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條魚,婆婆一星期沒有和我說話


為了一條魚,婆婆一星期沒有和我說話

圖片取自網絡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其中有一本就叫“婆媳經”。有人曾調侃說:“中國的婆媳關係能榮登最難解之謎的前三甲。”

一、“一條魚”惹的禍

剛結婚一年的玲玲鬱鬱寡歡地跟我說:“我婆婆和我冷戰了,已經一週沒和我說話了。”我很詫異,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一條魚”惹的禍。

玲玲老公因為長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平日裡只有玲玲和婆婆在家。玲玲性格溫和,婆婆也不是難相處的人,二人也還和睦。不久前家裡新添了小寶貝圓圓,因為老公常年不在,所以家裡很多事情都是婆婆幫襯著,玲玲還是挺感激婆婆的。

生了圓圓後玲玲一直奶水不是很足,用了很多偏方效果也不大。聽說用真正的野生鯽魚燉湯催奶效果很好,但市面上很難買到,所以她到處託朋友尋找野生鯽魚。前幾天,有朋友專程從外地給她帶了兩條自己釣的野生鯽魚,她帶回家放到水池裡,和婆婆說了用途後就出門去了。下午閨蜜念想要看圓圓,就和她一起回來,順便在她家吃晚飯。晚上,婆婆端出飯菜後,玲玲看見有一道紅燒魚,就問了一句:“媽,這個是我拿回來的那條魚嗎?”婆婆道:“家裡沒什麼菜,所以就把其中一條紅燒了。”玲玲哭笑不得:“那個是我催奶用的,要燉湯的。”看婆婆臉色沉了下去,玲玲又趕緊補了一句:“沒關係,反正還有一條,這條紅燒也很好吃。”但顯然,玲玲補的那句話沒什麼效果,後面婆婆一直都沉著臉,到這頓尷尬的晚飯結束,那條魚都始終沒有人去動過。


為了一條魚,婆婆一星期沒有和我說話

圖片取自網絡


從那晚開始,婆婆就不再和她說話,不管她說什麼,婆婆都不應,一來二去,玲玲也沒了討好的心思。第二天晚飯時,玲玲發現婆婆將昨晚那條魚用清水沖洗後加水重新燉一遍再端上了桌,玲玲有些啼笑皆非,對婆婆說:“媽,那魚紅燒了沒關係的,也挺好吃的,不用重新燉。”可婆婆依舊默不作聲,只埋頭吃飯。就這樣,倆人在同個屋簷下“零交流”了一個星期。期間,玲玲原本想打電話給老公,讓老公從中調和一下,可又擔心婆婆認為自己告狀,對倆人關係更不好,所以也就忍下了。

為了一條魚,婆婆一星期沒有和我說話

圖片取自網絡

聽玲玲吐槽完她的煩惱,我反問了她一句:“玲玲,你原來在家是不是不管什麼事情都直接和你媽媽說的?”玲玲理所當然地說:“是啊。”我又問:“那你把婆婆視為什麼人呢?”玲玲略帶疑惑地說:“和我媽媽一樣啊,情感專家不是都說如果我愛老公,就要愛屋及烏,把婆婆當做自己的媽媽一樣嗎?我和我媽媽就是這樣相處的呀。而且我和婆婆之前都還挺好的。”我笑道:“可是婆婆畢竟不是媽媽呀,你不能把和媽媽的相處方式複製到和婆婆的關係裡。畢竟你們倆並不是因為相互欣賞彼此而生活到一起的,所以你們更需要對彼此的性情、生活習慣的磨合。媽媽對你的包容是無條件的愛;而婆婆對你的好是相互付出後的衡量,是有條件、有前提的。”看她似懂非懂的樣子,我繼續說道:“原本這件事是很小的一件事, 但是你不妥的是當著外人的面說婆婆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即便那個外人是你閨蜜,對於你婆婆來說她也是外人;而且你婆婆是做菜招待你的朋友,你這樣說她,她當然會不開心。”

看她懊惱的樣子,我笑道:“你也不必喪氣,畢竟你之前和婆婆關係也還不錯,你就給她挑個小禮物然後誠心跟她道個歉。聽你說來你婆婆也不是糾纏不休的人,過了這麼多天,氣也消得差不多了,我們做晚輩的先低頭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第二天,玲玲跟我說她已經和婆婆和好了,不過經過這次的教訓,她也要多學習一下婆媳之間的相處之道。

為了一條魚,婆婆一星期沒有和我說話

二、婆媳關係好壞只是利益得失衡量後的結果

都說婆媳是天敵,可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不過是將過程都省略了,歸根結底其實仍然是利益得失的衡量。

每個人對利益得失的衡量標準是不同的,有人是以金錢的得失為標準;有人是以權利的得失為標準;有人是以愛的得失為標準。而婆媳關係的好壞同樣是一種衡量,以衡量後得出的結果為行為導向。就拿婆婆來說,譬如:

  • 婆婆衡量後,認為媳婦是來搶走兒子的,勢必她就會與媳婦站到了對立面;
  • 婆婆衡量後,認為媳婦來了是多一個人照顧兒子,當這個預期沒有達到,她發現反而要自己兒子照顧媳婦時,她也會站到了媳婦的對立面;
  • 婆婆衡量後,認為媳婦離開了父母到自己這個陌生的家庭來,是出於對兒子的愛,她們倆都是愛著同一個男人的人,以後自己離開了,兒子能有一個真心愛著他的人陪伴著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自然她也就和媳婦站到了一起。

而對於媳婦來說,同樣也是在以各種不同標準衡量,譬如:

  • 媳婦衡量後,認為老人太麻煩,以後生病還得自己照顧,勢必就會站到了婆婆的對立面;
  • 媳婦衡量後,認為婆婆偏心其他兄弟姐妹,對自己不公,勢必也會站到了婆婆的對立面;
  • 媳婦衡量後,認為婆婆把老公拉扯大不容易,自己的父母也會變成老人,孝順雙方父母都是自己的應盡本分,自然她也就願意和婆婆站到一起。

上述的幾種衡量是婆媳關係中最常出現的情況。沒有天生的“惡婆婆”和“惡媳婦”,所有的“惡”都來源於她們的成長過程與生活環境中所學習或耳讀目染到的價值評判標準。所以,婆媳關係的好壞不過是利益得失衡量後的結果罷了。

曾看過這麼一段話:

所謂婆媳關係,本來就是婚姻的副產品,讓兩個只有利害關係,沒有任何直接關係的婆媳,在一個家裡長時間的和平共處,還要達到一種水乳交融的地步,這怎麼可能?

三、給即將踏入婆媳關係的妻子們的兩點小建議

新婚燕爾或即將要步入婚姻殿堂的姑娘們,千萬不要把婆媳關係想得太過美好,也不必將其想象得如洪水猛獸。既來之則安之,每段婆媳關係都是不同的。就如婚姻一樣,不和的婆媳關係各有各的不和因素,和諧的婆媳關係卻必有其相似之處,以下是對新媳婦們的兩點小建議:

  • 1、婆媳關係同樣需要經營。

世上沒有什麼可以不勞而獲,想要獲得,首先要付出,然後運用智慧經營。譬如不要在外人面前數落婆婆的不是、給老公談論有關婆婆的事情時不要帶太多個人情緒、沒事多和婆婆聊聊天、偶爾送一些合婆婆心意的小禮物。方式有很多,生活中可以細心觀察哪種是自己婆婆最受用的。

  • 2、相互尊重與體諒是一切關係的前提。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先人古訓適用於任何一段關係中。

四、一碗湯的距離

“一碗湯的距離”——從家裡端一碗湯,到牽掛的人那裡,湯的溫度,剛剛好。

這原本是上世紀70年代一位學者提出的家庭親和理論,表述了子女與父母的距離。但同樣可以理解為:一碗湯的距離,不只是物理距離,也是心理上的親密距離,是不過熱也不過冷,需要時即刻就能傳遞的溫暖。

為了一條魚,婆婆一星期沒有和我說話

圖片取自網絡


婆媳之間正是如此,我們需要相互關愛,也需要相敬如賓,這兩者並不衝突。畢竟婆婆不是親媽,媳婦不是親女,有適當的距離感對雙方的相處是有好處的。雖然也有情同母女的婆媳,但那確實不是大多數。

讓我們在一碗湯的距離中繼續修行我們的婆媳關係,畢竟這是我們大多數人婚姻中的一道必經關卡!

為了一條魚,婆婆一星期沒有和我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