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科學嗎?

表吵理我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還有這種說法?聞所未聞,就算有,我也認為不科學。原因有三:


1、第一個原因:我用一個案例來闡述,我堂姐前段時間生了我小侄,我去醫院看望的時候,堂姐的心情很不好,整個人情緒很低落,我去病房的時候,堂姐兩眼放光,抓住我就開始詢問我生的時候寶寶吃的多不多,好像要在我寶寶身上尋找到相似點,這樣她才能放心,她為什麼這樣呢?當時我也很好奇,就問了她,她說寶寶從生下來到現在已經五個小時了,還沒有吃一口奶,一直在睡覺,她詢問了醫生,醫生說應該是正常現象,讓她先嚐試給寶寶彈腳底,把寶寶彈醒讓她吃奶,可是五個小時過去了,還是在睡覺,護士過來看也無濟於事,接著到了晚上寶寶才睜開眼睛吃了幾口,然後又睡著了,到第二天寶寶已經出現了黃疸。

不得已最終把寶寶抱去住院,經過系統檢查,堂姐的寶寶是因為膽紅素高引起的嗜睡,再加上整整一天一夜沒怎麼吃奶,黃疸值也變高了,最終住院一週才出院回家! 這個案例說明什麼?說明新生兒餓一天一夜已經受不了了,更何況餓三天三夜,什麼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純屬無稽之談!


2、新生兒剛出生跟產婦一樣,是需要即時補充能量的,因為在生產過程中,無論是產婦還是寶寶,都在發力,不要以為寶寶什麼都沒有做,在宮縮時寶寶就蜷縮著身體,收緊下頜,聚攏肩膀,像個橄欖球一樣蓄勢待發,媽媽在生產時,寶寶也已經完成兩次轉身,將頭部更好的適應媽媽的骨盆,使勁的往外蹭,整個過程中,寶寶也耗費了大量的體力,所以剛出生是又累又餓的,需要即時補充能量!

3、寶寶出生後,需要不斷的排胎便,我記得我家妞妞出生的頭兩天,排了不下10次胎便,這個次數雖然對於新生兒而言是正常的,但是成人一天如果平均排便5次以上,是需要吃東西補充體力的,更何況我們的寶寶,如果不吃奶還要排胎便,可想而知寶寶該有多餓!


之所以有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不過是以前饑荒年代,溫飽問題難以解決,人們為了安慰產婦或者安慰自己說的話而已,由於食不果腹,營養不足,產婦基本三四天後才有奶,沒奶期間新生兒只有喝水填飽肚子,所以才催生了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 所以大家要理性對待這些老話,不要盲從聽信,不然害了寶寶得不償失!


楊謐說


我三個月之前剛生完孩子,作為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現在來說一下我的觀點。

我家豆寶兒是剖腹產,剛從肚子裡拿出來的時候一陣啼哭,後來回到病房居然吃著自己的小手手,老人說吃手的孩子將來聽話好帶。護士幾乎每時每刻不在提醒讓孩子早吸吮,儘量早開奶,後來,可想而知,由於豆包兒裹奶太疼,乳頭都吸出血了。雖然孩子會吃奶是天性,我猜測剛出生的小嬰兒也會餓的吧。在醫院,孩子哭了,我婆婆就喂一點水,再哭就再喂,豆寶兒索性就不睡了,一直哭,看來喂水也是無濟於事,我反覆提醒,給孩子喂點奶粉吧,看來是餓了,無奈婆婆還是堅持認可她的老理兒,她說她那時生孩子就是喂孩子水,後來我老公直接急眼了:現在有這條件了,有奶粉幹嘛不給孩子喂?看孩子餓的哇哇直哭!孩子他爸給衝了不到20毫升的奶粉,豆寶兒像小餓狼一樣盡情的吸吮著,不一會兒,終於滿足的睡著了,睡了一個長長的美覺……

根據我的親身經歷證明,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是個偽命題,三天之內,寶寶不可能不餓的。儘管剛出生嬰兒的胃只有玻璃球般大小,但降臨到人世間是需要呼吸新鮮空氣的,哭泣,呼吸都耗費一些體力,所以也需要補充能量。離開了母體,他就是一個完整的生命……




大萱小易


新手兒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拿我自己的孩子說吧,五個月前媳婦生下了米花,一家人興高采烈。可是媳婦卻一直沒有奶,奶奶就很著急。

我提出先讓孩子吃提前買好的奶粉,但奶奶堅決不同意,認為孩子自帶三天口糧,只喝點水就行。在爭持不下的時候,護士說讓孩子多吮吸乳頭,才會分泌奶水,最終奶奶也聽從了這個建議。

為了驗證三天口糧說是否正確,我問了很多有育兒經驗的朋友,也諮詢了醫生:


“三天口糧”說出現的背景

>歷史背景

這個說法和以前人生活水平較低有關係。

以前人能給孕婦補充營養的食品較少,所以孕婦很容易營養不良。剛生產完,孕婦身體又很虛弱,加上營養不良,所以乳汁的分泌很慢,大部分新生兒只能餓著。等過了三天之後,媽媽慢慢有奶水了,寶寶才能吃上。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媽媽們泌乳的過程都會很快,而且新生兒需要的乳量只有幾毫升,很容易就能滿足,所以不必在意“三天口糧”的說法。

>偽科學背景

大家都知道孩子出生後,會在一週內體重有所降低。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由於寶寶在媽媽子宮的時候,體內會儲存多出10%左右的水分,用來維持寶寶出生後媽媽奶水較少的日子。寶寶出生後隨著將這部分水分用完,體重也會生理性下降,其程度不會超過10%。

但這只是最低維持生命標準,不代表能滿足孩子所需營養物質。只有母乳,尤其是初乳,才能維持孩子正常生長,否則孩子很容易出現低血糖症狀。所以將體重生理下降的原因與“三天口糧”聯繫起來,就是偽科學。


分娩後及時餵奶的必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倡:應支持所有母親,在分娩一小時內儘早開始母乳哺育。

首先,及時餵奶,可以刺激媽媽分泌乳汁。所有健康的產婦都是有奶水的,暫時性的沒奶水也不用著急,依靠嬰兒的吮吸,大部分媽媽都是很快能分泌乳汁的。在此之後,嬰兒的吮吸也可幫助產婦分泌更多乳汁。

其次,儘早母乳哺育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就像剛出生的寶寶都要趴在媽媽胸口一樣,母乳哺育也是增進親子感情重要環節。哺育過程是臍帶斷開後母子的重要溝通渠道,能增加媽媽的滿足感,增進母子感情,促進嬰兒的心智發育。

最後,初乳的營養價值是不可取代的。很多媽媽覺得剛開始餵奶寶寶吸不出奶水,其實此時已多多少少被寶寶吸出了一些乳汁,這時候的乳汁被稱為初乳,是一種超級能量物質。對於寶寶來說,這是最好的營養精華。


正確的開奶方式

對於一些媽媽來說,似乎沒有開奶的煩惱,但也有一部分媽媽似乎很難分泌乳汁,這就需要藉助外力。

>嬰兒吮吸:對於足月生產的嬰兒,就提倡通過寶寶吮吸乳房泌乳,3小時吸一次是科學的。不要覺得奶水不是很多就放棄了,只有頻繁的吮吸,才會讓媽媽的奶水得以充分的分泌。

>吸奶器:對於一出生就抱離媽媽的病兒或早產兒來說,可能會等好幾個小時才會回到媽媽身邊。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藉助吸奶器來吸奶,讓乳汁充分分泌。

另外,有一些老人喜歡為媽媽煲湯催奶,過於油膩的食物只會讓媽媽漲奶和奶結,不利於哺乳,還是應該採取更加科學的方式。


綜合上述,三天口糧的說法肯定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只有用科學的方法催奶,才能有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


我是@米花爸爸,將科學育兒理論生活化,歡迎關注。


米花爸爸


小寶五十天,生下來奶水沒分泌的時候,他餓的嗷嗷直哭,喂水也沒緩解,一夜之後,已經哭不出聲了……我沒堅持到底,衝了70毫升奶粉,一口氣見底,然後美美噠入睡了。至於自帶三天,不知道是不是不用餵奶或奶粉的意思,個人覺得不要機械,寶寶好才是真的好


微笑87829440


經驗之談。我女兒出生後一天一夜不哭不鬧,醒了睡睡了醒,我一度認為我女兒是不是傻,但是有排便,有尿。這天什麼都沒喂,而且還有點吐,醫生說吸入羊水了,不太嚴重。第二天開始哭,然後我媽給餵奶粉了,護士來了看見奶瓶說再給餵奶粉要沒收奶瓶,好吧,我不會母乳,孩子哭我著急,餵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吃到,第三天哺乳師幫助餵了一次,聽見吞嚥聲,終於吃到奶了。醫院會根據孩子的排便情況建議是否加奶粉,所以不要一出生就餵奶粉,餵了孩子之後又體質敏感,經常出溼疹,過敏,一開始吃初乳的孩子就會好很多……


一無已似


曾經看過一個寶媽的分享,說的是自己生孩子的時候,想著準備一小罐奶粉給寶寶吃的,因為她聽很多生過寶寶的媽媽說生完孩子的前三天媽媽幾乎是沒有奶水的。但是卻被婆婆給攔住了,婆婆說剛生下來的寶寶是自帶三天口糧的,不用喂,結果剛回到病房寶寶就一直哭,哭得特別可憐,最後都沒音兒了。

結果第二天醫生來查房的時候發現寶寶黃疸很嚴重,而且還低血糖,然後寶寶就被抱走了,住院一個星期才回來,護士和醫生都罵寶媽傻。

對於剛生下來的小寶寶來說,他們的身體器官功能還不完全,所以沒辦法貯存糖,必須靠外界來提供,如果寶寶出生後沒有及時吃到奶,很容易發生飢餓性的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對於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影響寶寶以後的智力發育。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黃疸了,剛出生的小寶寶肝臟功能不成熟,身體生成膽紅素又比較多,代謝掉膽紅素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就容易出現黃疸,所以寶寶出生以後要進食,讓寶寶多排洩,可以降低身體裡膽紅素的水平,防止寶寶出現嚴重的黃疸。

很多人擔心寶寶生下來以後沒有母乳加了奶粉之後就不會好好的吃母乳了,其實並不會這樣的,可以先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房,通常產後的2-3天媽媽的乳房會分泌少量的初乳,初乳裡面富含牛磺酸、維生素A和各種微量元素,還有各種免疫因子,對於寶寶是非常好的,如果初乳寶寶吃不飽,一定要給寶寶加奶粉,同時讓寶寶多吸吮刺激乳房,是不會影響到以後的母乳餵養的。

總之,“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這種饑荒年代的名言還是讓它回到饑荒時代吧!餵養寶寶也需要靈活餵養,這樣寶寶才會長得好。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多平臺原創撰稿人,堅持科學育兒,歡迎姐妹們一起討論育兒和孕產方面的各種問題,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沐依蘿


我也是這樣聽說的,但是其實好像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我家寶寶順產的,生下來就是晚上了,第一天剛出生可能還比較累,睡的比較多,沒吃過兩次奶,但是醫生鼓勵多吸吮。

第二天白天還算平靜,但經過白天我感覺那幾滴初乳根本不夠了,晚上哭了一整晚。因為醫院鼓勵母乳餵養根本不讓帶奶粉。

第三天我的奶終於下來了,還挺多,孩子吃飽了,整晚就自己醒了一次,有兩次還是我給弄醒了餵奶的。


悅西西里


我是下午3點半生完7點左右就有奶了,第二天一早就漲奶,一捏奶水四濺。其實孩子開始吃的很少,幾口就飽了,我的孩子一直到1歲3個月斷奶前都沒加過一口奶粉,她根本就不吃奶粉,斷奶的時候忍了一週沒奶吃也不吃奶粉,後期可能自己明白沒有奶吃了才開始吃奶粉的。


綻放心情z


個人認為,這句話有點絕對,而且還誤導人。跟我一個產房的有一位爸爸,堅持不給孩子吃奶粉,喝水。也不帶勺子或者奶瓶到醫院。然而他老婆生完孩子,沒有奶,有些人就是兩三天後才來奶的。
​可是他堅持不加奶粉和水給孩子,說網上寫著,新生兒一定要喝母乳,餓兩三天沒事!結果孩子餓了一個晚上,大哭大鬧。第二天黃疸就6了,第二天晚上孩子不哭了,他還很得意,覺得自己孩子乖,其實是餓壞了已經精疲力盡。第三天黃疸就高到了15,有孩子的都知道,黃疸新生兒大多數都有,就是要多吃多拉。結果他孩子拉去照藍光了。當醫生知道這情況以後,狠狠說了他一頓。可是他奶粉什麼都沒有買,當時看著可憐,剛好我有奶,我就幫他餵了孩子。


翻滾吧大橘子


我當初沒有生孩子時,也相信過這句話,可是自己生了孩子後,就把這句話拋到腦後了。孩子會餓,真的會餓,餓了他會哇哇大哭,那時候你還要堅持三天不給他吃麼?順產可能還好點兒,下奶快,不用等三天寶寶就能吃上母乳,可是剖腹產就不一樣了,剖腹產的產婦下奶慢,很多都是三天才下奶了,根本不可能等三天再喂孩子。我嫂子當時是剖腹產,奶下不來,孩子餓的哇哇直哭,沒辦法,我哥就半夜把我妹接走拉醫院喂孩子去了,因為我妹正處於母乳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