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為什麼不尊重教師?

吳少洪


其一,家教缺失。自主性、自控力、守紀律、尊師重教等都是家教的責任,缺了這些,成績很難好。

其二,教師忽視了師生關係的建設,師生關係第一,學習成績第二。

第三,揪錯兒、批評、懲罰等無效,南轅北轍,損害師生關係,並且招災惹禍。

第四,言傳不如身教,包認錯的,錯的減少,這叫仁者愛人;讚美對的對的放大,這叫因勢利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叫率身垂範;所以才有孔子的“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才有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才有沙利文能把又聾又瞎又啞的兒童培養成作家。

第四,外動機太多,損害內動機。


張鐵軍158


早上張老師在學校門口值班的時候,學生排著隊伍。按照次序進入學校,很多孩子會主動和張老師打招呼,張老師也會禮貌的說一聲早上好,有時候打招呼的孩子實在太多,他就用點頭的方式來向孩子們示意,表達自己對於孩子們早上好的一種回覆。

上課的時候,兩個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吵了起來,影響了課堂秩序,張老師把兩位孩子交到了辦公室裡面,細心地瞭解了他們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然後要求兩個孩子應當認識自己的錯誤,握手言和,孩子在老師的,調解下,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牽著手回到教室裡面繼續認真的聽講。

課間活動的時候,班級內因為有一個孩子,可能是因為家裡窮,沒有完成學校裡面所要求的徵訂校服的要求,其他的同學都在嘲笑這個孩子。

張老師問清了原因,幫助孩子和學校裡面申請,然後免費訂做了一身校服。不僅是這個孩子,感受了學校、感受了社會的幫助和愛,也讓同學們都瞭解了,張老師是個細心的人,也讓很多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他們的班級越來越團結。

尊敬別人不僅僅要從表情上,更要從語言上,從心理上才能夠喚起學生平等的尊重,如果我們對於學生不理不睬,對於學生內心的矛盾,進行有偏見的條件,對於學生真實的家庭狀況,不理不睬,對於學生的感受,置若罔聞,我們怎麼可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呢?


宜城老師


人是最複雜的,沒人可以當好老師。

建議取消老師。

當好老師需政治家的素質、軍事家的手腕、革命家的精神、理論家的學識、教育家的經驗、哲學家的思維、心理學家的眼界、道家的超脫、儒家的仁愛、法家的嚴厲、經濟學家的算盤,歷史學家的手杖,天文學家的望遠鏡,物理學家的定律,化學家的實驗室~~~~~~

這樣的老師,古今中外不曾產出一枚。


c陸天陽


世界上最不招人待見的就是被人逼著做不願做的事,而教師就是“逼人幹活的傢伙”。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和學生短兵相接的是老師,學生最煩的也是老師(不是全部)。

  • 師生關係最大的矛盾是學生不願意學習,老師要逼著他學習,天天“面目猙獰”地逼學生做他不願意做的事。老師們也不喜歡這樣,誰不願意優雅地、氣定神閒地做學生的導師呢?開開心心地做學生的朋友多好啊!

  • 可是家長、學校、社會要成績,老師就得給學生要,這夾心餅乾做得不好受啊!


說到底,就是現在的教育方式和師生關係決定的。

  • 學生也不喜歡家長逼著,可那是自己的親爹親媽,不能怎麼樣,學校和社會又是個空洞的概念,能面對面的就只有老師了,不被學生恨就是好的了,還指望能多尊重呢。
聽一個頭條朋友講一個真事:幾個學生看見老師走出校門,恭敬地上前打招呼,老師好,老師也客氣了幾句就離開了。看著老師遠走,幾個學生一臉不屑,有一個說了句傻逼,其他的幾個人一陣鬨笑。看得令人脊背發冷。



現在很多人被尊稱為老師,比如明星歌星、網紅,但凡能上臺說幾句講幾句的人都可能被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句老師,而真正的老師卻不被人當做老師。

悲哀呀!

也許有一天,老師不用為分數煩惱,不用再管著逼著學生學習,而是以平等的身份給學生指導和幫助,學生想學的時候就教他,不想學的時候也沒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才會徹底發生變化,這個時候學生才會對給他幫助的人以真誠的尊重。

  • 這一天可能並不遠。北京十一中學課程改革,提出走課制,沒有班級沒有班主任,學生自己設置自己的課程,自己做主什麼時候學什麼、怎麼學 ,學習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沒有摻雜老師的任何功利目的。
  • 老師的作用是給學生提供幫助,提供學習上的服務。師生關係一下子發生變化。
  • 我們現行的班級授課制,是為了適應工業革命時代對產業工人的大量需求而誕生的,雖然曾經起到過極大的積極作用, 但時代早就不同了,這種制度阻礙了人的發展。



各國都在進行教育改革的探索,相信不遠的將來,老師的職能會發生變化,而師生關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終將長大


學生不尊重老師是正常的。

首先,學生不尊重老師未必就等同於羞辱老師,就算尊重,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在學校期間注意這點,畢業後就各走一方,就無所謂尊重與否。

其次,就算是羞辱老師,從發生的概率來說也是很正常,不僅學生會羞辱我們,還有很多人都可能羞辱我們,我們覺得難受,可能是因為我們覺得有恩於學生,但記住,這只是老師自己的看法,同樣的事情,不同人看法是不一樣,同樣的找學生批改作業,有的學生覺得老師盡職盡責,有的學生則覺得沒事找事。

再次,問問老師自己,教過你們的老師多少,你可以說小時候不懂事,不懂得表達尊重,現在你長大了,你向幾位老師表達過呢?

第四,確實有些老師不值得尊重,這也和一些特殊學生不尊重一樣,個別或者偶然失控,不能作為例子來證明普遍性的結論。

第五,學生的父母一代尊重別人的意願大大降低,尊重別人下午大大減少,學生說實在話,也是沒地方學好。

第六,學生他們除了明星之外還尊重了誰?他們並沒有對老師另眼相待吧。

所以,學生不尊重老師是正常的。

當然,正常不等於正確,就像我說一個社會小偷存在是正常的,並不意味著我讚美小偷。



門前海藍藍


其實學生尊重老師在不同階段的表現是不一樣的,至少我們發現小學生對老師還是非常尊重的,甚至老師的權威比家長的更大。至於等到初中、高中,有部分孩子確實存在不尊重老師的現象。

一、小學生還是一張白紙,對老師是非常尊重的。可能很多家長都有這種感覺,在家裡父母的話孩子可能不太聽,但是絕對會聽從老師的話。哪怕老師所教內容孩子也許沒聽明白,但孩子一定相信是老師是對的,家長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是不認可的。甚至家長如果議論老師的不是,孩子都會去維護老師。所以說小學生一般非常單純,尊重老師做得非常好。

二、初高中,越叛逆的學生越不尊重老師。等到學生上了初中或高中,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屬於似懂非懂階段,這時他們可能會挑戰權威,對老師就不會盲從了。越是調皮的孩子,越是想表現自己,因此想以不尊重老師的方式來挑戰老師。如果老師這時不能有足夠的實力來征服學生,學生會更加不尊重老師。這裡的實力可以是你有很強的教學能力,讓大家公認你是教學能手。也可以是你唱歌唱得好,你籃球打得好。總之讓這些學生覺得你比他強,他才服你,才會尊重你。


三、學生不尊重老師,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家長的因素。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長對孩子比較溺愛,導致孩子對任何人都不尊重,沒有一點禮貌,當然對老師也不另外了。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可能對老師的一些行為不滿意,當著孩子的面議論老師。比如說某老師教學水平不行啦,說某老師收受家長禮物啦,說某老師有什麼缺點啦。總之家長這樣議論,孩子就會對某老師有意見了,對老師就更加不尊重了。

四、讀書無用論的社會現象使得學生不尊重老師。因為在社會上存在一些人覺得上學可有可無,上大學還不划算,這些成人也對老師不尊重。學生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會有樣學樣。當一個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對上學無所謂時,你讓他尊重老師,那是很難做到的。

五、個別老師的失德行為助長了學生不尊重老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如果有老師有失德行為,媒體會大量傳播,把個別老師的失德行為渲染成了整個老師的行為,造成社會對老師的誤解,從而讓學生也看不起老師。


對於學生不尊重老師的現象,絕對是非常危險的,絕對不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一個不尊重老師的學生,你讓老師會去認真教你嗎?最後吃虧的還是學生。這就要求家長要好好反省下自己的言行,在家裡不要非議老師,至少不要當孩子面非議老師。而老師們自己也要潔身自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維護好自己的良好的師德師風形象。也希望媒體多宣揚正能量的事情,在社會形成尊師重道的氛圍,這絕對是利國利民的。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現在學生還尊重老師嗎?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良心老師


不尊重老師的不僅僅是學生,整個社會都不尊重老師,家長不高興了可以罵老師,學生因為犯錯被老師體罰可以20年後當街毆打老師,還可以藉口老師批評教育自己而用磚頭拍老師,老師,一個聽起來高尚的職業,老師,一個人人喊打的弱勢群體,老師,一個急需拯救的善良群體!


一縷正義的光芒


品德好的教師學生一定是尊重的,學生不尊重教師可能是因為教師的品德有問題


傲驕的貓咪


小孩在家裡最尊重誰?最不尊重誰?想想原因吧!

中國歷史上,君,臣,子的關係雷同。

所以當你懷疑老師的時候,當你質疑老師的時候,當你認同別人對老師不好的看法時候,老師想象垮臺。

雖然我們不想這樣崇拜老師,都是這樣的“尊重”還是要的。



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學會尊重別人!

這句話,是我們這些做老師的經常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句話。

如果我們做老師的感覺自己得不到學生的尊重時,是否也應首先想想這句話呢:我們尊重學生了嗎?



"三味"在30年的教育生涯中,兢兢業業的工作,辛辛苦苦的付出,對學生最大的一個奢求就是希望每個學生能尊重自己。有時,當遇到學生不尊重自己的情況時,會特別失望傷心,感覺人生很失敗。

要求學生尊重自己,“三味"經歷了二個完全不同的階段:

40歲以前。那時候上面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還沒明確禁令。對於學生不聽話的行為,或者頂撞老師行為,都視為學生對老師的不尊重。於是,“三味"對學生這類行為會嚴加懲罰,如罰站、罰跑、罰跪,甚至打罵,以維護教師的威信。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獲得學生真正的尊重。

40歲以後。上面已明確嚴禁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並提倡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三味"對學生的尊重有了根本性改變:尊重學生人格尊嚴,建立師生平等關係,已成為新時代下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三味"經常對學生說,學生可以直呼我的姓名(比叫外號要好得多!);學生將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再也不生氣;學生對我的某些行為提出批評,我會虛心接受;學生買了小吃分享給我吃,我會接受並爭取下次還禮;……如此一來,我感覺學生越來越喜歡我,如果我外出學習幾天沒去上課,他們會說:"老師,我們好想你!"


其實,我們老師之所以感覺學生不尊重自己,要麼是因為自己根本沒尊重學生;要麼是對學生的尊重形式和內容不理解!

在"三味"看來:學生喜歡老師,就是對老師的尊重。

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時代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友善的言語,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