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哪些表現?

小云


【健康管理師Ellyn楊為您解答】

糖尿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疾病,發病早期一些症狀很容易被忽略,一般出現症狀時患者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了糖尿病,下面小編就分享一下糖尿病各期的症狀:

1、糖尿病發病早期的典型症狀“三多一少”

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三多一少”,此時患者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上了糖尿病,大多數人發病早期會出現這種症狀,即:

  • 吃得多(多食):糖尿病人發病早期會出現吃的很多卻還感覺餓的情況,這是因為患者體內血糖過高,大量的葡萄糖留在血液中,無法轉化成能量,不能被身體利用,導致患者容易餓、吃的多,卻還感覺很餓的情況;
  • 尿的多(多尿):由於患者血中積聚了大量的葡萄糖,所以會從尿中排出,導致多尿;
  • 喝得多(多飲):由於尿中排出了大量的葡萄糖,會讓人感覺越來越渴,導致喝的多;
  • 體重減少(消瘦):由於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不能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長期下去會造成患者營養不足,導致消瘦的情況出現。

所以,建議朋友們如果出現以上症狀的話要予以重視,不要忽略身體發出的信號,早期發現糖尿病今早干預,糖尿病是有逆轉的可能的。

2、糖尿病出現併發症時的相關症狀

糖尿病患者確診後,如果血糖一直控制不佳,或者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很容易出現糖尿病併發症,如:手足麻木、皮膚瘙癢、視物模糊、尿路感染、傷口難愈、水腫等等,嚴重時會出現糖尿病足被截肢、失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等,如不及時控制病情會危及到生命。

所以希望糖友們隨時關注自身的變化,如出現異樣及時就醫檢查,看是否出現了併發症,一旦出現了併發症要及時醫治,避免引起嚴重的後果。

總結

糖友們一定要了解,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現併發症,併發症是糖尿病致殘致死率高的原因,所以糖友們日常一定要做好自我管理,穩定血糖不出現併發症是首要任務。


健康管理師Ellyn楊


糖尿病初期最常見十大症狀:

1、口腔問題:糖尿病患者初期會逐漸出現牙周炎、牙齦炎等口腔疾病

2、飲食:時感飢餓,某一天食慾大增,喜好甜食

3、體重:體重驟減

4、精神萎靡:經常乏力,時感疲憊,精神萎靡不振

5、口舌乾燥:口舌乾燥:沒有味道,泛苦味,有時候覺得很渴。

6、皮膚癒合差,皮膚出現傷口,癒合能力差

7、性功能差:男性性能力差,或可出現陽痿等病症,女性多出現月經不調,性慾差等現象。

8、肢體麻木:可出現手腳麻木或者陣痛,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腿部抽筋現象。

9、視力差:患者可出現視力模糊,視網膜疾病

10、尿液:尿液多泡沫,騷味重。


抗癌健康網


做為糖尿病人的家屬,我想簡單回答這個問題。

老公屬於2型糖尿病,他主要的症狀就是:

1.飯量大(特別容易餓,有空就找東西吃)

2.喝水量很多

3.小便次數也多

4.容易出汗,幹不幹活都隨身裝著毛巾擦汗,感覺特別燥熱,喜歡吃涼東西.

5.還很容易疲勞,並且很懶不願運動。

平時為控制血糖,我就成了家庭醫生,除了檢測血糖,還得監督吃二甲雙胍緩釋片,還得控制他飲食,帶他一起出去健走。


冰雨雪點



翼龍科技匯


糖尿病中醫叫消渴,又叫消三多,口渴能喝叫上消,能食易飢叫中消,夜尿頻多叫下消。

中藥治療二型糖尿病,可以做到一劑見效,不運動,不控制飲食,不吃西藥,把血糖降到4點5為目標。停藥不復發。

糖尿病患者必須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聽說糖尿病後,就認慫了,病永遠治不好。

本人2017年,7月空腹血糖十點,用純中藥治療,血糖降到4點8,從2018年元月一號停藥至今,血糖還正常,飲食不忌。


京城名醫張一帖


最常見的是代謝症狀,比如說血糖升高以後就會出現滲透性利尿引起的多尿,繼而出現口渴,多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利用障礙,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質代謝負平衡,逐漸的乏力,消瘦兒童期可能會出現補償功能的糖糖,維持機體的活動容易容易出現易激多食,所以說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多會描寫為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時體重減輕也可能會出現皮膚的瘙癢,或者是血糖升高以後可能會使眼防水晶體滲透壓改變,出現趨光改變,導致視力的模糊,許多患者沒有任何的症狀只能是在體檢的檢查或者是多種疾病化驗就診時檢查血糖的時候發現高血糖。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是由於手術治療的時候查一下血糖升高,這部分人可能前期也沒有任何的症狀,但是一旦出現胰島功能紊亂,血糖波動,說明您的胰島功能已經受損這種情況的話,多或多或少的就會出現些症狀,一旦出現典型的症狀,以後需要及時的查找一下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指標,如果是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除了監測血糖以外,尿糖的監測也尤為重要,因為測定尿液的葡萄糖,如果尿糖陽性是診斷為糖尿病的重要線索,尿道炎性可以提示血糖已經超過了剩餘值超過10mmol/L,每升因此尿頭陰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如果是併發腎臟病時,也可能出現腎陽虛的身高出現血糖的升高,但尿糖陰性,所以說妊娠期糖預值降低時,雖然說血糖正常,尿糖也可以陽性,所以說一旦這種情況的話,需要查一下糖化血紅蛋白是這種指標,是可以反應近2~3個月的血糖的情況,由於紅細胞在血液循環中的壽命約為120天,這種指標一般是控制血糖指標監測的之一。


精神科汐煒醫生


糖尿病還沒有發作或者說併發症沒有發作前糖尿病病人和普通人人幾乎一模一樣。最早輕微的症狀是酒量下降得厲害!愛喝水(或者愛喝飲料、老是口渴)、尿多、心速過快、體重過肥或過瘦!

當併發症發作之後,可以說從頭髮到腳趾甲所有的病症裡都有它的身影,影響之大之廣,在所有不可治癒的慢性病中可以說是名列前茅都不為過!

糖尿病本身不會疼痛,因為血糖是在不知不覺中上升的,在逐步上升中身體會慢慢適應血糖的升高。

但是,但是,當有一天身體終於支持不住的時候,或者由於外因引發糖尿病發作的時候(或者說糖尿病併發症發作),身體猶如戰場上戰敗了一樣,併發症重頭到腳全部發作!患者會痛不欲生!這是我一個糖尿病併發症者的親身體會!頭昏頭暈、嘔吐(類似重感冒加坐長途車暈車)、乏力、酷睡、記憶力下降、耳鳴、視網膜病變(近視、遠視、老花、偏光、弱光白內障、眼底出血、視網膜脫離等兩種以上同時病復發)、周圍神經病變、皮膚病、心(心臟病、冠心病、心驚、心速過快、心顫)、胃、肝、膽、脾、腎收到不同程度影響、陽痿、四肢麻木、抽筋(疼痛難忍)、腳趾腳背腳杆猶如火燒、針刺、燙傷、刀割、電擊、日不能行、夜不能寐!體力迅速下降,對心神影響較大,對生活失去信心,對任何事開始漠不關心,夢見死去的人是家常便飯(並且知道夢裡的那些人是已經死了)痛不欲生。這時候就算把血糖慢慢降下來到正常值,但是已經沒有什麼用了!病來如山倒!病走如抽絲(病來就像山突然倒塌,可是病要好就只能夠一絲一絲地恢復)!身體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在戰場上已經是全面潰敗、全盤皆輸!夕陽西下、雖不致死卻苟且難活!


西下虎


你好!

糖尿病是一慢性急性型疾患,除1型起病較急外,2型一般起病徐緩,難於估計時日。後者早期輕症常無症狀,但重症及有併發症者則症狀明顯且較典型。病程漫長,無症狀期因難於估計,至症狀出現或臨床上確診後常歷時數年甚至數十年不等。有時可始終無症狀,直至腦血管或心臟等嚴重併發症在臨床前不久才被發現有糖尿病基礎。由於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人群,現主要介紹其臨床表現:

(一)無症狀期

約90%是中年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食慾良好,體態肥胖,精神體力一如常人,往往因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或妊娠檢查時偶然發現食後有少量糖尿。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飯後2小時血糖高峰超過正常,糖耐量試驗往往顯示糖尿病。不少患者可先發現常見的兼有病或併發症,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症及心血管病、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癥,或履發化膿性皮膚感染及尿路感染等。1型患者有時因生長遲緩、體力虛弱、消瘦或有酮症等明顯症狀而易被發現

在2型糖尿病無症狀期或僅處於糖耐量異常(IGT)狀態時,患者常常已有高胰島素血癥,而在1型糖尿病出現症狀前往往已有胰島細胞抗體(ICA)和穀氨酸脫羧酶(GAD)抗體陽性

無症狀期之前實際上尚有一般試驗包括糖耐量試驗均陰性的階段,但這些對象可能有糖尿病家族史、巨嬰史或伴有代謝綜合徵,如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高血壓、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癥和肥胖等,均屬於糖尿病的高危對象

無症狀期糖尿病經飲食和(或)運動等治療,可使病情較易得到控制,防止和減少慢性併發症,有些患者不必終身用藥,甚至逆轉

(二)症狀期

此期患者常有輕重不等的症狀,且常伴有某些併發症、伴隨症或兼有病。有時本病症狀非常輕微,但兼有病或併發症的症狀可非常嚴重,且有時先於糖尿病症狀出現,或以主要症狀的形式出現而將糖尿病本身症狀掩蔽。如老年患者常先有冠心病症候群(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齊和心力衰竭),或腦血管意外症候群,但糖尿病症候群非常輕微,故臨床上常被忽視或漏診。中年患者可先有尿路感染、肺結核、皮膚癤癰或某些外科情況如膽囊炎、胰腺炎等症狀出現。幼年患者有時可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如空腹及餐後血糖均明顯升高者,一般有下列典型症狀:

1.多尿、煩渴、多飲

由於糖尿,尿滲透壓升高而腎小管回吸收水減少,尿量常增多。患者尿意頻頻,多者一日夜可二十餘次,夜間多次起床,影響睡眠。不僅每次尿多與尿頻,一日尿總量常在2-3升以上,偶可達10餘升。由於多尿失水,患者煩渴,喝水量及次數增多,可與血糖濃度及尿量和失糖量成正比;當胰島素缺乏及酮症酸中毒時,鈉、鉀離子回吸收更困難,多尿嚴重;常使血漿濃縮,影響滲透壓,可釀成高滲性昏迷等嚴重後果

2.善飢多食

由於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食慾常亢進,易有飢餓感,主食有時達1-2斤,菜餚比正常人多一倍以上,尚不能滿足。但有時患者食慾忽然降低,則應注意有否感染、發熱、酸中毒,或已誘發酮症等併發症。多尿、多飲及多食臨床上常稱“三多症”

3.疲乏、體重減輕、虛弱

由於代謝失常,能量利用減少,負氮平衡,失水和電解質,酮症時更嚴重,患者感疲乏、虛弱無力。尤其是幼年(1型)及重症(2型)患者消瘦明顯,體重下降可達數十斤,勞動力常減弱。久病幼兒生長髮育受抑制,身材矮小、臉色萎黃、毛髮少光澤,體力多虛弱。但中年以上2型輕症患者常因多食而肥胖

4.皮膚瘙癢

多見於女性陰部,由於尿糖刺激局部所致。有時併發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性陰道炎,瘙癢更嚴重,常伴以白帶等分泌。失水後皮膚乾燥,亦可發生全身瘙癢,但較少見

5.其他症狀

有四肢痠痛、麻木、腰痛、性慾減退、陽痿不育、月經失調、便秘、視力障礙等。有時有頑固性腹瀉,每日大便2-3次至5-6次不等,呈稀糊狀,一般屬非炎症性而為功能性腹瀉,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有時有直立性低血壓、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等亦屬嚴重神經系統表現,許多症狀由於併發症與兼有病所致

早期輕症,大多無體徵。久病者常可發現因失水、營養障礙而出現各種體徵。可肝大,尤多見於1型患者,適當治療後可恢復

1型糖尿病雖各個年齡組均可發病,但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時期,“三多一少”症狀往往比2型糖尿病明顯。發病初期往往有較明顯的體重下降,且起病迅速,常有酮症傾向,以致出現酮症酸中毒,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嘔吐、頭痛、煩躁、呼吸深快及尿量減少等症狀,甚至出現昏迷。具有特徵性的臨床表現是呼氣中有爛蘋果味(丙酮氣味)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發病初期大多會有較明顯的“三多一少”症狀,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在減輕。



而對於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患者而言,大都在發病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可能僅僅是在體檢或孕檢時發現血糖升高,然後進一步檢查後確診了2型糖尿病。當然少部分患者也會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的症狀,或者乏力、體重增加等症狀。


而對於其它類型的糖尿病,如青年發病成人型糖尿病(MODY)、線粒體糖尿病(MIDD)、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等相對少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發病初期可能會有消瘦、多飲、多尿、耳聾、肌肉痠痛等症狀,也可能沒有上述症狀,僅僅是發病後血糖升高,用1型或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理無法解釋後,進一步做基因學檢測後確診了。


而對於已經出現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而言,無論是哪一型的糖尿病,可以出現的症狀就更多了,如視物模糊、小便混濁、四肢麻木疼痛、出汗異常、腹脹腹瀉等等。


內分泌糖尿病醫生小白


您好。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大國,發病 率僅次於印度,並且糖尿病已經成為繼癌症、心血管之後,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第三大疾病。隨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的治療再次被提上了“風口浪尖”。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主要從三個方面一起聊一聊糖尿病。


一.糖尿病是什麼?



1.糖尿病是以高血糖(血糖高,是指空腹血糖值在6.1mmol/L以上,餐後兩小時血糖值在7.8mmol/L以上,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者是其生物作用受損所致。)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2.糖尿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尤其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3.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多見於30歲以下的年輕人,起病突然,“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少體重)狀況明顯。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單用口服藥無效,需用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尤其肥胖者居多,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病症。早期無任何病症,有時只是有輕度的乏力、口渴等狀況。


二.為什麼會得糖尿病?



1.遺傳因素:有關調查數據顯示,1型和2型糖尿病都存在明顯的家族遺傳特性,其中25%-50%患有糖尿病遺傳史;


2.精神因素:和A型性格易引發冠心病如出一轍,研究發現當人處於高度緊張、過度發熱精神壓力之下會引發體內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也可能引發糖尿病;


3.生活習慣:無節制的攝食導致營養過剩,進而使體內潛在功能低下的胰島B細胞產生過度的負擔而誘發糖尿病產生。肥胖者有大量脂肪,加之缺乏運動,進而加速脂肪的堆積,進一步加速糖尿病出現的概率。


三.怎麼預防以及治療糖尿病?



1.預防糖尿病:


從糖尿病的引病機制入手,“對症下藥”,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小步快走,而不是大步慢走),維持合適的體重,定期進行體檢,時刻注意調控自己心態,保持好心情。



首當其衝的是要考慮去除血糖升高的誘因,堅持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糖尿病知識的儲備、對自身病情的監測以及聽從專業醫師的建議進行藥物的輔助治療,其次,高血糖極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也是要及時進行相應治療的。對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可以考慮試用銀杏葉片銀珠進行安全性治療。
四.糖尿病的先兆


1.胸部悶痛:超過一半的猝死是由於心臟驟停或室顫,多數是由急性心梗所致,所以對於很多有心臟病的人來說,如果出現胸痛症狀,伴呼吸急促,且反覆發作,一定要高度警惕心源性猝死。


2.嗓子發緊,牙痛或胃疼:心臟病患者如果出現一陣一陣地嗓子發緊、牙疼、胃痛或肩臂疼痛等,提示很可能是心肌缺血導致的轉移性疼痛,即心絞痛發作。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發生急性心梗乃至猝死。


3.心慌或暈厥:反覆發作心律不齊,心跳加速或心跳過緩,容易導致心、腦供血不足而發生暈厥及心血管意外。


4.突發呼吸困難、頭暈:心功能不全會導致氣促氣短、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同時常伴有頭暈,因此如果患者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重視,及時處理。


5.極度疲勞:沒有過量運動,患者不明原因地感覺四肢沉重、疲憊不堪,同時,伴有胸悶或水腫等其他症狀,往往也是心臟病的徵兆。前面案例中的楊大爺當時應該就有這樣的徵兆。

最後,小編建議您愛護身體健康,從此刻做起,很多很難治癒的疾病大都是生活習慣病,像咱上面聊到的糖尿病其實和生活習慣也是脫離不了關係的,世上幾乎沒有100%健康的人,但是我們要儘自己的努力從身邊小習慣做起,努力做那個最接近100%健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