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在編已婚的男教師越教越痛苦,卻又沒有勇氣放棄這個職業呢?

為教育發聲


這個問題確實直戳很多人的痛點,放眼望去,中小學教師尤其是新教師裡面,男性教師的身影越來越少,幼兒園幾乎就是零!我們都非常清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既需要女性溫柔母愛般的呵護,讓孩子有安全感,同樣也需要男性成人的威嚴、果敢、堅決、敢於冒險、勇於擔當的方向感!如果我們的學校裡面清一色全是女老師,甚至上個體育課都是女老師的話,那孩子們的成長嚴格意義上講就是不健全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中小學生文文弱弱,甚至男孩子說話動作都像女孩子一樣的原因!

一方面是男老師越來越少的普遍現象,一方面是在職的男老師越幹越越沒有信心,到底是為什麼呢?


  • 1、工資薪水固定,可以養家,但卻做不到財務自由!老師的薪資水平跟公務員差不多,在普通人裡面,算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從平均來看,也就處於還可以的水平,吃穿不愁,但是加上買房子、子女教育、雜七雜八,一年下來就基本上捉襟見肘了!


  • 2、教師職業穩定,但是對於男性來說過於穩定,就會變得沒有激情,沒有目標!教師行業,想要升官發財的幾率跟買彩票得獎差不多,很多人熬一輩子,能當個教研組長就很牛掰了,尤其女性居多的群體裡面,如果再在一個女性領導的下面做事,內心多少會感覺有些壓抑!


  • 3、教師職業催人老,壓力大,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其實教師本就是一個良心活,長期以來,我們之所以往往把老師比作蠟燭,比作春蠶,實際上就是在歌頌老師的大公無私精神,但是正是這種大公無私才使得老師不得不捨小家顧大家,自己的家庭,孩子的教育顧不上,卻要去關心照顧其他家人的孩子,而且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每天都要不辭辛苦的備課,講課,批作業,找學生談話,累心累腦,體力上更是要經受得起考驗!

既然壓力這麼大,為什麼很多人沒有勇氣放棄這份職業呢?


  • 1、工作固定,收入穩定,普通大眾的想法就是求穩,不打破這樣的格局是正常,打破了才屬於不正常;


  • 2、如果放棄了,能不能創業成功,如果創業失敗,如何再在當地立足;


  • 3、教師假期還是非常富於的,一年三個月的固定假期,再加上平時的週末,還有哪項工作會有這樣優越的自由時間;


  • 4、惰性使然,從一而終,不敢冒險,代價太高!

總之,教師不是你想當就能當,一旦當上,也不是你想退出就能退出,畢竟我們還要顧忌太多太多東西,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其實不光是教師行業,人到了一定年齡,顧慮就會很多,精力體力上也會有諸多障礙,家人的牽絆,自己的疑慮,使得能夠跳出固定生活圈子重起爐灶的人,只能是少之又少了!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看來你真的不太瞭解學校,也不瞭解學校的男教師。他們的工資雖然不是那麼高,但很多還不至於辭職。

第一:男教師大多學歷不低,就算離開學校,也只會去更好的單位,而不是離職。

我們學校近十年已經出去5個男教師了,一個去教育局,目前是辦公室主任,一個去縣紀檢委,目前也是一個小領導,一個去縣委了,還有兩個去縣財政局了。

男教師有了更好的出路,才會離開學校。

如果沒有任何退路,為什麼要離職?做老師再怎麼差每月總有固定收入吧!五險一金公積金什麼都不少。就算在單位混的再不好,工資總是不少的。

除非有更好的單位,一般男教師不會很衝動的離職的。

第二:男教師如果不上課或者課業不重,很多有機會從事第二職業的。

上課的男教師除外,原來可以補課,現在也不允許了。

但如果在校不上課或者課業不重的話,有很多機會從事第二職業的。

我們學校一個男教師書法很好,業餘開書法班,收入也很可觀的;

還有一個男教師和妻子合開一個鞋店,生意也不錯;

還有一個體育老師和朋友在外開了一個乒乓球班,生意也很好。

這個社會,只要肯動腦,不怕吃苦,總有賺錢的機會的。老師們假期多,機會也就更多。

第三:老師職業前景不錯,好多男教師真不捨得辭職。

老師工資雖然不高,但相比之下未來前景還是很不錯的。國家要發展,肯定會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未來的老師工資肯定會不斷上漲的。

最重要的是教師職業穩定,沒有任何失業的風險,還有兩個假期,退休將來也有保障。為何要辭職?

現在教師考編也很不容易的,這些男教師好不容易考上了,難道再辭職?

大家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都有相應的心理承受能力。況且目前的教師真沒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堪。老師們感嘆工資低,是想去更好的單位,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前,一般老師是不會輕易離職的。


人生如夢LLH


作為在編已婚的男教師,糾結過很久,但最終還是在上個月辭職。可以說在辭職與不辭職之間,我有著豐富的掙扎猶豫的經驗。很多在編已婚的男教師為什麼沒勇氣放棄放棄這個職業?我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2019年6月,正式離開入職八年的高中,也是我當年的母校鄲城一高。)

一、編制畢竟是傳統意義上的“鐵飯碗”,雖如同雞肋,但卻無法輕易割捨。

受上一代對“鐵飯碗”的執念影響,我們當下對編制內的工作認可度還是很高的。我父母經商,他們每天向我灌輸的觀念就是經商的苦,受人白眼,不被尊重(小生意),所以在編教師的旱澇保收這一點讓他們極滿意,也讓很多人對此難以割捨。

更實惠的一點是,在學校經常聽到有一些接近退休的老師談論他們的退休工資,不客氣的說,他們每個人的退休工資都比我現在的工資要高,這就給人一種暗示:教師是越老越吃香,熬吧,熬到退休你就輕鬆了,每天吃白飯不用幹活,好吃好喝的錢還多。

所以,每一個考慮要放棄這一職業的男老師,哪怕眼下遇到了還算不錯的機會,也會考慮幾十年後的退休待遇——除非他們的下一個選項是公務員,也不虞退休之後的生活。

像我在辦辭職手續的時候,一路都有人在問我,為什麼辭職?多可惜啊!昨天還有位老同學這麼感慨:

二、教書育人的滿足感,讓人即便苦累,也甘之如飴。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還是很有道理的,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作為在編教師,雖然工資不會很高,但對比當地平均工資,已經可以算中等偏上。像我身處省級貧困縣,每個月的工資可以在當地買1.5平的房子——這這個小縣城滿足最低層次的需求完全不是問題。而且因為學校還不錯,尤其能滿足尊重需求。

當然,說得俗氣一點兒,就是學校還不錯,當地人比較認可,對我們這些教師比較尊重——能夠極大的滿足我們的虛榮心。

每一輪高三吹一波自己又帶出來多少北大清華,班裡有多少個985、211,手機QQ微信裡時不時收到以前學生的祝福短信......這是屬於我們老師自己的幸福。

(2019年學校喜報,雖然離職了,還還是想吹一波)

所以雖然是在縣城高中,經濟落後,雖然我們的工作沒有雙休一個月才休息一天,雖然我們每天的工作是朝六晚十,雖然我們的寒暑假也縮水縮得加起來也不到一個月......但他們還是能夠忍受這一切。(只是我忍受不了了,所以離開)

三、前路迷茫——離開學校,又能去哪裡呢?如何養家?

這應該是男老師們不敢辭職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了。當年和我初入學校的一群男老師有二十多個,喊著要辭職的不下十個,但如今大家都已過而立之年,真正走出學校的只有我一個(還有兩位考研離開的)。

最大的考慮就是養家餬口的壓力!結婚生子,人過三十,早年的一腔熱血現在已經被消磨得差不多了,換工作不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涉及整個家庭。單身的時候,一個人說走就走,毫無壓力。但如今拖家帶口,如果家境不是很好,沒有人給你兜底,已經不敢再任性了。

偏偏教師這一行業,又是最能讓人變成“廢物”的。多年教師行業,被關在學校裡,每天和天真單純的學生打交道,相比於其他人來說,和這個社會已經算脫節了。於我而言,在高中任教八年,連喝酒都沒有學會。基本的應酬完全不懂,見人不會說話,辦事不會送禮,還美其名曰是教師的清高——其實離了學校的環境,就是廢物。

所以,可以想象,在學校時,你是學生眼中的權威,博學多才,受學生尊重,出了學校呢,你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體魄孱弱體力活比不得農民工,沒有一技之長做事比不上技術工人,缺乏社會經驗創業就是被人坑的命——你還能幹啥?

每每念及此,才會感嘆前人那句話說得真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當然,我個人屬於在這個痛苦的掙扎猶豫的過程中,最終選擇了”莽“而不是”苟“!不要慫,就是幹,先別管辭職後幹什麼,越計較你就越不敢辭,所以,我選擇了裸辭!

雖然需要承受不少人看我像看傻逼一樣的目光,但我真的做到了他們想做卻不敢做的事。

至於後續,當然也不是毫無準備。我相信一個高中語文老師,哪怕是不在學校,甚至不在教師這一行業,也一定不會餓死人的。你不教了,但可以寫,你不會寫,可以學,學什麼都可以,總之,事在人為。

總結:在編已婚的男教師,離職確實是一件很難決定的事,放棄這一職業,等於放棄這些年的堅持,等於人生清零,從新開始。這不是自己願不願意的問題,還有家人願不願意的問題。
所以,如果實在下不了決心離開,那就安心紮根吧,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我相信未來教師的待遇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如果心不穩,那就及時抽身,這一行業需要我們絕對的認真負責,如果心不在上面,勉強逼自己混日子,那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金牌小書童


現在頭條的問答命題越來越離譜了。現在不都是教師找教師公務員找公務員了。兩口子都是教師的在本地三線城市,一個月工資加起來一萬四五,公積金一個月一人1000+供兩套房還比較輕鬆,有的老師家裡還開著超市做著生意,大把的時間。混的風生水起。資源資源資源,你的這個命題很顯然不是教師想的。或者就是怕別人搶了你的教師位置。我發小開個超市一月利潤三萬五,週六週日去進貨,平時早早下班,外面朋友烏泱烏泱的。他經常跟我說當教師真沒意思。我說你原來不是教師能有今天有資本有時間?他說也許吧,反正做什麼都有乾的好的,也不是絕對的。有的老師教書認真年年評優最後累的一身病也只是優秀教師,其他任何職位都和你無關。這就是現實。


HIFI音響科技大咖秀


我自己也是如此,深有體會。剛工作的那幾年,自己內心浮躁,也有過放棄教育行業的想法,主要就是覺得待遇低,入不敷出。

就在這樣的糾結中度過了幾年,後來結婚後,生活壓力更大,更有這種想法,但越是這種想法的存在就越是不敢放棄,在教師崗位工作久了,就無法想象自己要是不幹這個工作還做什麼(感覺教師這行業除了教育就沒有對應的其他專業可以做了),心裡根本沒有底,毫無信心可言,目前的行業可以勉強維持生計,一旦如果辭職,不能保證工作的話,一家人等著吃飯呢,好在最近國家對於教育的投入再增加,緩解了生活壓力。

從目前的社會就業壓力來看,能有一份保障性收入,能生活下去就行了,還能有什麼更高的要求呢,人到中年,人的膽量也就越來越小,早就沒有青春年少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思想。

所以改行是要趁早,中途改行除非確實無法工作下去了,否則人到中年是沒有那個勇氣,畢竟家庭責任重大。


淡孑然之


老師,尤其是男老師,老覺得自己的職業痛苦,收入少,事多;但又沒去放棄職業。這顯然是不知足的表現。

老師這個職業的薪水,跟自己所有城市的其他職業比起來,雖然比排第一第二和第三的職業要少,但整體職業中,老師的工資,絕對是中等偏上。

比如,在我的老家山西,普遍一個月拿1400到2700的工資。但老師一個月,才是3500元及以上。

在北京,可支配收入,中位數也就3萬出頭。也就是說,在北京一個月拿2000到4500的人,是大多數。

可是,北京的老師,基本上5500元起步了。

當然,你的收入跟馬雲、馬化騰比,差遠了。

可你要明白,你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師,跟普通的員工,沒有區別。你已經拿著較高的工資了,你覺得不平等,只是你自己不知足。

你的收入,跟你的付出,雖然不一定對等,但一定相差無已。不要抱怨,提高收入,先從不抱怨,踏實幹活做起。


董江波


我來回答吧。我是一名鄉村在編男教師,對於這個問題我深有同感,我覺得從我自身來說,沒有勇氣放棄這個職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工作了快十年了,歲數也大了,不是剛畢業那時候了,朝氣蓬勃,敢拼敢闖,也沒有了闖蕩的資本。

2.在教學崗位工作太久,一旦辭職,去幹什麼,能幹什麼。

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年紀,家庭,妻兒老小都需要生活,貿然辭職連這點錢都沒有了,生活上還怎麼繼續。


1當往事已成風1


這個問題提得好,因為他它正導出我的心聲。

我出生于山西大同的一個窮縣,在1990年考上了朔州師範學校,在當時能考上這個學校那也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是中考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的幸運兒。我記得當時我縣只招60名師範生,而當時初三參加中考的學生就有兩千多人,有的學生補習6,7年也沒考上,況且當時考上中專師範那就端上了打不爛碎不壞的鐵飯碗,你說我能不珍惜嗎!

況且, 我腳下的士地貧瘠荒涼,工業落後,人們多數以種地為生,儘管現在國家取消了農業稅,農民能種點經濟作物,搞起養殖業,天災,傳染病,行錢這些不定因素,鬧不好就會賠得一踏湖途。

教師職業,剛入職有種新鮮感,可它也有侷限性,社教面窄,工作累,尤其是男教師更覺枯燥乏味,俗語說,家有五斗糧,不當孩子王,儘管男教師做教書工作又累又苦,但我不會辭職,因為它是我努力奮鬥換來的。

若有說得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cdf流年已逝


我覺得吧,人各有志,快樂就好,人活於世不過幾十年,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有時間晚上都在想人死了去哪裡了呢,眼前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好了,我211畢業第一年當了一年的大學生村官,不快樂。後來當過中學老師不快樂。目前自己幹,我喜歡早上8點半起床,晚上11點睡覺。家裡親戚朋友也都說我懷疑我,可是沒辦法,上班時候就是不快樂,天天躲著,跟做賊一樣,跟討厭的領導說不到一起。


反覆烤饅頭


我教書四十年,三年初中,三十七年高中,不管哪個年代,都認為教書不是痛苦,而是甘甜,尤其是一些年齡在6O歲以上的學生(不管地位高低),叫上一聲老師,我會高興跟阿Q一樣。我也曾有過機會從政,但我沒去,還是認為志師光榮。有一次在江邊散步,縣長一家子走在後面,叫聲“老師,您好!”的多,叫聲“縣長,您好!”就很少了,這也說明老師昔日的艱辛換來了今自的甘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