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和職工有什麼區別?

馭馬追風


中國的文字千變萬化,員工與職工其實是一樣的意思,只是表達的語境不同。

職工一詞國企用得多,員工一詞私企用得多。職工是指職員與工人,員工是指除企業老闆以外所有的人員。它們含的範圍與階層其實是一樣的。

實際管理當中,國企喜歡用職工,表示職員與普通工人,領導含在職員裡,但國企業有行政性質,領導也可能列為行政官員,不列入職員。私企喜歡用員工,表示職員與普通工人及非股東管理人員。

但總的管理發展趨勢是員工與職工將為合二為一,至於哪一個留下來,我覺得會是員工。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職場見證人


職工和員工的定義。

員工是指單位中各種用工形式的人員,包括固定工、合同工、臨時工,以及代訓工和實習生。

職工的範圍相對較小一些,職工是指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

按照最早的定義,職工實際上是包含了職員和工人的稱呼。職員一般指的是非侵入勞動者,也就是腦力勞動者,而工人是以體力勞動者為主。在建國初的勞動保險條例和勞動保險條例實施草案上有相應的區別,比如女性職員的退休年齡設定是55週歲。現在也有相應的區別,比如一些管理崗位上的女職工,退休年齡也是55週歲。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職工是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的勞動者,員工則是單位中的全部關係的人員,員工範圍更大一些。

感覺差不多,為什麼說員工的範圍大一些呢?因為一些代訓人員和實習生他們不是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所以不應當屬於職工。另外,像企業還存在著一定的勞務工。他們掙得收入不是工資,而屬於勞務費。

職工的各種待遇要受到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管理和約束。工資,主要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六大項。

所以說,職工是屬於員工的一部分,非職工的員工待遇是不如職工的。


暖心人社


員工和職工這兩個詞,在某些情況下,其意義完全一樣,他們相互之間可以互換;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他們的含義卻各不相同。他們之間並不存在什麼包含與被包含的差異,也不存在外延大、外延小的本質。

一、什麼情況下他們的含義是完全一樣?

1. 舊時勞動法律法規。在2005年以前關於勞動相關的法律法規中,談到企業的員工時,都用了一個固定的詞語“職工”。比如在2003年國務院公佈的《工傷保險條例》中,就使用了“職工”一詞,來代表各個企業的員工。

2.國有企事業單位對勞動者的稱謂。國有企事業單位,由於受以往國家對於勞動者稱謂的影響,對於“勞動者”的稱謂,多使用“職工”一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發達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多用“員工”代表勞動者的含義,而北方的一些企事業單位還在沿用“職工”一詞,代表勞動者的含義。

3.老闆是老輩人的企業。有些老闆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基本上都把企業的勞動者都稱為“職工”。比如是華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還把勞動者稱為“職工”。

4.現代的企業多已經用“員工”代替了“職工”這一稱謂,而國家的法律法規把職工和員工都統稱為“勞動者”。

所以,職工、員工本就是同一個含義,只是有不同的時代烙印而已。尤其在新舊時代交替的時期,有些企業用員工,有些企業用職工,但含義是一樣的。而法律法規從2005年以後的用詞都統一使用了“勞動者”代表員工或職工的含義。

二、什麼情況下職工和員工的含義不同?

1. 企業的規章制度下。從本質的含義來看,職工更傾向於一個集體名詞,而員工則更傾向於個體名詞。比如在一個公司的文件中,可能會出現“員工關係”的詞彙,表示一個企業裡員工與員工、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係總和,但我們絕不會用“職工關係”這樣的詞彙當做“員工關係”來講。

2.宣傳、通知時的稱謂。一個公司如果準備發一個通知,起始的稱謂一定是“親愛的職工同志們”,但不會用“親愛的員工同志們”,更多情況下會使用“親愛的同志們”或“親愛的各位同仁”。這裡的語義同上,職工二字是一個集體名詞,而員工用於個體。

3.人群的不同。職工的含義更傾向於“藍領”,而員工的含義更傾向於“白領”。職工最一開始的啟用是生產企業,全稱是“職業工人”,後來延伸到了各個行業,也出現在以往的國家的法律法規中。員工是從英語“employee”翻譯過來的,本義是僱員。但在社會主義國家使用“僱”這個詞不太符合我們的社會主義“人人平等”的意境,於是就取了“僱員”的“員”字,加上“職工”的“工”字,衍生出“員工”一詞。

小結:其實這兩個詞本沒有必要去糾結,總的意義上其實都是一個意思,職工屬於過去的時代,員工屬於現在這個時代,而法律成為則用了“勞動者”一詞,表達稱謂的“平等”,因為人人都是勞動者。仍然有一些外企,還在沿用“僱員”一詞,那是從“employee”直譯過來的。稱謂不重要,重要的是權利的平等與收入的平衡。


耕然夫


員工和職工都是在一個公司,一個單位工作上班的勞動者。二者的區別是,員工外延大,職工外延小。員工中含蓋職工,職工中不含蓋員工。員工一般都在私企民企外企上班,職工一般都在央企國企,機關事業單位上班。職工一般都是固定長期的,員工一般都不是固定的。勞動合同是需要續簽的。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高,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低。這就是區別。


流廣深


改革之前稱國企的工人為職工。"員工”一詞是改革以後出現的新詞,亦是對工人的泛稱。

一般人"職工"與"員工"交叉混合著使用,沒人注意二者的內含。大多數人都知道,"職工”即是指一般的工人,"員工”與"職工”同義。


靜中乾坤大


稱呼是一樣的。沒有區別。

這都是自己單位的故事。都不是統一的。

世界那麼大,叫啥的都有。


用戶58297153269


職工與員工是有區別的。在國企裡,職工有特定的含義,指長期合同(俗稱有編制的正式工)的員工,而員工是對本單位全體就業人員的統稱,包括了長期合同(即上面說的正式職工)、勞務派遣、臨時用工等多種用工形式。


賈君鵬的爸


員工, 指企業(單位)中各種用工形式的人員,包括固定工、合同工、臨時工,以及代訓工和實習生。員工是一個領域的概念,是所有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一個統稱。

職工,指職員或在職工作人員。舊時指工人。目前通指我國企事業、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勞動者、工作人員。職工是員工是一部分,總裁、董事長、經理、領導、班組長等都可以稱做為員工。這就是員工和職工的區別。


四川律盾律師事務所


這個沒有規定,單位把用工的稱呼確定為什麼主要看企業自己。

改革開放前都叫職工,改革開放後有的企業開始叫員工了。

國企主要叫職工,民營企業主要叫員工。

生產型企業多叫職工,寫字樓經濟體多叫員工。

大型企業多叫職工,中小微企業多叫員工。


二馬過三石


按現代漢語詞典解釋:

員工-職員和工人;

職員-機關、企業、學校、團體裡擔任行政或業務工作的人員。

員工的概念大一些、廣一些,員工包括職員的含義,但這二個詞人們的習慣用法是略有不同的。如:通常人們習慣將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稱作職員,而將企業單位的人員稱作員工(一般也稱作職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