也沒覺得寒冷。所以那個終極問題:如果溫度合適,食物充足,網速流暢,你究竟可以在家宅幾天。

全國人民正在紛紛給出答案,目前武漢由於客觀原因正暫保持宅水準前列。

昨天半夜時分,藉著雙黃連的事,各位網友終於再次全面發揮段子手天賦,朋友圈看得我笑出豬叫聲,而且還特別想吃雙黃蓮蓉月餅。

其實昨天情緒還不怎麼好,今天大致已經緩過來了,因為不論什麼都阻止不了我們對疫情的奮力抗戰。只要前線未退,我們就應該樂觀積極。我們就應該力所能力的做好對前方的支持,包括對自我情緒的調節和穩定。

前線需要物資,八方馳援,今天看到各省市已經湊了40批物資支援了協和,甚至昨天有架直升機申請了航線,打算帶著一噸物資空降在協和。

全國都已經醫療物資極度短缺了,但還在馳援湖北。江西某醫院倒下十四個醫護,被迫關閉病區,當地另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毅然前往接手。就這樣,艱難的江西人民還是源源不斷給湖北人民送來了生鮮蔬菜。

為了保障湖北的民生,廣西從南寧每週發出兩列冷鏈專列到武漢,裡面都是蔬菜禽蛋。

湖北很少成為災區,我有印象的大概還是98年抗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作為疫區一個普通人,誰也代表不了,但就代表自己,想給所有人鞠躬,說聲謝謝。

前方戰事仍舊膠著,昨天說了,這就是跟時間賽跑。一旦收治隔離速度超過疾病傳染速度,我們就贏了。

火神山和雷神山施工人員拿命在拼,看到採訪,很多師傅都是連續工作48小時。

因為他們知道每一分每一秒時間都是人命,我們在跟疾病傳播賽跑。

好像做不了什麼,其實也可以做到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該在崗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如宅在家裡的就勤洗手多通風,必須出門的話就戴口罩,別搶雙黃連,也別搶N95。

我打算全面復工,反正也就是視頻會議跟外地同事聯線,一樣可以工作。

做點事情心裡踏實,只要不出門,只要不給疫情添亂,呼籲大家都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手裡有事情做,情緒也會穩定很多。哪怕找出針線來繡花呢,或者拍幾個短視頻自我消遣呢,做到宅著不慌,積極樂觀,也是一種貢獻。

都已經立春了,春天還會遠嗎?

謝謝全國人民!

加油!大武漢!加油!大湖北!加油!所有人!

董宏猷 :我與武漢同在

請你相信我,相信武漢,相信不信邪的武漢人,一定會戰勝兇猛的病魔,迎來一個清潔健康的春天。

最早聽說武漢出現冠狀病毒性肺炎,是2019年的最後一天。那天上午,我在一個微信群裡,發現了一個截屏信息: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分院確診了一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一位醫生提醒自己的同事們,也許華南海鮮市場周邊會隔離,他提醒大家要戴口罩,要洗手,要戴手套。

那時,我還在北京。但是,這些信息中提到的醫院,以及華南海鮮市場,就在我家附近。從我家步行到華南海鮮市場,不過十分鐘。而華南海鮮市場的旁邊,就是漢口火車站。雖然我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市場,不知道里面賣些什麼,但是,畢竟離我家太近了。如果周邊隔離了,我怎麼回家過年呢?

我趕緊在網上搜尋相關信息。就在當天,《湖北日報》,央視新聞,都發布了消息: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已經抵達。看來,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不是謠言了。

元旦過後,我回武漢了。武漢好像沒有大的動靜。我參加一個文化活動,戴著口罩出席,遭到嘲笑。那已經是元月的中旬了,武漢街頭基本上無人戴口罩。有的說,造謠的人抓起來了;有的說,不會人傳人。也有朋友提醒,最好待在家裡,少外出。

僅僅過了幾天,一位朋友打電話悄悄告訴我,武漢肺炎形勢嚴峻,同濟醫院已經有醫生感染了。什麼?醫生也感染了嗎?那不就是人傳人嗎?這個悄悄的信息馬上被證實了。鍾南山院士等來武漢,明確說明,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存在人傳人,其例證,正是同濟醫院有醫護人員被感染了。

形勢立即緊張起來。武漢市190個街道中,最危險的街道排名,我家所在的唐家墩街道名列第一!好幾家收治確診病人的定點醫院,也都在我家附近。我書房的窗口,正對著武漢紅十字醫院。好多朋友來電話,要我千萬不要出門了。但我必須出門,馬上買菜。菜市場已經沒有什麼菜了。只買了一點土豆,茄子,哪怕漲價了,也趕緊買,因為菜市場馬上就要關門了。

我感動的,是一位教師朋友,得知我已經回漢,馬上請人送來了醫用口罩,抗病毒的藥。封城以後,又趕在機動車禁行的前夕,請中百超市的朋友,冒著大雨,送來了一大批物資。掛麵;速凍的饅頭,餃子,湯圓,包子;礦泉水,捲筒紙,抽屜紙,唯獨缺少蔬菜。我清點了一下儲備物資,還有土豆,胡蘿蔔,洋蔥,菜薹,蒜苗,茄子,扁豆。大年三十夜,我家只做了兩個菜,一盤菜薹,一鍋排骨藕湯,過了一個最簡單的春節。身處武漢最危險的地區,我不能出門,要做好長期準備,與武漢的父老鄉親們一起,共度時艱,抗擊瘟疫了。

作為一個職業作家,我早已習慣了自我封閉,潛心創作。有時一個星期不出門,都是常事。但現在,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城突然封閉,緊接著又禁止機動車通行,武漢突然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疫情焦點。緊張,忙亂,恐慌,焦慮,各種各樣的信息滿天飛,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更多的武漢人選擇了理解,堅守,行動。全國的醫護人員星夜馳援武漢,讓武漢人感動期待。封城以來,我每天都接到國內外許許多多的朋友潮水般的關心問候,讓我感動而溫暖。元月21日,我在朋友圈中,用白話詩統一回復朋友們的關心,沒想到這首《答關心武漢和我的朋友們》,迅速地被朋友轉發,在武漢乃至全國傳播開來。

第二天,就收到美國朋友的來信,說當地華人圈也開始轉發了。緊接著,荊楚網,湖北衛視,武漢音樂廣播等媒體,又將此詩製作成了公益宣傳片,在電視與廣播中播出。便覺得,即使身在斗室,也能用自己的作品參入抗疫的戰鬥。我想起了抗戰期間,為了保衛大武漢,許許多多的作家藝術家來到武漢,創作了大量的鼓舞士氣的作品。那些寫在畫在牆頭的詩歌與漫畫,那些歌詠隊的大合唱,以及街頭劇,也許不會流傳下來,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歷史不會記錄每一朵浪花,卻會記住一條血性的大江,在民族危難之際,曾經怎樣不屈的吶喊奔流。

此刻,借《新民晚報》一角,感謝關心武漢的朋友們。“請你相信我,相信武漢,相信不信邪的武漢人,一定會戰勝兇猛的病魔,迎來一個清潔健康的春天。”

徐魯:一枝一葉總關情

疫災無情,不僅毀了許多中國人這個萬家團聚、其樂融融,淺淺杯盤共笑語、暖暖燈火話平生的傳統佳節,更給不少猝不及防的家庭帶來了痛失親人的不幸。

春節前夕,不祥的陰霾就已經開始籠罩在全國人民的心頭了,更不用說身處陰霾中心的武漢人。除夕那天,我的心境,和易中天先生在微博上寫下的那幾句話一樣:在我的同胞和鄉親面臨生死存亡的日子裡,哪裡還有什麼過年過節的心思!所以除夕之時,只是默默地喝了小半碗雞湯,就算吃過了年飯。然後獨自在書房枯坐了許久,心中覺得無限悲涼。

正好那一時刻的微信圈裡,很多人都在轉發“霍去病”和“辛棄疾”這兩個名字。我當時也想到,只有這時候,大家才算真正懂得了,這兩位中華先賢的名字有多麼美好。“家國霍去病,親友辛棄疾”。那一刻,我的心裡只有一個願望:願時艱共克,災情早除,天佑蒼生,國泰民安。

接下來的這些日子裡,一半是因為貪生怕死,一半也是出於清醒的理智,覺得應該“從我做起”,盡力保護好自己和家人,能不給社會添堵添亂,就算是對這座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城市作“貢獻”了。所以連日來除了老老實實地在家裡待著,別的什麼事也沒心思做了。如此一來,倒也就真切地體驗到了“苟且偷生”的滋味。——輕賤一點的說法,就是在享受著所謂“歲月靜好”吧。

但是,城封了,心是封不住的,愛與怕、痛與憂……也是封不住的。身在一己的屋頂之下,耳邊卻自有萬千風聲和雨聲,心頭也怎會沒有絲絲惦念與牽掛?鄭板橋的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書齋雖然不比衙齋,自己也非州官縣吏,但是,“家國情懷”還是有的。尤其是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和各種圖文故事在告訴我們:那些奮不顧身、捨生忘死地奮戰在第一線的平凡的醫護人員,正在承受著怎樣的艱難和壓力!還有像鍾南山院士這樣的或已逾古稀、或近於耄耋之年的醫學專家,他們在國家遭遇危難之際,依然挺身而出,甚至拄杖而行,為國家擔當,為政府分憂,慰百姓於慌恐,救生民於水火……

坚守14天,武汉作家们笔下的生活与希望

每年春天武漢大學裡盛開的櫻花

什麼是“英雄兒女”?這些年輕的、美麗的,在關鍵時刻毅然剪掉心愛的長髮,義無反顧地走進重症病房的普通的醫護人員,她們就是了。什麼叫“國家英雄”“國士無雙”?像鍾南山院士這樣84歲的老人了,仍然揣著一顆悲憫蒼生、救死扶傷的赤子之心,鞍馬勞頓、慷慨赴難,他們就是了!

也只有這時候,相信我們每個人才能真正地理解,“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這句平時被大家說得爛熟的話,到底有著多重的分量。

來自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那些平凡的醫護人員的故事,沒有一個是不美、不感人的。我也十分贊同不少網友的那個說法:不要說她們是什麼“白衣天使”,當她們摘下了口罩和防護帽,露出被勒破的鼻樑和臉頰的那一刻;當她們脫下密封的防護服,露出不知已經溼透了多少遍的襯衣的那一刻……你會發現,她們有的還只是十八九歲、二十幾歲的小姑娘;有的是一接到醫院暫停休假的通知、就毅然取消了早已定好的婚禮的“準新娘”;有的是自己的寶寶才只有一兩歲的年輕媽媽……她們都是最美的女兒、姐妹和媽媽!她們都是祖國母親最美麗的和最可愛的“英雄兒女”!

在這裡,請允許我以其中一個故事為例吧。這是來自湖北省蘄春縣人民醫院一位普通護士的故事,我們甚至都不可能知道她的名字。

她的丈夫在北京工作,春節前幾天,她就買好了車票,帶著不滿一歲的寶寶,到了北京和丈夫團聚、過年。可是就在大年三十這天,她突然接到了單位召回的通知。她明白,如果不是太缺護士人手,單位是不會這麼“不顧人情”地急著要她回去的。於是,二話沒說,她立刻改簽了返回湖北蘄春的火車票。

然而,大年初一上午,她剛坐上了返程火車,武漢就宣佈封城了。當機立斷,她選擇在離湖北最近的河南新縣車站下了車,然後包了一輛車,轉道安徽的宿松縣和太湖縣,往鄂東方向的家裡趕路。

沒想到,車到太湖縣彌陀鎮的時候,安徽和湖北的省界公路也關閉了。沒有別的選擇了,她只好抱著幼小的孩子,頂著寒風步行向前。

從太湖縣彌陀鎮步行到蘄春縣的漕河鎮,大約有80公里。這個平時裡也總是要被丈夫呵護著,被爸爸媽媽和公公婆婆疼愛著的女兒和小媳婦,竟然咬緊牙關,抱著寶寶,頂著凜冽的寒風,硬是一步一步地走回了蘄春,回到了屬於她的那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崗位上!

這位普通的護士,這位年輕的媽媽,步行回到了蘄春漕河鎮時,身上的內衣早已汗溼透了,寶寶也在她懷裡不知睡了醒來、醒了又睡著幾次了……

這不是“中國好女兒”,還能是什麼?

這不是“最美女護士”,還能是什麼?

封城之後的這些日子裡,承蒙《人民日報》《中國作家》《文學報》《詩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人民政協報》等不少報刊社和多家出版社的編輯好友關心和惦念,殷勤問候和加持,給了我無限的溫暖和力量,也讓我對我們這座城市、對我們這個國家,一定能夠萬眾一心、共克時艱、戰勝這場疫災,充滿了信心。承蒙這些報刊編輯朋友的信任,大多也真誠相邀,希望我寫一點這方面的詩文,或報告文學書稿。我從心底裡表示感謝,也感受到了媒體人、出版人和文學界的同行們在大災大難面前的一種“鐵肩擔道義”的職業精神。但因為我不在抗疫的第一線,實在無法接觸到那些真實和鮮活的第一手的人物故事,所以,就只能一一抱愧婉謝了。

封城之後,因為日夜憂慮著疫情變化,也更加心疼從微信上看到的那些負重前行的醫護人員,也為那些不幸被疫魔奪走了親人的生命的家庭感到難受,心緒不寧,是自不待言的。

我原本計劃在春節期間要開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才剛剛寫出了一個楔子,就再也寫不下去了。原本想要在假期裡讀完的幾本書,說實話,也無心讀下去了。

有一個比方或許不太恰當,但這些日子裡它確實像閃電一樣從我的心頭劃過,那就是西奧多·阿多諾的那句名言: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請原諒,此時此刻,我也實在是無法寫出諸如“報告祖國,我們正在隔離,我們會加油的!……”這樣的“抒情詩”。

承蒙《文學報》總編、好友陸梅來信約稿,希望寫一寫自己在封城後的“居家生活”,以及對周遭生活的觀察。在我看來,這樣的一篇“生活記”,也算是一個向文學界的朋友們報個平安,並向連日來一直在殷切地關心著湖北和武漢、惦念著身處疫區的武漢百姓的朋友們真誠地道一聲“謝謝”的機會吧。此刻我想,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我在前面說到的那句話:願時艱共克,災情早除,天佑蒼生,國泰民安!

2020年1月29日,寫於武昌梨園書房

方方

2月2日微博

坚守14天,武汉作家们笔下的生活与希望

今天初九。我們已經堅持多少天了?真是懶得數了。有人出一道急智題,說不準看手機,今天星期幾?要求一口報出來。真是下手太狠。誰還記得星期幾呀?能記住初九,就不錯了。

天氣又開始陰沉,下午還下起了雨。奔波的病人們,會進入更加可憐的狀態。在武漢,出門看看,除了人少燈亮,其實一切還是都還是井然有序的。生活物質基本不缺。只要沒人生病,家家都很安穩。不是有人想象的一座煉獄。而是個安靜的美麗的磅礴大氣的城市。只是一旦家裡出現病人,就會一片糟亂。到底是傳染病!而且醫院資源只有那麼多。市民其實也知道,就是醫生自己的家屬生病,如若不是重症,也住不進醫院。這幾天,正處於專家預計的疫情爆發期中。估計我們還會相繼聽到或看到一些更嚴酷的信息。今天最難受的視頻,是一個女兒跟在殯葬車後號啕大哭。媽媽死了,被車拖走,她無法為其送葬。將來或許也不知道骨灰在哪。在有著輕生重死文化傳統的中國,這恐怕是兒女們心裡最大的疼。

其實沒辦法。誰也沒辦法。我們唯一的事,只能把這一切都扛下來。儘管病人多半扛不住,病人家屬也多半扛不住。可是,不扛,又能怎樣?以前我曾經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說這話時,體會還不深。這一次,才真正讓我銘心刻骨。下午與一個青年記者溝通,他說,他深感無力,人們看到的只是數字,但數字之後呢?這些年輕人,真不容易。在這個年齡,便要去面對一些殘酷:掙扎、死亡以及各種不準的指令。我也覺得非常無奈。但轉念一想,我們除了振作起來,還能怎樣?我們沒辦法幫助病人,我們只能自己扛住自己所面臨的一切。在有餘力能幫人的時候,就幫著他人一起扛。無論如何,再扛他一週。

另外有一個比較好的消息,是看到一份數據。上面說,外省的病人在減少,治癒率很高,死亡率很低。湖北這邊,之所以數字不準確,死亡人數多,顯然還是醫療資源不足所致。導致一些人在死後沒能確診,另一些人垂死前才得以住院。說明白點,就是說,這個病不是不可治。只要在發病之初得到治療,很快就可以控制。同時也看到一份建議,說其實鄰省的醫療機構,都嚴陣以待,卻並無多少病人。A傳B的人有一些,但B傳C的人極少,雖有一二,卻並未確定是否就是C。所以,建議武漢用救護車,由醫護人員伴同,在嚴防感染的前提下,轉送一些病人到鄰省的傳染病院進行治療。武漢這地方,地處國之中心,好多省會,只需三四小時即可以抵達。病人只要得到治療,就能逃過死神。不知道這個建議是否適用,我自己覺得也有一點道理。不過,剛才又聽同學說,火神山醫院從明天開始可以接收病人(不知確否)。那邊床位多,醫療條件會更合適,外來援助的醫護人員也會很多。如果明天即可接收病人,這個往外省送的建議就無效了。唉,總之,現在我的心願變得很小:只願生病的人們,能有醫院可去。為他們祈禱。

還有,我很想誇一下武漢的年輕人。有幾萬青年志願者在疫情前線奔忙。純粹都是自願服務,他們以微信群的方式組織起來,做什麼的都有。相當了不起!以前我們常常擔心年輕人會變得越來越功利。這個時候,看著朝氣蓬勃的他們,心想,我們這些老傢伙瞎擔心什麼呀!其實,每個時代,都有與它相匹配的人,年長者不必杞人憂天。昨晚,陳村傳我一個視頻,是武漢一個年輕人拍下封城後每一天每一天的事。連續拍了好多天,我一口氣看完。真好。以後有機會見到這小夥子,一定送他幾本我的書,以表達我的敬意。還要告訴他,在某個寒冷而憂傷的夜晚,他的視頻鼓勵了我。

坚守14天,武汉作家们笔下的生活与希望
坚守14天,武汉作家们笔下的生活与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