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街道:宣傳防疫,農村“大喇叭”顯身手


州城街道:宣傳防疫,農村“大喇叭”顯身手

眾志成城,沒有過不去的坎;心手相牽,沒有走不通的路。疫情面前,農村大喇叭用最接地氣、最通民意的方式,向廣大群眾拉響疫情警報,也傳遞出村幹部對百姓的負責和對自身工作的擔當,構築起基層防控疫情的宣傳主陣地。

“喂,喂,村民們,聚會害人害己,出門口罩帶起,不要相信謠言,發熱及早就醫……”

“各位鄉親,現在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誰也不能掉以輕心,不能串門、走親戚啊,咱得對自己跟家裡人負責!”

一大早,各村支部書記就開始了一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喊話”,就是通過村裡的“大喇叭”,給百姓傳遞疫情信息,同時勸導村民做好居家防疫,自覺佩戴口罩、減少外出活動。

這樣的“喊話”每天早中晚至少三次,通過最直白的鄉音,將節日期間的防控須知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村民。“本來俺們就知道是個肺炎,其他更加專業的知識都不懂,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在家裡都能聽到,村支書用大白話給我們說明了現在的情況,也告訴了我們咋做,真的太方便啦!”村民們反饋道。

州城街道:宣傳防疫,農村“大喇叭”顯身手

州城街道:宣傳防疫,農村“大喇叭”顯身手

當然,除了“土味喊話”,每天在大喇叭裡會循環播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傳錄音,這些錄音一部分是縣裡的防控疫情宣傳措施,另一部分則是由街道組織年輕幹部參考權威媒體上的提醒內容並結合目前街道工作實際,編寫了10多條提醒語錄以及防疫措施,錄製成音頻,各村通過大喇叭及時傳遞給村民,這種“權威發佈”也一次次穩定著百姓的情緒,進而引導村民掌握科學的防疫知識,提高疫情防控及自我保護意識。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各類信息、資訊的傳播方式主要靠新媒體,但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基層,一些老人和孩子還不能通過手機瞭解各類資訊,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大喇叭”便成了凝聚農村抗拒疫情的主力軍。通過這種方式有效解決了部分群眾尤其是老年人缺乏互聯網信息獲取途徑等困難,同時,“大喇叭”把“書面語”變成“口頭語”,把“普通話”翻譯成“鄉土話”,讓疫情防控信息能夠更有效地傳遞給每一個人,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提高認識,增強防疫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州城街道:宣傳防疫,農村“大喇叭”顯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