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當代野生何首烏的數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何首烏的需求,因此人們開始不斷研究何首烏的人工栽培技術,使何首烏的產量通過人工栽培而不斷增加,從而確保何首烏的供應量。同時,種植戶通過應用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能進一步增加收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詳情如下: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一、藥用植物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的應用原則

現階段,藥用植物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的應用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適時原則。在何首烏人工栽培的各項工作中,大多都需要在特定的時間下開展,這樣才能保證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的順利落實。第二,合理原則。人工栽培技術的應用是為了保證何首烏健康生長,所以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應契合何首烏的生長規律,從而保證藥用植物何首烏人工栽植技術的應用效果。第三,高質量原則。何首烏根塊中結合蒽醌的含量達到0.1%時才能入藥,因此藥用何首烏的人工栽培要秉承高質量原則,才能保證何首烏栽培的經濟價值。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二、藥用植物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應用前的準備工作

2.1 選地

優質的土壤環境,是保證何首烏人工栽植技術落實效果的基礎,因此種植戶應結合何首烏的生長特點選擇合適的地點,並進行整地處理,從而為何首烏後續的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通常,何首烏適宜在全年平均溫度20.2~21.5℃、降雨量1 417~1 750 mm的環境下生長,同時種植戶應選擇灌排方便、土壤疏鬆、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地塊作為何首烏的栽培地點。此外,由於何首烏具有怕積水的特點,種植戶要保證何首烏的種植地平坦,無明顯窪地。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後期何首烏運輸暢通,種植戶要儘量選擇交通便利的地區。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2.2 整地

做好整地工作能優化土壤肥力、降低病蟲害風險、提高何首烏的成活率。因此,為了確保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的順利落實,種植戶要對何首烏種植地進行精細的整地處理,優化何首烏的種植環境。在整地過程中,種植戶要先拔除土地上的雜草,然後進行深耕翻犁,通常種植戶需要進行3次深耕翻犁,每次翻犁的深度都要在35 cm以上,並在翻犁後對翻出的草根進行清理,同時每次翻犁的間隔時間保持在3~5 d為宜。此外,翻犁後種植戶應對土壤施用底肥,並開展消毒工作,同時藉助旋耕機進行碎土,保證種植地無明顯土坷垃,提高土壤的透水性。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2.3 採種貯藏

為了從源頭保證何首烏的質量,種植戶需要選擇優質的何首烏種子進行育苗,實現何首烏優質高產栽培。同時要採取合理的貯藏方式,確保種子的活力,提高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的落實效果。在採種貯藏方面,種植戶首先要篩選出無病蟲害、發育良好的何首烏作為產種母株,然後待種子外皮呈褐色、內部呈黑色後,在種子脫落前及時採收,避免良種浪費。此外,為了保證種子的正常使用,種植戶應通過日曬去除種子中多餘的水分,然後將種子放入紗布袋或麻布袋中,並置於通風乾燥處進行貯存,避免在貯存過程中出現發黴或感染病蟲害等現象而影響種子正常發芽。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三、藥用植物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3.1 育苗

何首烏人工栽培中的育苗工作是保證人工栽植何首烏成活率、促進何首烏優質高產的基礎,因此種植戶需要嚴格遵循何首烏的生產規律來開展育苗工作,提高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的落實效果。整地工作結束後,種植戶應開展育苗工作。通常,何首烏主要有3種育苗方式,即播種、扦插、分株。

第一,播種。由於何首烏的種子比較小,種植戶可以採取撒播的方式來進行播種育苗。在此過程中,種植戶將播種量控制在4~6 g/m2為宜,並在播種後用土壤對種子進行覆蓋第二,扦插。種植戶要選取生長狀態良好的何首烏莖藤,將其修剪成25 cm長度的插條來進行扦插育苗,同時種植戶要將扦插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並壓實覆土,施用農家肥。第三,分株。該育苗方式主要是先將健康的何首烏根切割成小塊,並保證每小塊上有兩三個芽眼,然後利用這些根塊進行分株育苗。但由於分株育苗容易造成品種退化,所以通常不建議種植戶經常採用這種方式。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3.2 施肥

肥料的施用是提高何首烏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在何首烏人工栽培中種植戶要根據何首烏不同生長期的需肥特點來施用肥料,從而優化何首烏人工栽培效果,提升何首烏的栽植效益。在施肥過程中,種植戶在幼苗出土後需要進行追肥。通常,幼苗出土60 d後,種植戶要追施尿素混合肥或者複合肥來促進何首烏莖、葉生長

。何首烏是一種喜肥作物,因此在後期生長過程中種植戶要根據何首烏的生長狀態來追施氮肥。此外,在何首烏的根塊膨大階段,種植戶要注意追施鉀肥和磷肥,並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在何首烏根塊膨大期,經過相關的試驗證明,如果按照667 m2有效磷肥7.5 kg、氮肥9.0~10.0 kg、有效鉀肥5.0~6.0 kg的比例進行施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工栽培何首烏的產量。在施肥過程中,種植戶還需要注意採購信譽良好、正規廠家生產的肥料,進一步保證施肥效果,為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有效落實提供保障。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3.3 灌溉

灌溉是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種植戶應結合當地的環境及何首烏的生長特性來開展灌溉工作,從而優化何首烏人工栽植技術的應用效益,實現何首烏優質高產栽培目標。一般整地完成後如果沒有自然降雨,就需要人工溼潤土壤,保證何首烏的成活率。待何首烏幼苗成活後,如果遇到持續高溫、乾旱的天氣,種植戶要注意澆足水,同時避免土壤中出現積水影響何首烏的正常生長。此外,由於何首烏忌潮溼,同時種子非常小,因此播種後要採用噴壺多次噴水,切勿直接灌溉對於出苗後的灌溉工作,種植戶要注意最好在10:00或17:00後開展,若沒有出現高溫乾旱天氣,一般成活後的何首烏不需要再澆水。與此同時,種植戶要及時檢查排水溝,保證積水正常排出,避免土壤過於潮溼影響何首烏生長。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3.4 植株調整

在何首烏人工栽培中,植株調整是保證何首烏正常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優化何首烏的栽培效果,種植戶要做好植株調整工作,優化何首烏的生長環境。在植株調整過程中,由於何首烏播種後雜草會先長出,爭奪何首烏的養分,所以種植戶應在播種完成後進行除草,一般每隔10 d人工除草一次為宜,從而提高何首烏的成活率。待何首烏苗出土30 d左右,種植戶需要對何首烏進行第1次間苗調整,出苗50 d後進行第2次間苗,每次間苗過後種植戶都應適當為何首烏澆水。在植株調整中,如果雨季造成土壤板結,就需要種植戶及時進行鬆土,但在此過程中種植戶要避免鬆動何首烏的幼苗,減少植株調整活動對幼苗的影響。此外,在南方地區,種植戶應注意在12月底對何首烏進行根際培土,促進何首烏生長。如果種植地位於北方,那麼種植戶在入冬前培土即可,這樣有利於何首烏順利越冬。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3.5 修剪

在何首烏人工栽培過程中,修剪工作可以優化通風采光效果,減少多餘枝條損耗的養分,從而進一步促進何首烏健康生長。因此,為深入優化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的落實效果,種植戶要根據何首烏的生長狀態及時做好修剪工作,實現何首烏優質高產栽培目標。在修剪過程中,種植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藤條修剪,種植戶要觀察何首烏的生長情況,如果何首烏生長過密,就需要種植戶進行及時修剪,將藤條的長度控制在1 m以內,確保何首烏通風采光正常;②打頂修剪,種植應根據何首烏的生長情況,及時去除何首烏藤蔓上的頂芽,促進何首烏分支;③葉蕾修剪,為了進一步保證何首烏的通風和採光,種植戶需要將不留種的何首烏花蕾及其莖基部的葉子剪除,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提高何首烏的質量。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3.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能減少病蟲害對何首烏的侵害。因此,種植戶應積極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促進何首烏健康生長。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種植戶要根據何首烏生長中常見病蟲害的特點,來對可能出現的病蟲害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理,從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並減少病蟲害為何首烏種植帶來的損害。通常,種植戶需要注意以下幾種病蟲害: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①褐斑病,種植戶要經常觀察何首烏的生長狀態,如果何首烏的莖葉上出現了黃色、白色斑點,就說明何首烏可能感染了褐斑病,此時種植戶可以用70%甲基硫化物來對該病進行防治②生鏽病,該種病害通常出現在3—8月,因此種植戶應提前做好準備,如果發生生鏽病,種植戶可以採用25%水楊酸進行治理;③蚜蟲,此蟲害經常在夏季或春季發生,種植戶可以採用40%樂果乳油進行治理。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四、總結

在何首烏的栽培過程中,人們藉助相關技術可以為何首烏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何首烏出苗率和成活率,保證何首烏的通風采光良好,促進何首烏健康生長,從而進一步提高何首烏的品質和產量。

中草藥、藥用植物種植:何首烏人工栽培技術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小編會根據情況來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小編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