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農作物節水節肥高產的耕作栽培技術都有哪些?

哈哈哈大笑傾城


北方農作物節水節肥高產的耕作栽培技術都有哪些?

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尤其北方更是出現了農作物和人類爭奪淡水資源的發展矛盾,為緩解這個矛盾,國家戰略性的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時科研單位和廣大人民也根據實際情況研發、總結出一些節水節肥的耕作栽培技術,為農業的豐產豐收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以北方普遍種植的玉米為例,與各位分享一下北方玉米種植所採用的節水節肥的耕作栽培技術。

技術一、選擇相對抗旱的玉米品種;當前在市場上抗旱性較好的品種不少,因物候和種植習慣的差異,本縣種植的品種可諮詢當地的農業專家或職能部門;行業認可的抗旱性較好的品種有鄭單958、偉科702、登海605、蠡玉、紀元、京農科等系列品種。

 

技術二、適期搶墒、造墒,確保足墒播種 一播全苗

1、春播可等雨種植

    春播因為是白地,可根據有效降水的時間確定播期,春播最早可在3月底覆膜種植,最晚可到5月底種植;

2、夏播及時借墒、搶墒鐵茬播種

夏播有“春爭日,夏爭時”之說,尤其京津冀區域茬口較緊,需收完小麥後立即種植,若種的過晚有些品種就不能正常成熟,影響產量和品質,所以夏播必須及時搶墒播種。

若小麥灌漿水澆的晚,小麥收穫時的土壤含水量還可以達到70%以上的,則可以立即採用鐵茬播種的方法,及時搶種,同時實現種肥同播。

3、夏播造墒播種 

    若小麥收割后土壤墒情不足,種植時間又不能再等的話,就必須直接鐵茬播種,然後再澆矇頭水,確保一播全苗。

夏播種植時間最晚不建議晚於6月25日。

春、夏播種植,都採用一次性施肥40-50kg/畝氮磷鉀複合肥的方法,且最好是緩控釋肥。種、肥的間距要掌握在10cm以上的距離,為避免燒苗。

 

技術三、小麥秸稈還田 覆土保墒

黃淮海區為一年兩熟制,利用小麥秸稈還田此項舉措,小麥的秸稈可均勻鋪灑於地面,對降低土壤表面的蒸騰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起到保墒的效果。

 

技術四、雨季深松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

常年來土壤耕層都在20cm深,底層堅實無比,即便是雨水充足也無法滲透於內,只有白白流走。為此採取土壤深松的辦法,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一般在一年的雨季進行,深耕的尺寸為50-70cm為宜。

 

技術五、縮小行距 增加葉片遮陰面積

結合當前半緊湊型玉米的特點,將行距調整為60cm,這樣葉片可形成對地面的遮擋,減少直接蒸騰,起到保墒效果。

 

技術六、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 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增施有機肥可明顯緩解土壤板結問題;配合測土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和微量元素,並要求化肥深施10cm及以下土層內,提高利用率,並能促進作物根系下扎和增強抗旱能力。

種肥同播或採取一炮轟式的施肥方式時都建議施用氮磷鉀三元控釋複合肥。

 

技術七、玉米秸稈還田

玉米收割實現機械化以後,玉米的秸稈可以直接粉碎還田,經過腐熟後,一畝地的秸稈相當於4.5kg的氮肥,2.1kg的五氧化二磷,6.7kg的氧化鉀,相當於培肥了土壤,一定意義上也是節約了用肥量。

 

技術八、保水劑的施用

保水劑可以在種肥同播時摻進肥料中一起播下去,也可以與種衣劑一起包於種子表面,在種子或根系的周圍起到固水的作用。

 

玉米是個大肚漢,能吃能喝又能幹,玉米一生(500kg畝產)的需水量約在300方及以上。採用“雨養旱作”這種栽培技術,可以有效的降低玉米對淡水的需求;通過秸稈還田+配方施肥的方式真正起到了節約用肥和提高肥料有效利用率的作用;達到了節水節肥的目的。








種業威少德啵嘚


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農業用水和水資源短缺矛盾比較突出。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破解這個難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實用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上,其中地膜覆蓋、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節肥技術就是已經在農業生產中廣泛運用的成熟技術。

以前“農人小匠”種棉花就採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提早播種,棉花出苗率高,提早開花、提早現鈴,增加產量,重要的是節水節肥,降低成本。

現在“農人小匠”種蔬菜,在蔬菜早春種植時都要用地膜覆蓋。種菜前施足基肥,翻地整平,做好標準畦,澆透底墒水,等水滲下去後播種,覆蓋地膜以後可保墒增溫,出苗快又齊,適時破膜放風,後期可長時間不用澆水追肥,蔬菜長勢也很好。這樣不但能節水節肥,蔬菜還能提早成熟。

地膜覆蓋

一,地膜覆蓋的作用

地膜覆蓋,是指以農用塑料薄膜覆蓋地表的一種措施。具有減輕雨滴打擊、防止沖刷與結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天旱保墒、雨後提墒,促進作物對水分的吸收和生長髮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適宜的溫度、溼度,使地溫下降慢、持續時間長,利於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地膜覆蓋成本低、使用方便、增產幅度大,是一項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高作物產量的常用措施。

二,地膜覆蓋的不同方式

採用地膜覆蓋方式是要根據所種作物來確定,不同的作物種植密度不同,株行距不同,種植方式不同,所以要根據種植作物來確定如何覆蓋地膜。下面是幾種比較成熟的地膜覆蓋方式,可供借鑑。

1,平畦覆蓋,畦面平,有畦埂,畦寬1.00-1.65米,畦長依地塊而定。播種或定植前將地膜平鋪畦面,四周用土壓緊。或是短期內臨時性覆蓋。覆蓋時省工、容易澆水,但澆水後易造成畦面淤泥汙染。覆蓋初期有增溫作用,隨著汙染的加重,到後期又有降溫作用。一般多用於種植蔥頭、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小麥、棉花等農作物、果林苗木扦插也採用。

2,起壟覆蓋,畦呈壟狀,壟底寬50-85釐米,壟面寬30-50釐米,壟高10-15釐米。地膜覆蓋於壟面上。壟距50-70釐米。每壟種植單行或雙行甘藍、萵筍、甜椒、花椰菜等。高壟覆蓋受光較好,地溫容易升高,也便於澆水,但旱區壟高不宜超過10釐米。

3,高畦覆蓋,畦面為平頂,高出地平面10-15釐米,畦寬1.00-1.65米。地膜平鋪在高畦的面上。一般種植高秧支架的蔬菜,如瓜類、豆類、茄果類以及糧、棉作物。高畦高溫增溫效果較好,但畦中心易發生乾旱。

4,溝畦覆蓋,將畦做成50釐米左右寬的溝,溝深15-20釐米,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溝內,然後在溝上覆蓋地膜,當幼苗生長頂著地膜時,在苗的頂部將地膜割成十字,稱為割口放風。晚霜過後,苗自破口處伸出膜外生長,待苗長高時再把地膜劃破,使其落地,覆蓋於根部。俗稱先蓋天,後蓋地。如此可提早定植7-10天。保護幼苗不受晚霜危害。既起著保苗,又起著護根的作用,而達到早熟、增產增加收益的效果。早春可提早定植甘藍、花椰菜、萵筍、菜豆、甜椒、番茄、黃瓜等蔬菜,也可提早播種西瓜、甜瓜等瓜類及糧食等作物。

5,溝種坡覆,在地面上開出深40釐米,上寬60-80釐米的坡形溝,兩溝相距2-5米(甜瓜為2米,西瓜為5米),兩溝間的地面呈壟圓形。溝內兩側隨坡覆70-75釐米的地膜,在溝兩側的地面呈壟圓形。溝內兩側隨坡覆70-75釐米的地膜,在溝兩側種植瓜類。

6,穴坑覆蓋,在平畦、高畦或高壟的畦面上用打眼器打成穴坑,穴深10釐米左右,直徑10-15釐米,空內播種或定植作物,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後在穴頂上覆蓋地膜,等苗頂膜後割口放風。可種植馬鈴薯等作物。

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化技術就是通過灌溉系統給作物施肥澆水,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吸收養分,是迄今為止農業生產最為節水節肥的技術之一。

“農人小匠”村裡有很多農戶種植大棚,有種西紅柿的,有種西葫蘆的,也有種黃瓜的。近幾年他們都上了水肥一體化設備,用上了自動化管理,給蔬菜澆水施肥即高效有方便,節水節肥效果明顯,做到了按蔬菜需求給水給肥。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用全水融肥料,不然會堵設備。我們村都是用的壓力罐那種設備。

水肥一體化有很多種方式,設備也有很多種類,下面介紹幾種給大家。

一,循環式技術

該模式是目前節水節肥效果最好的技術模式,該技術模式由控制系統、澆灌系統、栽植系統三部分組成。栽植系統由PVC管道和固定架等構成,PVC管道臥式固定在固定架上。PVC管道的上方鑽出等距離的圓孔,用於栽植蔬菜和草莓等作物。澆灌系統由營養液存儲裝置、循環裝置等部分組成。存儲罐內存放的營養液體是根據作物生長髮育不同階段所需營養元素及比例專門配製而成的,可以完全滿足作物不同生長髮育期對各種養分的需要。

二,重力式技術

稱為微型式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模式,是以安裝在距地面1.5-2米高處水罐內的肥料溶液自身重力為動力的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模式,只在溫室一端安裝一個水罐支架,在支架上安裝一個容積約兩立方米的水罐,以後再根據農戶對灌溉方式的需求情況(如滴灌、微噴、膜下溝灌、膜上溝灌等節水技術)安裝相應的設備。該模式對水源、水壓要求較為寬泛,也不需要通過變頻調速滿足管路系統對水壓和水量的要求,因此,更適合不便於安裝常規地灌設施的規模較小、特別是一家一戶生產的需要。

三,滴灌式技術

滴灌技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但將其整合為水肥一體化技術,絕非是將肥料混入到水中那麼簡單,因為滴水頭對水的淨度要求較高,一旦達不到要求就會造成堵塞,致使出水不暢,甚至不能出水。因此,滴灌式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的肥料必須是專用型全溶性肥料,否則,即使對肥料溶解液進行多次過濾,也很難達到要求,溶解在水中的營養成分還會在出水控制元件附近凝結,對出水流暢性產生影響,對元件造成損壞。

大田作物噴灌

我縣是產糧大縣,由於年青人都外出打工,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農田流轉給種糧大戶來種。在我縣最有名的種糧大戶就是全國人大代表魏德東,他流轉土地2000多畝,附近幾個村的土地都流轉給魏德東來種了。魏德東現在種地就使用噴灌技術,即節水又方便,幾個工人就能管理好上千畝地。

果園滴灌

果園滴灌是近幾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節水、高效灌溉技術,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最新式節水灌溉法。滴灌是通過滴頭點滴的方式,緩慢地把水分送到果樹根區的灌水方法。滴灌可為局部根系連續供水,土壤結構保持較好,水分狀況穩定。此法比噴灌更省水,省工,對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有明顯作用,可增產20~30%。尤其對乾旱,缺水嚴重的果園比較適用。

總結:大力推廣使用節水節肥高效高產新技術,提暢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緩解北方水資源不足矛盾,做到節水節肥高效高產。


農人小匠


北方缺水是制約農作物豐產的主要因素,按裝節水滴灌就可以將有限的水和肥料直接滴到植物根部,既節約用水也可有效利用肥料。




龜茲老溫


下面我將以馬鈴薯為例,講述幾點馬鈴薯作物節水節肥高產的耕作栽培技術:

馬鈴薯節水節肥高產的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適宜的土壤類型,節水馬鈴薯種植選擇在土地平整,宜於機械化操作,地力較好的平地和緩坡地。馬鈴薯屬於忌連作的作物,注意輪作換茬,前茬以穀子、麥類、豆茬為好,既有利於把病害發病率降到最低限度,又有利於消滅雜草。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深耕翻曬,耕深20-30cm,充分接納雨水,並適時耙耱保墒。

2、選用高產、耐旱脫毒種薯;最為適宜的馬鈴薯品種類型應該是高產、耐旱性強。耐早性強的品種在上層土壤水分短期乾旱時受影響較小。

3、合理密植:馬鈴薯的種植密度一般在3500-4000株/畝,但是農民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很難保證,很多地區依然採用傳統的種植密度,密度一般為1500-2000株/畝,此時的種植密度無法保證節水灌溉的密度。合理密植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4、配方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足氮增磷補鉀。播前結合耕地覆膜施足基肥,結合中耕培土和補灌合理追肥。選用35%成品配方肥,基肥和追肥比例為7∶3。嚴格按照“測土、配方、供肥、施肥”一體化技術路線,按照“控氮、增磷、補鉀”的原則,提高配方施肥效果。

5、實施壟作規範化種植:壟作將土壤的表面形狀進行了改變,由平面形變為波浪形。土壤表面形狀的改變了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積,改變了土壤中的水、氣、熱、光以及微生物的生活環境,多雨時壟作有利於排水防澇而乾旱時卻能夠順溝灌水措施,使得土壤含水量能夠較好的維持在作物正常所需水分的範圍內,同時降低了不利因素農作物的影響,很好的協調了作物的小氣候條件,從而有利於作物增產、高產和高效。

6、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通過阻斷地表的水分向空氣中散失的通道的節水栽培技術是地膜覆蓋節水栽培技術,地膜覆蓋能夠起到節水保墒的作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使馬鈴薯早熟豐產,其耗水量相比較露地栽培而言減少了18mm,水分利用率相對露地而言則提高了13%,大大提高了馬鈴薯田間的水分利用率。

7、葉面肥的使用葉面肥作為外源生長活化營養物質不僅可以補充營養,調控生長,還能夠促進細胞原生質的流動,增強根系的活力,加速對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吸收和利用,使株型更加緊湊。另外葉面肥的使用還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光能和CO2.通常得到的塊根光滑,大而均勻,色澤鮮豔,糖份增加。常用的葉面肥有薯老大、馬鈴薯專用葉面肥、農作物專用生長素等。

8、節水灌溉技術,馬鈴薯膜下滴灌技術是指把滴水器鋪於地表,農膜覆蓋其上的將覆膜種植技術與











多倫淖爾我的家


答:紅薯,小麥,玉米,小米高粱。


孫家吉祥


你好,北方農作物棗樹和花椒樹都不需要灌溉和太多的施肥,棗樹越乾旱越高產,棗樹和其它農作不同。棗樹栽培需要用刺樹嫁接才可以開花結果,花椒樹就很簡單了,之間把花椒苗種上就可以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北坡村小王


節肥節水就要搞節灌,灌帶子就可以辦到。


桃李加天下


蘋果酸梨都很抗旱,作好日常管理與技術工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