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孩子的看法,讓孩子更愛學習?

愛穿靴子的貓


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如果有人能給出答案標準答案的話,那我覺得他可以稱的上是教育家了。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是相對獨立且各異的,所以這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眼光,不同的理念來開展教育。

那麼,要怎麼樣讓孩子愛上學習,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自己自己對女兒的一些做法來談談感受。

首先要對自己的孩子有充分的認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些古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我覺得是非常偉大的,通過簡簡單單的幾句話,道出了人性的本質。

對於孩子而言,其實一出生他們存在的差異是不大的,重要的是後天的培養和教育,而差異也是從他出生之後的環境所影響產生的。

我覺得家長只要抱著這一點,要對自己的孩子有充分的原始信任,要對他們的智商和情商有充分的信任,這也是你開始實施教育的前提。



我們現在接觸很多的家庭,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可能會歸結到孩子的智力不行,或者是孩子的努力程度不夠,或者是老師的關心幫助不夠,他們總是強調客觀的因素,但卻從沒有從自身的原因出發。

以自身學習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其實所謂的學習方法,學習經驗都是次要的,我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要讓一個孩子從心底喜歡學習,環境對她們的影響是最大的。

所以,從這點來說,家長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都說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這句話絕對是不變的真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孩子就是父母的複製品,只不過好的家長在不斷的完善自己,使得孩子也在逐步的完善,而不好的家長卻一再的在要求孩子,而對自己則是放鬆要求。

對於這一點,我也是深有感觸的。我們家裡本來的學習環境確實也不好,由於對孩子並沒有過高的期望,所以在家裡也沒有過多的讓她學習,只要她能完成學習佈置的作業或者任務就行,我們大人自己根本也沒有學習或者是看書的習慣,要不看電視,要不玩手機,導致孩子也是跟著我們一起看電視,玩手機。

而我們做的最差勁的地方就是,心裡知道這樣做其實不對,但就是做不到完全的自律,然後就出現了一味的要求孩子不要看電視,不要玩手機,然後自己卻放不下手機,接著就被女兒一句“你們自己都在玩手機,為什麼我們不能玩”,然後作為大人的我們就被懟的啞口無言了。

這其實對我們的影響還沒那麼大,最大的打擊還是來自於女兒的期末考試成績,一年級的孩子,連九十分都沒考上,然後在班裡也是幾乎是倒數了,作為教師,在學校裡真的有點抬不起頭了,總感覺會被大家笑話。

所以,從那以後,我們就從自身出發,改善自己的一些行為習慣。

  1. 放下手機。這或許是當前許多家長的通病,有的時候確實也很難克服,但是最起碼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玩手機,要玩也是等他們睡著了再玩。
  2. 拿起書本。孩子的學習,最重要的還是閱讀習慣,因為考試成績是暫時的,但閱讀習慣卻是一輩子的,所以家長要主動的拿起書本,哪怕裝裝樣子,也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學習的熱情。
  3. 交流互動。在學習或者是閱讀的過程中,要及時與孩子開展互動,一是可以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二是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些方法,三是可以拉進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持之以恆讓學習成為一輩子的習慣

其實在上一部分也說到,成績是一時的,習慣才是一輩子的,而要真正形成習慣,堅持則是最重要的。

做任何的事情,其實最難的都是堅持和自律,對於大人尚且如此,對於自制能力較差的孩子更是一樣。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起好帶頭作用,與孩子一起堅持,讓學習真正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樂趣。

我覺得想要堅持,方法其實也很重要,我就說說的經驗做法。

  1. 培養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說,在學習方面也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要不然真的就很難堅持。培養興趣也是通過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儘量與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學一些東西,在互動中提高興趣。
  2. 多多鼓勵。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表揚和認可的,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作為家長我們要不吝嗇我們的鼓勵,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
  3. 勞逸結合。學習重要,但是玩樂同樣重要,不能一味的讓孩子學習,最後變成了書呆子,要勞逸結合,最好是能夠培養和孩子一樣的體育愛好,比如說足球,籃球等,這樣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保持健康的心態。



結束語

其實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想說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家長要真正發揮家長的作用,教育孩子家長是第一位的,而學校,老師都是輔助作用。所以說,要想讓孩子怎麼樣,家長就必須先做到怎麼樣,要過程孩子所向往的榜樣,那麼孩子也必定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萌卉媽


剛剛送完孩子去學校,打開頭條看到這個題目,有那麼一些感慨啊。一年級的小孩子目前剛剛結束整個拼音的部分,說實話,作為娃兒的媽媽,也從來學了一遍自認為拼音這東西太簡單的知識。。。每天班主任老師都會不知一個任務,就是當天學過的拼音,兩天之後需要走進辦公室進行打卡,拼讀過關的小朋友在過關的那篇得到一課紅色的印章,連接幾篇都過關的可以拿著印章去辦公室兌換小禮品或是小玩具,一天,兩天 三天。。。。幾天過去了,我家二寶只得到了一個印章,哎呀呀,頓時那種焦慮,那種焦急,一股腦兒的都上來了。。。所以就發生了放學之後被我狠狠修理的場面,並要求她明天必須去打卡,如果不打卡就。。。。總之就是各種威脅。。。以為明天就不同了,哪裡曉得,又沒有印章。。。。想了想,我決定跟語文老師溝通一下這個事情,希望老師那邊定出要求,因為老話都咋說的吶?不是說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嗎?當我把整個焦慮傾吐而出。。。。老師說了一句話:如果某件事情變成了沒有樂趣的一件事情,我想成年人也不會積極去參與吧?甚至不去參與的方式會更。。。。。突然間,感悟到自己的方式出了問題,如果只一味得以一種結果去要求孩子做某件事,孩子內心是不能接受的,這種不接受,不是不聽話,而是更多擔心自己做不好。跟老師溝通完,我合上書本,跟她說今天不讀拼音,我們一起玩會玩具,她開心的不得了,在整個一起玩耍的過程中,我們一起用拼音給每個玩具起了名字,每個標有拼音的玩具完成任務後,就會被貼上一個斯蒂卡。。。那天我們玩了很久。。。第二天放學,她迎面向我跑來,拿出書本,既然一下子過關了三篇,看著那鮮紅的三個印章。。。。差點沒流下淚來。。。。。。。讀書是件辛苦的事情,我想不僅僅只是要求孩子必須第一名,必須100分,更多的是如何讓孩子可以快樂的去學習,然後去達成一種目標,還有耐心真的真的很重要啊,預祝每一個正在陪伴孩子學習的家長,能好好保護自己的心臟,平復好自己的情緒,當感到自己就要爆發的時候,內心連著念三遍秘訣,三遍之後,你會發現,多大個事情啊,這秘訣就是。。。“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呲牙][呲牙][呲牙]一般人我都不告訴的哦


熙攘片刻


孩子就愛玩,追明星、玩手機、打遊戲,就是不愛學習,非要家長推著,才肯往前走,怎麼辦?讓孩子好好學習,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拿孩子沒辦法,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

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看到很多報道,說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大考之後撕書燒書等等,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

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01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

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問初一一個班的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有回答“為老媽”,有回答“為教育局”。家長說平時都是給他講的,競爭這麼激烈,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能上好大學,畢了業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過上好日子。孩子問那什麼算好日子呢?家長說大概是有房有車吧。孩子說現在就有房有車了。所以中國人從來說不清什麼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鄰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子裡有4個問題,如果你戰勝了這4個問題,孩子將爆發出非常強的學習的動力——

▍ 1. 學習有什麼意義?

讀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時候反而就是無欲則剛。你給孩子說,地球上有人和動物,你看看貓過的什麼日子?一千年前貓怎麼過現在還怎麼過,可人不同。人過的是創造性的生活,因為人會學習,大自然給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課堂學習是狹隘的一部分。你不學習也可以啊,那跟貓狗來到這個世界是一樣的。

▍2. 不是不想學,可是學習太苦了,怎麼辦?

孩子,苦是情緒,感覺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個人請你和一個和尚一起吃飯,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覺得這個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麼意思,請我吃個飯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兩個人反應不同。人和動物不同,耕耘有收穫,人就有樂趣。沒有比課堂學習更體現耕耘收穫的了,這就是人的樂趣。

▍3. 某某某小學沒畢業,現在是億萬富翁,怎麼說?

發財是特質決定的,第一是投資魄力,第二要行動力極強,第三賺一百萬能把四十萬分掉。小學沒畢業,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兩部分享受,物質和精神,而動物只有物質享受,家長不要把功利的東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長要跟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於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我們都有這種經歷:

  •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 去海洋公園,如果你對海洋動物的習性很瞭解,那你一定比別人更興致勃勃;
  • 去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缺乏瞭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興趣,只是為了孩子而來;
  • 去旅遊看古建築,如果你沒有建造此建築的背景知識,那此建築只能成為你到此一遊的紀念而已。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認識,因為激情是會傳染的。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

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在聊天中告訴孩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瞭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後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

▷ 對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經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在知識更新這麼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你從書本學到什麼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學到各種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慾強,有終身好學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學校發現一、二門你很感興趣的學科,我希望你能鑽進去,甚至用業餘的時間在網上看更多的相關資料。

我希望你問老師的問題,老師都不一定能馬上回答上來,而是說“嗯,好問題!我得想想,然後再回答你”。

學習不等於書本知識,更不等於學習成績。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個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園。

02家長不要大包大攬,學會放手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

比如:孩子做作業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或者沒完成作業,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

擔憂孩子今後的發展;

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後坐在孩子身邊監督,最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對才行)。

結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責任,表現出來狀態是做作業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業。

字寫不好、語法不對、拼寫有錯、有時忘了做作業、或作業落在家裡了,有時考試拿個不太好的成績回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

如果家長因此大動肝火,埋怨、催促和責罵,不僅讓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處理這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上,而且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的發展,其後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嚴重得多。

▍家長要做的就是:

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

你為自己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比如,寒假作業在什麼時候完成,必須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誰求助等。

▷ 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包括完不成作業開學後需要承擔的後果,作業錯誤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評等,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約定。

規則制定好後,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不要過多涉入,只是有時表揚他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03讓孩子感受到責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長大的阻力,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覺得。

很多獨生子女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允許他長大。長大的最高標誌是什麼?是選擇。理論上,0—6歲的孩子,父母控制;6—12歲,共同控制;12歲後,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國可能嗎,我看30歲的兒子都是60歲的老孃在控制。這樣怎麼可能培養出有學習責任感的孩子。

▍1.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壕裡

當孩子經歷自然結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地數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在知道錯了?”而應該是鼓勵的態度“孩子,沒關係。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小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

▍2.激發孩子的內動力

我堅信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讚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造了條件,孩子的內動力就被激發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從短期來看,孩子在家長不停地督促監督下的表現也許比家長放手後的孩子的表現好,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長監督下的表現來自於外界的控制,而不是來自於內在的力量。

從長期來看,來自內在的力量會更強大更持久,我們畢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內動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長中表現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們改變我們的態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問題”也會有所改善的。經常聽到有家長埋怨已讀高中的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表現得不太負責任,這或許是孩子小時候家長越俎代庖過多,或許是家長在“負責任”方面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

▍ 4.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佈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了一顆糖還要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愛生活的阿澄


學習!學習!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然而遇到不愛學習的孩子,真是惆悵啊…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家庭教育專家

親愛的家長,孩子不愛學習,往往是因為他們還沒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認為學習是一個苦差事。可孩子永遠不會因為懲罰、批評而喜歡上學習。有個奇怪的現象是:學習好的孩子會越來越好、學習差的孩子好像會越來越差。可這真的並不是孩子的智力比別的孩子差。很多時候是大人喜歡給孩子貼標籤。長期在不愛學習的標籤下,孩子就會對學習、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變得自卑而深信自己就是那個無法變好的差生。三年級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增強,開始反感父母的嘮叨。請停止說孩子不愛數學,注意力不集中這類帶有負面評價的話,換一個角度找找孩子的優點,多一點鼓勵……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可以試試這樣做:

一、父母自己先對學習感興趣

父母要經常讀書、讀雜誌、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向孩子表現出對學習的熱愛;經常談論令你感興趣的事情,告訴孩子你所學到的各種新鮮有趣的知識……經常詢問孩子在學校裡學到哪些新知識。讓孩子感覺到你對學習的興趣,他自己就會被感染。

二、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事,直到發現興趣所在

學習興趣的培養首先要觀察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從他感興趣的事入手,然後把興趣變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對於那些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兒的孩子,可以先嚐試不同的事情直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一路嘗試他們也會一直在學習,一旦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就會加速前進。

三、

引導孩子主動體

會學習的快樂

只有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有可能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可以這樣問:“感覺怎麼樣,背完這首詩你是不是很快樂。”這樣主動引導他,讓他主動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他學會了一首詩,讓他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價值感。

引導孩子體會學習快樂,關鍵是讓他主動體會,這樣他才會感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最後,即使你不去引導了,他自己也形成了這樣主動體會學習快樂的思維模式,那麼他學習上的進步,就會不斷地凸現出來。

四、

走出去

,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從多方面、多渠道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過程變成更有情趣、更豐富多彩的過程。如有意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圖書館,帶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遊、旅遊,引起他認識事物、研究事物的興趣,讓他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產生興趣和熱愛,渴望獲得知識。同時,採用多種形式如講故事、做遊戲、猜謎語、閱讀課外書等,幫助孩子掌握和積累知識。

五、把日常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

讓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計劃也許會使他愛上地理;讓孩子學會剪報也許會使他留意政治、新聞;領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學習的時間;留意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平時散步、購物、訪友時拐進書店,瀏覽群書……

六、

適度給

孩子自由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給孩子們很多的壓力了,家長不應該再給了,可以要求孩子把學校的作業無折扣的完成,其餘時間自由安排,讓他快樂成長!

七、營造好的家庭環境

父母需要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孩子能夠保持良好的注意習慣,周圍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儘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此外,室內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光線柔和適度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







幸運小愛


孩子特別愛學習,回到家就很快速的寫完作業,然後開始看書,擋都擋不住,這是所有家長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吧?我不得不洋洋自得的說,我姑娘就是如此。


要改變孩子對學習的看法要家長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習慣不是先天養成的,要去改變一個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多走幾步,慢慢來。

  • 培育信心,增加興趣

先說一個讓我有感觸的事情吧。前兩天去參加家長會,這個的家長會就是面向家長對孩子這個階段的學習做一個face to face的測驗,所有孩子的學習成果和學習狀態都會在家長面前做一個暴露性的展示。她們班級裡有一個出了名的淘氣大王,就是怎麼教都不學,怎麼學都不會,怎麼說都不聽!這不就是問題兒童麼。這次家長會有幸我坐的位子離這個孩子不遠,我發現老師在給別的孩子測評時,他的眼神是有呼應的,嘴裡也是有答案的,但是叫到他的時候站起來就是不說話。給我的感覺他應該並不是不會,而是害怕去說,怕得到別人的嘲笑。於是我就在想,是什麼導致了這類“問題兒童”的出現呢?


家長的口頭重視,行動中的無能。這些家長只會在與別人的閒談中提起“我家孩子就是不學習啊,怎麼都不行!"實際生活中只能用粗暴的吼聲和打罵來教育孩子,在孩子看來這就是一種侮辱!對學習的興趣和自尊心就在一次次不愉快中完全喪失。一個人音量和脾氣的大小與這個人的能力成反比。

還記得我姑娘剛剛開始學寫拼音的時候,怎麼都寫不好,我就蹲在她的旁邊,告訴她每一次的行筆該怎麼走,哪個彎該怎麼拐,什麼時候拐。每當看見哪怕一個小小的進步,我都會很誇張的稱讚:“這個寫的是真不錯!再練下去馬上就能超越老爸!”孩子也是能感受到這種紙面上的進步的,她的自信心隨之提升,自尊心又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便主動要求多寫了兩行。我馬上提出制止:“別寫了,你在寫下去超過我了怎麼辦?”於是陪著孩子我也寫了兩行。學習不是枯燥的,在玩與鬧中練字就結束了。

  • 不要隨意給自己的孩子貼上標籤

現實中我聽到很多媽媽說,:“我家孩子就不是學習的那塊料!”我相信至於是與不是不是你說了算的,無形中你給孩子貼上了這種學不好習的標籤,在你的潛意識裡就是對你的孩子的不認同。

讓孩子自由的發展,今後他的興趣班,提高班應該由他們自己做決定,你來幫著出謀劃策,這才是你作為家長的定位,包辦式的成長只能教育出弱者!


有的人會問,我讓他自己決定,他的決定就是不學習那該怎麼辦?你需要找出孩子做出這種愚蠢的決定的原因,不學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貪玩、有他更有興趣的東西牽扯了精力等等。平等的跟孩子聊聊,幫孩子規劃出他今後的道路並問他喜不喜歡?你做的假設要讓他接受,這是很考驗家長的談判技巧的。

有人還會說,:”我哪有時間,我還得忙著掙錢養家,我還得伺候一家老小。“林子再此只能說,捫心自問一下吧,問問你如此勞苦的初衷是什麼,不要把這些去跟孩子說,大多數孩子沒有體會是不會理解的,孩子學習的道路上家長要做的不僅僅是“殭屍式”的陪伴,我們也要在育兒這條路上學習,進步,否則你只能仰望別人家的孩子,把他們掛在你的嘴邊。

育兒路上多坎坷,成長不易,且行且珍惜!


菩提世界


經常改變學習、做作業的環境。

家長要試著經常改變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覺得新鮮有趣,而不是厭倦呆在那裡

2/6

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有些家長喜歡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在一邊指導,其實這樣是不好的,要讓孩子獨立思考,如果確實不會,再給予適當的提示

3/6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將學習、寫作業等要完成的事項列成一張計劃表,並要勞逸結合,如果孩子完成了那一天的任務,其他時間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6

用獎勵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表現的好,可以通過適當的物質獎勵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5/6

讓孩子先做擅長的功課

做作業時,可以讓孩子先做他自己擅長的功課,這樣能提高他的自信

6/6

不吝嗇對孩子的表揚

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孩子表現的好時,就要表揚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樣才能更努力的學習








小俠皮皮


如何改變孩子的看法,讓孩子更愛學習?

中國的家長注重教育,當真正懂教育的並不多,因為重視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灌輸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絕大多數孩子,從小就知道學習有用,學習好最自己的將來大有用途。但知道學習有用和熱愛學習並不見得是一回事。

孩子愛學習,不愛學習,是和家長,老師的教育方法密切相關的,孩子從小就報名參加各種特長班、補習班,學習班,讓孩子從小就感到的學習的痛苦,而不是學習求知的愉悅,剛上一年級,沒完沒了的作業,要求上課遵守紀律,不能亂動,錯一個字罰抄50遍,有點小動作出去罰站一上午等,這些東西,讓很多孩子過早的討厭了學習。

孩子是知道學習的,關鍵是讓孩子喜歡學習,多用鼓勵地方法,讓孩子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價值感和愉悅感。對於一些錯誤,儘量不用懲罰,而是提醒,做好了就及時鼓勵,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喜歡學習。


霍體清


1.培養興趣: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了孩子才會主動要求學習,才會讓孩子愛上學習,

​2.獎勵:實行獎勵制度,有激勵才有動力,學習好有獎勵這樣能刺激孩子主動去學習,

​3.勞逸結合:不能讓孩子每天都處在學習的狀態,要給孩子休息玩耍的時間,只要孩子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就行,

​4.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現在的家長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讓孩子整天都處在高度緊張的學習狀態下,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很有害的,

5.​不抱怨孩子:有些家長只要孩子在學校裡犯了錯就責備、抱怨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傷害很大,而且也容易使孩子對學校產生牴觸情緒,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靜明月


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媽媽,分享幾條經驗,孩子不愛學習,主要是學習動力出了問題。就像一輛汽車,發動機動力不足,其他設備再好也提不上速度來。孩子的學習動力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家長的無條件的愛和鼓勵,還要真正的瞭解孩子的性格和天賦優勢能力,因材施教,才能夠真正的提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青少年學業規劃及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