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內蒙古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龍首山與合黎山褶皺帶北麓,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8°38′-42°02′,東經99°44′-104°38′之間,東接阿拉善左旗、甘肅省民勤縣,南鄰甘肅省金昌市、張掖市,西連額濟納旗,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45.25公里。全旗東西長415公里,南北寬375公里,總面積73443平方千米。

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內蒙古阿拉善右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阿拉善右旗政府駐巴丹吉林鎮。有蒙古族、漢族、回族、藏族、壯族、土族、滿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彝族等11個民族。

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內蒙古阿拉善右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阿拉善右旗古為禹貢雍之域,春秋時屬秦,秦始皇時置北地郡,漢時屬北地、武威、張掖三郡,晉為前涼、後涼、北涼所據,唐屬河西節度使,宋景德中入於西夏,元隸甘肅行中書省,明永樂初為西部反剌地區,清康熙時和碩特部遷之。清王朝將阿拉善和碩特部按內蒙古49旗之例,編為阿拉善和碩特旗,阿拉善旗由此始建,駐定遠營(今巴彥浩特)。清代直屬理藩院,中華民國時屬蒙藏委員會管轄。

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內蒙古阿拉善右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949年9月,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和碩特旗人民政府成立,歸寧夏省管轄。

1954年4月,改名為寧夏省蒙古自治區,同年9月,寧夏省建制撤銷,合併於甘肅省,改稱甘肅省蒙古自治州。

1955年,改稱甘肅省巴彥浩特蒙族自治州。

1956年4月,巴彥淖爾盟成立,下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內蒙古阿拉善右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960年8月,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區工作委員會成立,籌建阿拉善右旗,由巴彥淖爾盟、阿拉善旗雙重領導。

1961年4月22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0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撤銷阿拉善旗的決定》。同年5月25日,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區工作委員會撤消,建立阿拉善右旗,駐呼和達布蘇(今雅布賴鹽場舊址)。

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內蒙古阿拉善右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965年9月,旗址遷至額肯呼都格。

1969年7月,劃歸甘肅省武威地區管轄。

1979年7月,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79年11月,額肯呼都格鎮成立,旗府所在地地名由此沿用。

1980年4月,阿拉善盟成立,阿拉善右旗歸阿拉善盟管轄。

2006年,阿右旗將原有的9個蘇木鎮調整撤併為5個。

2011年5月24日,阿右旗旗府所在地額肯呼都格鎮被批覆更名為巴丹吉林鎮。

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內蒙古阿拉善右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