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門診裡,每天都像在"破案"

2月4日,立春。天氣乾冷,陽光明媚。

天使在人间 | 发热门诊里,每天都像在

這一天,北京市的醫務工作者已經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鬥爭了半個月。在北京醫院的發熱門診,來自全院的醫生護士正在接續上陣。上午8點到12點,發熱門診的接診醫師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居陽。

遺憾沒去成武漢

“這身防護服要穿20多分鐘。”早上7點半,居陽已經出現在發熱門診的清潔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襲來,北京醫院發熱門診需要全院的支援,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居陽第一批報了名。

臘月廿九、大年初六兩次出診之後,這一天已經是她第三次在發熱門診上崗。大年初一那天,醫院再次發出徵集令,徵集參加赴武漢一線參加支援的醫生,居陽再次報名。

“第一批去武漢的名單上沒有我。”居陽有點遺憾地說,現在科裡有三名男醫生正征戰在武漢的一線。在北京,隨著返京人員越來越多,設在北京100多家的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就成了北京的最前線。

天使在人间 | 发热门诊里,每天都像在

“墨綠色的刷手服是打底的衣服,外面套上防護服,再穿上隔離衣。”今年以來,這已經是她第三次穿上防護服,自己感覺很熟練,但在她的旁邊,護士小李正在“監督”著她,“口罩密封好了嗎?”“袖口紮緊。”“護目鏡檢再檢查一下。”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很強,在武漢有多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因此,在北京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正面相迎的戰場,醫護人員的防護是重中之重。

天使在人间 | 发热门诊里,每天都像在

20分鐘後,居陽“武裝”好自己,準備走入發熱門診,她給同事們比了一個象徵勝利的手勢。

發現疑似病例

上午9點半,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走進了診室。這名患者的防護引起了居陽的注意:他防護得非常到位,帽子、手套、N95口罩,一個都不落,此外,他還戴了護目鏡!但小夥子坐下來之後,有點緊張地說:“我的兩名室友都發燒了,所以我來看看!”

“聚集性發熱”!這5個字蹦了出來。

最近,北京報告了多起聚集性疫情,小夥子雖然沒有湖北接觸史,但聚集性發熱還是引起了居陽的高度警覺。快速檢測甲流乙流,結果很快出來了,都不是!血常規檢測,白細胞水平處於正常偏低水平,這與很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血液檢查結果有點像!居陽決定啟動專家會診,看看是否將小夥子作為疑似病例留在醫院進行觀察。

填寫門診病歷報告,手機拍照,上傳患者資料到專家會診微信群……很快,值班專家的會診意見來了:採集咽拭子,送到疾控部門進行檢測。

發熱門診區域設有三間隔離室,小夥子被請到其中一間,採集咽拭子,留痰……由於疾控部門的檢測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段時間,小夥子就在隔離室等候疾控部門的初篩及複核結果。“別擔心,中午醫院會來給你送飯。”

尋找病因像“探案”

居陽安頓好小夥子,又來了幾名發熱患者。很多疾病都會表現出發熱症狀,為每一名發熱患者尋找病因,就像是“探案”一樣,充滿了挑戰。

有些患者很容易就能判定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沒有關係。“這名老奶奶白細胞數值達到兩萬多,正常的數字不超過1萬,一看就是細菌感染,和病毒無關。”再結合患者家屬描述的老人進食不好,大便不暢,“我懷疑是腸梗阻導致炎症引起的發熱。”

中午11點多,快要結束上午的工作了,發熱門診暫時安靜下來。此時,一對夫妻的到來打破了診室的寧靜。

這對小夫妻三天前開始發燒,在他們倆發燒之前,孩子曾經高燒到40度。“又是聚集性發熱!”到底他們發熱是怎麼回事呢?居陽開始一遍又一遍捋這一家人的發熱情況:孩子先發熱,很快好了,沒有肺炎;接下來夫妻雙雙發熱,但剛剛檢查排除了甲流和乙流;再來看血常規的檢測標準,妻子的指標相對較好,但丈夫的淋巴細胞非常非常低,“這說明他的抵抗力非常弱。”

又是一個疑難案件。

寫病歷摘要,拍病歷照片,上傳到專家會診群,啟動專家會診。手機那一端值守的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明樹紅。反覆斟酌,專家會診還是建議為這對夫妻採集咽拭子,進行檢測。於是,夫妻倆也在留觀室等待進一步的檢測結果。

中午一點,居陽終於忙完了上午的門診。走出發熱門診的汙染區,護士小李已經等在不遠處。這次,她是“監督”居陽脫下防護服,這個環節更長,需要半個多小時。

天使在人间 | 发热门诊里,每天都像在

“發熱門診不僅僅是體力的挑戰,更是‘燒腦’的過程。”當天晚上8點到12點,居陽又走進了這間診室,為一名又一名發熱患者尋找病因,認真“破案”。

“我們守住發熱門診這塊陣地,就是為千萬北京市民守好阻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