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化成將電容器等業務出售給中國廠商

來源:內容來自半導體行業觀察綜合,謝謝。

據日經報道,日立化成到4月1日將把用於發電設備等的工業用電子零部件業務出售給中國的南通江海電容器公司。出售額並未公佈。據稱主要原因是與中國企業等的競爭導致業務收益性惡化。

將出售的是在電子電路中控制充放電的電容器以及成為其零部件的薄膜相關業務。該業務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的營業收入為88億日元。預計日立化成到2020年春季將成為綜合化學企業昭和電工的全資子公司。為了轉變為高收益企業,有可能加快業務重組。

資料顯示,日立化成於1962年從日立分離,其業務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半導體封裝材料(市場份額25%,次於住友電木),研磨材料(CMP slurry市場份額16%,次於Cabot),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高性能樹脂,觸摸屏周邊材料,汽車樹脂成型品,蓄電池,PCB用感光膜(市場份額30%,次於旭化成),銅箔基板(市場份額30%,次於三菱瓦斯化學),鋁電解電容等等。

據之前報道,日立正將營運資源集中在IT、能源、社會基礎設施上。所以在去年三月份的時候,有新聞指出,日立製作所考慮出售旗下化學子公司日立化成(HitachiChemical),預估會將所持有的約51%日立化成持股全部賣出,出售額可能將超過3,000億日元(約合27億美元)。

隨後,有新聞指出,此次收購會以TOB(公開要約收購)方式實施。昭和電工有可能收購日立化成的全部股份,包括日立製作所的持有的51%以及其餘的49%。日立化成25日的股票收盤價為3465日元,總市值達到7219億日元。如果收購所有股票的話,當前股價加上溢價,收購金額有可能達到9000億日元規模。

來到電容方面,日立化成在2018年曾經因為壟斷漲價事宜而被歐盟處罰。

據當時報道,歐盟表示,除了三洋電子(Sanyo Electric)與其母公司松下電器(Panasonic)之外,還有日立化成(Hitachi Chemical)、陸必功(Rubycon)、Elna、NEC Tokin、威世旗下的Vishay Polytech、松尾(Matsuo)、尼吉康(Nichicon)和佳美工(Nippon Chemi-Con)被認定壟斷電容價格。

歐盟指出,1998-2012年間,這些企業共謀操縱電容器市場,交換商業敏感情資,包括未來價格、定價目標和供需資訊,他們還簽訂秘密定價協議。雖然參與的業者是日本企業,且協商會議多半在日本開,但壟斷行為在全球運作。

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指出,上述電容廠商於 2010 – 2011 年期間,以研究會的名目、或個別進行會談,商議產品售價、共同決定漲幅。2008 年雷曼風暴和 2011 年 311 強震時,因銷售減少,故上述電容廠為了確保獲利而進行了操控價格、聯合壟斷行為。

這些企業因此還遭到罰款。

近年來,日立陸續出售多家子公司。包括電動工具子公司日立工機和負責半導體制造設備業務的日立國際電氣,今年,還將負責汽車導航系統和汽車音響等業務的子公司Clarion出售給了法國汽車零件供應商FaureciaSA。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2212期內容,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