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明確的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出了問題的時候,比如抑鬱,焦慮,精神衰弱易崩潰,會選擇與家長,家人溝通嗎?

BjMr_T


我們心理學上有個笑話似的說法,認為自己有精神問題的,絕沒有精神病,反而是不認為自己有精神問題的才可能是精神病。這裡面講的其實是自知力,真正的精神病人是沒有自知力的,他們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認為自己是正常的。相反,象你這樣為自己的精神狀況苦惱的,說明你有自知力,可以排除精神病,頂多是有神經症,還不見得,得看你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所以樓主放心,你至少不會是精神病。你們老師說的有一定道理,你對某一件事越是擔心,就越是會不由自主地惦記著,那樣只會加深你的緊張感,也就是自我暗示。當你反而不太在意了,事情就沒那麼嚴重了,你自己不是也發現了出現新的問題舊的問題就不再捆擾你了麼?那就說明你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的問題上去了。


竺慕柏


如果患上憂鬱症真的很慘。我在生頭胎時也患上輕度的憂鬱症,患有這種症狀自己是感覺不到的。如果父母不是細心的人也不一定覺察得出來,還可能認為你矯情,偷懶,愛發脾氣,故意找茬等等。

以我來說吧,我本衣食無憂,夫妻都有好工作,生了一個兒子,美好姻緣,別人還羨慕不來。

在月子裡,婆婆來了。一家子團圓,歡樂無比。我孤零零的躺在床上,好象被人遺棄一邊的流浪貓。聽到碗響,你就得下床吃飯,用餐過程中,他們一家人用家鄉話嘰哩咕嚕,笑口常開,完全沒有理會我這個人,真心是覺得自己是局外人,我很難受。

夫家人過慣慳檢的生活,我知道的,所以我給足家用,要婆婆不用吝惜錢,但說不通。例如一隻2、3斤重的雞,放了一大鍋水,好似小雞跌落遊池。

不懂人情的老公每晚打麻將,二三點才回來。就從產後看護假開始,我開始經常容易發牌氣,看什麼都不順心,小孩哭也覺得煩,自己又哭又無助,看見婆婆就無明火起。

日子過得很艱難,有苦無人訴。自己的媽媽也是不細心的女人,過來看看我,沒說幾句活,馬上就走了。就這樣,我的脾氣越來越燥,有時好想逃跑出去,但又不知去哪?有時很想去死,但又怕。時而哭,很傷心,很淒涼。

但幸虧我的同事來探望我,我把感受講了出來。當時好在年長的同事嚴肅的對我說,你可能患上輕度的產後抑鬱症,要重視起來,否則會後果嚴重。同事當即為我腦補課程,馬上叫我停止幻想,走回現實。

聽後,我下了決心滿月後,向上級打招告,馬上安排上班。

真的遇上貴人了,以往那些不可言的孤獨寂寞感沒有了,還很開心地與同事一起工作,旅遊。

小孩嘛,婆婆喜歡帶就放心交給她吧。

可以負責任的說,當患上憂鬱症,不論輕的重的,自己是不知不覺的。是無助、空虛、寂寞。除非是有人拉你一把,否則後果嚴重。

換句話講,有家人的關懷,愛護基本不會產生這病。家裡的人一定要照顧好新手媽媽,切記!若患有類似症狀的,她所有不可思議的變化,真不是故意的,這是病症,記住陪伴、理解、關懷。


上善若水一心向善


會的,一定會。我就是一名焦慮症患者,記得確診後,我就和家人講了這個病的基本情況,發病原因,以及如何治療等等,家人瞭解後,對於我所經受的痛苦,深感同情和理解,給我創造了良好的養病環境,使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基本痊癒。

當時,為什麼要給家人講自己的病?我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幫助,共同面對疾病。

現在社會上對抑鬱症,焦慮症,精神衰弱等心理方面的疾病,並不是很瞭解,也存在一定的誤解。有的人認為這些病就是精神病,也有的人認為這些病就不叫病。

如果你患上了以上疾病,不和家人溝通,交流。他們就會對你的行為不理解,覺得你是在小題大做,甚至對你就醫產生排斥。所以,溝通交流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情感一杯羮


有段時間很明顯感覺到自己抑鬱的情緒很嚴重,晚上失眠,神經質、對生活沒有信心,對啥都提不起興趣,遇到挫折不想面對,甚至一度想著,要麼去死吧,死了就解脫了,就不用面對這麼多事情了。真的被自己這種情緒折磨的整個人都快瘋了,有些情緒很難控制,抑制不住的莫名傷感,後來我就自己報了一個心理諮詢師的培訓班,開始去學習,看了很多心理學上的書,最後慢慢才調整過來,有時候真的只能自救,別人幫不了,也不知道如何對別人說,就到現在若心情鬱結我還是會選擇看書,真的解鈴還須繫鈴人~


喵嗚愛洗澡


如果是未成年人的話,可能在這方面意識會比較薄弱,但是如果是成年人的話,我想要看她的心理抗壓能力會不會比較強。

為什麼這麼說?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是一名普通寶媽在我年齡相對較小的時候選擇了結婚,後來因為兩個孩子相繼出生,在家裡帶孩子一直沒有出去工作,後來婆婆生病,他的5個子女都在外地,也是把壓力攤到了我的身上,因為要操心孩子,操心老人,還要操心生活支出的壓力,這使自己身體變差不說,心情也變得格外煩躁。

後來因為一些意外孩子也上學了,我選擇了出來工作。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心態有些不對,還是後來一個人獨處時心裡煩躁甚至有了自殘的念頭。這是才發現自己的心態有些不對。

後來我開始閱讀喜歡的書籍,休息的時候出去人多的地方逛一逛多和朋友聊天。我現在想想那時候真的很慶幸我發現的早。憂鬱、煩惱這些症狀是人都會有,尤其是一些和社會人脫軌多年的 家庭主婦。

所以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說,如果可以的話人人都應該多開闊眼界。多和一些上進的人交往,也可以參加一些有益的社群活動。眼界放寬一點,不要老是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走出來你會發現世界很寬廣,並且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是你從前並沒有注意過的。


麥姐愛生活


我中學有個同學有段時間總是愛發火,不開心,他已經意識到了這可能是精神出了問題,他接受了醫學院同學的勸說,去醫院就診,很快症狀解除。

許多這類案例表明,當你睡眠飲食、身體狀況、精神狀態,情緒狀態等方面一反常態時,你要警惕了,立刻覺察自己,很可能身心出了問題。

當你明確意識到你精神出了問題時,內心會希望儘快回到正常生活軌道,解脫精神疾患的困擾。有的人會選擇自助自治,或是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也有主動去醫院就診的,或是選擇和好友訴說,也會和家人或家長溝通。但有些人不會選擇與家長或者家人溝通。 比如有抑鬱狀態的人群,他們出現精神狀態差,情緒低落,負面情緒滿滿,封閉自己不與外界溝通。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他們認為旁人無法瞭解他們的內心,而且他們覺得自己的同齡人比起家長,對抑鬱症有更多的理解,所以他們更願意與朋友溝通,而不是家長。他們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原因有三,第一,不願家長擔心認為;第二,家長不能理解自己;第三,家長無法緩解本人的負面情緒。他們當然希望家長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顧及自己的感受。他們真正需要的是陪伴與傾聽宣洩,他們在朋友那裡可以得到安心。

抑鬱焦慮神經衰弱等病症是需要被正視以及被重視,又容易被忽視的心理疾病,有些人對此不太瞭解,只覺得是一些情緒問題,直到身體上出現明顯的病症,才會求診。比如快考試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複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稱為焦慮症狀,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症(也稱為焦慮障礙)。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是精神因素。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的處於緊張狀態,超過神經系統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這些精神問題一旦我們意識到了它在我們身體中的存在,就要直面接受,積極治療。並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梁明霞與精神分析


我想這個答案應該是因人而異的,並且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值得討論一下。

先說我的答案,如果我明確知道自己在情緒或者精神上出了問題,並且自己無法調節

我會先去正規的專科醫院交由醫生評估和診斷,之後遵醫囑。如果是一些現實層面的問題讓我暫時性的出現焦慮、抑鬱甚至崩潰的話,我想我會去尋求一位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我始終相信專業的問題要交由專業的人去處理,總是沒錯的。

情況不是特別嚴重的話,自己扛一扛也就過去了,但如果情況很嚴重,我想我會和家人說這個事情,不僅家人,我還會對朋友說,家人及朋友對我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多說依據,社會支持在心理問題的爆發和處理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


再回來,為什麼說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呢?明確意識到了自己的精神出了問題,還在抉擇是否要和家人、家長說,這真的很扎心,也許你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每個人生來的特質不同,成長環境也不同,所以每個人對於心理問題的易感性自然就不同,有的人一直非常樂觀開心,似乎不會出現心理問題,而有些人由於多方面的影響,就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這種情況下,可能因為目前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很多人會小心翼翼地隱藏,不希望給他人添麻煩,也許還會擔心別人會戴著「有色眼鏡」看自己,即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願意和家人、朋友、同學傾訴,或是去醫院求助。

而實際上,人的心理和身體一樣,有著自己的起伏週期,面對外界的刺激也會出現不同的反應,應對時出現問題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嘗試著降低對自己的高要求,去接納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的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多多和外界交流,而不是所有事情都自己扛,你會發現在自己慢慢改變的同時,抑鬱、焦慮、敏感脆弱都會逐漸好轉了。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傾訴,什麼事情都願意自己憋在心裡,也要嘗試主動與孩子溝通,為孩子建立強大的社會支持體系,這樣當他們真的出現心理問題時,也能夠有方法去應對。

@鴕鳥說話丨畫樹識人,一張樹木畫解讀你的潛意識,可私信“畫樹識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鴕鳥說話


若你未成年,一定要告訴家人,或者你所信賴的成人。若已成年,深知家長並不理解,或者家長並非善解人意之類,那可以不要告訴家人。

意識到自己精神出了毛病,未成年人一定要找家長帶去醫院確認很重要。成年人則自己要去醫院找專家確認。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瞎琢磨,會使事情走向更難收拾的地步。早點找專家確定,有助於後續事宜正確發展。

如果成年的你選擇自己搞定,那肯定耗時耗力氣,結果也不可預料。

出生於70年代的我們那個年代,可能很少有人去醫院檢查這種毛病。我自己就是從小常年抑鬱常以淚洗面過來的,雖然上天眷顧命運不薄,但早期的心理苦痛導致最終還是得了惡疾(癌症早期無大礙)。且經歷了很長時間的黑暗歲月。同時,遲早走了出來的我在同齡人中,算是幸運的。有很多人至今在抑鬱黑暗中,仍需要吃藥治療,嚴重影響生活生命質量。

現在醫學發達,人的包容力也更強大。抑鬱等心理疾病日漸增多,看精神科,找心理醫生很平常。很多時候,苦惱的我們感覺沒有出路,找專家是出路之一。

同時,對於心理毛病,我們要明白,最終還是得依靠自身自心的覺悟與努力,才走得出來。其他一切都只是輔助。

總之,精神出問題、抑鬱焦慮,在現代社會並不少見,切勿諱疾忌醫。也大可以與家長或者自己信賴的人傾訴、溝通。


壹兒


我也會經常提不起勁,不想吃也不想喝,有時候還會覺得全世界都沒人愛我,會無緣無故哭,哭得指不住。有時還想怎麼死好看不受罪。這算抑鬱嗎。老公工作危險又忙,兒子今年高考,父親不在,母親七十歲老農婦。我想跟他們說但怕他們但心。每當在時候,不下雨我就到公園鍛鍊,出一身汗累到不行,就會餓,餓了就吃甜食也不顧身材了。吃完睡一覺就好。如果小雨天,就在家鍛鍊,找搞笑視頻看,做點甜食給自己吃。上班是也有崩潰的時候,儘量剋制,實在不行就請假回家鍛煉出汗吃甜食。


海洋47932786


我對我的家庭很失望,之前意識到了,並且也看了心理醫生,家裡人覺得我矯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